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孙 第219章 卫所制度的利弊
热门推荐:
弥补亏欠林清屏顾钧成
侯门娇医,我携空间救了满门忠烈
斗破之从微末到斗帝
吞噬星空之元重之主
白岳洞主
活人阴宅
离婚后,我转身嫁他死对头
闪婚渣男小叔,她觉醒了一身反骨
校花觉醒返现系统,疯狂为我花钱
十万兵马,真实人数连一半都没有!
朱雄英一愣,立马明白过来怎么回事了!
郭英接着说道:“陛下,臣与长兴侯率领六卫之兵平叛,开始兵分两路已是冒险之举,看似各领三卫,其实麾下兵马只有万人,所幸那贼人田九成不懂兵法谋略,一旦他在路上设伏,逐个击破,后果不堪设想啊!”
耿炳文再次说道:“然而卫所之将官皆是世袭二代,甚至三代,压根没打过仗,更没有指挥才能,战场之上,怯战者数不胜数,有不听军令的,有逃跑的,有躲在士兵后面的,甚至还有胡乱指挥,导致士兵无故丧命的!”
六个卫所,才有两万人,这是一件让朱雄英恼火又惊愕的事情。
朱雄英拳头紧握,忍住心中的愤怒,问道:“宁正,你们秦藩三卫有多少兵马,给朕说个实数!”
宁正同样不敢抬头,有些畏惧的说道:“回陛下,秦藩三卫还有……还有两万甲士!”
秦藩,大明最强的三大藩镇,秦王三卫号称四万甲士纵横西北,压的西番十八族再也不敢作乱。
“剩下那两万人去哪了?”
面对皇帝的质问,宁正十分紧张,结结巴巴的说道:“回陛下,自老秦王薨逝后,秦藩的军事逐渐开始荒废,大量士兵开始出现逃跑……”
朱雄英扶着额头,已经听不下去了,他知道卫所制度随着发展会逐渐缩水,可万万没想到,这才三十多年,就缩减了一半之多。
由此可见,全国号称二百万带甲之士,其实只有百万,随着开国那些将士逐渐老去,病逝,更新换代,现在的卫所士兵至少有一大半都是没上过战场的新兵。
至于现在全国到底还有多少实际的兵马,已经没办法查了,因为不管怎么查,都不会查清的。
还有那些世袭的二代,三代军老爷们,一不能指挥作战,二不能身先士卒,上了战场就成了白痴。
一个白莲教都打成这样,这要是遇上北方的游牧可怎么办啊。
一股危机感顿时涌上朱雄英心头,至于吃空饷的那些破事,他都懒的再问罪了。
“陛下!”
户部尚书郁新站出来说道:“早在十几年前,平定云南之时,就有大量军户开始逃亡,这些年一直在不断增加,即便朝廷已经严令禁止军户出逃,违者军法处置,但依旧遏制不住!”
“臣在户部算过一笔账,自卫所制度推行后,到洪武十五年左右,各地卫所开垦荒地,基本已经不靠朝廷补给,实在自给自足,可到了洪武二十五年,随着各地卫所越来越多,朝廷已经开始在军制上贴钱,且越来愈多,尤其以北方重镇卫所最多,直到去年,已经占据国家财政税收的两成之多!”
朱雄英听后冷冷说道:“钱花的越来越多,养的兵却越来越少,军田他们占着,还不用交税,士兵靠朝廷来养,好,真好,太好了!”
