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小子文集 战国七雄(一)
热门推荐:
年代饥荒:我家有个小菜园
异世种田:我走在天灾前面
卖艺做慈善,塌房歌手创飞内娱!
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社恐穿越,在异界想隐居太难
我在星际用美食俘虏了皇子殿下!
团播神豪,从加入面包大军开始
综影视:解我意难平
重生后我手撕绿茶闺蜜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动荡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七个雄国并举,互相角逐,形成了战国七雄。这七个国家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和秦国。
在战国时期,中国正处于领土分裂的时期,七个国家占据了当时中国的主要地域。除了秦国以外,其它的六个国家都是同样强盛,不分上下。
齐国地处山东半岛,拥有丰富的土地和山岳资源,经济、文化、军事都非常强大,在当时可以说是兵强马壮。齐桓公也被尊崇为“九五之尊”,被誉为战国时期的政治家。
楚国地处江南,拥有自己的独特文化和方言,他们以自己的船队为支持,强大的水利体系也是江南地区的骄傲,曾经是最强盛的南方国家之一。楚国的代表人物有楚庄王、楚怀王和楚襄王等历史名人。
燕国地处东北,已有2500年的历史,曾经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燕国强大的兵和制度成为其活化石。燕国的代表性人物就是文公和燕昭王。
韩国在时局中鲜有其名,主要是依靠秦国保持着其地位,但是韩国也是有其特色的,他们的主要产业是纺织业和铁器制造业。
赵国地处黄土高原,也被称为“赵氏一枝花”,赵国的防御能力非常强大,是在当时形成的强国之一。赵国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赵岐、赵武和赵盾等历史名人。
魏国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小国家,但是他们拥有优良的文化体系和教育制度,曾出现过“齐人之败”这样的商代太子的形象以及陈平,尉缭子等历史名人。魏国一度被称为“小国之雅”。
秦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强盛的国家,因为其奋斗不止,力图摆脱弱小的地位。在铸强中国方面,他们邦兴于商丘,已经比当时所有其他国家都要先进得多。秦国文化也十分独特,被称为“商之其上,虞之其下,周之其中”。
战国七雄的出现,推动了中国文明的发展,也使得中国历史更加丰富多彩。这个时期影响深远,直接为秦始皇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
一、齐国历史825年。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春秋时代是一个充满争霸的年代。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授权晋国的韩虔、赵籍、魏斯为封国。因此,韩、赵、魏三个国家成了同时存在的三个诸侯国,这被称作“三家分晋”。这一事件标志着春秋时代的结束,同时也迎来了战国时代的开始。
在春秋时代之前,中国境内诸侯国比较繁荣,数目众多。但是,由于精力分散和争斗不断,这些国家最终减少到了战国时期的七个: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国家被史学家称作“战国七雄”。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千变万化的时代,各个国家都在竭尽全力争夺霸主地位。
