天唐锦绣 第一千九百五九章 儒学困局
热门推荐:
邪灵公主与她的四个cp
铁血霸弓
山海,始于仙秦
阎缇录01:天容海色本澄清
修仙从捡到一只松鼠开始
国运领主:开局张角又来个黑猴子
救命:看守怪物成病娇了该怎么办
盗墓开局超神兽不死鸟血脉
诡言诡语
“贡院?”
许敬宗对于新修建筑用以科举考试之事完全赞同,毕竟科举考试之主办方乃是礼部,增设建筑收益最大自然便是他这个礼部尚书,只不过对于“贡院”这个名字略有不解。
房俊看着一个又一个接受搜身检查之后进入考场的学子:“天下之物敬献于帝王者曰“贡品",科举考试网罗天下人才为君王所用,亦是“贡品"之一种,考试之场所自然可以称为“贡院"。 ”许敬宗略一思索,敬佩不已:“太尉之言,发人深省!太尉之见,洞彻千里! ”
太宗皇帝面对科举考试,曾言“天下英雄皆入吾彀中矣”,可见将天下学子视为囊中之物。现在如今房俊将学子视作“贡品”,敬献于陛下,亦是“天下英雄皆入陛下彀中”的另外一种诠释,顿时将陛下之地位提升到至高无上之地位。
无论心中怎么想,是“天下非一家一姓之天下”,还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口中这种“君王之上”之言论都会使得陛下感觉受到重视,帝王威仪得以彰显。
单纯论“阿谀媚上”之水平,放眼满朝文武,房俊独一档。
居然有御史言官怒叱他许敬宗为“佞臣”“奸贼”,简直冤枉!与房俊相比,他妥妥要退避三舍啊……房俊瞥了许敬宗一眼,警告道:“科举考试不仅是国家抡才大典,更是吾等改革之根基,千万不要试图在其中做什么手脚,否则一经发现,后果绝非你所能承受,莫要一时糊涂,坏了自己的大好前程,悔之晚矣! ”
这厮虽然贪婪敛财、品德低劣,但用起来的确是一把好刀,只要给足利益,真敢人挡杀人、佛挡杀佛,胆子大、能力强、底线低,去做一些自己不愿做的事无往而不利。
可也正因其胆子大、底线低,视道德、律法如无物,若不能时刻予以警告,怕是要误入歧途。顺手的武器卷了刃,那就太可惜了……
许敬宗心中一凛,忙道:“科举考试凝聚了太尉很多心血,下官知晓太尉对此寄予厚望,恨不能全力以赴、竭诚报效,焉敢从中作梗、破坏大局?还请太尉放心,下官就算再是糊涂,也万万不敢在科举考试上动脑筋! ”
“嗬嗬,”房俊冷笑:“你敢说没人私下找你,让你在科举考试当中动手脚? ”
夜空漆黑、凉风习习,许敬宗却汗流浃背,咽了口唾沫道:“的确有人找我,但怎敢答应?万万不敢! ”
房俊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道:“不仅你自己要坚守底线,更要擦亮双眼盯着底下的人,莫让他们玩弄手段,否则一旦出事,你这位主考官罪责难逃,想洗都洗不干净。 ”
自古以来,任何考试都难逃作弊,如何防止作弊、确保公平公正,是一件极其困难之事。虽然他已经想出诸多防止作弊之办法,但仓促之间贯彻施行依旧很难,那些世家门阀为了门下子弟能够通过考试、取得佳绩,不仅作弊之方式层出不穷,更会动用钱帛、美人、权力等等手段去拉拢、腐蚀监考官员,防不胜防。许敬宗面色凝重,颔首道:“太尉放心,下官知晓。 ”
咬了咬牙,发誓定要睁大眼睛,将上上下下都盯得死死的,不给任何人吃里扒外之可能!
若自己收到难以拒绝之好处,甘冒奇险也就罢了,可若是自己丝毫好处没得到却被低下官员坑一回,那他能难受得上吊!
让他背黑锅、别人拿好处?
绝无可能!
