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明末之白衣天子 > 第703章 清君侧良玉起兵

明末之白衣天子 第703章 清君侧良玉起兵

    第703章 清君侧良玉起兵

    左良玉,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夸奖者有之,诋毁者更多。

    但是试问,古往今来,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在五年之内,从一个基层士兵成长为一员统领万兵的将领?

    左良玉所部的军纪确实不好,扰民害民情况也是层出不穷,这一点是任何人都洗不白的。

    但是左良玉本人则是一直洁身自好,从不贪恋女色;

    虽然他出卖过很多次同僚,但是遇到自己的手下被围,他几乎没有丢弃过自家兄弟。

    总之,这是一个极端复杂的人物。

    左良玉的东征口号为清君侧,其实还只是表面现象,背地里的原因,还是南京的朝廷确实非常不像话。

    眼看着清军都已经逼近的情况下,还在不断的内斗不已,以马士英和阮大铖为首的所谓“阉党”与东林党和同盟复社之间斗争不断,而左良玉与东林党人侯询的关系很好,因此为马、阮所嫉恨,左良玉先天就有一种危机感。

    而随后发生的一件事情,让这种矛盾趋向于公开化。

    被朝廷任命为山东总兵的丘磊,是左良玉的拜把子兄弟,两人曾经都在辽东服役,良玉受伤,丘磊拼命把左良玉从战场上抢回来,两人有着过命的交情。

    丘磊同时也是左良玉安插在南京方面的所谓的“线人”,此前因为畏惧清军不敢向前,后来打听到浮山军在登莱打的是风生水起,丘磊的心思活泛起来,想要在淮安招兵买马,训练一支强军出来,然后北上山东。

    只是淮安当时属于刘泽清的地盘,丘磊此人以左良玉为靠山,又比较跋扈,竟然“一不小心”抢劫了刘泽清部将柏永馥的一点辎重,双方闹得很不愉快。

    刘泽清于是以史可法作中间人,让丘磊去安东,与刘泽清商议双方和平相处的问题。

    丘磊虽然原本出身是个秀才,但是天生性格豪迈粗疏,投军之后更是始终如未变,直接带着一百骑兵前往安东,准备去见刘泽清。

    此举显然中了刘泽清的计策,刘泽清向南京朝廷污蔑丘磊有异志,想要北上投降清国,被他在安东拦截,他已经将丘磊所部解除了武装,将丘磊本人关押在淮安的牢狱之中。

    围绕着丘磊问题,只要不是瞎子,基本上都能够判定他是冤枉的。

    但是毕竟刘泽清是拥立元老,南京朝廷不敢得罪。

    只好委屈丘磊,让丘磊在牢狱之中自尽。

    丘磊的怨气冲天,自然不愿意自尽,最后还是柏永馥帮助他,维持了应有的“体面”。

    而左良玉的说情信已经到了南京,显然没有起到丝毫的作用。

    等到丘磊的死讯传到湖广,左良玉恸哭不已,心里面对南京朝廷恨之入骨。

    此为其一。

    第二个原因更为重要。

    原本左良玉在袁继咸的指挥下,攻下了大顺军统治下的武昌府、荆州府,但是好景不长,顺军很快转守为攻,明军又开始败北。

    但是随着大顺永辅营英武将军马守应的病逝,大顺军的进攻随之戛然而止。

    老回回马守应病逝后,李自成没有让马守应的嫡系马信继承军职,而是以年轻的骁将牛万才为右威武将军,接替马守应的职位。

    牛万才的能力与老回回相比还是差了一点,虽然与左良玉所部的外五营大将之一的惠登相打的是有来有往,但是始终未能前进半步。

    好在绰号过山星的惠登相积劳成疾,很快在军中病逝,左军方面也是出现了将领死亡的情况。

    左良玉转而任命惠登相的部将贾三省继续统领惠登相的人马,抵挡顺将牛万才的进攻。

    原本双方都是小打小闹,但是因为李自成的到来,把一切都打破了。

    李自成在北直隶、山西和河南的连续失败,已经对清军感到了由衷的恐惧,在关中还有大军三十万的情况下,不敢与清军硬拼,竟然连自己的亲侄子李过和小舅子高一功,都可以不管不顾,率领十七万心腹将士,着急忙慌地向武昌进军。