总的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春秋时代的东周时期开始,到战国时期的七个强国时期,中国的历史经历了数次政治、文化、军事和经济上的变革。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影响,是中国历史丰富多彩的组成部分。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齐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七大国之一,也是一支地位强大的老牌国家。齐国成立于公元前1046年,而其国祚长达825年,一共经历了27代40位君主。在这825年中,齐国分为了姜齐时期和田齐时期两个不同的时期。其中,姜齐时期传承了20代32位君主,而田齐时期则传承了7代8位君主。
齐国的历史悠久,名将辈出。在春秋时期,齐国曾经拥有过较为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文化底蕴。然而,随着战争不断的蹂躏,齐国逐渐走向了衰落,最终在公元前221年被秦国所灭。
回顾齐国的历史,可以发现其经历的变迁和曲折。齐国在春秋时期是一个早期的封建国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转型为一个较为集权的国家,国君的权力逐渐得到加强。在此期间,齐国不断发展壮大,建立起了强大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体系,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风貌。
尽管经历了自身的兴衰,齐国的历史仍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了解。它不仅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公元前1046年,姜子牙因在兴周灭商过程中有突出的功绩,被周武王封于齐地营丘(今Sd省淄博市临淄区),建立齐国,被尊称为齐太公。虽然姜子牙是齐国的第一位君主,但他一直待在周都镐京辅政,未曾返回就国。相反,他派遣自己的第三个儿子姜印去营丘镇守齐都。
公元前1015年,经过在位31年的统治,齐太公姜子牙去世,享年139岁。其子姜汲继位,是为齐丁公。然而,和其父一样,齐丁公一直在镐京担任周朝的虎贲氏一职,没有前往就国。在位期间,他的弟弟姜印继续镇守齐都。
公元前975年,齐丁公去世,继位者为他的儿子姜得,即齐乙公。齐乙公是齐国的第一位当朝君主,在位期间秉承太公时期的治国政策,进行政务大改革。他推行开放工商业和发展渔盐业,这些措施极大地促进了齐国的经济发展。
公元前932年,齐乙公去世,其子姜慈母继位,是为齐癸公。但关于齐癸公的生平,历史上没有留下太多的记录。
公元前879年,齐癸公去世,其子姜不辰继位,即齐哀公。从齐哀公的谥号“哀”可以看出他的命运比较坎坷。不久之后,周夷王听信纪国国君纪侯的诽谤之言,将齐哀公处以死刑。这位可怜的君主仅在位11年,就遭遇了不幸的结局。同年,他的异母弟姜静继位,被尊为齐胡公。
公元前862年,为了防范纪国的猜疑,齐胡公将都城从营丘迁至薄姑(今Sd省淄博市高青县)。这一举动震惊了齐国百姓,引起了不少不满和怨言。
公元前860年,齐哀公的同母弟姜山率领营丘人推翻了齐胡公的统治,自立为君,即齐献公。同年,他把齐国的都城重新迁回营丘,并将城市名称改为临淄,以致纪念淄水的作用。
公元前851年,齐献公去世,其子姜寿继承了王位,是为齐武公。在位时,齐武公嫁出了自己的女儿,并与周宣王建立了联姻关系。
