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铁血西军:大宋杨家将后传 > 第23章 如此和谈

铁血西军:大宋杨家将后传 第23章 如此和谈

    定边和盐州在边境线上碰面,双方也都各自来了二十多人。

    杨家,杨元奇和戴宗。

    仁多家族,仁多保忠和仁多阿南。

    ……

    戴宗看着仁多保忠如约而至,感悟还是自家少爷判断事情独到,函件口气并不善,时间地点更是不容置疑,他们还是来了。

    仁多保忠形势比人强,他给自己的安慰是,他一个五十多的老头子,自认年轻总会有点锐气,不去计较言语上的胜负。

    仁多保忠看出被人中间簇拥的那个男子就是杨元奇,平平无奇嘛?

    仁多保忠打着哈哈说:“战场相隔太远,晃过一眼,实在看不得清。杨将军好大的威名啊。”西夏现在把杨家军列为等同于自己铁鹞子一样的存在。

    杨元奇话语平静:“仁多保忠将军,你好啊。这位是仁多阿南吧,还好上一场沙场对决,贵公子回来晚了点,要不今日就见不着他了,你我也是血海深仇啊。”

    仁多阿南差点暴怒,杨元奇这话是说他当时要来得早冲阵早,他活不到今天。

    仁多保忠回声道:“战场没发生的事,何必废口舌争论。”他觉得他儿子太沉不住气。仁多保忠轻声吩咐自己的儿子,少说话多看!

    杨元奇这一句话非无的放矢,他就是怼仁多阿南的。仁多保忠难啊,他这个儿子起码现在成不了大事。你看仁多保忠多精明,大家是来谈事情的,首先得认清自己的位置,现在就是定边强势,受点言语冒犯这有什么的?!这都还没唾面自干呢。

    双方突然沉默,这场相会是杨元奇约的时间地点,这却是应你仁多保忠三番两次的邀约,杨元奇不觉得应该自己来引入正题。

    仁多保忠看向这个三十来岁的宋人男子,自己推翻对第一眼“平平无奇”的评价,这是个难缠的人。

    仁多保忠“咳咳”清了清嗓子说道:“我来是为定边和盐州和平而来。”

    杨元奇说:“宋夏有和议,定边和盐州最近也没发生冲突。杨家说了的话就会认。只要盐州谨守边境线,定边不想挑起战事。大宋朝廷有令不在此列。”

    仁多保忠最有异议的就是“大宋朝廷有令不在此列”,这是一个没有限定的语句,甚至要是杨家想为,就能操作个“有令”出来。

    仁多保忠希望得到的协议是杨家和仁多保忠家的,他们之间有默契,这种默契在盐州战事之前他认为可以,现在他不认为可以,默契是双方势均力敌对等情况的。仁多保忠内心已经动摇,他不觉得自己能独自撑住对面的定边。

    杨元奇看出仁多保忠的犹豫,缓和了一下气氛:“杨家是大宋的将门,盐定路经略使是朝廷差事,这不是我能应承你的。”

    仁多保忠接着这话说:“杨家不是想要定边嘛。”

    杨元奇笑着摇头:“大宋和西夏不一样,定边和盐州对两国意义也不一样。定边之于大宋,不过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边境州,它甚至影响不到西北。盐州之于西夏,影响的可是它岌岌可危的东线。大宋不会关注这么个小地方和杨家的。”

    仁多保忠明白这是杨家对比仁多家最大的优势,他们有选择。说句难听的,杨家不要定边大宋都会给它个好结果。甚至在仁多保忠看来,杨家是没事找事,硬要在边境讨生活,开封不好嘛!

    仁多保忠找到切入点,他得让杨家知道他也有其他选择,要不他要的承诺杨家不会给。

    仁多保忠说道:“杨将军,一旦涉及大宋朝廷有令不在此列,我何不与宋廷交涉就是。开封蔡京蔡相也是遣人来过我这里的。”

    杨元奇目光如电看向仁多保忠。

    仁多保忠说:“杨将军不用有疑,令尊贵为盐定路经略使,现在不知,只是我未明确回复罢了。”

    杨元奇就当这事确切的,双方能会面,这点诚意还是有。

    杨元奇沉思片刻说:“仁多大人,你有没有想过,要是蔡相促成此事,后续他会如何做,西夏会如何做,杨家又当如何做?”

    这其实就是仁多保忠最大的顾虑,迟迟不敢回复蔡京的原因。和杨元奇在这里商量不同,他们只需找到一个长久点的和平相处方式就好。但是在蔡京那边,他需要回复的是否投了大宋,这个要求是非常明确的,要不蔡京一个左相犯不着和他沟通。

    仁多保忠一旦这么做,遭受西夏的打击就成为必然。这时候他才没有选择的还是求到杨家,哪怕大宋援军北上最近最可靠的也是杨家军。

    仁多保忠说:“我也可以谈大宋军队要先北上。”

    杨元奇笑道:“那这个就只是谈了啊!蔡相那碗才是毒药,对于他来说,你压根就不重要,有最好,没有又会多什么影响呢?!”大宋大军压境你才来投,你能捞到多少好处?那现在也不用谈了,等着宋夏之争再启战端,你再来投大宋呗。那会子估计蔡京能从中枢派人过来都是天大的面子,还不如让前方经略使自决。

    仁多保忠把话题扳过来:“不说这些假设的事,杨家关于朝廷有令的说法我无法接受,这等于今天我和你谈的没有任何保障,你也说杨家是大宋的将门。杨将军,你直接说你们想要什么?”

    这是现在仁多家族和杨家在两国最本质的差别。

    杨元奇说:“我想要盐州!”

    仁多保忠还未发作,仁多阿南已经大怒:“你们欺人太甚,那就战场上见!”

    仁多保忠眼神冷冷盯着杨元奇,既然大家愿见面,何必说气话。

    仁多保忠道:“你究竟要什么?”

    杨元奇呵呵的反问:“我已经回答了,倒是仁多将军有没有想清楚,你究竟要什么?!”

    仁多保忠眼睛一眯,自己想要什么?是盐州?不是!盐州只是他栖身之地,仁多家族势力在河西走廊,只是随着仁多洗忠战败身死,祖宗之地已没了,他老弟就是太冲动了,或者说被利欲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