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明末之白衣天子 > 第542章 沙连大捷

明末之白衣天子 第542章 沙连大捷

    第542章 沙连大捷

    黎玉田也是非常高兴地前往连山堡,对于明军的损失置之不问,或者说他没有多大兴趣。

    反而急着要统计清军的损失人马,当他看到了一系列的清军旗帜和清军将士的尸首后,黎玉田是高兴坏了,当即下令放弃沙河堡,让张鹿安率领卢龙援兵营驻扎堡外山坡,让吴三桂、张韬率领关宁军驻扎连山堡内,先把连山堡的防守做好,防止清军的进一步反扑。

    只是后面很长一段时间内,清军压根就没有对连山堡发动进攻。

    他自己则是兴奋地快马加鞭返回了宁远城,向范志完报告了这个消息。范志完是高兴非常,当即命令手下幕僚,起草了相应的奏章和军报,向京城方面通报了这一大捷。

    因为事发地位于沙河堡和连山堡,用沙河堡的“沙”字和连山堡的“连”字,称之为“沙连大捷”:

    沙连战役以明军损失两位总兵、一位参将及其部下三千人的代价,成功消灭清军两位梅勒章京(相当于明副将)、一名一等甲喇章京(相当于明参将)、一名牛录章京和两位骑都尉率领下的清兵两千人,这种表面上看来,明明是明军吃亏的战役。

    明军这边却是无论是辽东前线将士,还是大明朝廷内部,竟然都觉得是理所当然的“大捷”。

    于是“沙连大捷”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大明京师附近,大明朝堂更是普天同庆,京城百姓犹如过节一般高兴。

    对于范志完刚刚带兵到达辽西,立刻就取得了如此大的战果,新任内阁首辅周延儒的内心是五味杂陈:

    “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崇祯皇帝则是不明就里,对着周延儒就是大夸特夸,以至于周延儒在那么一瞬间,又突然觉得自己就如同萧何、张良的结合体一般。

    这种奇怪的感觉,令周延儒开始日渐骄矜,在朝廷内拉帮结派,疯狂敛财,唯我独尊,大明的中央朝廷因此更加的乌烟瘴气。

    周延儒后面的所作所为使得自尊心极强的崇祯皇帝对他是越来越反感,但是至少现在,崇祯皇帝对于周延儒还是言听计从的。

    首要处理的问题就是叙功和抚恤两个问题,接着就是调动更多的营头和补充辎重去宁远,方便范志完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尽快解救松、锦二城。

    只是按照范志完、黎玉田上报的版本,沙连大捷的内容与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出入:

    首功自然是运筹帷幄的范志完的,如果不是他步步为营,脚踏实地地训练军队,卢龙援兵营也不可能取得如此大的战绩,先是在宁远城下击毙清兵猛将特坤,后在沙河堡斩杀镶白旗梅勒章晶雍贵以下96人,又在连山堡外斩杀玛尔图、迈色等将及部下共计101名真满;

    次功自然是黎玉田的,如果不是黎玉田果断连夜行军,发动沙河堡和连山堡收复战,在作战中更是身先士卒,亲冒石矢,使得明军士气大振,上下将士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战力,否则也不能会歼灭这么多的真满大兵;

    第三级功劳自然是吴三桂的,吴三桂率领新编之师,身先士卒,斩杀梅勒章京讷尔特及其部下近一千三百人;

    第四级是其部下张韬斩杀清军将领翁克及其部下五百人;

    第五级才是卢龙援兵营统领张鹿安……

    大明朝廷为了防止前线明军谎报军情和核验战果,特地委派兵部职方司主事马绍愉再度前往宁远,实地核查战功和战果情况,同时让身在宁远的前兵部郎中张若麒进行监督。

    松、锦大战后,张若麒在兵部尚书陈新甲的力保之下,安然无恙,如今竟然还能跟着兵部钦差一起继续做事,由此可见大明的朝堂的混乱可见一斑,大明朝廷的朝纲紊乱到了何种程度。

    可惜的是马绍愉只是到了宁远,拉着张若麒一起,与范志完和黎玉田等人吃喝了三日,第四日才像模像样地去连山堡转了一圈,然后返回宁远城。

    马绍愉带着已经被硝制好的清军将士的人头,返回京城汇报,报告的内容仅仅只有一条,那就是范志完和黎玉田所说的都是实话。

    张鹿安以及卢龙援兵营的功劳,虽然没有被完全埋没,但是自己的功劳至少被别人所贪墨掉很大一部分。

    大明朝廷经过会商后,快速做出了反应:

    先是将两千多颗清军将士的人头在城西建立“京观”,借以鼓舞士气;

    下诏表彰范志完和黎玉田,分别增秩一级。

    令黎玉田继续做好后勤工作,全力辅佐范志完解救松、锦二城的工作。令范志完务必在一个月内完成对松锦二城的解救工作;

    表彰关宁军系统,正式将吴三桂提拔为提督辽东军务总兵官,比之前的团练辽东总兵官更加重要,从事务官变成了一方大员,算是官方明确了辽东方面军队主帅的人选;

    戴罪郎中张若麒为辽东监军,望能知耻而后勇,重新担当起监军的重任,否则数罪并罚;

    前游击将军张韬升为连山参将,驻屯连山堡。

    对参将张鹿安及其立功部将禄青山、仇有光、金千里等进行表彰,具体奖励措施令有司进行商定后确认(可能还是觉得张鹿安年纪轻轻,但是升迁太快了)。

    对于沙连战役中殉国的总兵官李昌龄和王世国、副将张鉴等将士,则命有司按照既往规程进行抚恤(那就基本上没戏了,除了荣誉头衔,实际的经济利益几乎不存在了。)。

    朝廷的诏书到达宁远城后,几家欢喜几家愁。

    最为欢喜的就是张若麒以及关宁军系统的各级将领,最为忧愁的就是总督辽东、宁、锦军务的范志完。

    原本打了胜仗后的喜悦荡然无存,徒留无尽的悔恨和茫然的心绪。

    “函中兄啊,你说咱们这次杀了那么多的建奴,还把那些被杀的建奴的头颅做成了京观,你说会不会激怒奴酋皇太极?”

    黎玉田对于范志完的关注点感到非常惊奇,但是又不好不说话,于是回答道:

    “估计肯定是暴跳如雷,发动更大的力量加强对松山和锦州的攻势,咱们需要更快去解救他们了。”

    范志完仿佛没有听到黎玉田说的话,自己喃喃的说道:

    “他们应该会很生气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