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被朱元璋哭灵 第298章 打死人后
热门推荐:
我的天!被几位病娇大佬缠上了
避孕失败!我怀上首富两个继承人
车祸当天,封总在陪白月光庆生
1978,黄金年代
李老板的故事
巨龙:龙界
给家人们谋福利,仙丹九块九包邮
师弟下山,被绝色师姐骗去同居了
仙帝重生,我有一个紫云葫芦
第298章
而这件事情发酵的速度比漫天飞走的鸦雀更快,没过多久就闹得满城风雨,最先得知消息的是太原府。
知府衙门里边有个衙役叫丁二喜,这件事情被他的一个远房亲戚亲眼所见。
这个亲眼所见的亲戚是丁二喜他娘的姨夫家女婿的老姑家的儿子李三草。
李三草家里的壮年骡子不怎么吃食儿,村里那个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兽医用尽了土法子也不见效。
所以他就牵着骡子,决定去找太原城里那个更远近闻名的兽医,让他给骡子瞧瞧病。
到了太原城却没找到这个兽医,街坊们说他被阳曲县的一个大户人家请走了,要隔天才能回来。
兽医不在,他就在太原城四处的转悠,秋收已经过了,眼看再过些时候就要过年了。
他想扯几尺棉布,给家里的婆娘和娃儿做一身过年穿的衣裳。
四处转了转,他忽然想到,城外有个集市,那里的布价要比城里的布价便宜三厘左右。
所以他又牵着骡子到了城外的集市,他来的不算早也不算晚,刚好看见萧敬打开了那把虎啸山林的扇子。
“好俊的大虫...”李三草正感叹的时候,鹰犬爪牙四出。
他来不及感叹,跟着一起看热闹的人们四散奔逃。
奔逃之余又不由自主的回头,恰好看见一个鹰犬把手里的枣木大棒夯在了一个老农的头上。
看着老农流着鲜血躺在地上,他牵着骡子跑得更快了。
不过别人是回家避难,他却是又进了太原城,翻了几条街,才找到他那个做衙役的远房亲戚丁二喜,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他。
尽管只是一个衙役,好歹也是吃皇粮的人,平常十里八乡的亲戚提起来也都是与有荣焉。
丁二喜听说是晋王府的萧敬又在祸害乡邻,还听说这次可能打死了人,他不敢怠慢,拉着李三草找到了知府大人,把事情原原本本的说了一遍。
这件案子很简单,打死了人,人证物证俱在,罪证凿凿,只要拿人录了口供下狱,之后上报刑部,等候秋后问斩就是。
而这件案子事涉晋王府,就不能那么干了。
太原知府王然,年方四十六岁,三须微须,面相清癯,仪表堂堂,唯一的毛病就是眼睛有些小。
此人尤善修城,干一些土工类的活儿。
他是因朝中举荐踏入了政途,首任桃源县令,虽说大明朝缺官,可这县令的起点也不算低了。
后来没干几年就又升任杭州通判,在杭州任上因政绩斐然擢升东昌府,在东昌府一干就是八年,直到去年才从东昌府平调太原府。
这种多年经营地方的一把手最是难缠,心思深沉到了极点,可以说每个都是成了精的人物。
他把事情听个明白之后,二话不说就先着人去阳曲县传了令:
“你快马告知阳曲县令,这件案子...本府接手,他不用管了...”
大明律载有明文,问案需逐级审理,先由县衙审案,一审不决方可上报州府,如州府二审后仍无法定案再上报按察司。
而这件命案就在离太原城不远十五里的地方,按朝廷惯例,案子需先由阳曲县受理,审明详实后上报州府。
可阳曲县的知县是个二杆子愣头青,真要是让他带着衙役去晋王府拿人,那乐子可就大了。
安排了这件事后,王然又差人把一干人等押到了大堂逐一问话。
他知道了,是死了四个人,而鹰犬又一众指认是晋王府的萧敬让他们干的...
案件明朗了,王然挥挥手让他们退下,暗暗的在知府衙门的后堂踱起步来。
直到转悠了小半晌的功夫,一旁的太原府同知终于忍不住了:
“大人,口供案卷俱在,罪证也已确凿,定罪拿人呀...”
王然挑起眉毛看了他一眼:
“怎么拿?”
太原府同知叫李养汝,和曹国公府有些关系,能做这个官也是受了李文忠的举荐。
他是武人的出身,虽说识得几个字,却性如烈火,更没有文官的那些弯弯绕,所以他一脸的理所当然:
“求见晋王,禀明案情,将萧敬定罪,而后移交府衙,我等上奏朝廷秋后问斩...”
