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梦明末 第189章 谏言献策
热门推荐:
破案:开局融合警犬嗅觉基因
宦海红颜香
官缘从挂职干部开始到高位
盗神戒传承者楚风闯都市
魔法世界种田记
凡人修仙飞升录
官场:我的背景无人知晓
权力巅峰的人生
有空间的我灾荒年也风生水起
黄澍回到左良玉军中,就说马士英的坏话,恰巧后来有一个“假太子案”,说是崇祯的儿子跑到南京去了。
黄澍就怂恿左良玉以这件事为由兴兵东去。一方面可以干掉旧敌马士英,另一方面可以放弃湖北,避开闯军和鞑子在东南另图大计。
刚开始左良玉还不同意,最后也动心了,于是以“清君侧”为由,声称有太子密旨前往南京讨伐逆贼。
陈修远苦恼不已,这倒好,历史上的假太子,现在成了真太子,卢九德等人还作妖废黜太子,更给了左良玉和东林一党的口实。
最后南明内斗鹬蚌相争,东虏鞑子得了实惠,真是内斗内行外斗外行。
历史上左良玉借着手中有密诏“清君侧”为由,放弃南京上游的武昌,率重兵南下,使南京失去屏障。
马士英为与左良玉对抗,抽调长江北边的军队,致使防线南移。
上述因素综合起来,清军趁机南下,遇到的阻力会很小,加速了南京朝廷的灭亡。
陈修远想到这些,心里异常愤怒,但如何才能化解呢?左思右想没有一点思路,自己虽然封爵为忠勇侯,但毕竟根基浅薄,而且还是太子的南下的护卫,南京那帮酒囊饭袋,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听从自己的建议的。
“方大人,南京朝廷混乱,如果祸起萧墙,正好让满清得利。”
方岳贡不以为意,坚定的说道:
“兴华,卢九德等人阴谋串联,当今圣上昏聩无能,一切听从卢九德、马士英之流谗言,我等清流诤臣难道眼看他们胡作非为?”
陈修远知道,这些东林党人士,跟阉党甚至于几任皇帝,为了他们本阶级的利益,坚守着自己儒家思想,斗了几十年,说的难听点,就是一群老顽固。
见说服不了方岳贡,陈修远于是就不再诉说利弊,劝说与他。
“南京朝廷初立,太子名分已定,有意其他者,我陈修远定然不遵诏令,这一点我坚决和方大人站在一起!”
“好好好!兴华如此,我就放心了。”
得了陈修远的保证,方岳贡心里一块石头落地,他是生怕这个年轻的侯爷,被人拉拢而去。
方岳贡喝口茶水,接着说道:
“兴华,听说你要在舟山岛上课以商税,可有此事?”
陈修远有了厌恶感,家事国事天下事,这些人还真是事事关心。
“这事儿都传到南京了吗?”
“南京到没有怎么传开,只是在杭州府,已经闹的人尽皆知,兴华还是要慎重考虑,杭州官场对此颇有微词,巡抚张禀也是有所不喜,如果岛上海防缺少银两饷银,老夫到可以跟张交涉一下。”
这是委婉让陈修远不要开征商税,缺银子我给你要。
唉!陈修远内心叹口气,算了,不跟他争辩了,再辩下去也是对牛弹琴,先应付一下,到时候该怎么办还怎么办。
还是正事要紧,陈修远有一件大事,要方岳贡帮忙。
“好!本侯听方大人的,不知方大人何时回南京?”
见陈修远听了自己的劝导,方岳贡大喜过望,伸手抚摸了一自己的美髯,道:
“等你和高家矛盾处理好,到杭州跟张巡抚沟通完,就返回南京。”
“大人,我有一事请您帮忙。”
“兴华,什么事尽管讲。”
历史上,明年鞑子南下时,江北四镇,除了马得功坚持抗清,其余三人一枪未放就投降了满清,转头就成了满清大军的前锋,为满清攻占江南,立下了汗马功劳。
左良玉更是死在了清君侧的路上,他的儿子继承了军队,投降了满清鞑子。
为了不让这些气人的事件发生,陈修远决议上书酒肉皇帝朱由崧,虽然他昏庸无道,但毕竟三十多了,孰轻孰重应该是还能分的清的。
江北四镇,骄横跋扈,陈修远苦思冥想,没有解决办法,只能出些旁门左道。
陈修远建议朱由崧,高封重赏四镇子嗣,升迁他们到朝廷内任职,做“质子”之意,还要在南京城繁华地段,赏赐他们府邸,让他们的家眷到京城享福,让锦衣卫秘密看守,对于宁南候左良玉,也是照此办理。
这样,朝廷就拿捏了他们一头,使他们在满清鞑子的压迫下,不会轻易的叛变投降。
本来准备往南京上奏折,不过想想还是算了,到了内阁自己奏折内容就会被传出来,必定会弄的天下皆知,自己的计策只能适得其反。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失其身,几事不密则成害。
方岳贡东阁大学士,有单独面圣奏陈的机会,所以陈修远准备写好奏陈,让方岳贡代为奏陈朱由崧。
陈修远详细缜密的将自己的想法,跟方岳贡说了一遍,只见方岳贡面露难色。
“兴华,江北四镇飞扬跋扈,屡屡不尊朝廷号令,弄的江北百姓怨声载道,可毕竟他们是当今圣上的依托,而我等又与他们交恶,朝廷内与阉党更是水火不容,这冒然向圣上献计,可能会适得其反,猜忌我等离间他们。”
方岳贡边说边摇头,可陈修远不死心,这是对朱由崧有利啊!
