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演员 第195章 不争不抢刘德华
当然,刘信也不傻,不抢联军盟主之职,不代表自己在此次讨董之战中没有目的。
自己第一个目标已经达成,看清了哪些诸侯跟自己还算一条心,可以拉拢,哪些保持中立,可以做出努力,哪些跟自己已经暗中不对付,可以直接放弃。
自己曾让朱儁给孙坚送去书信招揽孙坚,虽然当时的孙坚已经明确的拒绝,但是在此次会盟中,孙坚并没有表现出敌意,反倒是坚决的站在自己这边。
说明孙坚对形势看的非常透彻,董卓毕竟拥兵二十万,若不拼尽全力,恐怕不好对付董卓。
袁逢四世三公的名头是大,但是没有统兵经验,想要带领十八路诸侯,打赢董卓,难。
有这方面想法的,还有曹操。
曹操对刘信的战争履历是非常赞赏的,毕竟刘信的战功是实打实的,没有任何掺假,而且在讨伐黄巾之时,曹操是亲眼见识过刘信军队战力的,想彻底打败董卓大军,非刘信这样的沙场统帅不可。
其余人各怀心思,本就是来蹭热度的,什么铲除国贼,什么重整朝纲,那都是假的。
就算没有董卓,大汉就不乱吗?
自己在各自的一亩三分地上,有兵有权,也很快活。
当然,也有忧国忧民,且相信袁逢任盟主,定能取胜的。
要说这十八路诸侯,刘信大多数人都见过,但很多都是在朝堂之上有过一面之缘罢了。
还算相熟的便是曾经在洛阳一起痛饮的袁绍和曹操,和一起讨伐黄巾的孙坚和刘备。
这几位都是历史上在讨伐董卓后异军突起的枭雄,其他的诸侯都只能算是这几人的垫脚石。
当然,最熟的还属袁逢,从其袁逢的弟弟袁隗开始,刘信就一直在跟袁家斗智斗勇。
虽说刘信因此吃过不少亏,但是最终的天平还是略向自己倾斜。
刘信知道袁家是想借着这次讨伐董卓,使自己的家族再度崛起,重登巅峰。
想到这里,刘信不禁摇摇头。
哪那么容易。
想要重登巅峰,那必须是要把刘协救出来,被重新任命为三公。
那袁家才真正算是回到四世三公的名望。
刘信有先知先觉的能力,自然知道这次十八路诸侯讨董,虽然有不少人明面上站在袁逢那边,但是各怀鬼胎,每人的心思不同。
再说了,只要是带兵前来的诸侯,都不是易于之辈,有几人看不出大汉目前的状况。
即使将刘协救出来,那也避免不了群雄割据的局面。
但是即使救不出来,袁逢作为盟主,也占据了大义,在世人面前已经表态,足以证实自己的声望和能力。
就算回不到袁家最辉煌的时刻,那也足以让袁家再次在世人面前高大起来。
只是,这次会盟跟历史又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便是袁家。
袁家此次有袁逢这个长辈镇场,袁绍和袁术是袁家的后起之秀,即使因为出身问题心有嫌隙,那也都是私下的,明面上并没有因为盟主之位闹得不可开交。
袁逢、袁绍和袁术三位当世俊杰心思虽然没有完全在一起,但也保持一个相对统一的高度。
这也就成为刘信对历史的掌控中一个极其不确定的因素。
再就是刘备。
当刘信见到刘备时,震惊到刘信的不仅仅是刘备现在的实力。
最重要的是刘备无意间流露出的自信和霸气。
虽然刘备有所收敛,但是刘备手握兵权,且没像历史上那样受人鄙夷,心中的优越感自然比历史上要强不少。
只是刘信不知道的是,刘备的优越感远远不止来自这些,更多的是因为现在刘备文有阎圃,武有张飞。
还有曹操,实力也很强大。
