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重生:回到1975当知青 第327章 咱老百姓今儿要高兴
大队部.仓库!
“张美亮同志,你家共有7口人,4人参加劳动,共计攒有工分4976分,对于队里的统计你有异议没有?”
“队长,俺没有意见!”
“那好,现在给你家分粮!”
接着王平继续说道:“你家7口人,可分人头粮1750斤,小麦350斤、莜麦350斤、小米175斤、苞米560斤、土豆490斤,黄豆、油料以及瓜菜另算!”
“你家的工分折算为497.6个工,每个工可分2斤粮,合计为995斤2两,按照粗细各一半的原则,可分小麦、莜麦、小米497斤六两,苞米、土豆497斤六两!”
听到王平说的和自己在家里算的差不多,张美亮便叫上妻子以及两个稍大的孩子,高高兴兴的拿着口袋到旁边分粮食。
看到颗粒饱满的小麦、莜麦以及黄澄澄的小米被装入张美亮家的口袋,等待分粮的其他社员知青们都露出了羡慕的眼神。
而在另一旁,周扬看着眼前这一幕,心里却有些五味杂陈!
相比于生产队产出来的粮食,村民们分到手里的实在是太少了。
即便是今年云山县的粮食产量普遍不高,但整个八宝梁村还是产出了75万斤左右的粗细粮。
除掉七八万斤种子,也有67、8万斤的盈余。
如果按照全村421人的总人口计算的话,平均下来每人都能分到一千六百多斤。
但实际情况呢?
就拿刚刚分到粮食的社员张美亮一家来说,全家7口人总共也就分到两千七百多斤粮食。
这个数量真心不算多,平均下来每人差不多也就400斤。
这可是一个人一年的口粮,每天也就一斤多点。
如果细算起来,甚至于连一斤都不到!
毕竟不管是小麦还是莜麦都不能直接吃,需要磨成面,在这个过程中要产生不少麦麸,这玩意儿通常是不能吃的。
在这个没有多少蔬菜、副食以及油水的年代,一天一斤粮,只能保证吃饱,远远达不到吃好的标准。
而且这个水平相比于去年来说,还是要差了不少。
但即便是如此,社员们也没有丝毫的怨言。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老百姓是最好的,也是最淳朴的!
想想后世这个国家能一飞冲天,傲视全球,离不开这些淳朴的百姓的付出和奉献。
........
在李丰年等人的主持下,一户户社员分到了粮食,然后高高兴兴的往家里拉。
而在分粮食的同时,李丰年还让队里的社员们在大队部后院架起了锅灶,然后做起了大锅饭。
毕竟今天是一个喜庆的日子,就当是庆祝丰收了。
要是搁了往年,过了今天之后,整个生产队就算是闲了下来。
一直到明年三四月份才会再次忙起来,通常这顿饭也算是对今年忙碌了大半年做个收尾。
不过今年显然不可能像往年那样,秋收之后就闲了下来。
不管是养猪场、饲料厂以及骨粉厂,再或者是村子里的各项建设,都需要大量的人力。
不出意外的话,绝大多数的社员都要忙到明年开春才行。
四队这边的工分儿大多数是周扬记的,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对社员们的工分进行一次汇总。
因此,当谭诗清接手之后,也按照他的这种方法执行。
平时看不出什么,但是现在分粮食了就能体现出效率来了。
当五队那边还在忙着汇总社员们的工分儿的时候,四队这边已经分了十几户人家了。
欢声笑语中,很快就轮到周扬家了!
喊道周扬的名字后,王平大声说道:“周扬同志,你家三口人,两口参加劳动,共积攒有2218分...”
话音未落,周扬便笑着说道:“王队长,我对这些没有异议,你就说我家能分到多少粮食吧!”
听到周扬的话,周围的社员们都跟着哈哈大笑了起来。
其实大家伙儿也和周扬一样,最关心的还是自己能分到多少粮食。
王平笑了笑说道:“你家能分到750斤人头粮,其中小麦...你家工分儿可折算443斤六两...”
核对无误后,周扬和李幼薇到便在社员们的注视下,前往麦仓这边分粮。
由于他家的粮食并不多,加起来也就一千一百多斤。
再加上粗细粮是分开分的,即先分细粮,然后再分粗粮。
所以周扬并没有借用生产队的骡马车!