不远处,衙门外有官员在考生身上搜出作弊之物,按照规则将其当场驱逐、文书作废,其后更要录名于礼部案牍、终生禁考、连累三代,考生自然不服,先是挣扎叫嚷、顽抗抵赖,其后又跪地哀求、痛哭流涕,奈何科举考试之规则如山似岳、不可更改,几名金吾卫兵卒上前将其拖走,嚎哭之声在夜里传出老远,其悲物之处,闻者顿生恻隐之心。
房俊道:“瞧见了吧?科举考试作为唯一入仕之途径,太多人铤而走险,毕竟一旦高中便是鲤鱼跃龙门,扶摇直上指日可待,再大的风险都可承受。 ”
许敬宗心有戚戚然,再度保证:“下官定然不会掉以轻心,无论是谁,一经查处、绝不容情! ”“放在心上就好,莫要因小失大。 ”
“喏。 ”
即便身为贞观勋臣、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满朝文武单纯比拼资历没几个人比得上他,可在房俊面前,许敬宗却恭谨敬重,不敢有一丝一毫之懈怠。
当初书院之中,胆敢与房俊做对的褚遂良,且看看如今身在何处?
作为太宗皇帝极其喜爱的心腹之臣,当世有名的大儒、书法大家,早早便被迫致仕归乡、颐养天年……天色渐亮,东方露出鱼肚白,墙根下草叶上沾满露水,晶莹剔透。
考生已经全部进入考场。
孔颖达在一众礼部官员簇拥之下快步而至,与门前伫立的房俊、许敬宗略微颔首,而后进入衙门之内,行至考场之中,从随身携带的竹筒之中取出此次考试的考题,张贴于一块木板之上。
有考官举着木板,游走于开场之中,让诸多考生皆看得清清楚楚。
“当当当”铜锣敲响,诸门落锁,金吾卫兵卒隔绝内外、封锁门户,考试开始。
一轮红日破云而出,光芒四射、气势磅礴。
一处值房内,房俊、孔颖达、许敬宗正捧着碗吃早膳,诸门落锁之后,三日考试期间之内任何人不准进出,吃住都在衙门内,否则有泄露考题之嫌,防止考官与外部人员串通舞弊。
孔颖达喝着粥、吃着小菜,对房俊赞许道:“你所谏言的一些列防作弊手段,实在是匪夷所思却又合情合理,尤其是“糊名"与“誉录",基本杜绝了最大的舞弊可能,再加上此等分离考试、禁止出入等等手段,想要作弊难如登天。 ”
科举考试最大的弊端是什么?自然是如何防止舞弊。
经由房俊谏言之后,由出题、运送考题、搜身、考场纪律、糊名、誉录等等一些列手段,可以极大限度杜绝各种作弊手段,最大可能的确保科举考试之公平、公正。
只要天下人认可了科举考试的公平、公正,此等为国取士之办法,定然会成为永制。
儒家不排斥科举考试,他们排斥的不能依从他们的利益而进行的科举考试……
房俊放下饭碗,拿过帕子擦擦嘴角,摇头笑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防御永远处于被动,总有人会有些奇思妙想试图去打破咱们设置的层层防御,所以不能因为一时的效果沾沾自喜,而是应当时刻保持警惕,绝不松懈,使得万千考生的上进之路确保畅通。 ”
任何一个社会,都要确保一条晋升之路,给底层一个飞跃阶层的机会,如此才能和谐稳定。若是没了这条路,农民的孩子永远是农民、王公的孩子永远是王公,愤怒与怨气必然会郁积、爆发,将一切都给掀翻。在人民掀起的汪洋大海之中,任何王权都将被掀翻在地。
孔颖达将碗里最后一口粥咽下,欣慰道:“这是自然!时移世易、与时俱进嘛!此次科举考试组织周详、运转顺利,各种制度事先筹备极为完美,若无意外,堪称科举制度以来最为完美的一届!千百年后,吾等定能载入史册、青史垂名!”