公元前826年,齐武公去世,其子姜无忌继位,即齐厉公。不幸的是,齐厉公治国无道,荒淫无度,深为百姓所痛恨。
公元前816年,齐国暗地里联络了齐胡公姜静之子,发动政变杀死了在位11年的齐厉公。由于齐胡公的几个儿子都已战亡,齐人选择拥立齐厉公之子姜赤为君,即齐文公。上位后,齐文公“过河拆桥”,处理了参与杀害父亲齐厉公的七十人。
公元前809年,晋穆侯娶齐女姜氏为自己的夫人,这标志着两国关系的友好发展。
公元前804年,齐文公去世,统治了12年。其子姜脱继位,即齐成公,生平不为人知。
公元前795年,齐成公去世,在位9年。其子姜购继位,即齐前庄公。在他的治下,齐国迅速从内乱和争斗中走出,逐渐地变得越来越强大。
公元前731年,齐前庄公去世,在位长达64年。他的子孙姜禄甫即位,即齐僖公。在位期间,齐僖公联合其他国家,打败了来犯的北戎侵略。此外,他使用联盟和征战的手段加强齐国的实力,达到了半霸权地位,也为春秋五霸之一。
公元前720年,齐僖公与郑庄公举行石门会盟,重温庐地结盟的友好关系。
公元前717年,齐僖公与鲁隐公在艾地结盟,齐、鲁两国开始交好。
公元前716年,齐僖公派遣同母弟夷仲年到鲁国,巩固两国友好关系。
公元前715年,齐僖公平息了宋国和卫国之间的争端,并在瓦屋地与宋、卫两国举行盟约。
公元前714年,齐僖公与鲁隐公密谋攻打宋国。
公元前713年,齐僖公、鲁隐公和郑庄公在邓地举行会晤,共同讨论平定宋国内乱的方案。同年10月,齐僖公与郑庄公出兵讨伐郕国,作为叛逆周天子的策略。
公元前712年,齐僖公会合鲁隐公、郑庄公联手讨伐许国。该年7月,许国被攻陷,许庄公逃到卫国。
公元前710年,齐僖公、鲁桓公、陈桓公和郑庄公在稷地会面,商讨协力平定宋国内乱之策。
公元前709年,齐僖公和鲁桓公订婚,将女儿文姜嫁给了鲁国君主。
公元前706年,北戎攻击齐国,齐僖公向郑国求援,郑国太子忽亲率军队来到协助,最终击败了北戎入侵。
公元前705年,齐僖公联合卫国、郑国攻打盟邑和向邑,导致周桓王只得迁移两地百姓到郏地。
公元前702年,齐僖公联合卫国、宋国和燕国攻打鲁国,但最终失败了。
公元前701年,齐僖公与卫国、宋国在恶曹举行会盟,表明了三方的友好与合作。
公元前699年,齐僖公联合宋国、卫国、燕国一起攻打鲁国,但战败了。
公元前698年,齐僖公联合宋国、蔡国、陈国一起攻打郑国,郑国大败。这一年,齐僖公逝世,统治了33年。在他的治下,齐国通过会盟和征战,使齐国形成了小霸局面,齐僖公也被称为“春秋三小霸”之一。
齐僖公过世后,其子姜诸儿继位为齐襄公。然而,齐襄公十分荒淫无道,与其异母妹文姜乱伦并派彭生杀害了妹夫鲁桓公,导致人们对他无法容忍。他的弟弟姜纠和姜小白感到局势不妙,因此纷纷逃往别处。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的堂弟姜无知联合连称、管至父发动政变,杀死齐襄公并自己登上齐国王位,史称齐前废公。可惜齐前废公的君位没有持续太长时间,他到雍林游玩时被雍廪袭杀。齐国国君之位空缺,姜纠和姜小白都期待能够继位。结果,姜小白比姜纠更快回国并成功继位,成为了齐桓公。
齐桓公任内非常励精图治,并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因此齐国得以逐渐强盛。管仲提议齐桓公采用“尊王攘夷”的旗号,因而齐桓公四处征战,甚至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公元前645年,管仲去世,而齐桓公选择任用了易牙、开方和竖刁,但他们三个人各有野心,结果形成了以利益为中心的政治联盟,导致齐国内部乌烟瘴气。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病重,他的五个儿子各自率领党羽争夺王位,而易牙、开方和竖刁则将齐桓公软禁于高墙之内。最终齐桓公饿死,并在位42年后宣告了他的霸业的结束,他的长子姜无诡成功夺位,成为齐中废公。
