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权途 第1015章 适得其反
热门推荐:
天命逆途,逆命
新婚之夜,他悬梁
快穿:这届宿主实在是太难带
【盗墓】双生魂
女尊:转生魅魔之异世的奇幻冒险
秦时:开局鬼谷饭桌多了一双筷子
穿进病娇世界,我只想活下来!
大隐隐于市,道观值三亿
我的中医路
其他干部这样想,万东良也不例外,但既然曾家辉提出来了,他相信必有后招。因此,轮到他代表讲话的时候,表示会尊重省政府的工作,会支持省政府在改变政府形象上花心思……
这些自然是讲给杜副部长听的,希望他能回京转告更高一层的领导。
而且,他相信第二天的三江省报上也会刊登自己的讲话内容,这是一个政治态度。
干部大会其实就是一个欢迎会,做给上面看的、做给下面思考的,各个层面都会有不同的看法与反响,看你自己怎么理解。
但有一点是不会变的,会后安排了欢迎晚宴。
这个宴会曾家辉无法拒绝,新人嘛,表示服从!至于会不会有下一次,他自己心中有数。
曾家辉的到任,三江政坛上众说纷纭,有说这位靠的是投机取巧到了三江,没有执掌过一省之职,恐怕有些“嫩”;有说他是上层什么人的关系而正派过来,有靠山就代表着有实力,三江省政坛估计有一番变化;也有说他有些能力、但不宾成熟,估计来三江就是磨炼的过渡……
认为最多的,还是曾家辉要把三江省作为自己在位置上的试点。
三江省下午召开干部大会之后,晚上把杜副部长送上了飞机。第二天上午,召开了次一团和气的常委会,这个常委会与往次不同的是,不是常委的四大家班子成员全都成了列席人员。
常委会就一个主题。
万东良主持的时候直截了当的道:“今天就一件事,曾加入了我们三江这个领导集体,大家想到认识一下。昨天下午的会上,由于规模与内容不同,加上杜部长已经介绍了曾的基本情况,大家都知道了,可曾对省四大班子的同志,有些还不一定认识。我给曾作一下介绍……”
万东良说着,略停了一下,有意无意的等待曾家辉的反应。
曾家辉不管有没有搞这样介绍的必要,但总不会反对,点头道:“感谢万书记考虑周全,我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那就是需要大家的支持。因此,能通过这种会议的方式认识还不认识的领导、深入了解已经认识的同志情况,那是最好了。”
他虽然这么作了表示,但万东良还是没直接开始介绍其他人,而是拿了一份履历表,又把曾家辉的履历简要的介绍了一遍,然后故意加了一些溢美之词,“我们曾是一位才华出众、人品极好,对待工作非常认真的………好干部,十年时间就从县委书记、市委常委、市长、市委书记,再到团中央任部长、副书记、党组书记……履历非常丰富……”
总而言之,他直言不讳的说曾家辉是一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人年轻,有文化,富有改革开放的创新思维……反正是官场多的是空话与套话,戴高帽有的是办法。
这可一番话表面听起来是赞誉有加,但在与会的省领导们听来,总感觉不是个味道。
尤其是万书记提到曾十年时间从县里书记升到了一职上,大家在心中算了一下,从正处到正部,平均每两年半就提升半格,简直是一点也没浪费时间啊!
在坐的领导们,以万东良排第一,也才是正部,可他已经六十好几了。而其他领导,副部组全都是五十几的人,只有这位曾四十多岁,想想自己四十几岁的时候,最多也就是个副厅级干部。
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气。
大家口头上在赞誉的同时,心中恐怕就是在妒忌与诅咒了,这小子踩了什么狗屎?
其实,许多人早在曾家辉到来之前,知道他任三江的第一时间,除了知道他到三江搞过黑窑调查之外,其他情况基本不知,都通过各种渠道打听过这位曾的来历。现在通讯工具之下,一个一个的打听下去,还是获知了许多,至少大家知道曾家辉是江部长看重的人,而且得到过亲自召见……。
这家伙还是不简单的。
现在再一听万东良有意的夸赞介绍,听着就感觉有些变味了。
就连曾家辉自己都听着有些不舒服,这当面夸人可不一定是什么好事。如果是点到即止,那会有很好的效果,但过犹不及,别人听着就会反感的。
可他又不好阻止万东良这么做。
曾家辉无奈的同时,只能保持一颗平常心。面对不少人有意无意扫过来的目光,他只能眼观鼻、鼻观心,自始至终保持淡定,没有丝毫矜持与傲色,似乎万东良正大幅介绍和大力表扬的是其他同志,他曾只是一个旁听者一般。
正是他的这种态度,让原本还有些对他心中来气的同志,忽然之间就有了另一种感觉,那是一种让人心惊的感觉,也是一种可以让人产生错觉的想法,他们仿佛面前这位是一位老成持重、喜怒不形于色的官场高手,既有老油子的圆滑,又有老狐狸的狡猾…
万东良的介绍花了十几分钟,“总而言之,曾是一位非常有能力、有魄力,敢想敢干的年轻干部,是优秀年轻干部的典型,而且是全国最年轻的,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向曾学习……!”