    阿济格对于攻打李自成的大顺军已经变得得心应手了。

    阿济格本来所部满、蒙、汉人马一共只有三万人,阿济格还预留了平西王吴三桂率兵一万留驻西安,协助清廷委任的三边总督孟乔芳,控制和安抚三边之地;

    以智顺王尚可喜率领本部人马,加上其余的汉军驻守河南,安抚河南地方;

    阿济格亲自率领一万名满、蒙、汉将士,就敢于追击拥有十七万大军的李自成,关键是一连大小十三战,清军取得十三战全胜的恐怖战绩,杀的顺军是溃不成军。

    李自成被清军所逼迫,来到襄阳后,此地还驻扎有白旺兵团的七万人。

    也就是说李自成拥有近24万大军,所有人都以为大顺军会开始转入反攻,包括李自成的心腹白旺,也劝说李自成就在襄阳、德安与清军进行决战的想法。

    李自成给予了断然拒绝,下令放弃荆襄根据地,全军带着家口,打造战船六万艘,全力顺江东下,直取南京,然后再与清军一较高下。

    但是平心而论,此刻的李自成早已经乱了方寸了。

    大顺军放弃了荆襄根据地后,从一支地方实力派武装,再次沦为了流寇武装,大失天下士民之心。

    使得河南和陕西一带的原大明军各级政权以及至少五十万以上的武装力量,选择了投降清廷。

    清廷将这些武装进行裁汰老弱后,得兵二十八万,这支大军为日后的清军南北征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果李自成不是被吓破胆,就应该孤注一掷,毕竟阿济格所部的人马实在太少,胜败还未能确定。

    但是毕竟李自成名义上还是大顺国的皇帝,他的话就是一言九鼎,大顺军只得按照李自成命令,向下游挺进。

    如此一来,左良玉的所感到的压力便与日俱增。

    左良玉所部数量上是有八十万人,但是里面混杂有大量的家属和后勤人员,单说战斗力量的话,应该是在二十五万到三十万之间。

    如果要说是精兵的话,最多不过十万,还分属于左良玉所部内外营十位总兵大员和36营大将的手里。

    势力较为分散,左良玉也只能间接控制。

    打不过李自成的左良玉能够想到的就是往东跑,但是直接提出因为害怕李自成而逃跑,又显得十分丢人。

    左良玉便在自己的狗头军师黄澍的劝谏下,捏造了一个所谓的“太子密诏”的假文件,号召天下人勤王,并诛杀害国之贼马士英和阮大铖。

    只是这勤的是谁的“王”,非常耐人寻味,矛头明显指向了包括弘光皇帝朱由崧在内,以及首辅马士英和阮大铖。

    左良玉的这个想法,从表面上来看是极其不成熟的,所以当他从武昌来到九江,向九江总督袁继咸寻求支持时,袁继咸立刻就表达了极大的不满,并且明确指出来左良玉的行为属于兵变,是造反。

    可是一意孤行的左良玉已经听不进忠言逆耳了,只是喃喃道: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尔。”

    左良玉的宁南军,就像一支射出去的箭,巨大的惯性之下,令左良玉一时半会也是无可奈何了。

    对于太子太傅、宁南侯左良玉发布的“清君侧”的檄文,远近都收到了,尤其是张鹿安更是优先收到。

    等到这个消息传到南京城,这可把朱由崧、马士英和阮大铖给急坏了。

    主持兵部工作的阮大铖恨不得放弃江淮战场,将江北军队全部调到西面打击东下的左良玉所部。

    只是当听到左良玉所部人马号称百万,至少也有八十万后,刘泽清和刘良佐顿时变成了鸵鸟:

    我不知道,我听不见,别告诉我!

    而失去了高杰的兴平军,更是无法指望。

    阮大铖一面只得命令总兵官卜从善主管京城防务,一面提升总兵官蒋云台为江南提督,汇聚江南各府以及浙江省的地方乡勇二十多万人,共同防守南京城。

    只是光防守是打不走左良玉的,所以阮大铖还亲自给张鹿安写信,要求张鹿安从长江北岸的安庆府,黄得功在长江南岸的池州府,分别组织防线和发动进攻,千万不能让宁南军跨过明军的防线。

    黄得功接到朝廷的调令后,立刻下令全军从江北搬迁到江南,行动效率非常快。

    而张鹿安一直没能给朝廷回信。

    只是张鹿安也知道,不能再继续等待了,战机稍纵即逝。

    张鹿安便在带上了沈家帮忙筹集到的粮草后,率领大军,一路逆流而上,回到了浮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