“哦?那要是晋王不愿意放人呢?”王然脸上有些笑意:
“说起晋王...你可曾听说那萧敬是晋王小妾的大哥?到时候真要是定了罪晋王府却不放人...传出去官府威严何在?本官还有何颜面在太原做官?”
“狗屁文人事儿真他娘的多,这点破事还要老子教你?...”李养汝心里嘟囔着,又挠了挠后脑勺说道:
“那我等就上奏朝廷,请朝廷定夺呀!”
“粗鄙不闻的武夫,要不是曹国公的面子,在官场上你都够呛能活三天...”王然也是心中暗骂,这才耐着性子解释道:
“本官不是朝中的翰林御史,攥着笔杆子弹劾这个弹劾那个的...”
“他们离山西天高皇帝远的,弹劾完拍拍屁股走了啥事没有...”
“可我们不同,真闹到朝廷...你我却是真的会得罪晋王,在山西做官得罪晋王?晋王能给你我穿小鞋穿到死!”
“那咋弄?”李养汝眨眨眼睛,又以掌做刀在脖子上比了比:
“出了人命案子总要处置,万一哪天案发翻了旧账,那咱俩就不是被晋王穿小鞋那么简单了,圣上要砍头哒!”
“要不大人先求见晋王探探口风?”
“不急不急...”王然踱步一会儿又找了个椅子坐下,脸上有些笑意的引导着:
“本官一个小小的知府求见晋王是不是薄了些?”
“嗯...”李养汝想了想,才又斩钉截铁的回答:
“是薄了些,得把按察司叫上!”
“粗鄙不闻的武夫...怎么说话呢!真难听!”王然坐在椅子上暗骂一声,翻着白眼儿看着李养汝问道:
“假如你是本官...你怎么做?”
“简单呀!”李养汝摊摊手:
“先会同按察司求见晋王,好好跟晋王说说,要是晋王愿意放人,那就是皆大欢喜...”
“要是晋王不愿意放人,咱们也算尽了人事,到时候再上报朝廷...”
“大不了咱们想个法子把晋王摘出来,也不会彻底得罪了晋王,将来朝廷翻了后账与咱们也无甚关联...
“笨蛋的武夫...你这辈子到了头也只能是个同知...”想到这,王然站起身缓缓的说道:
“不管怎么说,也不能只把太原府顶到前头,让按察司干看热闹...这可是死了四个人的命案!”
而这件事情发酵的速度比漫天飞走的鸦雀更快,没过多久就闹得满城风雨,最先得知消息的是太原府。
知府衙门里边有个衙役叫丁二喜,这件事情被他的一个远房亲戚亲眼所见。
这个亲眼所见的亲戚是丁二喜他娘的姨夫家女婿的老姑家的儿子李三草。
李三草家里的壮年骡子不怎么吃食儿,村里那个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兽医用尽了土法子也不见效。
所以他就牵着骡子,决定去找太原城里那个更远近闻名的兽医,让他给骡子瞧瞧病。
到了太原城却没找到这个兽医,街坊们说他被阳曲县的一个大户人家请走了,要隔天才能回来。
兽医不在,他就在太原城四处的转悠,秋收已经过了,眼看再过些时候就要过年了。
他想扯几尺棉布,给家里的婆娘和娃儿做一身过年穿的衣裳。
四处转了转,他忽然想到,城外有个集市,那里的布价要比城里的布价便宜三厘左右。
所以他又牵着骡子到了城外的集市,他来的不算早也不算晚,刚好看见萧敬打开了那把虎啸山林的扇子。
“好俊的大虫...”李三草正感叹的时候,鹰犬爪牙四出。
他来不及感叹,跟着一起看热闹的人们四散奔逃。
奔逃之余又不由自主的回头,恰好看见一个鹰犬把手里的枣木大棒夯在了一个老农的头上。
看着老农流着鲜血躺在地上,他牵着骡子跑得更快了。
不过别人是回家避难,他却是又进了太原城,翻了几条街,才找到他那个做衙役的远房亲戚丁二喜,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他。
尽管只是一个衙役,好歹也是吃皇粮的人,平常十里八乡的亲戚提起来也都是与有荣焉。
丁二喜听说是晋王府的萧敬又在祸害乡邻,还听说这次可能打死了人,他不敢怠慢,拉着李三草找到了知府大人,把事情原原本本的说了一遍。
这件案子很简单,打死了人,人证物证俱在,罪证凿凿,只要拿人录了口供下狱,之后上报刑部,等候秋后问斩就是。
而这件案子事涉晋王府,就不能那么干了。
太原知府王然,年方四十六岁,三须微须,面相清癯,仪表堂堂,唯一的毛病就是眼睛有些小。
此人尤善修城,干一些土工类的活儿。
他是因朝中举荐踏入了政途,首任桃源县令,虽说大明朝缺官,可这县令的起点也不算低了。
后来没干几年就又升任杭州通判,在杭州任上因政绩斐然擢升东昌府,在东昌府一干就是八年,直到去年才从东昌府平调太原府。
这种多年经营地方的一把手最是难缠,心思深沉到了极点,可以说每个都是成了精的人物。
他把事情听个明白之后,二话不说就先着人去阳曲县传了令:
“你快马告知阳曲县令,这件案子...本府接手,他不用管了...”
