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史上最狠暴君 第561章 风起
热门推荐:
千金小厨娘
假千金换亲后,抱走了未来权臣
腰软娇娇超好孕,被绝嗣暴君逼嫁
取骨换皮?这逆天凰命你配吗
炙热摇曳
大荒镇魔使
坏了,这个boss真没正常技能
谍影:命令与征服
重生80年代做产业
第562章风起
第562章风起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暗潮汹涌早已渗透大明上下,别看朱由校一直待在京城,但是他却看得比谁都要透彻。
大明现在也就是表面看上去平静,至于说这种乱象是怎样产生的,一方面是历任天子遗留下的难解问题,另一方面是持续的党争造成。
一代人有一代人要做的事!
这是责任。
更是使命。
人活一世,总是要做些什么。
所以在遇到问题,就别嫌弃麻烦而选择不做,你选择了不做,终究还是要有人去做,只是这样积攒下去,就会比最初时更复杂。
此乃上位者的大忌!
朱由校就是清楚这些情况,鉴于大明复杂的国情,选择解决的办法也很明确,将压力给到中枢,将麻烦给到中枢,将权利争斗限制到中枢,而对地方设置红线,明确哪些能做,哪些不能碰,只要地方遇到问题,那中枢势必要强势介入,以此在倒逼中枢改变的同时,相对妥善的解决地方积弊,与此同时将中枢的威仪重新树立起来!
“援朝抗虏一战,军务院必须要协调好。”
乾清宫。
朱由校表情严肃,扫视军务院诸臣,“不能说前线有种种需求,该争取到的利益已然给足,而在后方却无法满足前线所需,朕把丑话讲到前面,谁要是敢犯这等低级错误,那谁就要被追责!!”
“臣等遵旨。”
魏光绪、金铉他们当即作揖拜道。
对于援朝抗虏的重要性,军务院上下没有不知道的,毕竟此战是要远赴朝鲜,抗击侵掠的建虏,而且此战跟先前完全不一样。
过去大明作为宗主国,治下的藩属国遇到难题,那往往是既要出兵,还要兜底战争的一切开支,即便是仗都打完了,打赢了,不过却也没有索要什么,毕竟是宗主国嘛,作为上朝天国要有该有的胸襟与气度。
只是这样一来,因为战争而产生的损失,就悉数转移到大明国内了。
但是这次呢,大明是出兵了,不过真正的精锐不多,更多是来自地方的新募将士,甚至出战的一应所需,要由朝鲜王室出钱兜底,虽说给人的感觉抠抠搜搜的,可给大明带来的好处却很实在。
军工业,航海业都将接到大批订单,这带来的直接效益是肉眼可见的,更别提涉及粮食、棉布等需求也不小,这前前后后辐射的领域众多,而直接受惠的将是北直隶、山东、辽东等地!
如此大的变动下,后方协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孙承宗,你莫要叫朕失望啊。
强调完牵扯援朝抗虏的种种细节,朱由校的心思却飘在出战大军上,别看朝堂与京城的局势动荡,但是由孙承宗挂帅的援朝军队,已开始分批离开京城,踏上奔赴朝鲜的征程,而他们的首站就是天津!
朱由校做事就一个准则,将大层面的方向把控好,至于具体要去落实的,既然选择了信任的人去做,只要大方面没有较大的偏差,哪怕期间出现些什么情况,那他轻易是不会直接干预的。
做人做事最忌讳的就是既要又要。
这种性格就成不了大事!