自古文人重名,只要能够名垂青史,即便孔颖达这样的当世大儒也难免兴奋异常。
房俊接过万年县令李安期递来的茶水,呷了一口,摇头道:“科举制度之开辟,提供了一条相对公平的取士途径,但其本身尚有诸多不合理之处,要在施行的过程之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才能尽可能多的招揽到于国有用之士子,而不是捧着一家一言愚顽不化之书呆子,如果那样,科举制度或将成为大唐之悲哀。 ”科举考试实乃华夏之壮举,影响极其深远,无论人文、国家、社会、文学等等方面,都囊括其中。但是由于受到儒家之控制,各种弊端也难以掩饰,其“重经学、而轻科学”之本质,深受后世诟病。尤其到了明清两代,儒家为了迎合统治者而进行了“自我阉割”,甚至背离了儒家之核心,“八股文”极大的毒害了华夏民族的创新性。
见孔颖达若有所思模样,房俊续道:“天下学者要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到底需要从科举考试中选取什么样的人才,才能更好的治理国家,而不能将其当作一个单纯的稳定社会之工具。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唯我独尊,这其实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儒家高高在上只顾着维系自己的统治,却早已丧失了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优势,长此以往,儒家只能沦为统治者的工具,却丢失了自己的核心学术。 ”孔颖达深以为然。
许敬宗对于新修建筑用以科举考试之事完全赞同,毕竟科举考试之主办方乃是礼部,增设建筑收益最大自然便是他这个礼部尚书,只不过对于“贡院”这个名字略有不解。
房俊看着一个又一个接受搜身检查之后进入考场的学子:“天下之物敬献于帝王者曰“贡品",科举考试网罗天下人才为君王所用,亦是“贡品"之一种,考试之场所自然可以称为“贡院"。 ”许敬宗略一思索,敬佩不已:“太尉之言,发人深省!太尉之见,洞彻千里! ”
太宗皇帝面对科举考试,曾言“天下英雄皆入吾彀中矣”,可见将天下学子视为囊中之物。现在如今房俊将学子视作“贡品”,敬献于陛下,亦是“天下英雄皆入陛下彀中”的另外一种诠释,顿时将陛下之地位提升到至高无上之地位。
无论心中怎么想,是“天下非一家一姓之天下”,还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口中这种“君王之上”之言论都会使得陛下感觉受到重视,帝王威仪得以彰显。
单纯论“阿谀媚上”之水平,放眼满朝文武,房俊独一档。
居然有御史言官怒叱他许敬宗为“佞臣”“奸贼”,简直冤枉!与房俊相比,他妥妥要退避三舍啊……房俊瞥了许敬宗一眼,警告道:“科举考试不仅是国家抡才大典,更是吾等改革之根基,千万不要试图在其中做什么手脚,否则一经发现,后果绝非你所能承受,莫要一时糊涂,坏了自己的大好前程,悔之晚矣! ”
这厮虽然贪婪敛财、品德低劣,但用起来的确是一把好刀,只要给足利益,真敢人挡杀人、佛挡杀佛,胆子大、能力强、底线低,去做一些自己不愿做的事无往而不利。
可也正因其胆子大、底线低,视道德、律法如无物,若不能时刻予以警告,怕是要误入歧途。顺手的武器卷了刃,那就太可惜了……
许敬宗心中一凛,忙道:“科举考试凝聚了太尉很多心血,下官知晓太尉对此寄予厚望,恨不能全力以赴、竭诚报效,焉敢从中作梗、破坏大局?还请太尉放心,下官就算再是糊涂,也万万不敢在科举考试上动脑筋! ”
“嗬嗬,”房俊冷笑:“你敢说没人私下找你,让你在科举考试当中动手脚? ”
夜空漆黑、凉风习习,许敬宗却汗流浃背,咽了口唾沫道:“的确有人找我,但怎敢答应?万万不敢! ”
房俊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道:“不仅你自己要坚守底线,更要擦亮双眼盯着底下的人,莫让他们玩弄手段,否则一旦出事,你这位主考官罪责难逃,想洗都洗不干净。 ”
自古以来,任何考试都难逃作弊,如何防止作弊、确保公平公正,是一件极其困难之事。虽然他已经想出诸多防止作弊之办法,但仓促之间贯彻施行依旧很难,那些世家门阀为了门下子弟能够通过考试、取得佳绩,不仅作弊之方式层出不穷,更会动用钱帛、美人、权力等等手段去拉拢、腐蚀监考官员,防不胜防。许敬宗面色凝重,颔首道:“太尉放心,下官知晓。 ”
咬了咬牙,发誓定要睁大眼睛,将上上下下都盯得死死的,不给任何人吃里扒外之可能!
若自己收到难以拒绝之好处,甘冒奇险也就罢了,可若是自己丝毫好处没得到却被低下官员坑一回,那他能难受得上吊!
让他背黑锅、别人拿好处?
绝无可能!
不远处,衙门外有官员在考生身上搜出作弊之物,按照规则将其当场驱逐、文书作废,其后更要录名于礼部案牍、终生禁考、连累三代,考生自然不服,先是挣扎叫嚷、顽抗抵赖,其后又跪地哀求、痛哭流涕,奈何科举考试之规则如山似岳、不可更改,几名金吾卫兵卒上前将其拖走,嚎哭之声在夜里传出老远,其悲物之处,闻者顿生恻隐之心。
房俊道:“瞧见了吧?科举考试作为唯一入仕之途径,太多人铤而走险,毕竟一旦高中便是鲤鱼跃龙门,扶摇直上指日可待,再大的风险都可承受。 ”
许敬宗心有戚戚然,再度保证:“下官定然不会掉以轻心,无论是谁,一经查处、绝不容情! ”“放在心上就好,莫要因小失大。 ”
“喏。 ”
即便身为贞观勋臣、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满朝文武单纯比拼资历没几个人比得上他,可在房俊面前,许敬宗却恭谨敬重,不敢有一丝一毫之懈怠。
当初书院之中,胆敢与房俊做对的褚遂良,且看看如今身在何处?
