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替嫁后装病王爷喜不自胜 > 第103章 天谴

替嫁后装病王爷喜不自胜 第103章 天谴

    两人深更半夜再次来到空旷的地方,被宁王随意扔出去的丑陋黑球“砰”的一声发出巨响。

    把旁边的树干炸断,带着地上的泥土崩的四处飞扬。

    有刚才哑炮的前车之鉴,让他以为就是一个普通的球,没想到其貌不扬的黑球竟然有如此大的威力,宁王心中大惊。

    扭头看向顾念,眼神中满是不可思议,好像有很多问题不知从何问起。

    黑球与炸弹的威力相差很大,却与顾念的预期相差无几,她没有太大的野心,只要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就行。

    她高兴的小脸上扬,双手一拍:“成功了,太好了!走,我们去太子府。”

    说完拉着宁王的胳膊就走,宁王疑惑的皱着眉问:“大半夜的去太子府做什么?”

    对他直接翻了个白眼:“当然是去试验第二个球啊,赶快走吧!再不走天就要亮了。”

    宁王眉梢微挑,好像已经知道她接下来想做什么了,暗自宠溺一笑。

    夜深人静,大地万物都进入了梦乡,只有闪烁的星星仿佛一个个淘气的孩子,窥视着神秘的一切。

    两人来到太子府时,周围一片寂静。

    此时正是人们酣睡的时辰,连看守的侍卫都开始打起了盹。

    宁王目视太子府的大门,手中的黑球不自觉的颠了颠,与顾念相视一笑,接着扔了出去。

    只听“砰”的一声巨响,不仅惊得鸟雀四处飞散,更是惊的太子府中的人慌忙起身查看。

    太子今夜宿在了良娣房里,温存过后刚刚进入睡眠就被巨大的声音吓醒,良娣也不知所以得瑟缩在被子里。

    “来人,出了什么事?”

    门外把守的侍卫摸了摸脑袋,猜测道:“殿下,好像一声惊雷落在了府门处。”

    太子推开门走出来,抬头看了看天上的月色和眨着眼睛的星星,抬手敲了侍卫的脑袋。

    “惊雷?你看看夜空清晰,哪里来的惊雷!”

    正在此时,侍卫心惊胆战的匆匆跑来禀报:“殿下,不好了,府门处被一道惊雷炸了。”

    被敲脑袋的侍卫,偷偷抬头瞅了一眼太子的表情,眼神中好像在说:看吧,我说是惊雷,您还不信,白挨了一脑瓜。

    又是惊雷,天空月朗星稀怎么可能会有惊雷,这些侍卫真是无知,养了一群什么废物!

    太子脚步匆匆往府门处走,府门处的情景让他也相信了惊雷之说。

    华贵的太子府大门被炸的四分五裂,残片散落一地,到处焦黑,看不出原有的模样。

    还有一块木门残片顽强的挂在门边,被夜风一吹,自然晃动,还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在寂静的夜里奏响一曲交响乐。

    门里面有一个大坑,一侧挺拔坚韧有君子之风的竹子,也被炸的横七竖八的躺在地上,真的犹如一道惊雷落在此处。

    太子一时间怔愣,随即捏紧了拳头:“明日一早,先把门换了。”

    太子府被炸,连府门都没了,他丢不起这个人。

    但是太子府的府门都是定做的,哪里能很快更换,管家一脸苦相,只能先应允下来,这个时候可不敢上前触太子的霉头。

    翌日,天空破晓。

    早早出门劳作的百姓路过太子府都惊讶的张大着嘴,互相对视都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压低声音谈论:“太子府发生什么事了?”

    “谁知道啊?”

    “昨夜很大的一声惊雷,你们听到了吗?是不是被惊雷炸的?否则,焦黑的大坑作何解释?”

    “嗯,所言有理。”

    太子府的侍卫听到百姓们的议论迅速驱赶,还是被院中的太子听到,脸色瞬间阴沉。

    很快就传出太子做了有违天理的事情,遭到天谴,惊雷只是一个警告,提醒太子收敛。

    对于老百姓来说,与迷信沾边的事情都是大事,更何况和储君有关,一时间议论纷纷。

    “你们听说了吗?太子做了有违天理之事遭天谴了,储君竟然受天道的惩罚,是不是说明太子不能······”

    “嘘,这话可不是咱们老百姓能说出的,小心祸从口出。”

    刚才的人赶紧闭了嘴。

    宁王府书房内。

    “王爷,舆论已经散播出去,效果很好,百姓都在议论此事”清风压低声音禀报。

    “嗯,很好,让舆论继续发酵。”

    宁王半靠在椅子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似乎在思考什么。

    昨夜炸完太子府回来,就想着不能就这么简单结束,得做点什么才能对得起他和念儿遭受的一切。

    今日一早就在百姓中安插人手散播谣言,增加舆论的效果,此时看来效果不错,就等待着后续发展吧!

    宁王嘴角上扬,似笑非笑。

    整个舆论让太子心惊胆寒,朝堂上,也一改往日的风格,垂着头很是低调,皇上时不时的把目光投向太子,让跟随太子的朝臣也提心吊胆。

    卢御史捋了捋发白的胡子,站出来:

    “皇上,百姓们的舆论犹如潮水,势不可挡,需尽快阻止才可,况且天道不可违,不可逆天而行。”

    卢御史是二皇子的外祖父,卢家在朝为官的也就只有外祖父和一个舅舅,但是舅舅是外调官员,不在京都。

    二皇子虽靠着外祖家的势力,但是也只是仅存的微弱力量。

    卢御史想用此时的舆论使太子让贤,长幼有序,机会最大的就是二皇子。

    朱大人赶紧站出来为太子澄清:“卢御史此言差矣,这都是百姓之间的无知之谈,卢御史乃当朝忠臣,也曾饱读诗书,怎能跟百姓一样人云亦云。”

    卢御史怒瞪了朱大人一眼反驳:“此事已经惊动了整个京都,你竟然说成百姓无知,人云亦云?老臣看你才是最无知的那个。”

    宁王事不关己的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听着他们的争论,眉梢微挑暗自呲笑,太子的位置岂能说换就换,那不是更加让有心之人惦记。

    朝堂中争得不可开交,皇上高高的坐在龙椅上看惯了这样的场景,处事不惊。

    他们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皇上才悠悠的开口阻止:

    “好了,众位爱卿,稍安勿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