毕竟这世间的任何事,不是你想怎样就能怎样的,千人千语,万人万念,牵扯到的人多了,那事情就会跟着变复杂,毕竟人性本就是复杂的。
“皇爷,王体乾求见。”
御前太监刘若愚,低首走进东暖阁,毕恭毕敬的朝天子作揖禀道。
“宣。”
朱由校面色平静道,随后看向魏光绪他们,“都下去做事吧,朝鲜的情况要盯好,但也别忽略了辽东、川贵等地的平叛,等再过些时日,朕会向军务院补充一批新人。”
“臣等遵旨。”
魏光绪他们忙作揖拜道。
不过在听到天子,要给军务院补充一批新人,魏光绪他们表面没有变化,但是心里还是挺高兴的。
军务院总揽平叛诸事,这前后要插手,要干涉,要协调的事太多了,更别提军务院下辖机构,也在逐步的完善并发挥应尽职责,这导致军务院的事务极其繁忙,有一批新人补充进来,那他们的压力就相对减轻些。
跟军务院特设之初,一些赴任的职官还在意外界的看法,但现在,一个个都没有这心思了。
实在是太忙了。
压力也太大了。
这人啊,既然在某个位置上,那就不能让他们闲着,只要一闲着,那就会有这样那样的事情。
“皇爷,今日司礼监这边,收到不少弹劾规谏奏疏。”
魏光绪他们前脚刚走,王体乾后脚就进来了,在将一封奏疏递上后,王体乾便如实禀道:“司礼监在筛选这些奏疏时,发现有近半的奏疏是弹劾国舅的。”
“动作还真是够快的。”
朱由校接过奏疏,瞧见上面的内容后,冷笑一声:“有些人啊,是不给朕多找点麻烦,那他们的心就定不下来。”
刘若愚、王体乾他们低垂着脑袋。
“这哪里是在弹劾国舅啊,这分明就是想狙击朕的意志!”
朱由校看完那封奏疏,双眼微眯道:“说国舅贪赃枉法,以权谋私,违背祖制……这一顶顶帽子扣的真够大的,不知道的还以为国舅犯了十恶不赦的死罪,而朕就是忠奸不分的昏君!!”
东暖阁的气氛变了。
刘若愚、王体乾他们根本不敢多言,牵扯到外朝的事宜,他们作为天子的家奴,是无权去说什么的。
“先留中吧。”
朱由校随手将奏疏丢到御案上,看向刘若愚道:“去内阁传朕口谕,明日来乾清宫召开御前廷议。”
“奴婢遵旨!”
刘若愚忙低首应道。
诸党这是有合流之势啊。
看着刘若愚离开的背影,朱由校心里却暗暗思量起来,在绝对的皇权强势下,面对层出不穷的问题,这些本彼此间不对付的派系,开始选择暂时搁置成见,甚至是避免利益的明暗交锋,或许他们私底下没有串联,但是表现出的这种默契却太熟悉了。
想到这里的朱由校,忍不住笑了起来,别看这个党,那个派,但是他们的本性都是一样的,既然是这样那就好好玩下去吧。
第562章风起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暗潮汹涌早已渗透大明上下,别看朱由校一直待在京城,但是他却看得比谁都要透彻。
大明现在也就是表面看上去平静,至于说这种乱象是怎样产生的,一方面是历任天子遗留下的难解问题,另一方面是持续的党争造成。
一代人有一代人要做的事!
这是责任。
更是使命。
人活一世,总是要做些什么。
所以在遇到问题,就别嫌弃麻烦而选择不做,你选择了不做,终究还是要有人去做,只是这样积攒下去,就会比最初时更复杂。
此乃上位者的大忌!
朱由校就是清楚这些情况,鉴于大明复杂的国情,选择解决的办法也很明确,将压力给到中枢,将麻烦给到中枢,将权利争斗限制到中枢,而对地方设置红线,明确哪些能做,哪些不能碰,只要地方遇到问题,那中枢势必要强势介入,以此在倒逼中枢改变的同时,相对妥善的解决地方积弊,与此同时将中枢的威仪重新树立起来!
“援朝抗虏一战,军务院必须要协调好。”
乾清宫。
朱由校表情严肃,扫视军务院诸臣,“不能说前线有种种需求,该争取到的利益已然给足,而在后方却无法满足前线所需,朕把丑话讲到前面,谁要是敢犯这等低级错误,那谁就要被追责!!”
“臣等遵旨。”
魏光绪、金铉他们当即作揖拜道。
对于援朝抗虏的重要性,军务院上下没有不知道的,毕竟此战是要远赴朝鲜,抗击侵掠的建虏,而且此战跟先前完全不一样。
过去大明作为宗主国,治下的藩属国遇到难题,那往往是既要出兵,还要兜底战争的一切开支,即便是仗都打完了,打赢了,不过却也没有索要什么,毕竟是宗主国嘛,作为上朝天国要有该有的胸襟与气度。
只是这样一来,因为战争而产生的损失,就悉数转移到大明国内了。
但是这次呢,大明是出兵了,不过真正的精锐不多,更多是来自地方的新募将士,甚至出战的一应所需,要由朝鲜王室出钱兜底,虽说给人的感觉抠抠搜搜的,可给大明带来的好处却很实在。
军工业,航海业都将接到大批订单,这带来的直接效益是肉眼可见的,更别提涉及粮食、棉布等需求也不小,这前前后后辐射的领域众多,而直接受惠的将是北直隶、山东、辽东等地!
