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被朱元璋哭灵 第379章 扬州人事(一)
第379章
扬州城。
汉地九州之一,古称广陵。
这是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交汇的地方。
是得天独厚的江淮要冲,南北襟喉要地。
交通要道,自然富庶繁华。
运河上樯橹如麻,船舶如梭,岸上居民稠密,挨挤不开。
街道上楼台轩榭,歌舞升平,热气盘旋在城池上空,燥热的更加燥热。
下辖三州七个县,是一个数十万人口的大城,单单运河两岸,就养活了十数万人。
农汉、纤夫、运丁、水手、商贩与娼妓。
远庙堂而有江湖。
相对来说,扬州城比应天府还要繁华,毕竟应天府是国都,跟皇帝做邻居压力很大。
扬州知府衙门。
一个头顶乌纱、圆领束带的三旬青袍官员在门口下了轿子。
他对这里颇为熟悉,步伐沉稳,脸上平和而又随意的和衙役们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了。
直到临近知府衙门的签押房,这个三旬上下的官员脸上才有了些谦恭的神色,通禀了之后,他弯着腰走进了签押房。
签押房里静悄悄,有些空旷。
进了门,他先是闻到了一股浓烈的檀香,之后又看到了一个半人多高的广口青花瓷瓶,里头零零散散的放着几轴画卷。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冒着凉气的冰鉴与一座书案。
书案后头的交椅上坐着一个面色狷介的人,正皱着眉头处理公务。
看到这个人,他的头更低了:
“下官高邮知州江泰见过知府大人…”
听见他的声音,扬州知府李德放下手中的笔,抬起头看着他:
“唔…是茂林啊…你不在高邮理事,跑到扬州府作甚?”
“嘿嘿…您这话说的…”江泰嘴里说着,又旁若无人的倒了一盏茶水递过去:
“下官怎么能放弃这个孝敬您的机会…”
虽然他的姿态放得低,他所辖的高邮州也确实是归扬州管辖,可他在朝廷,也不见得比李德低多少。
当年的张士诚,就是在他做官的地方,打退了元将脱脱帖木儿近四十万人的大军。
这是张士诚的腹心之地,直到现在也有些所谓的忠贞之士为他守节。
能让他出任这里的一把手,足以证明朝廷的信任。
但他依然很怂,因为他的上官李德也是个狠人。
能做扬州这样大邑城池的知府,李德非常有能力。
只是比起太原和西安这样的边塞军镇,他的工作重心在民治,尤其是在收税上更多一些。
这样就免不了和那些士绅家族们打交道。
那些要钱不要命的主儿,各个不是个省油的灯盏。
没有几分魄力和手段,他早就被架空了。
只是如今近五十岁的人了,养尊处优惯了,面相上有些绵软。
他点点头,接过茶盏轻轻抿了一口。
他直来直去:
“你是听了什么信儿了吧?”
看李德接过茶盏,江泰脸上的笑容更盛了,连着骨头都轻了几分。
他又贴近了些轻声说道:
“下官听说...听说是户部郭尚书上奏,请朝廷派人视察各地田亩清查的进程...”
“对...”李德点点头:
“是有这么档子事...”
他想了想接着说道:
“户部右侍郎朱安仁带队,走运河,从直隶到浙江,最终是杭州...”
“主要是咱们扬州和淮安府,还有江南八府...”
毕竟是扬州知府,他的消息比江泰详实的多。
甚至他还知道,为什么会有钦差出了京。
问题出在了杭州。
杭州知府是个面瓜,和户部会同主持清查田亩的时候出了岔,几乎要闹出商人罢市,生员罢考的乱子...
但杭州知府姓吕,是太子妃的远房亲戚,扯着太子妃的裙带子当上了这个杭州知府。
而户部的人精借着清查田亩进程的名义出京,游头晃吊的四处转悠,无非是要卖太子妃一个面子。
让杭州府该安抚的安抚,该杀头的杀头,赶紧把腌臜拾掇了,起码面子上要光烫,免得到时候都下不来台...
他刚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颇为震惊。
杭州府一任太守,要是连治下臣民都拿不住,闹成这个样子,还活着干什么?