这次能领兵三万,在诸侯之间也算数一数二的了。
对于刘备,天眼的消息不多,但是曹操一直在天眼的监视之下。
刘信可知道,曹操现在的实力比起历史上的此时要强很多,麾下文臣武将已经不少。
总之,这次会盟对于刘信来说,很多方面已经脱离了对历史的掌控。
很难说会因为哪一点不确定的因素,就导致这次讨伐董卓出现变故。
但是,有一点不容置疑的是。
不论此次能不能救出刘协,群雄争霸的局面已经不可避免。
誓师大会刚刚结束,明日就要兴兵出发。
就在当夜,与刘信相熟的几位诸侯相继来到刘信大营。
糜芳自不必说,本就是刘信的人,早早就在刘信大营听候命令。
“子方就跟在我燕军之后就可,不要争强好胜,有人比我们心急。”刘信给糜芳下达着命令。
“诺,全凭殿下安排。”
这次讨董大战,刘信表示非常轻松,因此跟随刘信来的谋士只有参谋部的两人,戏志才和郭嘉,以及军部副总司令朱儁的副手鲁肃。
这三人只有戏志才二十多岁,郭嘉和鲁肃都是新人,不到二十,放在人群属于那种不显山不露水的那种。
戏志才和郭嘉自不必说,本就作战参谋,至于鲁肃,刘信完全是让来锻炼的。
很多时候,你有远见,有谋略,都不如亲身参与到战场。
尤其是鲁肃,本就出身商贾世家,就必须多参与这些大事,才能开阔其眼界,让其更加优秀,对局势的把握更加精准。
刘信对糜芳的安排之后,鲁肃就开口说道:“殿下所言不错,有人比我们急,袁逢力争这个盟主,想必就是想借助此次讨董,挽回名声。”
鲁肃话毕,戏志才就提出了不同意见,“子敬此言差矣。”
听到戏志才的话,鲁肃诧异。
刘信则微笑的看着两人,刘信知道戏志才是如何判断的。
因为诸侯会盟时,刘信仅带了戏志才和徐晃进入大帐,其余文臣武将都没正面遇见袁逢。
只见戏志才继续说道:“子敬,诸侯商议盟主之时,你不在场,对袁逢不了解,袁逢此人确有手段,但都在人情世故,结党营私,能安排与自己并非一条心的孙坚和刘备为先锋部队,还任命袁术为押粮官,自己和袁绍的部队为中军,可见其统兵才能。”
鲁肃何其聪明,虽然不知道诸侯会盟发生了什么,经戏志才一点拨立马反应过来。
原来会盟之时,联军就已经分成了数股力量。
郭嘉虽然也没参加会盟,但是在参谋部多次与戏志才谋划,对当世的各路诸侯都有分析过,也开口说道:“袁逢此来无非赚取名声,意图挽回他袁家跌落的声望,现在已稳坐盟主之位,目的已然达成,若是首战顺利,想必袁逢会不顾一切进兵洛阳,若首战不利,只怕袁逢会停滞不前。”
自己第一个目标已经达成,看清了哪些诸侯跟自己还算一条心,可以拉拢,哪些保持中立,可以做出努力,哪些跟自己已经暗中不对付,可以直接放弃。
自己曾让朱儁给孙坚送去书信招揽孙坚,虽然当时的孙坚已经明确的拒绝,但是在此次会盟中,孙坚并没有表现出敌意,反倒是坚决的站在自己这边。
说明孙坚对形势看的非常透彻,董卓毕竟拥兵二十万,若不拼尽全力,恐怕不好对付董卓。
袁逢四世三公的名头是大,但是没有统兵经验,想要带领十八路诸侯,打赢董卓,难。
有这方面想法的,还有曹操。
曹操对刘信的战争履历是非常赞赏的,毕竟刘信的战功是实打实的,没有任何掺假,而且在讨伐黄巾之时,曹操是亲眼见识过刘信军队战力的,想彻底打败董卓大军,非刘信这样的沙场统帅不可。
其余人各怀心思,本就是来蹭热度的,什么铲除国贼,什么重整朝纲,那都是假的。
就算没有董卓,大汉就不乱吗?