如此大的变动下,后方协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孙承宗,你莫要叫朕失望啊。
强调完牵扯援朝抗虏的种种细节,朱由校的心思却飘在出战大军上,别看朝堂与京城的局势动荡,但是由孙承宗挂帅的援朝军队,已开始分批离开京城,踏上奔赴朝鲜的征程,而他们的首站就是天津!
朱由校做事就一个准则,将大层面的方向把控好,至于具体要去落实的,既然选择了信任的人去做,只要大方面没有较大的偏差,哪怕期间出现些什么情况,那他轻易是不会直接干预的。
做人做事最忌讳的就是既要又要。
这种性格就成不了大事!
毕竟这世间的任何事,不是你想怎样就能怎样的,千人千语,万人万念,牵扯到的人多了,那事情就会跟着变复杂,毕竟人性本就是复杂的。
“皇爷,王体乾求见。”
御前太监刘若愚,低首走进东暖阁,毕恭毕敬的朝天子作揖禀道。
“宣。”
朱由校面色平静道,随后看向魏光绪他们,“都下去做事吧,朝鲜的情况要盯好,但也别忽略了辽东、川贵等地的平叛,等再过些时日,朕会向军务院补充一批新人。”
“臣等遵旨。”
魏光绪他们忙作揖拜道。
不过在听到天子,要给军务院补充一批新人,魏光绪他们表面没有变化,但是心里还是挺高兴的。
军务院总揽平叛诸事,这前后要插手,要干涉,要协调的事太多了,更别提军务院下辖机构,也在逐步的完善并发挥应尽职责,这导致军务院的事务极其繁忙,有一批新人补充进来,那他们的压力就相对减轻些。
跟军务院特设之初,一些赴任的职官还在意外界的看法,但现在,一个个都没有这心思了。
实在是太忙了。
压力也太大了。
这人啊,既然在某个位置上,那就不能让他们闲着,只要一闲着,那就会有这样那样的事情。
“皇爷,今日司礼监这边,收到不少弹劾规谏奏疏。”
魏光绪他们前脚刚走,王体乾后脚就进来了,在将一封奏疏递上后,王体乾便如实禀道:“司礼监在筛选这些奏疏时,发现有近半的奏疏是弹劾国舅的。”
“动作还真是够快的。”
朱由校接过奏疏,瞧见上面的内容后,冷笑一声:“有些人啊,是不给朕多找点麻烦,那他们的心就定不下来。”
刘若愚、王体乾他们低垂着脑袋。
“这哪里是在弹劾国舅啊,这分明就是想狙击朕的意志!”
朱由校看完那封奏疏,双眼微眯道:“说国舅贪赃枉法,以权谋私,违背祖制……这一顶顶帽子扣的真够大的,不知道的还以为国舅犯了十恶不赦的死罪,而朕就是忠奸不分的昏君!!”
东暖阁的气氛变了。
刘若愚、王体乾他们根本不敢多言,牵扯到外朝的事宜,他们作为天子的家奴,是无权去说什么的。
“先留中吧。”
朱由校随手将奏疏丢到御案上,看向刘若愚道:“去内阁传朕口谕,明日来乾清宫召开御前廷议。”
“奴婢遵旨!”
刘若愚忙低首应道。
诸党这是有合流之势啊。
看着刘若愚离开的背影,朱由校心里却暗暗思量起来,在绝对的皇权强势下,面对层出不穷的问题,这些本彼此间不对付的派系,开始选择暂时搁置成见,甚至是避免利益的明暗交锋,或许他们私底下没有串联,但是表现出的这种默契却太熟悉了。
想到这里的朱由校,忍不住笑了起来,别看这个党,那个派,但是他们的本性都是一样的,既然是这样那就好好玩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