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祖坟冒青烟了,连中六元 第42章 买田置地
热门推荐:
带一帮靓妞去修仙
云之羽观影体:珠光远影
我偷父亲的精神力治愈世界
异世曲神成神之旅
穿书做神医,清冷世子为我折腰
三国最强辅助赵云
去父留子,瞎眼主母复明后发癫!
药农传说
六零年代修仙的我周围全都是主角
沈家有多热闹,杨家就有多冷清。
要不是村长压着,不许家里人说沈家的坏话,他们早就骂骂咧咧了。
村长不仅不许家里人说沈家,还带着两个儿子去沈家帮忙了,就算是杨学明,也亲自向沈青云道喜去了,还送上了贺礼。
沈青云笑着对杨学明道:“杨学兄,我那几本四书五经,做的有笔记,还有一些我自己的心得,如果你需要,我可以借给你。”
杨学明一喜,沈青云是小三元,那些笔迹和心得就显得尤为珍贵,还不知道怎么向他开口,没想到他居然主动提出来。
“青云,那就多谢了,借我几天就行,我把笔迹抄一份,不会耽误你。”
沈青云点点头。
张秀才看到沈青云有这样的气度,满意地点了点头。
小小年纪,有这样的胸怀,很难得。
“青云,有件事我要跟你说一声。”
杨学明很有眼力见,知道自己不适合待在这里,找借口回家了。
沈青云见张秀才神情严肃,不由地端坐,“夫子,什么事?”
张秀才没有隐瞒,把瀚博书院的莫山长许诺的事,还有百川书院的事都说了。
“这两家书院都想让你过去读书,并且许诺像县学一样给你廪米和廪银,食宿那些都可以免费,不用花一分钱,待遇很好,你不知道你是什么样的想法?”
沈家家底还是太薄了,要供他读书得好大一笔开销,如果能免费,确实是个好去处。
沈青云原先是想进县学的,如今书院给的条件比县学更好,确实可以考虑一下。
“夫子,您觉得呢?”
张秀才是他的启蒙老师,也是他的恩师,沈青云很看重他的意见。
张秀才沉吟了一会儿,如实道:“瀚博书院,无论哪方面来说,条件都是最优的,但是……”
“夫子,是有什么不妥吗?”
“瀚博书院的莫山长,我不太喜欢他的行事作风,当然,这是我个人感受,为了你将来考虑,瀚博书院确实是最好的去处。”
“那百川书院了?”
“百川书院的月山长,我跟他相识多年,德行方面没有问题,就是百川书院知道的人并不多,教导的夫子们也要比瀚博书院少。”
张秀才其实希望沈青云去瀚博书院,因为那里夫子多,能帮到他更多,至于他自己……
“夫子,那您呢?”
张秀才一愣,没想到他会这么问。
“我跟你师母商量了一下,去百川书院,我和月山长是多年好友,他诚意邀请,我不好拒绝,而且,三后年的乡试,我想试一试。”
沈青云一喜,“夫子,您也要下场吗?”
“说来惭愧,是我太狭隘了,一直沉浸在过去的事情中,白白浪费了这么多年,如今孩子们都长大了,我也不用太操心,所以还是想试一试。”
“那太好了,夫子,到时候咱们可以一起去考乡试,您去百川书院那我也去这里。”
张秀才震惊不已,“青云,你很聪明,又年轻,资质好,其实可以去瀚博书院……”
“夫子,我是您教出来的学生,您的学问不比他们差,不然我也拿不到小三元,四书五经的内容都已经学完了,其实在书院里也学不到多少东西了,接下来的备考,侧重方向需要变一变,再说,我要是遇到难题了,不是还可以请教您,再者,墉县那么多夫子,我总能把问题搞清楚。”
张秀才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夫子,那就这么说定了,您帮我跟月山长说一声,我很想去他那里。”
张秀才叹了口气,“罢了,你想好了就行。”
以后他多看着点,绝对不能让沈青云放松,要比之前更加努力,作为夫子,他也要为沈青云多考虑。
“来了来了,新郎官来了。”
外面热闹声响起,沈青云心思全被勾出去了,这还是他第一次经历自家人出嫁。