要是换了扬州的地界,这些个刁民,早就让他给宰了!
但这些话,不能、也没有必要和手下说,所以他语焉不详:
“嗯...听说是杭州府出了些乱子...”
“嗨...”江泰随口附和:
“出乱子多正常...”
“清查田亩,就是刨人祖坟,大户人家扣扣搜搜的藏几亩地,谁愿意把自家多余的田亩拿出来缴税?下官要不是...”
江泰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李德的一声低吼打断了:
“放肆!”
他脸色稍愠:
“你这话什么意思?”
“不要忘了,你是朝廷命官!”
“出了事,你不为朝廷打算,你当什么官儿?”
“是...下官失言...”
江泰脸上一僵,才又再次的陪着小心说道:
“这些京里的大员...头一个就是咱们扬州...您看?”
他的话,再次被李德打断。
他询问道:
“你说呢?”
“额...”江泰略一沉吟:
“依下官想来额...嗨,这么着!”
“都是些过路的神仙...接待程仪...”
“说句咱们私底下的话,京官清苦,以下官想来,这些人多半是出来挣偏门儿来了...”
李德点点头,倒没有什么反对之色。
不论这些京官挣不挣偏门儿,都在他意料之中。
不过他还是觉得,还是公事的可能大些。
郭桓可刚当上户部尚书没多久。
新官上任三把火,就算他再不济事,进了户部也得做做门脸活儿,面子光烫一番。
而他改革先锋的作态也恰好证明自己没有看错。
盐课、税赋、茶铁、铸铜,只要是跟户部沾边儿的,他全都没饶了。
只是有些事...想起来就让他这个扬州知府颇有怨言。
对于京中的大人们就是动动嘴皮子的事,可到了地方,差点让他们这些人跑断腿。
至于再往下的吏员和小官,那已经开始骂娘了。
“这群京里的大员,真是闲的卵子疼...”
“本府整天迎来送往的,这知府衙门,还干活不干了?”
心里嘟囔着,李德目光平和至极。
想了想,他站起身,指了指门外,又率先向门口走去:
“本官换身便服,竹林楼一叙吧...”
......
扬州城。
汉地九州之一,古称广陵。
这是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交汇的地方。
是得天独厚的江淮要冲,南北襟喉要地。
交通要道,自然富庶繁华。
运河上樯橹如麻,船舶如梭,岸上居民稠密,挨挤不开。
街道上楼台轩榭,歌舞升平,热气盘旋在城池上空,燥热的更加燥热。
下辖三州七个县,是一个数十万人口的大城,单单运河两岸,就养活了十数万人。
农汉、纤夫、运丁、水手、商贩与娼妓。
远庙堂而有江湖。
相对来说,扬州城比应天府还要繁华,毕竟应天府是国都,跟皇帝做邻居压力很大。
扬州知府衙门。
一个头顶乌纱、圆领束带的三旬青袍官员在门口下了轿子。
他对这里颇为熟悉,步伐沉稳,脸上平和而又随意的和衙役们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了。
直到临近知府衙门的签押房,这个三旬上下的官员脸上才有了些谦恭的神色,通禀了之后,他弯着腰走进了签押房。
签押房里静悄悄,有些空旷。
进了门,他先是闻到了一股浓烈的檀香,之后又看到了一个半人多高的广口青花瓷瓶,里头零零散散的放着几轴画卷。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冒着凉气的冰鉴与一座书案。
书案后头的交椅上坐着一个面色狷介的人,正皱着眉头处理公务。
看到这个人,他的头更低了:
“下官高邮知州江泰见过知府大人…”
听见他的声音,扬州知府李德放下手中的笔,抬起头看着他:
“唔…是茂林啊…你不在高邮理事,跑到扬州府作甚?”