“方大人,为国谏言,容不得咱们计较得失,江北四镇难以约束,如若朝廷不纳谏从流,就只能听天由命了,我陈修远不怕得罪人,有什么后果,让那些江北军阀找我好了!”
方岳贡明白,此奏折一经呈上,如果朝廷不准,消息流传下来,陈修远就会变成江北四镇的眼中钉肉中刺。
方岳贡还在权衡利弊,陈修远奏陈是维护朝廷权威,加强朝廷的力量,其实对东林太子一党有弊无利,但是对整个朝廷有利。
忽然之间,方岳贡感觉自己渺小了,应以家国天下为计,虽说太子乃国本,可没了国哪有本,想通后,方岳贡郑重其事的道:
“兴华言之有理,这奏折,本官跟你联名具奏!”
能说服方岳贡,陈修远非常满意,高兴的说道:
“好!有大人联名,这事成几率大大增加,本侯马上录写奏折。”
一老一小两个人密议完成,陈修远急忙让人准备笔墨,构思一下开始挥毫落纸。
城内。
闫文辉亲自登门拜访高家,带着各种慰问品,来看望躺在床上的高立恒。
高父则黑着脸,没有给闫文辉好脸色,毕竟是在他眼皮底下挨的打。
经过闫文辉的交涉,突出高立恒为阉党阮大正出头的大错,拉上同是东林一脉的情意,又有方岳贡中间作保,高家基本上同意了闫文辉的意见。
最后由陈修远赔偿高家白银两千两,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四明山剿匪练兵,虽然中间出了点小插曲,但也总算圆满结束,又跟方岳贡联名具奏,完成了陈修远的一个愿望。
至于能否让南京朝廷采纳,就看弘光皇帝朱由崧的造化了。诸事完毕,陈修远收兵拔营,回到了舟山岛。
黄澍就怂恿左良玉以这件事为由兴兵东去。一方面可以干掉旧敌马士英,另一方面可以放弃湖北,避开闯军和鞑子在东南另图大计。
刚开始左良玉还不同意,最后也动心了,于是以“清君侧”为由,声称有太子密旨前往南京讨伐逆贼。
陈修远苦恼不已,这倒好,历史上的假太子,现在成了真太子,卢九德等人还作妖废黜太子,更给了左良玉和东林一党的口实。
最后南明内斗鹬蚌相争,东虏鞑子得了实惠,真是内斗内行外斗外行。
历史上左良玉借着手中有密诏“清君侧”为由,放弃南京上游的武昌,率重兵南下,使南京失去屏障。
马士英为与左良玉对抗,抽调长江北边的军队,致使防线南移。
上述因素综合起来,清军趁机南下,遇到的阻力会很小,加速了南京朝廷的灭亡。
陈修远想到这些,心里异常愤怒,但如何才能化解呢?左思右想没有一点思路,自己虽然封爵为忠勇侯,但毕竟根基浅薄,而且还是太子的南下的护卫,南京那帮酒囊饭袋,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听从自己的建议的。
“方大人,南京朝廷混乱,如果祸起萧墙,正好让满清得利。”
方岳贡不以为意,坚定的说道:
“兴华,卢九德等人阴谋串联,当今圣上昏聩无能,一切听从卢九德、马士英之流谗言,我等清流诤臣难道眼看他们胡作非为?”
陈修远知道,这些东林党人士,跟阉党甚至于几任皇帝,为了他们本阶级的利益,坚守着自己儒家思想,斗了几十年,说的难听点,就是一群老顽固。
见说服不了方岳贡,陈修远于是就不再诉说利弊,劝说与他。
“南京朝廷初立,太子名分已定,有意其他者,我陈修远定然不遵诏令,这一点我坚决和方大人站在一起!”
“好好好!兴华如此,我就放心了。”
得了陈修远的保证,方岳贡心里一块石头落地,他是生怕这个年轻的侯爷,被人拉拢而去。
方岳贡喝口茶水,接着说道:
“兴华,听说你要在舟山岛上课以商税,可有此事?”
