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孙 第237章 提高生产力和科技
热门推荐:
影视:开局获得阿尔法狗
战国:开局一块地
一人之下:我,张之维,嚣张的张
我和小八管售后
道书觉醒!少年一人一剑破苍穹!
小仙医都市游
重生七零:糙汉老公掐腰宠林清屏顾钧成
苟王长生
重生七零:糙汉老公掐腰宠林清屏顾钧成
次日,老爷子召见了老户部尚书卓敬以及新上任的户部尚书郁新。
二人行礼过后,老爷子直接开门见山的问道:“国库还有多少钱?”
卓敬拱手说道:“回圣上,算上去年的秋税,折成银子大概还有九百三十多万两!”
九百多万已经是洪武年间全国一年赋税的极限了,也就是说,不算去年的秋税,国库基本上就见底了。
老爷子整天哭穷不是骗人的,朝廷确实穷,而且基本上是年年光,今年收的两税,明年差不多就花完了。
怪不得老爷子吃个烧饼都要分两顿,掉个芝麻都要捡起来放嘴里,不省着点花这日子确实过不下去啊!
老爷子听后眉头一皱,立马质问道:“怎么才剩这么点钱,钱都去哪了?”
卓敬老实回答道:“圣上,去年一年山东水灾,河南旱灾,打造战舰,加上太孙大婚的赏赐,几乎花光了国库的七成!”
老爷子听后冷声道:“那你的意思水灾旱灾不该救,让老百姓饿死,淹死,冻死,大婚也不该办,就让太孙打光棍是吧?”
对于洪武爷的不讲理行为,这些尚书已经习惯了,卓敬只得拱手道:“臣不敢,臣绝无此意!”
“那你是啥意思?”
老爷子瞪了一眼,没好气的说道:“是不是都让你贪了?”
这种问题,老爷子已经不知道问过卓敬多少次了,一提到国库没钱,老爷子就会蛮不讲理的说让户部都贪了!
卓敬是聪明人,他没有解释,更没有顶撞,而是选择保持沉默,搞得老爷子也不好意思骂下去了。
“太孙马上去打仗了,国库的钱还得留着应急,尽量别动!”
老爷子站起身来,上嘴皮一碰下嘴皮:“想办法去给太孙弄点钱去打仗!”
人家户部是掌管财政,理财的,不是造钱的,老爷子有些耍流氓了。
卓敬听到此话瞬间愣住了,连忙说道:“圣上,臣已经不是户部尚书了!”
老爷子这才想起来卓敬去了礼部,随后又把目光看向郁新,问道:“郁尚书,你怎么说?”
郁新十分的郁闷,自己刚刚担任户部尚书,这屁股还没暖热呢,就能遇上这种事。
“回圣上,其实国库不止有九百三百多万两,而是一千零一百多万两!”
此话让老爷子瞬间怒了,瞪着卓敬冷声问道:“卓敬,你竟敢骗咱!”
卓敬吓坏了,心想,郁新,你这是想玩死我啊!
“圣上,臣在户部之时确实只有九百三十万两,而且前两日与郁尚书交接之时也是这个数,请圣上明察!”
眼看老爷子生气了,郁新赶紧解释道:“圣上,多出来的八十万两是凤阳的丁税和徽州的田税,昨日户部才统计出来,故卓尚书不知!”
卓敬听后立马松了口气,老爷子却惊讶道:“这两地的丁税和田税加起来也不能收这么多啊?”
郁新拱手说道:“太孙殿下让这两地交的是一年的税,加上一些勋贵主动交出来的田产……”
老爷子听后却没有多高兴,反而叹息道:“太孙这事办的有些急了!”
大明的税制是一年两收,分为夏税和秋税,就算改革也只能收后半年的秋税,但朱雄英却已经连过去的夏税也让士绅补上,这确实有些说不过去了!
改革之事要循序渐进,老爷子担心这样做容易把士绅逼急了!