“嘿嘿…您这话说的…”江泰嘴里说着,又旁若无人的倒了一盏茶水递过去:
“下官怎么能放弃这个孝敬您的机会…”
虽然他的姿态放得低,他所辖的高邮州也确实是归扬州管辖,可他在朝廷,也不见得比李德低多少。
当年的张士诚,就是在他做官的地方,打退了元将脱脱帖木儿近四十万人的大军。
这是张士诚的腹心之地,直到现在也有些所谓的忠贞之士为他守节。
能让他出任这里的一把手,足以证明朝廷的信任。
但他依然很怂,因为他的上官李德也是个狠人。
能做扬州这样大邑城池的知府,李德非常有能力。
只是比起太原和西安这样的边塞军镇,他的工作重心在民治,尤其是在收税上更多一些。
这样就免不了和那些士绅家族们打交道。
那些要钱不要命的主儿,各个不是个省油的灯盏。
没有几分魄力和手段,他早就被架空了。
只是如今近五十岁的人了,养尊处优惯了,面相上有些绵软。
他点点头,接过茶盏轻轻抿了一口。
他直来直去:
“你是听了什么信儿了吧?”
看李德接过茶盏,江泰脸上的笑容更盛了,连着骨头都轻了几分。
他又贴近了些轻声说道:
“下官听说...听说是户部郭尚书上奏,请朝廷派人视察各地田亩清查的进程...”
“对...”李德点点头:
“是有这么档子事...”
他想了想接着说道:
“户部右侍郎朱安仁带队,走运河,从直隶到浙江,最终是杭州...”
“主要是咱们扬州和淮安府,还有江南八府...”
毕竟是扬州知府,他的消息比江泰详实的多。
甚至他还知道,为什么会有钦差出了京。
问题出在了杭州。
杭州知府是个面瓜,和户部会同主持清查田亩的时候出了岔,几乎要闹出商人罢市,生员罢考的乱子...
但杭州知府姓吕,是太子妃的远房亲戚,扯着太子妃的裙带子当上了这个杭州知府。
而户部的人精借着清查田亩进程的名义出京,游头晃吊的四处转悠,无非是要卖太子妃一个面子。
让杭州府该安抚的安抚,该杀头的杀头,赶紧把腌臜拾掇了,起码面子上要光烫,免得到时候都下不来台...
他刚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颇为震惊。
杭州府一任太守,要是连治下臣民都拿不住,闹成这个样子,还活着干什么?
要是换了扬州的地界,这些个刁民,早就让他给宰了!
但这些话,不能、也没有必要和手下说,所以他语焉不详:
“嗯...听说是杭州府出了些乱子...”
“嗨...”江泰随口附和:
“出乱子多正常...”
“清查田亩,就是刨人祖坟,大户人家扣扣搜搜的藏几亩地,谁愿意把自家多余的田亩拿出来缴税?下官要不是...”
江泰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李德的一声低吼打断了:
“放肆!”
他脸色稍愠:
“你这话什么意思?”
“不要忘了,你是朝廷命官!”
“出了事,你不为朝廷打算,你当什么官儿?”
“是...下官失言...”
江泰脸上一僵,才又再次的陪着小心说道:
“这些京里的大员...头一个就是咱们扬州...您看?”
他的话,再次被李德打断。
他询问道:
“你说呢?”
“额...”江泰略一沉吟:
“依下官想来额...嗨,这么着!”
“都是些过路的神仙...接待程仪...”
“说句咱们私底下的话,京官清苦,以下官想来,这些人多半是出来挣偏门儿来了...”
李德点点头,倒没有什么反对之色。
不论这些京官挣不挣偏门儿,都在他意料之中。
不过他还是觉得,还是公事的可能大些。
郭桓可刚当上户部尚书没多久。
新官上任三把火,就算他再不济事,进了户部也得做做门脸活儿,面子光烫一番。
而他改革先锋的作态也恰好证明自己没有看错。
盐课、税赋、茶铁、铸铜,只要是跟户部沾边儿的,他全都没饶了。
只是有些事...想起来就让他这个扬州知府颇有怨言。
对于京中的大人们就是动动嘴皮子的事,可到了地方,差点让他们这些人跑断腿。
至于再往下的吏员和小官,那已经开始骂娘了。
“这群京里的大员,真是闲的卵子疼...”
“本府整天迎来送往的,这知府衙门,还干活不干了?”
心里嘟囔着,李德目光平和至极。
想了想,他站起身,指了指门外,又率先向门口走去:
“本官换身便服,竹林楼一叙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