张秀才挥挥手:“新娘子出门是大喜事,你过去,说不定有事要忙。”
沈青云拱手行了一礼,“那夫子您先坐会儿,等会儿开席了我再过来请您。”
“去吧去吧。”
沈青云撒腿往外跑,到了院门口才停下。
村里嫁娶一般都是用牛车,刘把式家里的牛载过很多新娘子,但李家并没有用牛车,而是抬了四人轿子。
至于八抬大轿,那只有大富贵人才能花销得起。
李家的四人轿,也引来了不小轰动。
“沈大妹可真有福气,嫁的近,婆家还用轿子迎娶,这是看重啊。”
“能不看重么,那可是秀才老爷的侄女,娶了沈大妹,以后跟沈家就是姻亲关系了。”
鞭炮声,锣鼓声,就在院子外吹吹打打,李勇坐在大马上,一身红衣。
媒人催了三次,新娘子终于出来了,在一片热闹声中离开了沈家。
看着迎亲队伍走远,沈青云一回头,发现陈氏红了眼睛,云氏更是捂着脸低低哭泣。
沈大妹出嫁带来的悲伤并没有持续多久,生活还要继续,每个人都在忙碌。
沈青云一直惦记买田地的事,把这事跟沈老头商量了一下。
沈老头摇头,“狗蛋,家里是有些余钱,可那些余钱不能动,还得留着你读书和科考。”
“爹,乡试还有三年,这三年我要去书院读书,束修和食宿那些都不用花钱,每月还有廪米和廪银,家里还有皮蛋和豆豉生意,每天都要进项,可以先买点田地。”
沈老头还是犹豫,“乡试在郡城,离家那么远,穷家富路,不能动那些钱。”
“爹,我过两天要去县衙办秀才文书,不仅可以免除徭役,还能减免赋税,咱们家的田地都可以不用交税了。”
沈老头眼睛一亮,种了一辈子的庄稼,跟田地税这些打交道,没人比他更清楚每年要交出去多少税钱。
这样算下来,确实很划算。
“孩子他娘,你把钱都拿出来,咱们算一算,看家里到底还有多少钱。”
陈氏一直没出声,听到这话,把床下的木匣子抱了出来。
铜钱串好了,一吊钱就是一两,还有碎银子和整两的,数下来,足足有五百多两。
沈老头咋舌,“我还以为家里最多三百多两。”
去郡城科考,以及之后的会试,最少也得三百两,这也是他不敢动这笔钱的原因。
沈老头一拍手,“买田置地,我有的是力气,再干十年不是问题。”
要不是村长压着,不许家里人说沈家的坏话,他们早就骂骂咧咧了。
村长不仅不许家里人说沈家,还带着两个儿子去沈家帮忙了,就算是杨学明,也亲自向沈青云道喜去了,还送上了贺礼。
沈青云笑着对杨学明道:“杨学兄,我那几本四书五经,做的有笔记,还有一些我自己的心得,如果你需要,我可以借给你。”
杨学明一喜,沈青云是小三元,那些笔迹和心得就显得尤为珍贵,还不知道怎么向他开口,没想到他居然主动提出来。
“青云,那就多谢了,借我几天就行,我把笔迹抄一份,不会耽误你。”
沈青云点点头。
张秀才看到沈青云有这样的气度,满意地点了点头。
小小年纪,有这样的胸怀,很难得。
“青云,有件事我要跟你说一声。”
杨学明很有眼力见,知道自己不适合待在这里,找借口回家了。
沈青云见张秀才神情严肃,不由地端坐,“夫子,什么事?”
张秀才没有隐瞒,把瀚博书院的莫山长许诺的事,还有百川书院的事都说了。
“这两家书院都想让你过去读书,并且许诺像县学一样给你廪米和廪银,食宿那些都可以免费,不用花一分钱,待遇很好,你不知道你是什么样的想法?”
沈家家底还是太薄了,要供他读书得好大一笔开销,如果能免费,确实是个好去处。
沈青云原先是想进县学的,如今书院给的条件比县学更好,确实可以考虑一下。
“夫子,您觉得呢?”
张秀才是他的启蒙老师,也是他的恩师,沈青云很看重他的意见。
张秀才沉吟了一会儿,如实道:“瀚博书院,无论哪方面来说,条件都是最优的,但是……”
“夫子,是有什么不妥吗?”
“瀚博书院的莫山长,我不太喜欢他的行事作风,当然,这是我个人感受,为了你将来考虑,瀚博书院确实是最好的去处。”
“那百川书院了?”