卫所编制为什么逐渐缩水,士兵为什么要逃跑,这些问题,朱雄英心知肚明。
卫所制度有利也有弊,开国那会儿,肯定是利大于弊,通过军屯的方式,大幅度降低养兵成本,所以老爷子曾经自豪地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当然,卫所制度最大的好处,是实现无人之地,还有新征服之地的最快实际占领。
往往以军事手段占据中心城池,然后拉拢住当地的士绅阶层,这个地方就算是朝廷的治下了。
既然占领了,就要驻兵,要驻兵就要先养兵,明初的时候,各地历经战乱,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国家一年税收才二百万两银子,压根不可能养多少兵。
而卫所制度,其他的不好说,至少能缓解粮秣的压力。
而且一个卫,并非简简单单的五千六百个大头兵在某个城池镇戍一方,一个卫并不是五千六百人,而是五千六百户人家。
他们每个军士都有自己的家庭,妻儿老小都在,当兵的去操练了,妻儿老小进行各种手工的经济生产,如种田,纺织,打铁等,这就是一个以军事为主的城镇。
最重要的是,这些军户也会有自己的孩子,他们的孩子仍然是军户,而只需要一个孩子袭职接替父亲的军士身份,他的兄弟将以军属的身份仍然保持军户,但是他们不再有职业限制,种田经商还是读书科举全都可以。
朱雄英身边的大理寺卿陈迪,就是出身卫所户籍。
明朝后来很多的大学士尚书侍郎御史等高官都是军户出身。
还有,卫所制度快速融合云贵川湖等地区汉人之外的族人,使整个大明王朝的百姓更好的团结起来,也让各族对汉王朝有归属感。
可展现到新朝,卫所制度出现了一大堆的弊端。
在无法扩张,土地固定情况下,底层的卫所军户迅速的农奴化,并丧失战斗力。
而因为丧失战斗力,整个卫所的土地也被勋戚,士绅,军官所占据,军户也成了他们的佃户。
简单的说,就是卫所的高级军官对底层卫所士兵的剥削和压迫过于严重,而且底层士兵对于世袭军官毫无反抗之力,只能任由压迫。
不给田,不给粮食,吃不饱,自然就会逃跑,这就是卫所制度大量缩水的根本原因。
不仅是军户卫所制度,还有藩王制度,宝钞制度等等,老爷子当初颁布各种制度放在当时的环境和局势都是非常正确的。
各种制度,章程,规矩都是李善长,刘伯温,宋濂,汪广洋这些当世之杰定下的,绝对没有任何问题。
可随着时间的发展,到了新朝,原本有利的各种制度几乎全部变成了隐患,有些是潜在的,有些直接是表现在明面上了。
老爷子看似给朱雄英留下一个锦绣江山,其实也是个烂摊子。
空虚的国库,滥发的宝钞,兼并的土地,缩水的卫所,还有手握重兵的藩王问题等等。
乍一看,大明朝蒸蒸日上,繁荣昌盛,再仔细一看,财政,土地,军队,制度,真是哪哪都是问题和弊端。
关键是老爷子从来不认为他当初设立的这些东西有任何问题。
之前爷孙俩就讨论过这些问题,老爷子认为造成如今局面不是制度的问题,而是人心贪念,杀一批,再换一批就解决问题了。
可这样做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当然是不可能的,你拿自己去标准天下人,那绝对就是你的不对了,这世间尽是凡夫俗子,哪有这么多的圣人。
朱雄英一愣,立马明白过来怎么回事了!
郭英接着说道:“陛下,臣与长兴侯率领六卫之兵平叛,开始兵分两路已是冒险之举,看似各领三卫,其实麾下兵马只有万人,所幸那贼人田九成不懂兵法谋略,一旦他在路上设伏,逐个击破,后果不堪设想啊!”
耿炳文再次说道:“然而卫所之将官皆是世袭二代,甚至三代,压根没打过仗,更没有指挥才能,战场之上,怯战者数不胜数,有不听军令的,有逃跑的,有躲在士兵后面的,甚至还有胡乱指挥,导致士兵无故丧命的!”
六个卫所,才有两万人,这是一件让朱雄英恼火又惊愕的事情。
朱雄英拳头紧握,忍住心中的愤怒,问道:“宁正,你们秦藩三卫有多少兵马,给朕说个实数!”
宁正同样不敢抬头,有些畏惧的说道:“回陛下,秦藩三卫还有……还有两万甲士!”
秦藩,大明最强的三大藩镇,秦王三卫号称四万甲士纵横西北,压的西番十八族再也不敢作乱。
“剩下那两万人去哪了?”
面对皇帝的质问,宁正十分紧张,结结巴巴的说道:“回陛下,自老秦王薨逝后,秦藩的军事逐渐开始荒废,大量士兵开始出现逃跑……”
朱雄英扶着额头,已经听不下去了,他知道卫所制度随着发展会逐渐缩水,可万万没想到,这才三十多年,就缩减了一半之多。
由此可见,全国号称二百万带甲之士,其实只有百万,随着开国那些将士逐渐老去,病逝,更新换代,现在的卫所士兵至少有一大半都是没上过战场的新兵。
至于现在全国到底还有多少实际的兵马,已经没办法查了,因为不管怎么查,都不会查清的。
还有那些世袭的二代,三代军老爷们,一不能指挥作战,二不能身先士卒,上了战场就成了白痴。
一个白莲教都打成这样,这要是遇上北方的游牧可怎么办啊。
一股危机感顿时涌上朱雄英心头,至于吃空饷的那些破事,他都懒的再问罪了。
“陛下!”