毕竟今天大家伙儿都要分粮食,骡马车根本就不够分,还是留给那些分的粮食比较多的社员吧。
反正自家就这么点粮,就用借来的自行车也能运回去。
很快,四百多斤细粮就分到手了,被装在五个大口袋里。
周扬让李幼薇扶住自行车,而他则是在几个社员的帮助下,将几大口袋粮食全部放到车上。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二八大杠确实够皮实。
车后面的后座上放了三大袋,大梁下面的架子上放了两袋儿,四百多斤的重量愣是没把这辆自行车压趴下。
用绳子捆好后,周扬便推着自行车,向家里运去。
运完细粮,随后夫妻俩又去后面的仓库分粗粮。
当将那六百多斤苞米和土豆运回家,已经是中午十二点了。
虽然很累,但是两人都很高兴。
事实上今天高兴的也不止周扬和李幼薇,全村所有人都很高兴。
毕竟辛辛苦苦一年了,终于能见到收成了,谁能不高兴?
稍稍在家里休息了一会儿,又将这些粮食放到缸里,免得被老鼠给霍霍了。
做完这些之后,周扬夫妻俩这才拿着饭盒和筷子,直奔大队部。
要知道今天大队部可是给大家伙儿炸油炸糕吃!
这玩意儿可是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毕竟炸糕是需要油的,就凭普通人家一年不到十斤胡油的配额,哪敢奢侈的炸糕!
当周扬和李幼薇来到大队部的时候,却惊讶的看到大队部多了不少衣衫褴褛的汉子。
仔细一看,原来是那些去宝丰水库参加集体劳动的壮劳力回来了。
宝丰水库是从八月中下旬就开始建设了,没想到这一干竟然就是两个半月。
在这期间,尽管村里派往水库的人换了三茬,但是人数却一直保持在60人,从来都没有减少过。
即便是秋收期间,八宝梁村也没有想过把水库上的人撤回来。
正因为这么多壮劳力被抽调走,才会导致今年秋收的时候,村里的人手极度匮乏。
要不是周扬让林毅给整出了脱谷机,极大地提升了劳动效率的话,说不定会有不少粮食烂在地里。
前段时间就听说水库开始蓄水了,不少人就猜测工程快要完工了。
没想到,这么快参加劳动的村民们就回来了。
这粮食刚分到手,家人们也团聚了,今天的八宝梁村瞬间热闹起来了,大家伙儿比过年还开心红火!
(墙画)
(普通社员家里的摆设)
“张美亮同志,你家共有7口人,4人参加劳动,共计攒有工分4976分,对于队里的统计你有异议没有?”
“队长,俺没有意见!”
“那好,现在给你家分粮!”
接着王平继续说道:“你家7口人,可分人头粮1750斤,小麦350斤、莜麦350斤、小米175斤、苞米560斤、土豆490斤,黄豆、油料以及瓜菜另算!”
“你家的工分折算为497.6个工,每个工可分2斤粮,合计为995斤2两,按照粗细各一半的原则,可分小麦、莜麦、小米497斤六两,苞米、土豆497斤六两!”
听到王平说的和自己在家里算的差不多,张美亮便叫上妻子以及两个稍大的孩子,高高兴兴的拿着口袋到旁边分粮食。
看到颗粒饱满的小麦、莜麦以及黄澄澄的小米被装入张美亮家的口袋,等待分粮的其他社员知青们都露出了羡慕的眼神。
而在另一旁,周扬看着眼前这一幕,心里却有些五味杂陈!
相比于生产队产出来的粮食,村民们分到手里的实在是太少了。
即便是今年云山县的粮食产量普遍不高,但整个八宝梁村还是产出了75万斤左右的粗细粮。
除掉七八万斤种子,也有67、8万斤的盈余。
如果按照全村421人的总人口计算的话,平均下来每人都能分到一千六百多斤。
但实际情况呢?
就拿刚刚分到粮食的社员张美亮一家来说,全家7口人总共也就分到两千七百多斤粮食。
这个数量真心不算多,平均下来每人差不多也就400斤。
这可是一个人一年的口粮,每天也就一斤多点。
如果细算起来,甚至于连一斤都不到!
毕竟不管是小麦还是莜麦都不能直接吃,需要磨成面,在这个过程中要产生不少麦麸,这玩意儿通常是不能吃的。
在这个没有多少蔬菜、副食以及油水的年代,一天一斤粮,只能保证吃饱,远远达不到吃好的标准。
而且这个水平相比于去年来说,还是要差了不少。
但即便是如此,社员们也没有丝毫的怨言。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老百姓是最好的,也是最淳朴的!