公元前642年,齐桓公次子姜昭得到宋襄公的帮助,回国夺取了齐国王位,并成为齐孝公。然而,公元前633年,齐孝公过世,在位只有九年。当年,齐桓公的三个儿子之一姜潘的人刺杀了他的儿子,成功夺位成为齐昭公。
公元前632年,齐昭公参加了践土之盟,出席了晋文公的称霸时刻。不过,这一年也给齐国带来了不愉快的事情。当晋、鲁、卫三国派遣代表前来齐国时,齐顷公看到晋国使者身体有点驼背、鲁国使者有点跛足、卫国使者只有一只眼睛。他在楼上看到他们时,大笑出声,无礼的行为让齐国与三国结下了仇。
在公元前591年时,晋国攻打齐国,齐顷公被迫将自己的儿子公子强送到晋国作为人质,晋军才撤离。两年后,晋、鲁、卫、曹四国联合发兵攻打齐国,齐顷公率领军队迎战,但齐国军队在鞌(今山东济南)大败,齐顷公与大臣逄丑父互换衣服才得以逃脱。
公元前588年,齐顷公前往晋国朝见晋景公,并希望尊晋景公为王。不过,晋景公推辞了他的提议。回国后,齐顷公深刻反省,废弃了猎苑、减轻税赋、帮助孤寡、关心病残、用尽积蓄来救济百姓,赢得了众多百姓的信任和支持。
公元前582年,齐顷公去世,在位17年,其子姜环继位为齐灵公。齐灵公在位期间任命晏弱和晏婴父子为相,打理国家大事,被百姓视为清明的国君。不过,他去世后的齐国也开始了一段新的风暴。
公元前554年,齐灵公去世,在位28年,其子姜光继位,即齐后庄公。公元前548年,齐后庄公与崔杼之妻东郭姜私通,结果被崔杼发现并杀害。同年,崔杼立了齐后庄公的异母弟姜杵臼为君,即齐景公。齐景公虽然好享乐,但也深谙治国之道。他身边有两批大臣,一批是治国之臣,一批是享乐之臣,这样治国之余还能享乐,运用治国之道的效果也颇为出色。
公元前490年,齐景公去世,在位58年。他没有嫡子,所以他的几个儿子展开了激烈的争君之争。首先是齐景公的幼子姜荼继位,即齐晏孺子。不久,田乞发动政变,将齐晏孺子放逐到骀地后弑杀,随后立齐景公的另一名儿子姜阳生为君,即齐悼公。在齐悼公的统治下,田氏贵族专政成为一种新趋势,朝政大权由田乞掌控。
公元前485年,田乞去世,其子田常接替了他的位置,并继续掌控齐国朝政大权。同一年,田常怂恿鲍息及齐国大臣毒杀齐悼公,并立齐悼公之子姜壬为君,即齐简公。
公元前481年,齐简公试图夺回政权,但田常先下手,导致齐简公被杀害。随后,田常立齐简公之弟姜骜为君,即齐平公,此时田氏专权的趋势更甚,甚至割据齐安平以东,对此,齐平公竟然无能为力。
公元前456年,齐平公去世,其子姜积继位为齐宣公,然而,田常早已身故,此时齐国朝政由田常之子田盘和田常之孙田白把控,齐国的政治局面再度变得动荡。
公元前405年,齐宣公去世,由其子姜贷继位为齐康公。然而,齐康公淫于酒色,不负责任地任用田白的后代田和为相。
公元前391年,田和将齐康公放逐至一座海岛,康公只能自给自足度日。同年,田和自立为君,即田齐太公,自此齐国政治迅速由田氏掌握,旧有姓氏逐渐消失。
公元前384年,田齐太公田和去世,在位7年,由其子田剡继位,即齐废公。公元前379年,曾被放逐的齐康公去世,齐国政治局面更加动荡。公元前375年,齐废公被其弟田午弑杀,在位9年。随后,田午立齐废公之子田喜为君,但仅仅同年,田午将田喜也弑杀,自立为君,即田齐桓公。
田齐桓公上台后,齐国多次遭到入侵,但桓公所建立的稷下学宫则吸引了天下贤士前往,助力齐国发展壮大,并开始对周边的诸侯展开反击。公元前357年,田齐桓公去世,在位18年,其子田因齐继位,即齐威王。齐威王曾拜邹忌为相,但他晚年开始贪玩,导致齐国政治局势再度动荡。
公元前350年,卫国攻打齐国并成功占领薛陵。同年,赵国也进攻齐国,占领了甄城。然而,齐威王此时听从姬妾虞姬的劝告,开始改变,对国家开始肆心经营。公元前348年,赵国再度进攻齐国,但齐威王此时已经励精图治,赵国未能得逞。同年,齐威王前往洛邑拜见周天子,备受天下人推崇赞赏。