陈修远有了厌恶感,家事国事天下事,这些人还真是事事关心。
“这事儿都传到南京了吗?”
“南京到没有怎么传开,只是在杭州府,已经闹的人尽皆知,兴华还是要慎重考虑,杭州官场对此颇有微词,巡抚张禀也是有所不喜,如果岛上海防缺少银两饷银,老夫到可以跟张交涉一下。”
这是委婉让陈修远不要开征商税,缺银子我给你要。
唉!陈修远内心叹口气,算了,不跟他争辩了,再辩下去也是对牛弹琴,先应付一下,到时候该怎么办还怎么办。
还是正事要紧,陈修远有一件大事,要方岳贡帮忙。
“好!本侯听方大人的,不知方大人何时回南京?”
见陈修远听了自己的劝导,方岳贡大喜过望,伸手抚摸了一自己的美髯,道:
“等你和高家矛盾处理好,到杭州跟张巡抚沟通完,就返回南京。”
“大人,我有一事请您帮忙。”
“兴华,什么事尽管讲。”
历史上,明年鞑子南下时,江北四镇,除了马得功坚持抗清,其余三人一枪未放就投降了满清,转头就成了满清大军的前锋,为满清攻占江南,立下了汗马功劳。
左良玉更是死在了清君侧的路上,他的儿子继承了军队,投降了满清鞑子。
为了不让这些气人的事件发生,陈修远决议上书酒肉皇帝朱由崧,虽然他昏庸无道,但毕竟三十多了,孰轻孰重应该是还能分的清的。
江北四镇,骄横跋扈,陈修远苦思冥想,没有解决办法,只能出些旁门左道。
陈修远建议朱由崧,高封重赏四镇子嗣,升迁他们到朝廷内任职,做“质子”之意,还要在南京城繁华地段,赏赐他们府邸,让他们的家眷到京城享福,让锦衣卫秘密看守,对于宁南候左良玉,也是照此办理。
这样,朝廷就拿捏了他们一头,使他们在满清鞑子的压迫下,不会轻易的叛变投降。
本来准备往南京上奏折,不过想想还是算了,到了内阁自己奏折内容就会被传出来,必定会弄的天下皆知,自己的计策只能适得其反。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失其身,几事不密则成害。
方岳贡东阁大学士,有单独面圣奏陈的机会,所以陈修远准备写好奏陈,让方岳贡代为奏陈朱由崧。
陈修远详细缜密的将自己的想法,跟方岳贡说了一遍,只见方岳贡面露难色。
“兴华,江北四镇飞扬跋扈,屡屡不尊朝廷号令,弄的江北百姓怨声载道,可毕竟他们是当今圣上的依托,而我等又与他们交恶,朝廷内与阉党更是水火不容,这冒然向圣上献计,可能会适得其反,猜忌我等离间他们。”
方岳贡边说边摇头,可陈修远不死心,这是对朱由崧有利啊!
“方大人,为国谏言,容不得咱们计较得失,江北四镇难以约束,如若朝廷不纳谏从流,就只能听天由命了,我陈修远不怕得罪人,有什么后果,让那些江北军阀找我好了!”
方岳贡明白,此奏折一经呈上,如果朝廷不准,消息流传下来,陈修远就会变成江北四镇的眼中钉肉中刺。
方岳贡还在权衡利弊,陈修远奏陈是维护朝廷权威,加强朝廷的力量,其实对东林太子一党有弊无利,但是对整个朝廷有利。
忽然之间,方岳贡感觉自己渺小了,应以家国天下为计,虽说太子乃国本,可没了国哪有本,想通后,方岳贡郑重其事的道:
“兴华言之有理,这奏折,本官跟你联名具奏!”
能说服方岳贡,陈修远非常满意,高兴的说道:
“好!有大人联名,这事成几率大大增加,本侯马上录写奏折。”
一老一小两个人密议完成,陈修远急忙让人准备笔墨,构思一下开始挥毫落纸。
城内。
闫文辉亲自登门拜访高家,带着各种慰问品,来看望躺在床上的高立恒。
高父则黑着脸,没有给闫文辉好脸色,毕竟是在他眼皮底下挨的打。
经过闫文辉的交涉,突出高立恒为阉党阮大正出头的大错,拉上同是东林一脉的情意,又有方岳贡中间作保,高家基本上同意了闫文辉的意见。
最后由陈修远赔偿高家白银两千两,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四明山剿匪练兵,虽然中间出了点小插曲,但也总算圆满结束,又跟方岳贡联名具奏,完成了陈修远的一个愿望。
至于能否让南京朝廷采纳,就看弘光皇帝朱由崧的造化了。诸事完毕,陈修远收兵拔营,回到了舟山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