朱雄英也知道自己吃相难看,但他急着用钱去平倭,也只能用此下策。
“罢了!”
老爷子吩咐道:“户部拨二百万两给太孙,用来打造武器,武装战舰,筹备粮草,用以平倭之用!”
事情已经干了,说什么也没用,这个屁股,老爷子就算再不情愿,也得给大孙子去擦。
“臣遵旨!”郁新拱手,没有再说什么!
……
俗话说,欲要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一次作战除了要扫清东南的倭患,还要远征整个倭国,所以提前做的东西很多。
具体作战计划也没有定下来,兵马还没有招募,火器还没有打造完毕,而且最重要的是缺一些特殊型人才。
打仗不是闹着玩,作战计划要和兵部以及五军都督府共同商讨研究。
火器还在拼命的打造,按照胡老三的预计,一个月后可以打造一千支洪武铳和三千枚洪武雷,这也是目前所有材料的极限了。
至于特殊性人才,则是一些懂倭语的人,懂得锻造的工匠,懂挖矿的矿工,懂得在海上生存的渔民。
毕竟平定倭国是真的,挖银矿也是真的。
年后,工部所有的工匠被朱雄英征走大半,这事老爷子没有说什么,算是默许了!
倭国不仅银矿多,金矿,铁矿也多,这点人可不够,所以又提前在民间招募大量工匠提前准备着。
只要打下倭国立马输送工匠过去勘测,挖掘。
而且开出的待遇也是极高的,比如懂得炼制金属的工匠给出每月半斤盐,三十斤米,外加六两银子的待遇。
这待遇放在明朝初年简直就是天价,这也导致许多工匠纷纷辞去原来的营生,去报名了!
半个月的时间,工匠就凑够了上千人,朱雄英把这上千人编在一起,让他们跟着工部的老工匠学习炼制金,银,铁的技术。
这些老师傅们的待遇更高,是工匠的三倍。
并许诺所有工匠,谁能研究出省时省力且纯度高的金属锻造技术,封伯爵!
有重大技术突破者,封子爵,男爵,永久免去全家的赋税和徭役。
为了证明朝廷的信誉,朱雄英以朝廷的名义封军监局的工匠胡涂为神机伯,以此来表彰老胡在研究火器上作出的巨大贡献。
这也就意味着,以后靠打铁锻银也能获得爵位,这可是前所未有,破天荒的大事,此消息一出,迅速在整个京城都炸开。
朱雄英也要借此机会提高手艺人的地位和待遇,让更多的人加入这个队伍,如此才能提高整个大明的生产力,甚至是科技水平。
现在只是锻造业,以后各行各业都会包含其中,比如,医术,织布业,酿酒,酿醋等等……
不是所有人都要去钻研四书五经,最后白首穷经,一生碌碌无为就过去了。
朝廷的官位有限,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官,有些人天生就不是读书的那块料,非要去考取功名,到头来一场空,没有任何意义!
现在好了,只要你肯下功夫肯钻研,在某一领域研究出新的技术,有重大突破也会有功名,甚至爵位,照样可以光宗耀祖,青史留名!
可以想象,一旦施行下去,二十年后,各行各业的人才会形成喷井式的爆发,整个大明的生产力和科技会远迈一大步。
但朱雄英此举也无疑是向朝中的文臣武将宣战,因为太孙再一次触碰了他们的利益。
士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已经得罪了大明的文官,而这一次连武将也得罪了,甚至把老爷子也惹怒了。
明朝开国至今,只有三位文官获得了爵位,分别是一公李善长,二伯刘伯温和汪广洋。
除此之外,明朝后世二百多年都没有文官获得公爵和侯爵,伯爵也只有六位。
这是老爷子定下的规矩,无军功不封爵,几乎断了文官的封爵之路。
后世大明鼎鼎的王守仁被封伯爵不是因为他的思想,而是他平叛立下的军功。
武将出生入死,立下军功才能换来一个爵位,而文官更惨,寒窗苦读,金榜题名却永无封爵的机会,现在老胡这样一个臭打铁的竟然都要封爵了,他们心里能舒服都怪了!
