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孙 > 第137章 论罪

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孙 第137章 论罪

    在众人的目光下,朱雄英拂袖而去,只留下燕王,湘王,还有那些文臣,朱文珏坐在小椅子上,摆弄着袖子上的绣着的金线,缠在自己手上玩着,好像这一切和他没有关系一般。

    皇帝的言外之意就是,我不管了,你们自己看着办吧,只要不阻止新政,什么都是可以坐下来好好商议的。

    同时也在告诉燕王,你儿子犯的错,这些臣子不依不饶,朕也难做,你们父子自己来解决吧,只要你们能说服这些文官,那朕没意见。

    可让所有人都疑惑的是,皇帝为何把小太子留下,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大字都不认识多少,更不懂什么朝政大事,能做什么决定啊。

    朱雄英走后,大殿内的气氛瞬间变得冷峻起来,朱棣,朱高炽并没有急于说话,文官们也没开口,都在等着对方先出招。

    湘王是个敞亮人,他看着众人,又回头看了一眼正在自己玩自己的朱文珏,主动开口道:“咳咳,既然陛下已经下旨,那咱们也不能就这么干坐着啊,事情已经出了,那就得解决!”

    “至少拿出一个结果交给太子殿下!”

    朱高炽提了提身上的外腰带,主动站了出来,先对小太子拱手行礼,可朱文珏正在低头摆弄自己的玩意,压根不看下面,随后又对湘王,对着下面的文官行礼。

    “列为同僚,高阳王闯下如此滔天大祸,作为他的兄长,我有检察不严之责,我父王也有教子不严之失,这个错我们父子认,这个罪我们燕藩也担!”

    这些话都是他们父子之前商量好的,也只能由朱高炽来说,想让朱棣替儿子向这些文官认错,那是不可能的。

    郁新开口问道:“那不知燕藩该如何承担高阳王之过?”

    朱棣脸色铁青并不打算搭话,朱高炽说道:“我父王打算将高阳王召回京城,亲自教训,当着百官文武的面,不打他一个皮开肉绽绝不罢休!”

    礼部尚书王钝说道:“燕世子之言未免有些太偏私了吧!”

    朱高炽刚要开口,朱棣却冷着脸站了起来,问道:“那尔等认为该当如何?”

    王钝毫不退让的说道:“高阳王是皇孙,是大明的郡王,念在是陛下同族兄弟的份上,即便不处死也要剥夺王爵,划出皇家族谱,终身囚禁于宗人府,或者贬为庶民!”

    听到此话,朱棣顿时恼火不已,那股沙场厮杀的霸气显露无余,随手抄起一个茶杯当场摔在地上,怒斥道:“你遭瘟的臭儒生,这是要逼死本王的儿子!”

    王钝呵斥道:“燕王千岁,请你自重身份!”

    “这怎么吵起来了,陛下可是说了,不许红脸啊!”

    眼看要闹起来,湘王朱柏立马站出来打圆场,说道:“四哥,有事好好说,别上火,还有王尚书也坐下,即使不给本王这个面子,难道也不顾及太子殿下在场啊!”

    朱文珏撅着小嘴,心里想着,四爷爷啊,你生气就生气,你摔我父皇的茶杯干啥,那都是我们家的东西,回头我就去找太爷爷告你的状,哼!

    朱棣在北平霸道惯了,竟然一时忘记这是在宫里,而且小太子还在场,轮不到自己发脾气。

    心中担心儿子朱高煦的安危,这才一时失态,乱了分寸。

    在他心中,朱高煦简直比大儿子朱高炽还重要。

    朱柏站在他们之间,继续说道:“本王是高阳王的叔叔,按理说当避嫌,不然也有偏私之意!”

    “可话又说回来了,既然是陛下让本王陪审,那本王也不能就这么坐着看戏啊!”

    “不如,你们双方各退一步,高阳王召回京城,由燕王教训,抽上五十鞭,之后,关进宗人府一年……”

    “不妥!”

    王钝立马说道:“如此小惩,不足以平息天下读书人的怒火!”

    抽五十鞭,即使死不了人,那也得皮开肉绽,关进宗人府那就是养伤,一年时间正好能养的差不多,到时候朱高煦又活蹦乱跳的出来了,真是打了一手好算盘。

    湘王啊湘王,你还说你不偏私,你这心从应天府都快偏到凤阳祖陵了。

    “本王还没说完,王尚书,别急啊!”

    朱柏笑了笑,同时用余光看着文官的反应,只见吏部尚书张紞要开口,他立马补充道:“一年过后,发配边关,让他戴罪立功!”

    这个听起来倒像是个正儿八经的处罚,可仔细一想,好像也不对啊,皇帝本来就打算让他去辽东,担任五军营先锋。

    可文官却不知道这件事,开始在心中不断琢磨着。

    而此时,资格最老的刘三吾站了出来,缓缓说道:“燕王千岁,湘王千岁,老夫说句公道话,我等之所以要论罪高阳王,并非私心,也不是非要和燕王过不去,实在是为了江山社稷,为了陛下的颜面!”

    “高阳王刀劈圣人牌位,这在历朝历代都是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可谓震惊天下,天下的读书人都是圣人门下弟子,高阳王此举无异于打了天下读书人的脸面!”

    “陛下也是天子圣人,历年科举的优秀学子也被称为天子门生,燕王千岁镇守边关,披坚执锐,抵御外敌,可谓居功甚伟,可治理天下,教化百姓,还是要靠孔孟之道,要靠读书人啊!”

    “读书人的信仰就是文圣孔子,如果有人毁了关公像,那同样会遭到天下武人的讨伐,甚至会大动刀戈!”

    刘三吾的话可谓有理有据,也挺公道的,道理大家都懂,可那又如何,错了确实是错了,可即便错了,也不想看到自己的儿子落得这样一个下场啊!

    当爹的哪有不护短的,更何况还是自己最喜欢的儿子。

    此时,一直保持沉默的解缙也感慨道:“唉……其实如何处置高阳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稳定天下读书人,消了他们心中的怨气,不然这些人以此为借口反对新政,那陛下又该如何是好,真到那个时候,即便处死高阳王也无济于事啊!”

    “新政在陛下心中比任何事情都要重要,一旦陛下苦心经营的新政失败,我们今日在场的人,恐怕都不会有好果子吃,高阳王无论如何定罪,都不能影响百年大业的新政!”

    解缙的话说的很明白,新政高于任何人,高于任何事,高于一切,谁影响了新政的推行,谁就是千古罪人,皇帝一定不会心慈手软的。

    到时候别说死一个高阳王,哪怕把燕王搭进去那也在情理之中,更别说这些文武大臣。

    “难不成真要逼死他,你们才满意!”

    朱棣的态度不似刚才那般强硬,坦诚说道:“他是本王的儿子,陛下刚刚说的没错,养不教父之过,按照湘王刚才所说的惩罚,剩下的责任由本王来担,你们就说让本王如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