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子的古代上进日常 第370章 决断
启元帝此刻正在审阅着奏本,如今朝堂上的局势倒也在他的掌控之中。人啊!只有动起来,才知道他的企图。
这个梁道生最近还真是活跃的很啊!倒是为他递上两把好刀,不过这刀他到底用还是不用呢!
如果真的用这把刀来压制禁革书院的反对之声,就必须要大刀阔斧。那么需要将这个工部左侍郎韩正广的父亲以及背后的天奉书院全都拉下水。
那么不仅是工部左侍郎韩正广、还有大理寺左少卿吕必安,出自天奉书院的新科进士探花齐羡离还有就是他很看好的王茂平全部都需要牺牲掉。
这么做到底值不值得呢!启元帝在心中不断的权衡着利弊。禁革书院他从几年前就开始着手布置,如今终于可以实行,民间肯定有诸多反对之声,如果可以将天奉书院也拉下水,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可韩正广也算是一枚能臣,要不然如今也不可能做到正三品的位置上。那个王茂平,自己原本是想着等他观政结束后,让他坐在刑科左给事中的位置上,如今还没有来的及培养,就这么将他放弃也太可惜了些。
思考了一会儿,启元帝还是没有下定主意,抿了一口茶水,还是决定先将剩余的奏本看完。
嗯?太医院院使马世衡的奏本,启元帝有些意外,这两天大部分的奏本可都是参本,所以太医院的奏本混在其中显得格格不入。
启元帝拿起奏本,仔细的看了起来。嗯?是上次那个输血试验有了新的进展。马世衡在奏本中汇报道,在对死囚按血型进行输血后,并没有出现死亡的现象。
而经过三个月的观察,被输血的死囚没有出现严重的身体不适,危及性命的状况。因此可以认定,按照血型进行输血是可行的。
这倒是近一段时间以来,难得的好消息。如此一来,对于那些失血过多的伤者也提供了一种救治方法。
而这种方法对于驻守边关的将士而言,更是一根救命的稻草,近几年,北方的鞑靼对孟朝蠢蠢欲动,一旦双方真的爆发冲突甚至战争,那肯定是会有大范围的流血与牺牲。
如今就可以通过输血的方法,来挽救更多士兵们的性命,这还真是大功一件啊。他记得这个血型最开始也是由那个王茂平提出来的吧!
这难道就是天意?这个韩正广倒是运气不错!
第二天早朝又是乌烟瘴气的一场混战,启元帝依旧是坐在龙椅上看着戏。不过这场戏也太吵闹了些,吵得他都有些头痛。
“退朝!”随着内侍的一声高唱,启元帝返回了乾明宫。而太医院院使马世衡也已经听召等在了那里。
“臣马世衡参见陛下!”
“平身吧!”启元帝摆了摆手继续说道:“将你奏本上的内容再详细的给朕说一遍!”
“是,微臣遵命!”
马世衡将他们如何对死囚进行的试验,以及试验中的具体数据等都做了详尽的叙述。同时也强调了发现输血法的重大意义。
而他也没有忘记最开始答应王茂平为他请功的事情,对王茂平是大加夸赞,直言如果没有王茂平的话,他们凭借自己根本不可能发现血型,后面的输血更是无从谈起。
“你所说的,朕已经了解了!对于太医院努力,朕都看在眼里,一定会重重有赏。”启元帝说罢摆了摆手,让他退了下去。
大理寺,王茂平几个观政进士,正跟着左寺丞在认真的复核案件,虽然距离他们离开大理寺也没有几天的时间了,但总得让观政来个圆满的收尾不是。
王茂平已经由之前的忐忑不安逐渐变得平静了下来,或许是对于最坏的结果已经有了心里准备,如今已经能看开一些了。
“王茂平何在?”房门被推开,一道声音传了进来。
原本聚精会神的众人,全都向着门口看去,一看对方的穿着打扮就知道是宫中的内侍。
“这位公公,下官就是王茂平。”虽然不知道宫里的内侍为什么找自己,但王茂平还是赶忙开口道。
“传圣上口谕,宣观政进士王茂平入宫觐见!王进士咱们走吧!”内侍开口道。
望着王茂平跟着内侍离去的背影,包括左寺丞在内的所有人都有些发懵,这是什么情况,王茂平一个观政进士竟然被圣上召见,这怎么可能呢!
