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恶劣大小姐想赎罪?我不稀罕了 > 第357章 比‘我,秦始皇,打钱\\\’还离谱

恶劣大小姐想赎罪?我不稀罕了 第357章 比‘我,秦始皇,打钱\\\’还离谱

    第357章 比‘我,秦始皇,打钱’还离谱

    经开区产业园外的梧桐大道。

    每日从上午7点开始,到晚上12点,几乎都处于川流如织、人满为患的状态。

    一辆辆装载着满满的打工人的人力资源大巴车停靠到绿树白墙的路边。

    来自五湖四海的或稚嫩、或成熟、或麻木、或好奇的面孔,依次拿着他们的行李下车,训练有方的站在‘勇敢、拼搏、努力’的鲜红色标语下,等待着人事专员把他们送往500米开外的稠密的、上百家之多的工厂园区内。

    平时这里出现的最多的人,是求职者和人力资源部门的小领导们,以及售卖奶茶、水饺、煎饼、炸串...的小摊小贩们。

    但今天,除了日常常见的身影外,额外的多出了数辆用于现场直播的SNG车,十多辆贴着‘xxx新闻’标识的采访车,以及数不清的全国各地汇聚而来的文字记者。

    郑易平转变了他的作战思路。

    从直接报道涉事工厂爆炸后的人员死亡惨状,变更为深度采访生活在这片工厂里的打工人。

    他要通过每位员工的嘴,去拆毁纪冷明的生路!

    “我身后就是经开区产业园的宿舍楼了。”

    记者站在镜头前。

    她对面的摄像师肩扛着专业相机。

    随着记者手指的指向,相机镜头也随之变换。

    “从这个方向依然可以看到,正前方的浓烟还在滚动,我们的消防人员,仍然在积极的抢险救援。”

    “不过,跟随我们的镜头,也可以看到,除了被封锁的区域外,园区内其他地方一切正常。”

    “我们现在就来随机采访几位生活在这里的员工。”

    恰时,有一个人从宿舍楼里出来。

    记者连忙迎了上去。

    “你好,先生,我是xx网络频道的记者,可以耽误您几分钟的时间,问您几个问题吗?”

    打工人1号:“你们是哪个频道的?”

    记者:“我们是xx网络频道的。”

    打工人1号:“哦,没听过。”

    记者:“哈哈哈.....请问您在这儿工作几年了?”

    打工人1号:“两三年了吧。”

    记者:“您对您的工作还满意吗?”

    打工人1号:“不满意又能怎么样呢,我不活了?”

    记者:“呵呵,这儿有200家工厂,您是今早发生爆炸事故的电子厂的员工吗?”

    打工人1号:“我是xx工厂的,没有在那家厂子干活。”

    记者:“您有了解过这家涉事电子厂吗?”

    打工人1号突然满脸遗憾起来。

    “哎!我先前向他们投过简历,可惜了,他们没收我。”

    记者不解:“不应该庆幸.....这家电子厂没有招收您吗?毕竟它发生了恶劣事件,为什么.....您反而感到遗憾呢?”

    打工人1号直摇头:“你就不懂了吧!那家厂子,在我们这样的老员工眼里,简直就是圣地!”

    “你说说看,现在哪个老板不是削尖了脑袋的想法子扩张的?偏偏那家电子厂,看上去一点野心都没有!”

    “它要是扩张多好,最好把整个园区的厂子都给收购了!”

    “我也不必再过这样的没希望、没梦想、没前途的苦日子了!”

    员工的回答渐渐朝着离谱的方向前进。

    记者一脸懵:“这个....您说的这个,是什么意思?”

    “它发生了爆炸案,那么,必定是安全没有做到位,您为什么会向往一家连安全条例都未能落实的公司呢?”

    打工人1号:“哎!跟你们说不通,我吃饭去了!”

    ——

    记者呼出一口气,收拾好心情,继续她的工作。

    她截住一位看上去端庄典雅、好说话的打工人。

    记者:“您好,可以耽误您几分钟的时间,问您几个问题吗?”

    打工人2号略显腼腆:“那...那你尽快。”

    记者:“您是今早爆炸工厂的员工吗?”

    打工人2号摇头:“不是。”

    记者:“您对这家企业有了解吗?”

    打工人2号羞涩笑笑:“有了解过。”

    记者:“可以跟我们讲讲您的看法吗?”

    打工人2号嗓音柔柔:“我希望这家老板,能快点把我们厂买下来!”

    记者:“??”

    ——

    记者:“您好,请问您对涉事电子厂怎么看?”