公元前341年,魏国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任命忌为主将,由田婴、田盼担任副将,孙膑做军师,带领大军直取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这就是“围魏救赵”。最终,齐军与魏军在马陵交战,齐军大获全胜,斩杀了魏军的大将庞涓。齐威王的威望随之大涨,齐国也成功崛起成为当时数一数二的强国。
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永定两国承认对方为王,此次会盟被称为“徐州相王”。
公元前323年,秦国入侵齐国,两国军队在桑丘爆发战争。齐威王十分重视选拔优秀将领的原则,坚持任用匡章为主将,并最终在战场上大败秦军,取得了桑丘之战的胜利。
公元前314年,齐宣王趁燕国内乱之际,派遣匡章率军攻打燕国,仅用30天就将燕国攻灭,燕王和国君惨遭杀害,燕国覆灭的命运就此注定。
公元前312年,齐国撤退燕国,使燕王庶子姬职得以回到国内继承王位,成为燕昭王。公元前301年,齐宣王去世,继任者为齐湣王,其间,齐国的政治形势时好时坏。
公元前298年,齐湣王派兵驱逐公子几瑟,联同魏国共同决定支持公子咎成为韩国太子。公元前288年,齐湣王与秦昭襄王称帝,准确地说是秦国称东帝,齐国称西帝,但不久之后,两国都取消了帝号。
公元前286年,齐湣王再次进攻宋国,成功吞并了宋国领土。然而不久之后,秦、燕、魏、赵、韩五国结成联盟,联合讨伐齐国,齐军被击败,齐都临淄被燕军所占。齐湣王逃到卫国、邹国、鲁国等地,然而傲慢的态度一次次招致各国的拒绝收留。最终,淖齿率楚军攻入莒城,杀死了齐湣王,夺回了原属楚国后被齐国占领的淮北之地。随后,莒城百姓和逃亡的齐国大臣拥戴齐湣王之子田法章为君,史称齐襄王。
公元前279年,齐将田单以即墨城为基地打败燕军,收复约七十多座失陷城池。田单随后前往莒城招待齐国君主齐襄王,然而齐国元气大伤,已无力对抗其他强国。
在公元前265年,齐襄王去世,长子田建继位,即齐废王。而在齐废王统治期间,秦国已经成为了超级强国,但两国却并未接壤。秦国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留意与齐国交流,以便遏制齐国干扰自身与其他五国的战争。
公元前221年,秦国灭掉了韩、赵、魏、楚和燕五个国家,距离一统天下已经所剩无几。同时,秦王嬴政派遣军队攻打齐国,齐国百姓们也没有勇气进行反击。最终,在陈驰和后胜的劝说下,齐废王选择投降秦国。此举标志着齐国成为秦国的附庸,齐国近乎沦为了秦国的附属国。
作为亡国之君,齐废王田建的命运异常凄惨。秦王嬴政将其流放到共地,且没有供给任何食物,结果齐废王田建饿死在流放地。
二、楚国历史820年。楚国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七雄之一,其建立可上溯至公元前1042年。据说,熊绎作为周文王的鬻熊侍从曾经有过出色的贡献,获得了周成王的分封,并建立了楚国。自此,楚国开始迅速发展,扩大疆土,向南方荆山开辟新地。
熊艾继位后,周昭王曾经两次率军攻打楚国,但均以失败告终,标志着楚国开始在南方产生强大的影响力,逐渐崛起。
熊?继位后,楚国的历史比较黯淡,除了熊胜之外,历任国君的生平均无详细记载。熊胜在位期间由于没有子嗣,被其弟熊杨继位统治。在熊杨时代,楚国的主要活动范围仍局限于荆山及古沮、漳河上游地区。