这个王茂平究竟做了什么竟然会引起圣上的注意!要知道即使是左寺丞都从来没有单独被陛下召见过。
“这位公公如何称呼?”
“咱家姓郑!”内侍笑着回答道。
“原来是郑公公!”王茂平将一块银子塞到了他的手中。
对方脸上的笑容又加深了一些,开口说道:“今儿这天气还真是不错,倒是这段时间以来难得的好天气!”
“是啊!”王茂平也附和道。心里确实想着刚才的银子真是没有白给。这几天基本上每天都是晴空万里。所以这个郑公公话中的意思无外乎是告诉他今天皇上的心情很不错。
这倒是让王茂平的心稍稍的放下了一些,不过对于皇上为什么要召见自己还是没有什么头绪。
“王进士在这里稍等片刻,容咱家去通传!”郑公公说罢,便向着宫殿内走去。
“陛下,观政进士王茂平已经带到,如今正在殿外侯着呢!”郑公公毕恭毕敬的禀告道。
“让他进来吧!”
“是!”
郑公公快步的来到门外,对着王茂平说道:“王进士,请跟我来。”
王茂平跟着他进入了乾明宫后连忙跪地行礼。
“臣,王茂平参见陛下!”
“起来吧!”启元帝的声音响起。
“谢陛下!”王茂平起身立在了一侧。这应该是他继传胪大典之后第二次见到了启元帝。上一次是在那个不知名的宫殿之中,皇上让他画一个人的画像。
王茂平并不敢抬头直视当今的天子,只是用余光看到皇上应该是在批阅奏本。此刻宫殿内十分的安静,他就这样静静的等待着。
这个梁道生最近还真是活跃的很啊!倒是为他递上两把好刀,不过这刀他到底用还是不用呢!
如果真的用这把刀来压制禁革书院的反对之声,就必须要大刀阔斧。那么需要将这个工部左侍郎韩正广的父亲以及背后的天奉书院全都拉下水。
那么不仅是工部左侍郎韩正广、还有大理寺左少卿吕必安,出自天奉书院的新科进士探花齐羡离还有就是他很看好的王茂平全部都需要牺牲掉。
这么做到底值不值得呢!启元帝在心中不断的权衡着利弊。禁革书院他从几年前就开始着手布置,如今终于可以实行,民间肯定有诸多反对之声,如果可以将天奉书院也拉下水,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可韩正广也算是一枚能臣,要不然如今也不可能做到正三品的位置上。那个王茂平,自己原本是想着等他观政结束后,让他坐在刑科左给事中的位置上,如今还没有来的及培养,就这么将他放弃也太可惜了些。
思考了一会儿,启元帝还是没有下定主意,抿了一口茶水,还是决定先将剩余的奏本看完。
嗯?太医院院使马世衡的奏本,启元帝有些意外,这两天大部分的奏本可都是参本,所以太医院的奏本混在其中显得格格不入。
启元帝拿起奏本,仔细的看了起来。嗯?是上次那个输血试验有了新的进展。马世衡在奏本中汇报道,在对死囚按血型进行输血后,并没有出现死亡的现象。
而经过三个月的观察,被输血的死囚没有出现严重的身体不适,危及性命的状况。因此可以认定,按照血型进行输血是可行的。
这倒是近一段时间以来,难得的好消息。如此一来,对于那些失血过多的伤者也提供了一种救治方法。
而这种方法对于驻守边关的将士而言,更是一根救命的稻草,近几年,北方的鞑靼对孟朝蠢蠢欲动,一旦双方真的爆发冲突甚至战争,那肯定是会有大范围的流血与牺牲。
如今就可以通过输血的方法,来挽救更多士兵们的性命,这还真是大功一件啊。他记得这个血型最开始也是由那个王茂平提出来的吧!