大明律载有明文,问案需逐级审理,先由县衙审案,一审不决方可上报州府,如州府二审后仍无法定案再上报按察司。
而这件命案就在离太原城不远十五里的地方,按朝廷惯例,案子需先由阳曲县受理,审明详实后上报州府。
可阳曲县的知县是个二杆子愣头青,真要是让他带着衙役去晋王府拿人,那乐子可就大了。
安排了这件事后,王然又差人把一干人等押到了大堂逐一问话。
他知道了,是死了四个人,而鹰犬又一众指认是晋王府的萧敬让他们干的...
案件明朗了,王然挥挥手让他们退下,暗暗的在知府衙门的后堂踱起步来。
直到转悠了小半晌的功夫,一旁的太原府同知终于忍不住了:
“大人,口供案卷俱在,罪证也已确凿,定罪拿人呀...”
王然挑起眉毛看了他一眼:
“怎么拿?”
太原府同知叫李养汝,和曹国公府有些关系,能做这个官也是受了李文忠的举荐。
他是武人的出身,虽说识得几个字,却性如烈火,更没有文官的那些弯弯绕,所以他一脸的理所当然:
“求见晋王,禀明案情,将萧敬定罪,而后移交府衙,我等上奏朝廷秋后问斩...”
“哦?那要是晋王不愿意放人呢?”王然脸上有些笑意:
“说起晋王...你可曾听说那萧敬是晋王小妾的大哥?到时候真要是定了罪晋王府却不放人...传出去官府威严何在?本官还有何颜面在太原做官?”
“狗屁文人事儿真他娘的多,这点破事还要老子教你?...”李养汝心里嘟囔着,又挠了挠后脑勺说道:
“那我等就上奏朝廷,请朝廷定夺呀!”
“粗鄙不闻的武夫,要不是曹国公的面子,在官场上你都够呛能活三天...”王然也是心中暗骂,这才耐着性子解释道:
“本官不是朝中的翰林御史,攥着笔杆子弹劾这个弹劾那个的...”
“他们离山西天高皇帝远的,弹劾完拍拍屁股走了啥事没有...”
“可我们不同,真闹到朝廷...你我却是真的会得罪晋王,在山西做官得罪晋王?晋王能给你我穿小鞋穿到死!”
“那咋弄?”李养汝眨眨眼睛,又以掌做刀在脖子上比了比:
“出了人命案子总要处置,万一哪天案发翻了旧账,那咱俩就不是被晋王穿小鞋那么简单了,圣上要砍头哒!”
“要不大人先求见晋王探探口风?”
“不急不急...”王然踱步一会儿又找了个椅子坐下,脸上有些笑意的引导着:
“本官一个小小的知府求见晋王是不是薄了些?”
“嗯...”李养汝想了想,才又斩钉截铁的回答:
“是薄了些,得把按察司叫上!”
“粗鄙不闻的武夫...怎么说话呢!真难听!”王然坐在椅子上暗骂一声,翻着白眼儿看着李养汝问道:
“假如你是本官...你怎么做?”
“简单呀!”李养汝摊摊手:
“先会同按察司求见晋王,好好跟晋王说说,要是晋王愿意放人,那就是皆大欢喜...”
“要是晋王不愿意放人,咱们也算尽了人事,到时候再上报朝廷...”
“大不了咱们想个法子把晋王摘出来,也不会彻底得罪了晋王,将来朝廷翻了后账与咱们也无甚关联...
“笨蛋的武夫...你这辈子到了头也只能是个同知...”想到这,王然站起身缓缓的说道:
“不管怎么说,也不能只把太原府顶到前头,让按察司干看热闹...这可是死了四个人的命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