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明末之白衣天子 > 第651章 拥福王承先继大统

明末之白衣天子 第651章 拥福王承先继大统

    第651章 拥福王承先继大统

    原来南面没有闲心去操心山东的事情,都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忙乎着呢。

    当山东的一部分百姓,以及北方所有的不愿意投降清廷的士绅,都在殷殷期盼南面的朝廷,能够派兵前来解救自己的时候,南京的朝廷正在进行激烈的内部政治斗争,战略上出现了巨大的纰漏。

    事情还是得从头说起。

    崇祯十七年的三月底

    当漕运总督路振飞率领张鹿安和金声桓等将领,在淮安挫败了大顺军的南下势头,路振飞还用计俘获了大顺军的高级官员武愫和吕弼周,并将两名俘虏送到了南京关押。

    此时北方京师陷落、君上蒙难的确切消息已经传的众人皆知,南京城内的各个政治派别之间,便开始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发生争执。

    这些各种诉求的政治派别,主要分为两派,一派是以凤阳巡抚马士英为首的“阉党派”。

    哦,对了,当然这是对方给他们取的名号,按照马士英的政治主张,自称为“拥福派”。

    简而言之就是拥护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直接称帝,扛起继承大明社稷的重任。

    主要的代表人物还有刘孔昭、路振飞以及得到了江淮一带的军头刘泽清、刘良佐、黄得功和高杰的大力支持。

    “拥福派”最大的特点是有强大的军力作后盾,主要论点就是朱由崧的血缘关系近,与先帝朱由检都是神宗皇帝的亲孙子,朱由检和朱由崧双方是亲堂兄弟的关系;

    而作为对方阵营的“拥潞派”推出的潞王朱常淓,按照血缘关系来说,却算是朱由检的堂叔了,还差那么一点点,都要出五福了,自然比不过朱由崧。

    张鹿安到底是什么态度?

    他不是暂时在路振飞的手下暂时做事吗?

    原来路振飞在打败南进的顺军后,觉得不需要那么多的大军了,便要求张鹿安自谋生路。

    恰在此时,祸不单行。

    孙有福向张鹿安报告说,福王朱由崧已经被马士英派人给捷足先登接走了。

    张鹿安那个气啊,一步慢步步慢!

    但是转念一想,这个时候绝对不能轻易放弃!

    便率领船队追赶朱由崧的船队,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长江边追上了护卫朱由崧南下的船队,并且迅速占据了有利的位置。

    张鹿安决定豁出去了。

    张鹿安的出现,把奉了马士英之命,护送朱由崧南下的总兵官卜从善,给吓了一大跳。

    好在张鹿安并没有打算强取,只是表示想要拜见福王朱由崧。

    卜从善虽然心中不愿,但是张鹿安的船只在前面挡着路,卜从善也是无可奈何,如果撕破脸皮双方打起来,那么他担当不起伤害福王之罪。

    而且张鹿安只是表示,拜会一下福王,别无他求,死皮赖脸的那么不断地请求着,弄的卜从善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得禀报了福王朱由崧。

    朱由崧毕竟生在皇家之中,对于如何笼络下属的套路,那是完全熟悉,如同家常便饭一般,便指示同意张鹿安上船拜见。

    张鹿安连忙带着张捡,由张捡扛着礼物,通过跳板,踏上了朱由崧的坐船,当即在卜从善的严防死守之下,拜见了福王朱由崧。

    朱由崧照例安抚了一下张鹿安:

    “张总兵之前打退顺贼南下,现如今又前来护驾,当真辛苦。”

    “福王殿下明鉴,有了福王这句话,卑职就算是上刀山下火海,那也是值得的。

    只是卑职虽然在登莱训练了数万兵马,但是早先因为得罪了太监杜勋和杜之佚,以致于被二人谗言,先帝让卑职前往南京国子监读书。

    今日听闻杜勋和杜之佚二贼,不光没有随先帝于地下,竟然还提前打开城门,投降了顺贼。

    谁忠谁奸一目了然,真相大白!

    福王殿下,卑职实在冤枉,希望福王殿下到了南京,继位大宝以后,能够还卑职以清白。”

    张鹿安吹起牛起来已经不用打草稿了,话说的也是情真意切,可是却把朱由崧给吓到了。

    “张总兵,你的事我是有耳闻的,只是早登大宝这件事,还是不能说的,那是大逆不道之罪。

    本王念在你还年轻的基础上,不予追究,下不为例。”

    朱由崧纠正道。

    “殿下啊,普天之下,只有福王殿下您,最有资格继任大宝,谁敢节外生枝?

    我张鹿安第一个与他干到底!

    福王殿下明鉴,卑职愿意率领本部十万大军,随侍殿下左右,绝不让任何人做出危害殿下的行为!!!”