这难道就是天意?这个韩正广倒是运气不错!
第二天早朝又是乌烟瘴气的一场混战,启元帝依旧是坐在龙椅上看着戏。不过这场戏也太吵闹了些,吵得他都有些头痛。
“退朝!”随着内侍的一声高唱,启元帝返回了乾明宫。而太医院院使马世衡也已经听召等在了那里。
“臣马世衡参见陛下!”
“平身吧!”启元帝摆了摆手继续说道:“将你奏本上的内容再详细的给朕说一遍!”
“是,微臣遵命!”
马世衡将他们如何对死囚进行的试验,以及试验中的具体数据等都做了详尽的叙述。同时也强调了发现输血法的重大意义。
而他也没有忘记最开始答应王茂平为他请功的事情,对王茂平是大加夸赞,直言如果没有王茂平的话,他们凭借自己根本不可能发现血型,后面的输血更是无从谈起。
“你所说的,朕已经了解了!对于太医院努力,朕都看在眼里,一定会重重有赏。”启元帝说罢摆了摆手,让他退了下去。
大理寺,王茂平几个观政进士,正跟着左寺丞在认真的复核案件,虽然距离他们离开大理寺也没有几天的时间了,但总得让观政来个圆满的收尾不是。
王茂平已经由之前的忐忑不安逐渐变得平静了下来,或许是对于最坏的结果已经有了心里准备,如今已经能看开一些了。
“王茂平何在?”房门被推开,一道声音传了进来。
原本聚精会神的众人,全都向着门口看去,一看对方的穿着打扮就知道是宫中的内侍。
“这位公公,下官就是王茂平。”虽然不知道宫里的内侍为什么找自己,但王茂平还是赶忙开口道。
“传圣上口谕,宣观政进士王茂平入宫觐见!王进士咱们走吧!”内侍开口道。
望着王茂平跟着内侍离去的背影,包括左寺丞在内的所有人都有些发懵,这是什么情况,王茂平一个观政进士竟然被圣上召见,这怎么可能呢!
这个王茂平究竟做了什么竟然会引起圣上的注意!要知道即使是左寺丞都从来没有单独被陛下召见过。
“这位公公如何称呼?”
“咱家姓郑!”内侍笑着回答道。
“原来是郑公公!”王茂平将一块银子塞到了他的手中。
对方脸上的笑容又加深了一些,开口说道:“今儿这天气还真是不错,倒是这段时间以来难得的好天气!”
“是啊!”王茂平也附和道。心里确实想着刚才的银子真是没有白给。这几天基本上每天都是晴空万里。所以这个郑公公话中的意思无外乎是告诉他今天皇上的心情很不错。
这倒是让王茂平的心稍稍的放下了一些,不过对于皇上为什么要召见自己还是没有什么头绪。
“王进士在这里稍等片刻,容咱家去通传!”郑公公说罢,便向着宫殿内走去。
“陛下,观政进士王茂平已经带到,如今正在殿外侯着呢!”郑公公毕恭毕敬的禀告道。
“让他进来吧!”
“是!”
郑公公快步的来到门外,对着王茂平说道:“王进士,请跟我来。”
王茂平跟着他进入了乾明宫后连忙跪地行礼。
“臣,王茂平参见陛下!”
“起来吧!”启元帝的声音响起。
“谢陛下!”王茂平起身立在了一侧。这应该是他继传胪大典之后第二次见到了启元帝。上一次是在那个不知名的宫殿之中,皇上让他画一个人的画像。
王茂平并不敢抬头直视当今的天子,只是用余光看到皇上应该是在批阅奏本。此刻宫殿内十分的安静,他就这样静静的等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