“百川书院的月山长,我跟他相识多年,德行方面没有问题,就是百川书院知道的人并不多,教导的夫子们也要比瀚博书院少。”
张秀才其实希望沈青云去瀚博书院,因为那里夫子多,能帮到他更多,至于他自己……
“夫子,那您呢?”
张秀才一愣,没想到他会这么问。
“我跟你师母商量了一下,去百川书院,我和月山长是多年好友,他诚意邀请,我不好拒绝,而且,三后年的乡试,我想试一试。”
沈青云一喜,“夫子,您也要下场吗?”
“说来惭愧,是我太狭隘了,一直沉浸在过去的事情中,白白浪费了这么多年,如今孩子们都长大了,我也不用太操心,所以还是想试一试。”
“那太好了,夫子,到时候咱们可以一起去考乡试,您去百川书院那我也去这里。”
张秀才震惊不已,“青云,你很聪明,又年轻,资质好,其实可以去瀚博书院……”
“夫子,我是您教出来的学生,您的学问不比他们差,不然我也拿不到小三元,四书五经的内容都已经学完了,其实在书院里也学不到多少东西了,接下来的备考,侧重方向需要变一变,再说,我要是遇到难题了,不是还可以请教您,再者,墉县那么多夫子,我总能把问题搞清楚。”
张秀才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夫子,那就这么说定了,您帮我跟月山长说一声,我很想去他那里。”
张秀才叹了口气,“罢了,你想好了就行。”
以后他多看着点,绝对不能让沈青云放松,要比之前更加努力,作为夫子,他也要为沈青云多考虑。
“来了来了,新郎官来了。”
外面热闹声响起,沈青云心思全被勾出去了,这还是他第一次经历自家人出嫁。
张秀才挥挥手:“新娘子出门是大喜事,你过去,说不定有事要忙。”
沈青云拱手行了一礼,“那夫子您先坐会儿,等会儿开席了我再过来请您。”
“去吧去吧。”
沈青云撒腿往外跑,到了院门口才停下。
村里嫁娶一般都是用牛车,刘把式家里的牛载过很多新娘子,但李家并没有用牛车,而是抬了四人轿子。
至于八抬大轿,那只有大富贵人才能花销得起。
李家的四人轿,也引来了不小轰动。
“沈大妹可真有福气,嫁的近,婆家还用轿子迎娶,这是看重啊。”
“能不看重么,那可是秀才老爷的侄女,娶了沈大妹,以后跟沈家就是姻亲关系了。”
鞭炮声,锣鼓声,就在院子外吹吹打打,李勇坐在大马上,一身红衣。
媒人催了三次,新娘子终于出来了,在一片热闹声中离开了沈家。
看着迎亲队伍走远,沈青云一回头,发现陈氏红了眼睛,云氏更是捂着脸低低哭泣。
沈大妹出嫁带来的悲伤并没有持续多久,生活还要继续,每个人都在忙碌。
沈青云一直惦记买田地的事,把这事跟沈老头商量了一下。
沈老头摇头,“狗蛋,家里是有些余钱,可那些余钱不能动,还得留着你读书和科考。”
“爹,乡试还有三年,这三年我要去书院读书,束修和食宿那些都不用花钱,每月还有廪米和廪银,家里还有皮蛋和豆豉生意,每天都要进项,可以先买点田地。”
沈老头还是犹豫,“乡试在郡城,离家那么远,穷家富路,不能动那些钱。”
“爹,我过两天要去县衙办秀才文书,不仅可以免除徭役,还能减免赋税,咱们家的田地都可以不用交税了。”
沈老头眼睛一亮,种了一辈子的庄稼,跟田地税这些打交道,没人比他更清楚每年要交出去多少税钱。
这样算下来,确实很划算。
“孩子他娘,你把钱都拿出来,咱们算一算,看家里到底还有多少钱。”
陈氏一直没出声,听到这话,把床下的木匣子抱了出来。
铜钱串好了,一吊钱就是一两,还有碎银子和整两的,数下来,足足有五百多两。
沈老头咋舌,“我还以为家里最多三百多两。”
去郡城科考,以及之后的会试,最少也得三百两,这也是他不敢动这笔钱的原因。
沈老头一拍手,“买田置地,我有的是力气,再干十年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