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娱乐:与杨蜜胡戈组建公司 > 第172章 两大伟人的握手

娱乐:与杨蜜胡戈组建公司 第172章 两大伟人的握手

    听完了李信介绍无人机后,宋先生自然又观察起水稻来。

    他最关心的就是这个。

    看看现在的水稻是否长得更好。

    当发现这时候的水稻竟然有十几个稻穗,而且粒粒饱满。

    真的是让人难以相信,在古代稻穗只有极少数才有这么多,而且很多都有空壳。

    “这是一位叫做袁农平的科学家,他研究出来的高产杂交水稻!”

    听到这个名字,宋先生自然很佩服。

    现在看到的这块试验田,就是袁农平团队研究出来的第三代高产杂交水稻。

    目前正在突破亩产三千斤。

    听到亩产三千斤,真的是让宋应星非常的惊讶,他们那个时候亩产有五百斤就算是高产。

    如果是三千斤的话,那真的是一亩顶以前的六亩地。

    “这个袁农平真了不起!”宋应星感慨道。

    而这个时候,就听到了有人喊袁老师。

    现在的袁老师也老了,这不昨天刚在国民大会堂领了奖,今天就再一次的来到试验田。

    他最惦记的是他的超级稻,哪怕是被表彰,收获巨大的荣誉,可他依然还和以前一样,继续研究他的超级稻。

    看到袁老师的到来,李信就向宋应星介绍起来。

    对于做出这样贡献的人,宋应星自然也是非常的佩服。

    甚至想要交谈一番,这就是所谓的英雄相惜吧。

    “袁院士打扰您了!”李信开口说道。

    袁院士自然是不认识李信的,他哪里有空看电视,更何况李信才出名一年。

    好在跟着袁院士旁边还有不少年轻人,就向袁院士介绍了起来。

    对于艺人,袁院士自然是不感冒,哪里有他研究超级稻重要。

    当听到李信是来录制节目,叫做《典籍的华夏》,由央视牵头,就是为了弘扬华夏文化,传播华夏精神,这才愿意多交流几句。

    除了超级稻,袁院士自然也是对华夏文化感兴趣,先贤的精神不能忘,先贤做出的成就不能失去。

    对于这样的节目自然是支持。

    特别是听到今天要录制的《天工开物》,袁院士自然更加愿意说几句。

    对于这部巨作他也是有了解,宋应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科学家。

    李信自然就介绍起旁边来,就让袁老当成是宋应星的演员好了。

    他对于宋应星很佩服,自然是伸出手要去握手。

    而宋先生则是作揖,两个人自然是不一样。

    李信就解释起来,现代的礼仪是握手。

    宋先生握住了袁院士的手,眼眶是红的但是也笑了。

    “您怎么了?”袁院士看到他这样的表现,有些关心的问道。

    毕竟袁院士以为宋先生是一位演员,突然好像就要哭了,加上这年纪,害怕出事情。

    “我就是激动!”宋先生回答道。

    看到这一幕,袁院士的团队成员也是说了起来。

    宋应星是《天工开物》的作者,在历史课上是有学过的。

    还有人读过这本书,内容非常的丰富,几乎覆盖了当时农业和手工业所有生产部门、加工部门。

    “我年少时也读过《天工开物》,最喜欢里面的《乃粒》。”袁院士跟着说道。

    听到袁院士也读过,宋应星很高兴。

    同样是科学家,就好像是被强者肯定自然是开心的。

    袁院士可是让以前亩产五百斤的粮食产量,变成了上千斤以上,现在还要研究亩产三千斤,自然值得尊敬和佩服。

    宋应星:“贵五谷而贱金玉!”

    袁农平:“贵五谷而贱金玉!”

    两人一起说出这句话来,可以说从彼此的眼中都看到了满意。

    要是袁院士知道这人就是宋应星,那画面肯定更意思。

    这画面真应该永久留存。

    两位伟人的见面,都是为了天下可以温饱,从此不再有饥饿。

    如何不动容,而且两人也都是这样做的。

    李信自然是要做点什么。

    “袁院士,我记得你有一个禾下乘凉梦!”李信出言说道。

    听到这话,宋应星也是惊住了,因为他也有这一个梦想。

    李信这样的询问,袁院士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因为那是他的目标。

    之前的梦都成真了,亩产翻了一倍不止,现在都在往亩产三千斤努力。

    那么‘禾下乘凉梦’也是有可能实现的。

    袁院士就说起他之前做的梦来,梦见试验田里的水稻长的有高粱那么高,每个人都可以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听到袁院士的话,宋应星不由的幻象出了那个画面。

    特别是这个天下富足、禾下乘凉的梦想,宋应星年少的时候也有。

    “让人们吃上更多的米饭,不会挨饿!”袁农平说道。

    宋应星听到这话,很是感动,他也是这样想的。

    “好!好!好啊!”

    连说三个好字,才能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李信还说了,华夏在2010年的时候,就将华夏二十四节气中‘秋分’这一天定为了“华夏农民丰收节”。

    袁院士听到这话,也是接话说道,国家为农民庆祝丰收,设定节日。

    这些都表现出了国家对农民的尊重,对农业的重视。

    “这是老百姓的福气!”宋应星感慨道。

    在他们那个年代,农民就是草芥,国家哪里会为农民设定什么节目。

    都是想着如何从老百姓那里多弄点钱,反正老百姓就是韭菜,割了一茬还会有新的长出来。

    苛捐杂税最多的,不就是为了从老百姓那弄钱,对付田地里干活的农民。

    李信还说出了一个重磅信息,那就是现在这个时候不需要交税了,大家田地里中的粮食全部都归自己所有。

    想自己吃,或者是想要卖掉都可以。

    甚至国家对农民还有补贴,国家给农民钱。

    听到这话,宋应星真的是久久不能言语。

    “这个时代好啊,这个时代的发明家妙啊!国家也好!”宋应星感慨道。

    他经历了两个朝代,五任皇帝,朝廷对百姓都是要收税的,轻徭薄赋就已经是好皇帝了,怎么可能还让国家给农民钱。

    他是不敢想的,几千年来都是农民给国家交钱。

    询问起为什么会这样?

    那自然是因为现在国家富足了,工业发达,完全可以补贴农业。

    民以食为天,自然是要保证粮食的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