    张鹿安说的是义愤填膺,口中的大军也从“数万”升级为“十万”,完全像是一个没有城府的武夫模样。

    朱由崧这次却没有呵斥张鹿安,只是微微笑着说道:

    “但愿如此吧,只是恐怕那些东林之人,老是纠结于先王的旧时故事,会在前方故作刁难。

    所以在进入南京之前,一切还是要低调行事,万万不可过于张扬。”

    “殿下教训的是,是鹿安唐突了,鹿安今后一定唯殿下马首是瞻,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惜。”

    张鹿安继续拍马屁道。

    旁边的卜从善都快受不了张鹿安的这种马屁功夫了,忍不住咳嗽起来,张鹿安看了一眼卜从善,故意气他道:

    “卑职看到护卫殿下的船只实在是太少,而且武士也不多,万一遇到了什么突发情况,岂不是会无法应对得当?

    所以卑职斗胆请求,由卑职率领水师52艘巨舰,护卫殿下左右,以备不虞。”

    卜从善气的吹胡子瞪眼,可就是没有任何办法。

    关键时刻,还是朱由崧打断了张鹿安的计划:

    “本王看就没有必要换来换去了,张总兵有心的话,可以率领船队,扈行于前即可。”

    “臣谨遵殿下钧令。”

    张鹿安一边说着,一边让张捡出面,让张捡拿出了张鹿安的礼物,朱由崧笑着接过礼单一看,顿时大喜,但见礼单写着:

    白银两万两、绸缎3000匹、貂裘一千顶……

    “殿下,这是微臣平时省吃俭用,省下来的一些物资。

    本来要充作军用的,但是事情有轻重缓急,卑职一想,殿下日后如果进入南京城,少不得要对不断打赏下人的,怎么能没有足够的财物作支撑?

    所以卑职斗胆,将有限的支援暂时挪用,优先用作殿下的恩赏之用。

    希望殿下不要嫌弃。”

    “哈哈,张总兵果然是忠义之人……”

    “那殿下,卑职马上派人把礼物给搬过来!”

    “恩,这边耽误不得,我们得尽快前往南京了。”

    “是,殿下。”

    张鹿安看着一箱箱提前准备好的财物被搬到了朱由崧的船上,顿时心疼不已,但是表面上仍然是笑呵呵的样子。

    至此,张鹿安因为自己的态度明确,也被认为是“拥福派”的成员。

    所以当张鹿安大张旗鼓地在南京水面登陆的时候,受尽了岸上“拥潞派”大小文武官员的白眼。

    提起“拥潞派”,那是相对于“拥福派”而言的政治派别。

    他们的自称是“风流倜傥、忠义传家、爱国奉献、众正盈朝君子党”,当然君子和小人的定义,那是由他们来决定的,跟他们政见一致,那就是君子,否则就是小人。

    这种党同伐异的作风,正是源于江南风行的东林党。

    史可法其实并不认可这样的风格,但是没有办法,因为被阉党陷害致死的老师左光斗的影响,作为左光斗的关门弟子史可法,压根就无法割裂和东林之间的关系,被推为“拥潞派”的代表人物。

    拥潞派的其他代表人物还有吕大器、高弘图和钱谦益,他们的主要特点就是道德品质基本较好或者看上去很好。

    主要论点就是东林党与现任福王的父亲朱常洵关系恶劣,害怕福王登基后反攻倒算,因此主张拥立看上去与世无争、工于诗书的潞王朱常淓。

    朱常淓属于明朝藩王里极为少见的知识分子,又对权利没有过于执着的追求,因此被东林人视为罕见“贤王”,天生的“圣皇”之人。

    其实朱常淓的最大特点就是“听话”,但是为人怯懦毫无主见。

    从他后面的一系列所作所为来看,清军刚到杭州,还没开打就主动率领军民投降,怎么看都跟“贤王”差距甚远。

    所以拥潞派的出发点就是为了自己集团的利益,而不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有他们这帮人留在朝廷,使得整个南明一开始的发展走向就歪了。

    最终,还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马士英率领主力部队南下驻扎燕子矶,拥福派干将刘孔昭对着一直吵闹不休的南京城中大臣说道:

    “都给我闭嘴!今日无他,唯有拥立福王殿下!”

    刘孔昭得到了南京其他勋贵的支持,拥潞派变得孤掌难鸣,除了道德方面的约束之外,他们没有任何办法。

    拥潞派胜在人数众多,但是如果对方强来,他们注定会失败的。

    只是那样的话,整个朝廷政治就会陷入明面上的分裂。

    此时拥潞派的首领史可法看不过去了,他不忍心国家政治陷入巨大的混乱当中,主动放下身段,表示愿意改为拥护福王朱由崧。

    史可法的这种行为,在东林干将的眼中,被视为一种背叛。

    但是正是由于史可法的带头顾全大局,关于谁来当皇帝的纷争,表面上是暂时结束了。

    崇祯十七年四月三十日

    正是李自成逃离北京城的日子。

    南京群臣拜谒了龙舟之中的朱由崧,先是搞了一个三辞三让的把戏,让朱由崧五月初三庚寅自大明门入大内,至武英殿行监国礼。

    五月十五日

    觉得监国不过瘾的朱由崧,在一帮武将的再三劝说之下,终于心愿达成,即皇帝位于南京紫禁城武英殿,正式建立弘光政权,以次年为弘光元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