自己在各自的一亩三分地上,有兵有权,也很快活。
当然,也有忧国忧民,且相信袁逢任盟主,定能取胜的。
要说这十八路诸侯,刘信大多数人都见过,但很多都是在朝堂之上有过一面之缘罢了。
还算相熟的便是曾经在洛阳一起痛饮的袁绍和曹操,和一起讨伐黄巾的孙坚和刘备。
这几位都是历史上在讨伐董卓后异军突起的枭雄,其他的诸侯都只能算是这几人的垫脚石。
当然,最熟的还属袁逢,从其袁逢的弟弟袁隗开始,刘信就一直在跟袁家斗智斗勇。
虽说刘信因此吃过不少亏,但是最终的天平还是略向自己倾斜。
刘信知道袁家是想借着这次讨伐董卓,使自己的家族再度崛起,重登巅峰。
想到这里,刘信不禁摇摇头。
哪那么容易。
想要重登巅峰,那必须是要把刘协救出来,被重新任命为三公。
那袁家才真正算是回到四世三公的名望。
刘信有先知先觉的能力,自然知道这次十八路诸侯讨董,虽然有不少人明面上站在袁逢那边,但是各怀鬼胎,每人的心思不同。
再说了,只要是带兵前来的诸侯,都不是易于之辈,有几人看不出大汉目前的状况。
即使将刘协救出来,那也避免不了群雄割据的局面。
但是即使救不出来,袁逢作为盟主,也占据了大义,在世人面前已经表态,足以证实自己的声望和能力。
就算回不到袁家最辉煌的时刻,那也足以让袁家再次在世人面前高大起来。
只是,这次会盟跟历史又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便是袁家。
袁家此次有袁逢这个长辈镇场,袁绍和袁术是袁家的后起之秀,即使因为出身问题心有嫌隙,那也都是私下的,明面上并没有因为盟主之位闹得不可开交。
袁逢、袁绍和袁术三位当世俊杰心思虽然没有完全在一起,但也保持一个相对统一的高度。
这也就成为刘信对历史的掌控中一个极其不确定的因素。
再就是刘备。
当刘信见到刘备时,震惊到刘信的不仅仅是刘备现在的实力。
最重要的是刘备无意间流露出的自信和霸气。
虽然刘备有所收敛,但是刘备手握兵权,且没像历史上那样受人鄙夷,心中的优越感自然比历史上要强不少。
只是刘信不知道的是,刘备的优越感远远不止来自这些,更多的是因为现在刘备文有阎圃,武有张飞。
还有曹操,实力也很强大。
这次能领兵三万,在诸侯之间也算数一数二的了。
对于刘备,天眼的消息不多,但是曹操一直在天眼的监视之下。
刘信可知道,曹操现在的实力比起历史上的此时要强很多,麾下文臣武将已经不少。
总之,这次会盟对于刘信来说,很多方面已经脱离了对历史的掌控。
很难说会因为哪一点不确定的因素,就导致这次讨伐董卓出现变故。
但是,有一点不容置疑的是。
不论此次能不能救出刘协,群雄争霸的局面已经不可避免。
誓师大会刚刚结束,明日就要兴兵出发。
就在当夜,与刘信相熟的几位诸侯相继来到刘信大营。
糜芳自不必说,本就是刘信的人,早早就在刘信大营听候命令。
“子方就跟在我燕军之后就可,不要争强好胜,有人比我们心急。”刘信给糜芳下达着命令。
“诺,全凭殿下安排。”
这次讨董大战,刘信表示非常轻松,因此跟随刘信来的谋士只有参谋部的两人,戏志才和郭嘉,以及军部副总司令朱儁的副手鲁肃。
这三人只有戏志才二十多岁,郭嘉和鲁肃都是新人,不到二十,放在人群属于那种不显山不露水的那种。
戏志才和郭嘉自不必说,本就作战参谋,至于鲁肃,刘信完全是让来锻炼的。
很多时候,你有远见,有谋略,都不如亲身参与到战场。
尤其是鲁肃,本就出身商贾世家,就必须多参与这些大事,才能开阔其眼界,让其更加优秀,对局势的把握更加精准。
刘信对糜芳的安排之后,鲁肃就开口说道:“殿下所言不错,有人比我们急,袁逢力争这个盟主,想必就是想借助此次讨董,挽回名声。”
鲁肃话毕,戏志才就提出了不同意见,“子敬此言差矣。”
听到戏志才的话,鲁肃诧异。
刘信则微笑的看着两人,刘信知道戏志才是如何判断的。
因为诸侯会盟时,刘信仅带了戏志才和徐晃进入大帐,其余文臣武将都没正面遇见袁逢。
只见戏志才继续说道:“子敬,诸侯商议盟主之时,你不在场,对袁逢不了解,袁逢此人确有手段,但都在人情世故,结党营私,能安排与自己并非一条心的孙坚和刘备为先锋部队,还任命袁术为押粮官,自己和袁绍的部队为中军,可见其统兵才能。”
鲁肃何其聪明,虽然不知道诸侯会盟发生了什么,经戏志才一点拨立马反应过来。
原来会盟之时,联军就已经分成了数股力量。
郭嘉虽然也没参加会盟,但是在参谋部多次与戏志才谋划,对当世的各路诸侯都有分析过,也开口说道:“袁逢此来无非赚取名声,意图挽回他袁家跌落的声望,现在已稳坐盟主之位,目的已然达成,若是首战顺利,想必袁逢会不顾一切进兵洛阳,若首战不利,只怕袁逢会停滞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