作为太宗皇帝极其喜爱的心腹之臣,当世有名的大儒、书法大家,早早便被迫致仕归乡、颐养天年……天色渐亮,东方露出鱼肚白,墙根下草叶上沾满露水,晶莹剔透。
考生已经全部进入考场。
孔颖达在一众礼部官员簇拥之下快步而至,与门前伫立的房俊、许敬宗略微颔首,而后进入衙门之内,行至考场之中,从随身携带的竹筒之中取出此次考试的考题,张贴于一块木板之上。
有考官举着木板,游走于开场之中,让诸多考生皆看得清清楚楚。
“当当当”铜锣敲响,诸门落锁,金吾卫兵卒隔绝内外、封锁门户,考试开始。
一轮红日破云而出,光芒四射、气势磅礴。
一处值房内,房俊、孔颖达、许敬宗正捧着碗吃早膳,诸门落锁之后,三日考试期间之内任何人不准进出,吃住都在衙门内,否则有泄露考题之嫌,防止考官与外部人员串通舞弊。
孔颖达喝着粥、吃着小菜,对房俊赞许道:“你所谏言的一些列防作弊手段,实在是匪夷所思却又合情合理,尤其是“糊名"与“誉录",基本杜绝了最大的舞弊可能,再加上此等分离考试、禁止出入等等手段,想要作弊难如登天。 ”
科举考试最大的弊端是什么?自然是如何防止舞弊。
经由房俊谏言之后,由出题、运送考题、搜身、考场纪律、糊名、誉录等等一些列手段,可以极大限度杜绝各种作弊手段,最大可能的确保科举考试之公平、公正。
只要天下人认可了科举考试的公平、公正,此等为国取士之办法,定然会成为永制。
儒家不排斥科举考试,他们排斥的不能依从他们的利益而进行的科举考试……
房俊放下饭碗,拿过帕子擦擦嘴角,摇头笑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防御永远处于被动,总有人会有些奇思妙想试图去打破咱们设置的层层防御,所以不能因为一时的效果沾沾自喜,而是应当时刻保持警惕,绝不松懈,使得万千考生的上进之路确保畅通。 ”
任何一个社会,都要确保一条晋升之路,给底层一个飞跃阶层的机会,如此才能和谐稳定。若是没了这条路,农民的孩子永远是农民、王公的孩子永远是王公,愤怒与怨气必然会郁积、爆发,将一切都给掀翻。在人民掀起的汪洋大海之中,任何王权都将被掀翻在地。
孔颖达将碗里最后一口粥咽下,欣慰道:“这是自然!时移世易、与时俱进嘛!此次科举考试组织周详、运转顺利,各种制度事先筹备极为完美,若无意外,堪称科举制度以来最为完美的一届!千百年后,吾等定能载入史册、青史垂名!”
自古文人重名,只要能够名垂青史,即便孔颖达这样的当世大儒也难免兴奋异常。
房俊接过万年县令李安期递来的茶水,呷了一口,摇头道:“科举制度之开辟,提供了一条相对公平的取士途径,但其本身尚有诸多不合理之处,要在施行的过程之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才能尽可能多的招揽到于国有用之士子,而不是捧着一家一言愚顽不化之书呆子,如果那样,科举制度或将成为大唐之悲哀。 ”科举考试实乃华夏之壮举,影响极其深远,无论人文、国家、社会、文学等等方面,都囊括其中。但是由于受到儒家之控制,各种弊端也难以掩饰,其“重经学、而轻科学”之本质,深受后世诟病。尤其到了明清两代,儒家为了迎合统治者而进行了“自我阉割”,甚至背离了儒家之核心,“八股文”极大的毒害了华夏民族的创新性。
见孔颖达若有所思模样,房俊续道:“天下学者要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到底需要从科举考试中选取什么样的人才,才能更好的治理国家,而不能将其当作一个单纯的稳定社会之工具。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唯我独尊,这其实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儒家高高在上只顾着维系自己的统治,却早已丧失了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优势,长此以往,儒家只能沦为统治者的工具,却丢失了自己的核心学术。 ”孔颖达深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