想想后世这个国家能一飞冲天,傲视全球,离不开这些淳朴的百姓的付出和奉献。
........
在李丰年等人的主持下,一户户社员分到了粮食,然后高高兴兴的往家里拉。
而在分粮食的同时,李丰年还让队里的社员们在大队部后院架起了锅灶,然后做起了大锅饭。
毕竟今天是一个喜庆的日子,就当是庆祝丰收了。
要是搁了往年,过了今天之后,整个生产队就算是闲了下来。
一直到明年三四月份才会再次忙起来,通常这顿饭也算是对今年忙碌了大半年做个收尾。
不过今年显然不可能像往年那样,秋收之后就闲了下来。
不管是养猪场、饲料厂以及骨粉厂,再或者是村子里的各项建设,都需要大量的人力。
不出意外的话,绝大多数的社员都要忙到明年开春才行。
四队这边的工分儿大多数是周扬记的,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对社员们的工分进行一次汇总。
因此,当谭诗清接手之后,也按照他的这种方法执行。
平时看不出什么,但是现在分粮食了就能体现出效率来了。
当五队那边还在忙着汇总社员们的工分儿的时候,四队这边已经分了十几户人家了。
欢声笑语中,很快就轮到周扬家了!
喊道周扬的名字后,王平大声说道:“周扬同志,你家三口人,两口参加劳动,共积攒有2218分...”
话音未落,周扬便笑着说道:“王队长,我对这些没有异议,你就说我家能分到多少粮食吧!”
听到周扬的话,周围的社员们都跟着哈哈大笑了起来。
其实大家伙儿也和周扬一样,最关心的还是自己能分到多少粮食。
王平笑了笑说道:“你家能分到750斤人头粮,其中小麦...你家工分儿可折算443斤六两...”
核对无误后,周扬和李幼薇到便在社员们的注视下,前往麦仓这边分粮。
由于他家的粮食并不多,加起来也就一千一百多斤。
再加上粗细粮是分开分的,即先分细粮,然后再分粗粮。
所以周扬并没有借用生产队的骡马车!
毕竟今天大家伙儿都要分粮食,骡马车根本就不够分,还是留给那些分的粮食比较多的社员吧。
反正自家就这么点粮,就用借来的自行车也能运回去。
很快,四百多斤细粮就分到手了,被装在五个大口袋里。
周扬让李幼薇扶住自行车,而他则是在几个社员的帮助下,将几大口袋粮食全部放到车上。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二八大杠确实够皮实。
车后面的后座上放了三大袋,大梁下面的架子上放了两袋儿,四百多斤的重量愣是没把这辆自行车压趴下。
用绳子捆好后,周扬便推着自行车,向家里运去。
运完细粮,随后夫妻俩又去后面的仓库分粗粮。
当将那六百多斤苞米和土豆运回家,已经是中午十二点了。
虽然很累,但是两人都很高兴。
事实上今天高兴的也不止周扬和李幼薇,全村所有人都很高兴。
毕竟辛辛苦苦一年了,终于能见到收成了,谁能不高兴?
稍稍在家里休息了一会儿,又将这些粮食放到缸里,免得被老鼠给霍霍了。
做完这些之后,周扬夫妻俩这才拿着饭盒和筷子,直奔大队部。
要知道今天大队部可是给大家伙儿炸油炸糕吃!
这玩意儿可是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毕竟炸糕是需要油的,就凭普通人家一年不到十斤胡油的配额,哪敢奢侈的炸糕!
当周扬和李幼薇来到大队部的时候,却惊讶的看到大队部多了不少衣衫褴褛的汉子。
仔细一看,原来是那些去宝丰水库参加集体劳动的壮劳力回来了。
宝丰水库是从八月中下旬就开始建设了,没想到这一干竟然就是两个半月。
在这期间,尽管村里派往水库的人换了三茬,但是人数却一直保持在60人,从来都没有减少过。
即便是秋收期间,八宝梁村也没有想过把水库上的人撤回来。
正因为这么多壮劳力被抽调走,才会导致今年秋收的时候,村里的人手极度匮乏。
要不是周扬让林毅给整出了脱谷机,极大地提升了劳动效率的话,说不定会有不少粮食烂在地里。
前段时间就听说水库开始蓄水了,不少人就猜测工程快要完工了。
没想到,这么快参加劳动的村民们就回来了。
这粮食刚分到手,家人们也团聚了,今天的八宝梁村瞬间热闹起来了,大家伙儿比过年还开心红火!
(墙画)
(普通社员家里的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