朱雄英一个人和整个朝廷的战斗正式打响!
二人行礼过后,老爷子直接开门见山的问道:“国库还有多少钱?”
卓敬拱手说道:“回圣上,算上去年的秋税,折成银子大概还有九百三十多万两!”
九百多万已经是洪武年间全国一年赋税的极限了,也就是说,不算去年的秋税,国库基本上就见底了。
老爷子整天哭穷不是骗人的,朝廷确实穷,而且基本上是年年光,今年收的两税,明年差不多就花完了。
怪不得老爷子吃个烧饼都要分两顿,掉个芝麻都要捡起来放嘴里,不省着点花这日子确实过不下去啊!
老爷子听后眉头一皱,立马质问道:“怎么才剩这么点钱,钱都去哪了?”
卓敬老实回答道:“圣上,去年一年山东水灾,河南旱灾,打造战舰,加上太孙大婚的赏赐,几乎花光了国库的七成!”
老爷子听后冷声道:“那你的意思水灾旱灾不该救,让老百姓饿死,淹死,冻死,大婚也不该办,就让太孙打光棍是吧?”
对于洪武爷的不讲理行为,这些尚书已经习惯了,卓敬只得拱手道:“臣不敢,臣绝无此意!”
“那你是啥意思?”
老爷子瞪了一眼,没好气的说道:“是不是都让你贪了?”
这种问题,老爷子已经不知道问过卓敬多少次了,一提到国库没钱,老爷子就会蛮不讲理的说让户部都贪了!
卓敬是聪明人,他没有解释,更没有顶撞,而是选择保持沉默,搞得老爷子也不好意思骂下去了。
“太孙马上去打仗了,国库的钱还得留着应急,尽量别动!”
老爷子站起身来,上嘴皮一碰下嘴皮:“想办法去给太孙弄点钱去打仗!”
人家户部是掌管财政,理财的,不是造钱的,老爷子有些耍流氓了。
卓敬听到此话瞬间愣住了,连忙说道:“圣上,臣已经不是户部尚书了!”
老爷子这才想起来卓敬去了礼部,随后又把目光看向郁新,问道:“郁尚书,你怎么说?”
郁新十分的郁闷,自己刚刚担任户部尚书,这屁股还没暖热呢,就能遇上这种事。
“回圣上,其实国库不止有九百三百多万两,而是一千零一百多万两!”
此话让老爷子瞬间怒了,瞪着卓敬冷声问道:“卓敬,你竟敢骗咱!”
卓敬吓坏了,心想,郁新,你这是想玩死我啊!
“圣上,臣在户部之时确实只有九百三十万两,而且前两日与郁尚书交接之时也是这个数,请圣上明察!”
眼看老爷子生气了,郁新赶紧解释道:“圣上,多出来的八十万两是凤阳的丁税和徽州的田税,昨日户部才统计出来,故卓尚书不知!”
卓敬听后立马松了口气,老爷子却惊讶道:“这两地的丁税和田税加起来也不能收这么多啊?”
郁新拱手说道:“太孙殿下让这两地交的是一年的税,加上一些勋贵主动交出来的田产……”
老爷子听后却没有多高兴,反而叹息道:“太孙这事办的有些急了!”
大明的税制是一年两收,分为夏税和秋税,就算改革也只能收后半年的秋税,但朱雄英却已经连过去的夏税也让士绅补上,这确实有些说不过去了!
改革之事要循序渐进,老爷子担心这样做容易把士绅逼急了!
朱雄英也知道自己吃相难看,但他急着用钱去平倭,也只能用此下策。
“罢了!”
老爷子吩咐道:“户部拨二百万两给太孙,用来打造武器,武装战舰,筹备粮草,用以平倭之用!”
