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返人生 > 328 大国重工

重返人生 328 大国重工

    ?    328大国重工

    大国重工,强国之基。

    然而中国的重工着实有些尴尬。

    你要说他工业差劲,他也能造出神舟飞船,两弹一星这样的尖端科技。

    可你要是说中国已然是工业强国,这显然又并不妥当,毕竟不说其他,单单一个发动机就难住了中国不知道多少科研工作者。

    现代重工业的基础其实争得仅有两点,一个是加工精度,这与技术有关,也和人有关。

    要知道,在几百年前,中国古人就有微雕技术,一颗米中便可雕出世间百态。然而到了近代,国人不知从何时起就把这些老祖宗传承下来的东西通通丢掉了。

    丢掉手艺还在其次,关键是曾经代代相传的那种匠师传承也丢了。那种精益求精的追求不见了,工业突然就变成了科学家的事情了。而技术工一下就在国内价值体系中失了地位。

    世人皆以科学家为贵,而技术工则鄙之。这种价值取向使得去做工人的都是最不入流的人,但凡有其他选择的,绝不会有人干这种事情。

    然而事实上呢,人类才是这个世界上最神奇的生物。陈学谦前世就曾听闻,在日本有人可以用手感应出一个最精密的车床平整度是否合格。

    这种技艺必然是需要天赋的,可在中国,这样的天赋根本不可能发觉出来。因为这样的天赋并不会给他带来机会和成功,他想要改变命运,唯一的途径还是只有读书。

    试问这样的一种价值体系,如何能培养出多元化的人才?

    而这恰恰是中国教育最最致命的弊病所在。

    无数的公知,改革家提出花样百出的教育改革,可事实上他们的这些改革从根本上都没有脱离一种被我们批判多年,而今却又大行其道的思想。

    “知识改变命运”其实不过是另一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罢了。

    当读书成为一切上升之道的唯一晋升之阶,那么此时就无从谈起什么多元化人才,甚至都谈不上所谓的人才。

    因为但凡这种体制出了人,大多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没有差异化,没有针对性的教育,只会让所有人最终都成了一般模样。

    或许他们中有些人确实天赋异禀,精通应试体制的一门,最终进入某所大学深造。

    可这样的教育事实上抹灭了更多人的其他可能,最终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会事实上沦为失败品,投身到一个其实没有任何门槛的岗位当中去。

    便以陈学谦前世所学的建筑为例,2016年时,陈学谦从业十年,经手,接触过的建筑项目不下20个。碰到过的设计院不下10个,可看看那些画出来的图纸,基本都是东拼西凑,这抄一点,那当一些,要说真正有自己想法的几乎没有。

    这些人当中并不缺乏结构工程师,建筑师这样站在一个行业顶端的人才。可陈学谦看到的没有丝毫创造性,他们其实不过是另一种意义上流水线工人。

    现代工业的流水线生产确实有其强大之处,但它也让人丧失了自由发挥的余地。

    就是因为中国这样近乎僵化的教育机制,使得国内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面对其他国家人才时,总是缺乏了一股灵性,少了几分深度。

    因为在中国的教育机制中,强调的始终是全面,毫无特点的培养方式。

    在高中时代,因为中国人口庞大,而教育资源有限,如此,教育改革其实只能换汤不换药的采用淘汰制。

    这个制度不考虑你能学到什么,仅仅是区分出你对这种体制的适应程度。你比别人更加适应你就上,不能,那么对不起,不管你是不是有特殊才华,你都只能被淘汰。

    可是更加可怕的是,即便你幸运的通过了这种几乎灾难的筛选机制,获得了宝贵的教育资源。你会发现,在这里,你所学的还是像曾经一样。

    或许是你是学建筑的,但你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英语,或许你是学中文的,可你要是不会高数同样不能毕业。

    这些荒唐的且不去说,就是专业课,也是极其陈旧老套的万金油,还是无所不包,又无一深究。

    学校这样做,其实原因很简单,他们也不知道自己的学生到底适合学习什么,所以它就索性什么都教一点。然后等你走出校门时才发现,自己几年所学课程几十门,没有每一门之间都没有深究,也大多不存在什么递进关系。即便是年年都有的英语,高数,其实也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是的,你在大学里事实上只是成为了一个粗胚,还有待你在未来选定方向,进行下一步的精加工,可这看似有道理的做法,事实上却是学校不愿承担起责任。

    前世陈学谦大学期间光专业课就学习了,建筑设计,建筑法,建筑监理,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建筑材料等等十几门,而且往往一门课程第一年学了,后面几年就再不接触,那一点不深的记忆,早就被游戏给挤占了空间。

    于是无数学生到头来发现自己似乎整个大学一无所获。

    当然,这样说是不负责任的,事实上经历过大学教育,确实使得一个人在接受知识的能力,可塑性上提高不少。

    可这样的大学真的有意义么?或者说,大学的意义真的仅此而已么?

    如果这个问题的是肯定的,那么这其中的问题就极其严峻了。

    陈学谦不敢妄下结论,但仅从他自己接触的状况来看,恐怕事实并不乐观。

    前世的陈学谦人微言轻,他拼尽全力也只能勉强自顾。这一世重活一世,他虽然不觉得自己会是救世主,但在自己力所能及之处,他还是愿意做出一些改变的。

    大国重工,他的下一步发展方向就是精密加工车床以及材料学。

    发动机的原理其实大家都知道,唯一的问题仅在于耐用性和可靠性上。而这就是加工精度和材料学这两大问题。

    这一次陈学谦借助着自己先知先觉的能力,利用天使投资,疯狂截取了世界一大批顶级公司的财富。而陈学谦自己挥霍的其实很少,可他却可以将这部取之于世界的财富进行更优化合理,对国对民更加有利的配置。

    他前世自己就是写小说的,对于那些重生文里,只知道抄几首歌功成名就的主角,他根本不屑一顾。这样的人重生了也不过就是一只社会蛀虫,平白浪费了这大好机缘。

    中国古代处世之学,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这样的抱负,现今中国教育已经不会提及了。因而造就了中国所有人都奔着钱去,至于有钱了做什么,就不甚了了了。

    这样的现实其实极为可怕,因为这已经是一种信仰坍塌了。

    当一群人除了自己再没有别的想法,这样人与牲口也无多大差别。

    而教出这样的学生的中国教育,其病多重,可见一斑。

    就在陈学谦和林宛秋接受完视频采访之后,网站当天就将制作好的视频上传到了网上,接着里程碑手机,以及最近沸沸扬扬的《冰雪奇缘》,这个视频上传当天就有100万的点击量。而且还有越来越多的趋势。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看完这个视频,网络上关于陈学谦的争论顿时少了不少。

    就像陈学谦所说的那样,或许他的电影并没有宣扬中国文化,但他挣得外汇却是实实在在的用在了自己同胞身上了。

    这样的人无论怎么说都算不上是汉奸。

    加上陈学谦所承诺的电影一律半价,这更使得无数人打定主意,不妨去电影院看看,究竟中国电影到底能拍成什么样!

    ————————

    ps:写完了发现好像夹带了不少私货,好吧,大家就原谅这一回吧,以后不会这样长篇大论的扯什么理想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