户部尚书郁新站出来说道:“早在十几年前,平定云南之时,就有大量军户开始逃亡,这些年一直在不断增加,即便朝廷已经严令禁止军户出逃,违者军法处置,但依旧遏制不住!”
“臣在户部算过一笔账,自卫所制度推行后,到洪武十五年左右,各地卫所开垦荒地,基本已经不靠朝廷补给,实在自给自足,可到了洪武二十五年,随着各地卫所越来越多,朝廷已经开始在军制上贴钱,且越来愈多,尤其以北方重镇卫所最多,直到去年,已经占据国家财政税收的两成之多!”
朱雄英听后冷冷说道:“钱花的越来越多,养的兵却越来越少,军田他们占着,还不用交税,士兵靠朝廷来养,好,真好,太好了!”
卫所编制为什么逐渐缩水,士兵为什么要逃跑,这些问题,朱雄英心知肚明。
卫所制度有利也有弊,开国那会儿,肯定是利大于弊,通过军屯的方式,大幅度降低养兵成本,所以老爷子曾经自豪地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当然,卫所制度最大的好处,是实现无人之地,还有新征服之地的最快实际占领。
往往以军事手段占据中心城池,然后拉拢住当地的士绅阶层,这个地方就算是朝廷的治下了。
既然占领了,就要驻兵,要驻兵就要先养兵,明初的时候,各地历经战乱,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国家一年税收才二百万两银子,压根不可能养多少兵。
而卫所制度,其他的不好说,至少能缓解粮秣的压力。
而且一个卫,并非简简单单的五千六百个大头兵在某个城池镇戍一方,一个卫并不是五千六百人,而是五千六百户人家。
他们每个军士都有自己的家庭,妻儿老小都在,当兵的去操练了,妻儿老小进行各种手工的经济生产,如种田,纺织,打铁等,这就是一个以军事为主的城镇。
最重要的是,这些军户也会有自己的孩子,他们的孩子仍然是军户,而只需要一个孩子袭职接替父亲的军士身份,他的兄弟将以军属的身份仍然保持军户,但是他们不再有职业限制,种田经商还是读书科举全都可以。
朱雄英身边的大理寺卿陈迪,就是出身卫所户籍。
明朝后来很多的大学士尚书侍郎御史等高官都是军户出身。
还有,卫所制度快速融合云贵川湖等地区汉人之外的族人,使整个大明王朝的百姓更好的团结起来,也让各族对汉王朝有归属感。
可展现到新朝,卫所制度出现了一大堆的弊端。
在无法扩张,土地固定情况下,底层的卫所军户迅速的农奴化,并丧失战斗力。
而因为丧失战斗力,整个卫所的土地也被勋戚,士绅,军官所占据,军户也成了他们的佃户。
简单的说,就是卫所的高级军官对底层卫所士兵的剥削和压迫过于严重,而且底层士兵对于世袭军官毫无反抗之力,只能任由压迫。
不给田,不给粮食,吃不饱,自然就会逃跑,这就是卫所制度大量缩水的根本原因。
不仅是军户卫所制度,还有藩王制度,宝钞制度等等,老爷子当初颁布各种制度放在当时的环境和局势都是非常正确的。
各种制度,章程,规矩都是李善长,刘伯温,宋濂,汪广洋这些当世之杰定下的,绝对没有任何问题。
可随着时间的发展,到了新朝,原本有利的各种制度几乎全部变成了隐患,有些是潜在的,有些直接是表现在明面上了。
老爷子看似给朱雄英留下一个锦绣江山,其实也是个烂摊子。
空虚的国库,滥发的宝钞,兼并的土地,缩水的卫所,还有手握重兵的藩王问题等等。
乍一看,大明朝蒸蒸日上,繁荣昌盛,再仔细一看,财政,土地,军队,制度,真是哪哪都是问题和弊端。
关键是老爷子从来不认为他当初设立的这些东西有任何问题。
之前爷孙俩就讨论过这些问题,老爷子认为造成如今局面不是制度的问题,而是人心贪念,杀一批,再换一批就解决问题了。
可这样做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当然是不可能的,你拿自己去标准天下人,那绝对就是你的不对了,这世间尽是凡夫俗子,哪有这么多的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