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第一演员 > 第359章 炮响当空,青龙昂首

三国第一演员 第359章 炮响当空,青龙昂首

    队列踏着整齐的步伐,走向升旗台。

    在距升旗台还有一丈距离时,四军将士停止了前进,。

    最前面的三人仍是脚步未停,昂首阔步走上了升旗台。

    随后,升旗手将大汉龙旗挂在旗杆的绳扣上,缓慢的将龙旗升了起来。

    刘信跟李允儿条件反射的站起身来。

    城楼上的众人,虽不知道他两个是为什么,但燕王和王后已经起身,自然也不能独坐,便也离座,静观龙旗缓缓升起。

    龙旗随着徐徐微风,逐渐飘荡展开,红旗上的金龙好似活了一般,腾空飞翔。

    虽然没有后世那般千万人奏唱国歌的画面,但在场的每个人也是紧紧的瞩目着龙旗,心中无比激荡。

    这是大汉龙旗,是大汉的象征。

    金龙飞舞,寓意着大汉的腾飞之势。

    龙旗缓缓升空,到达最顶端,每个人也随之仰起了头。

    这一仰头不仅挺起了大汉百姓的胸膛,更是扬起了华夏的未来、大汉的希望。

    仪仗队按原路缓步返回。

    进入城门的一瞬间,只听城墙另一边,传来清脆的炸响声。

    这是工部制作的礼炮,其实就是大一些的二踢脚。

    毕竟燕国科技进步的再快,大炮也还没问世,但烟花爆竹在燕国使用的年限已经不短。

    一共二十一组礼炮,四十二响。

    这是燕国最高规格的礼炮鸣响。

    炮声刚落,便见一人身负甲胄,头戴缨盔,骑着一匹雪白色的大宛宝马,自西向东策马奔腾而来,身后鲜红色披风随风飘荡,更显此人威风凛凛,气势不俗。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军部副总司令朱儁。

    这时,大家才看到,原来燕军将士已经在西边集结,整装以待。

    临近城门,朱儁“吁”一声,战马来了个急停。

    伴着一声嘶鸣,高高扬起前蹄,仿佛要站起来一般,一看就是大宛宝马中的绝品。

    为大汉征战一生、为燕国鞠躬尽瘁的朱儁,随马而起,精气神十足,形象愈发的高大,丝毫看不出他已年过半百。

    战马转向城楼,朱儁坐在高头大马之上,向城上刘信抱拳。

    气沉丹田,高声喊道:“燕王殿下,燕军全体将士列阵完毕,敬请检阅。”

    全场静谧无声,跟朱儁浑厚高亢的声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刘信心怀大畅,扬手一挥,“阅兵开始!”

    朱儁调转马头,扬鞭飞驰,按原路返回。

    随后便看到等待阅兵的将士终于动了。

    “来了,来了嘿。”百姓再次沸腾起来。

    “那是关帅!”许多人一眼便看出走在最前面的是青龙军团主帅关羽。

    没办法,关羽这身行头实在是太显眼了。

    一袭绿袍、火红色的赤兔,即便看不到关羽的三尺美髯,百姓依旧知道那便是灭国狂魔关羽。

    “关帅太威风了。”

    “那是自然,一口气吞并四国,此等战功,换成是我,我也要神气一把。”

    “你快拉倒吧,咱燕国吞并的国家还少吗,关帅的战功可不止这些,青州也关帅收复的。”说到这里,这人声音降低了许多,“听闻袁公的大公子,也是关帅擒住的。”

    “错了!”一旁的人当即纠正道:“生擒袁谭的是管亥。”

    “管亥?你说的是狂龙骑主将管亥?”

    “没错,你看。”这人指向燕军,“看到关帅身边的两人没?”

    “看到了看到了,都是谁?”

    “左边那个就是管将军,右边那个是狂风营主将公孙度。”

    “公孙将军我知道,这是拿下东州五岛的公孙二将中其中一位。”

    “嘶。”周边人一阵倒吸冷气,“青龙军团这是立下多少战功!”

    “太多太多了,征黄巾、伐鲜卑,青龙军团也是功不可没。”

    百姓中许多听过青龙军团事迹的都在充当着解说,为周边百姓讲述着青龙军团的战绩。

    让了解较少的、刚迁入燕京的、甚至专程从外地远道而来的百姓更深入的认识青龙军团。

    充当解说的百姓,神情激动,意气飞扬,讲的绘声绘色,以显示自己博学多识。

    甚至有些人开始讲起了某一战例,其细枝末节描述的细致入微,丝丝入扣,让众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令百姓无不露出敬佩的目光。

    站在城楼西侧的观众中,有些人看到走在最前面的关羽,当即菊花一紧。

    尽管已经过去六七年之久,但时间丝毫没有冲淡关羽这尊魔神带来的阴影。

    在关羽、管亥和公孙度后面是五百狂龙骑和五百狂风营。

    这是刘信最早成立的“五营两卫”的其中两支军队。

    想当初,狂龙骑初建仅有七百人,大多都是从刘信第一次收拢的流民中挑选的青壮,战马都不足两人一马。

    那时的刘信给过关羽一句承诺,关羽也义无反顾的相信了刘信。

    现在的狂龙骑,别说一人一马,怕是一人三四马也是绰绰有余。

    “狼烟起,江山北望......”青龙军团一进入百姓的包围中,便开始引吭高歌。

    “这是咱燕军的军歌,我也会,我也会。”有很多燕国百姓都会唱这首《精忠报国》,听到燕军将士犹如雄狮怒吼般的高歌,情绪瞬间被带动起来。

    “还是咱燕军将士唱的好听!”

    “那是!这首歌只有像咱燕军这样的百战之师才能唱出这种味道。”

    “曲调雄壮,歌词大气,跟咱八面威风的将士,交互辉映,相得益彰,也不知是哪位大才的呕心沥血之作?”

    这家伙前半句让人听的身心舒畅,但后半句却引来不少人的鄙夷。

    “这你都不知道?”其中一人不屑的撇了他一眼。

    随后看向周边的百姓,才发现好像不仅只有他不知道,看来这些是后来加入燕国的百姓,也就耐心的讲道:“想当初,鲜卑和匈奴在咱燕国北方虎视眈眈,时不时侵扰咱燕国,燕王为鼓励将士们抗击他们,故而亲身创作此曲,正是因为此曲,将士们不惜身死,奋勇杀敌,才有了现在的蒙州。”

    好家伙,这家伙的想象力真是无与伦比。

    瞬间,这首《精忠报国》就被赋予了新的生命,让这歌更加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