他搞完这一套,常委会议室里还响起了一阵清脆的掌声。
搞不清这掌声是送给万东良的,还是送给曾家辉的。但最后还是万东良把双手伸到空中向下压了压,再次让会场清静下来,然后他看向曾家辉,“家辉,我给你介绍一下班里的其他同志们吧,大家今后就一起工作了,方便配合。”
万东良的脸上带着微笑,没有叫曾,而是称呼“家辉”,显出了长者气度,不知不觉间的架子端了出来。不过他是又比曾家辉年长二十几岁,如此做派倒也没让感觉突兀,还是算合理的。
曾家辉回报了一个微笑,点头的同时眼光在会场里扫了一圈,算是先集体打了一个招呼。
这些自然是讲给杜副部长听的,希望他能回京转告更高一层的领导。
而且,他相信第二天的三江省报上也会刊登自己的讲话内容,这是一个政治态度。
干部大会其实就是一个欢迎会,做给上面看的、做给下面思考的,各个层面都会有不同的看法与反响,看你自己怎么理解。
但有一点是不会变的,会后安排了欢迎晚宴。
这个宴会曾家辉无法拒绝,新人嘛,表示服从!至于会不会有下一次,他自己心中有数。
曾家辉的到任,三江政坛上众说纷纭,有说这位靠的是投机取巧到了三江,没有执掌过一省之职,恐怕有些“嫩”;有说他是上层什么人的关系而正派过来,有靠山就代表着有实力,三江省政坛估计有一番变化;也有说他有些能力、但不宾成熟,估计来三江就是磨炼的过渡……
认为最多的,还是曾家辉要把三江省作为自己在位置上的试点。
三江省下午召开干部大会之后,晚上把杜副部长送上了飞机。第二天上午,召开了次一团和气的常委会,这个常委会与往次不同的是,不是常委的四大家班子成员全都成了列席人员。
常委会就一个主题。
万东良主持的时候直截了当的道:“今天就一件事,曾加入了我们三江这个领导集体,大家想到认识一下。昨天下午的会上,由于规模与内容不同,加上杜部长已经介绍了曾的基本情况,大家都知道了,可曾对省四大班子的同志,有些还不一定认识。我给曾作一下介绍……”
万东良说着,略停了一下,有意无意的等待曾家辉的反应。
曾家辉不管有没有搞这样介绍的必要,但总不会反对,点头道:“感谢万书记考虑周全,我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那就是需要大家的支持。因此,能通过这种会议的方式认识还不认识的领导、深入了解已经认识的同志情况,那是最好了。”
他虽然这么作了表示,但万东良还是没直接开始介绍其他人,而是拿了一份履历表,又把曾家辉的履历简要的介绍了一遍,然后故意加了一些溢美之词,“我们曾是一位才华出众、人品极好,对待工作非常认真的………好干部,十年时间就从县委书记、市委常委、市长、市委书记,再到团中央任部长、副书记、党组书记……履历非常丰富……”
总而言之,他直言不讳的说曾家辉是一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人年轻,有文化,富有改革开放的创新思维……反正是官场多的是空话与套话,戴高帽有的是办法。
这可一番话表面听起来是赞誉有加,但在与会的省领导们听来,总感觉不是个味道。
尤其是万书记提到曾十年时间从县里书记升到了一职上,大家在心中算了一下,从正处到正部,平均每两年半就提升半格,简直是一点也没浪费时间啊!
在坐的领导们,以万东良排第一,也才是正部,可他已经六十好几了。而其他领导,副部组全都是五十几的人,只有这位曾四十多岁,想想自己四十几岁的时候,最多也就是个副厅级干部。
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气。
大家口头上在赞誉的同时,心中恐怕就是在妒忌与诅咒了,这小子踩了什么狗屎?
其实,许多人早在曾家辉到来之前,知道他任三江的第一时间,除了知道他到三江搞过黑窑调查之外,其他情况基本不知,都通过各种渠道打听过这位曾的来历。现在通讯工具之下,一个一个的打听下去,还是获知了许多,至少大家知道曾家辉是江部长看重的人,而且得到过亲自召见……。
这家伙还是不简单的。
现在再一听万东良有意的夸赞介绍,听着就感觉有些变味了。
就连曾家辉自己都听着有些不舒服,这当面夸人可不一定是什么好事。如果是点到即止,那会有很好的效果,但过犹不及,别人听着就会反感的。
可他又不好阻止万东良这么做。
曾家辉无奈的同时,只能保持一颗平常心。面对不少人有意无意扫过来的目光,他只能眼观鼻、鼻观心,自始至终保持淡定,没有丝毫矜持与傲色,似乎万东良正大幅介绍和大力表扬的是其他同志,他曾只是一个旁听者一般。
正是他的这种态度,让原本还有些对他心中来气的同志,忽然之间就有了另一种感觉,那是一种让人心惊的感觉,也是一种可以让人产生错觉的想法,他们仿佛面前这位是一位老成持重、喜怒不形于色的官场高手,既有老油子的圆滑,又有老狐狸的狡猾…
万东良的介绍花了十几分钟,“总而言之,曾是一位非常有能力、有魄力,敢想敢干的年轻干部,是优秀年轻干部的典型,而且是全国最年轻的,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向曾学习……!”
他搞完这一套,常委会议室里还响起了一阵清脆的掌声。
搞不清这掌声是送给万东良的,还是送给曾家辉的。但最后还是万东良把双手伸到空中向下压了压,再次让会场清静下来,然后他看向曾家辉,“家辉,我给你介绍一下班里的其他同志们吧,大家今后就一起工作了,方便配合。”
万东良的脸上带着微笑,没有叫曾,而是称呼“家辉”,显出了长者气度,不知不觉间的架子端了出来。不过他是又比曾家辉年长二十几岁,如此做派倒也没让感觉突兀,还是算合理的。
曾家辉回报了一个微笑,点头的同时眼光在会场里扫了一圈,算是先集体打了一个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