事情已经干了,说什么也没用,这个屁股,老爷子就算再不情愿,也得给大孙子去擦。
“臣遵旨!”郁新拱手,没有再说什么!
……
俗话说,欲要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一次作战除了要扫清东南的倭患,还要远征整个倭国,所以提前做的东西很多。
具体作战计划也没有定下来,兵马还没有招募,火器还没有打造完毕,而且最重要的是缺一些特殊型人才。
打仗不是闹着玩,作战计划要和兵部以及五军都督府共同商讨研究。
火器还在拼命的打造,按照胡老三的预计,一个月后可以打造一千支洪武铳和三千枚洪武雷,这也是目前所有材料的极限了。
至于特殊性人才,则是一些懂倭语的人,懂得锻造的工匠,懂挖矿的矿工,懂得在海上生存的渔民。
毕竟平定倭国是真的,挖银矿也是真的。
年后,工部所有的工匠被朱雄英征走大半,这事老爷子没有说什么,算是默许了!
倭国不仅银矿多,金矿,铁矿也多,这点人可不够,所以又提前在民间招募大量工匠提前准备着。
只要打下倭国立马输送工匠过去勘测,挖掘。
而且开出的待遇也是极高的,比如懂得炼制金属的工匠给出每月半斤盐,三十斤米,外加六两银子的待遇。
这待遇放在明朝初年简直就是天价,这也导致许多工匠纷纷辞去原来的营生,去报名了!
半个月的时间,工匠就凑够了上千人,朱雄英把这上千人编在一起,让他们跟着工部的老工匠学习炼制金,银,铁的技术。
这些老师傅们的待遇更高,是工匠的三倍。
并许诺所有工匠,谁能研究出省时省力且纯度高的金属锻造技术,封伯爵!
有重大技术突破者,封子爵,男爵,永久免去全家的赋税和徭役。
为了证明朝廷的信誉,朱雄英以朝廷的名义封军监局的工匠胡涂为神机伯,以此来表彰老胡在研究火器上作出的巨大贡献。
这也就意味着,以后靠打铁锻银也能获得爵位,这可是前所未有,破天荒的大事,此消息一出,迅速在整个京城都炸开。
朱雄英也要借此机会提高手艺人的地位和待遇,让更多的人加入这个队伍,如此才能提高整个大明的生产力,甚至是科技水平。
现在只是锻造业,以后各行各业都会包含其中,比如,医术,织布业,酿酒,酿醋等等……
不是所有人都要去钻研四书五经,最后白首穷经,一生碌碌无为就过去了。
朝廷的官位有限,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官,有些人天生就不是读书的那块料,非要去考取功名,到头来一场空,没有任何意义!
现在好了,只要你肯下功夫肯钻研,在某一领域研究出新的技术,有重大突破也会有功名,甚至爵位,照样可以光宗耀祖,青史留名!
可以想象,一旦施行下去,二十年后,各行各业的人才会形成喷井式的爆发,整个大明的生产力和科技会远迈一大步。
但朱雄英此举也无疑是向朝中的文臣武将宣战,因为太孙再一次触碰了他们的利益。
士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已经得罪了大明的文官,而这一次连武将也得罪了,甚至把老爷子也惹怒了。
明朝开国至今,只有三位文官获得了爵位,分别是一公李善长,二伯刘伯温和汪广洋。
除此之外,明朝后世二百多年都没有文官获得公爵和侯爵,伯爵也只有六位。
这是老爷子定下的规矩,无军功不封爵,几乎断了文官的封爵之路。
后世大明鼎鼎的王守仁被封伯爵不是因为他的思想,而是他平叛立下的军功。
武将出生入死,立下军功才能换来一个爵位,而文官更惨,寒窗苦读,金榜题名却永无封爵的机会,现在老胡这样一个臭打铁的竟然都要封爵了,他们心里能舒服都怪了!
朱雄英一个人和整个朝廷的战斗正式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