    打工人3号是个耿直boy。

    “我有朋友在那家电子厂上班,我敢拿我未来的老婆作担保,绝对不可能因为狗屁的安全生产问题引发的爆炸!”

    “那家电子厂太他妈特别了,简直就是一股清流!”

    “我看就是因为它太他妈与众不同了,所以才有人搞它!”

    “我支持公检法机关一查到底,坚决要还该电子厂的清白!”

    记者:“......”

    ——

    一圈采访下来。

    记者跟摄影抱怨。

    “怎么会这样呢?采访下来的素材,根本没办法满足上级领导要求嘛!”

    摄影师把一切听在耳里、看在眼里。

    他不确信的表示:“要不....找找看那家电子厂的员工在哪儿吧,采访当事人,也许.....能有别的收获吧!”

    记者心力交瘁:“也只能如此了!”

    “但这个时间点,那些员工....会在哪儿呢?”

    恰时,有打工人4号路过。

    “啊!你们问红灯电子厂工人在哪儿是吧?”

    记者很礼貌:“您好,您知道是吗?”

    打工人4号看看手表时间。

    “这个时间点,他们都在职工之家休闲中心那边上课呢!”

    记者也瞅了瞅时间:“现在不是吃饭了吗?”

    “嗯还有您说的上课,是指职场培训吗?”

    打工人4号迟疑了下,才说:“那家企业有点特别,别的厂重视生产效率,讲究KpI指标,但这家企业却更在乎思想教育。”

    记者第一次听到有人把‘工厂’和‘思想教育’联系在一块。

    她不禁问:“您所说的‘思想教育’,是集中洗脑吗?”

    打工人4号立刻不高兴了。

    “怎么能说洗脑呢!”

    “人家请律师过来,专门讲《劳动法》,手把手教他们怎么维权,还安排考试,考试三次不合格清退,你跟我说这是洗脑?”

    记者越听越魔幻。

    这简直比相信‘我,秦始皇,打钱’还离谱。

    她皱着眉,再三追问:“你说的真的?”

    “你确定你说的是真的?”

    打工人4号:“你要是不信,就去职工之家休闲中心看看好了!”

    “他们每周都要保持10小时的学习时间,强制性的。”

    “更离谱的是,有不少人在那儿呆了一年,职高毕业的,结果都快拿到自考本科文凭了。”

    “所以说那家企业牛逼啊,大家都想进去啊,因为社会从不把我们当人,可一家电子厂却处处体现‘以人为本’呐!”

    ——

    绝大多数的普通人,自制力都是不行的。

    一个好的习惯的养成,是内在动力、外在环境、行为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

    单纯的说‘只要想...就能做到’,只是唯心主义论断下的诓言。

    你生活的不好,你不够积极进步,你认知短浅,从来不是你的问题,只是你的生命里,缺少了很多必要的条件。

    而这些条件,被人为的掩盖、垄断、抹黑。

    因为食利集团,希望大多数人愚蠢,希望大多数人疲劳。

    希望大多数人认为‘我过得不好,是我自己的问题,和其他无关’。

    纪冷明知道那些人是怎么想的。

    但他不会让那些人得逞。

    在返回城中村的路上,他相继接到赵乐虎、包震、孙彪....很多人的电话。

    赵乐虎告诉他:“老板,人已经逮住两个了,我正在押送到你那儿去,你在约定的地方等着,咱们一会儿好好的盘问这帮歹毒的家伙!”

    孙彪告诉他:“老板,事故分析会开始了,我要进会议室了,放心,这次,我保管闹个天翻地覆!”

    包震告诉他:“我把你的事儿说了,一共召集了11个记者,都是跟我一样干揭人老短的活的!”

    “你放心,我们这11个人虽然没钱没势,但总在江湖上混,好歹有些声望。”

    “我们敬佩你做人的法则,信任你处世的理念。”

    “我们不会、也不能让一颗种子就这么消失。”

    “哪怕赌上我们职业生涯里所有的荣光!”

    至于其他很多人,则是电子厂的工人的来电。

    他们自发的汇报了接受各路媒体采访的事。

    同时,也另外反映了一个情况。

    “.....老板,我们问过彪哥他们了,他们说,他们管不了,让我们问问你。”

    纪冷明:“他们管不了什么?”

    工人N号:“有好几个采访完我们的小记者,都在暗戳戳的打听怎样来咱们厂子里发展,他们都想跳槽!”

    “这要怎么搞?”

    “他们都是坏人派来的,这算被我们给策反了吗?”

    纪冷明:“........”

    他倒忘了考虑一种情况了。

    电子厂彻底进入人们的视野后,大批量的应聘者也会循声而来。

    他是不是该考虑收购一批濒临倒闭的厂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