直到熊渠的时代,楚国才真正快速发展,从周王朝开始的南蛮小部落,转变成为了与周朝抗衡的重要势力。在中原动乱的时期,熊渠开始着手开疆拓土,攻打了庸国、扬越、鄂国等周边国家,并将其领土扩大到江汉平原。在占据鄂地之后,熊渠感到极为得意,因为鄂地铜矿资源十分丰富,熊渠的征服行动使得楚国未来几个世纪都能够依靠这些资源保持实力。此时的熊渠已经不满足于子爵的爵位,他曾向周天子请封失败后,宣布“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熊渠效仿周天子的做法,将自己的三个儿子封为王,并让长子熊康成为句亶王、次子熊挚成为鄂王、三子熊延成为越章王。但是在周厉王继位后,熊渠害怕受到周朝特别关注,因此取消了儿子们的王位。
熊渠去世后,由熊挚继位,但被熊渠的三子熊延发动政变,弑杀兄长后自行继承。
熊延统治下,楚国继续扩张领土,并未停止向外扩张的步伐。熊勇继位后,其生平不详,其弟熊严接任。尽管很少有记载,但楚国的发展依然得以延续。
公元前828年,熊严去世,这段时间的历史不是很详细,只知道其子熊霜继位。
熊霜去世后,其三个弟弟争夺王位,最终老二仲雪丧生,老三叔堪逃离到濮地避难,老四熊徇登上了王位。在熊徇的时代,楚国国力不断增强。熊徇去世后,其子熊咢继位,生平不详。
熊咢去世后,其子熊仪继位,即楚若敖。这是楚国国君第一次拥有谥号。在楚若敖统治下,国家的实力得以不断加强,但直到其离世,王国才真正获得长足发展。
接下来,楚国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多变化。在楚霄敖登上了王位后,楚国仍然保持着强大的发展趋势。楚蚡冒在位期间开疆拓土,征服陉隰,进一步增强了楚国国力。
在楚蚡冒的时代,其弟熊通杀害了楚蚡冒之子,自立为君,即楚武王。楚武王实行严格的法治政策,开疆拓土,扩张疆土,使楚国更加强盛。
楚通代,成为楚国历代国君中的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他向周天子讨要更高的爵位,被拒绝后,便将自己封为正式的国王,成为各诸侯国中第一位僭越称王的国君,追谥先君楚蚡冒熊眴为楚厉王。
楚武王去世后,其子熊赀继位,即楚文王。楚文王继承父亲的志向,继续开疆拓土,增强楚国的国力,并迁都到郢(今湖北宜城楚皇城)。在楚文王治理下,楚国的规模增加,国家生活更加繁荣。
楚堵敖继位后,国家的政治发展比较缓慢,没有太大的亮点。但在其弟弟熊恽的发动下,楚堵敖被杀害而死,熊恽自立为君,即楚成王。楚成王大力开疆拓土,先后灭亡弦、黄、英、夔等国,击败宋国,称雄中原。与此同时,楚成王还与诸侯修好结盟,向周天子进贡,以加强自己的地位,国家进一步加强了自己的实力。
在中国历史上,楚国是一个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国家。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五位霸主,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为中国历史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以下是楚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
公元前626年,楚成王被太子熊商臣逼迫自杀,熊商臣即位成为楚穆王。楚穆王通过灭亡江国、六国和蓼国等国,控制了江淮地区,进一步扩大了楚国的势力范围。
公元前614年,楚穆王去世,其子熊侣继位,即楚庄王。楚庄王是一个非常有才干的君主,在位前三年采取静观动态、审时度势的对策,对楚国内部政局和大臣们有了更好的了解。之后,他大胆出击,重用忠直之士伍举、苏从等人,发展经济,使楚国国力快速增强。在他的领导下,楚国灭亡了26个小国,并在邲之战中一举打败了晋国。
公元前591年,楚庄王病逝,其子熊审继位,即楚共王。楚共王即位时只有十岁,朝政大权被叔父子重、子反掌控。但受到子重排斥大臣的行为,许多大夫于是出逃晋国,最终帮助晋国打败楚国,重新成为中原霸主。
公元前560年,楚共王去世,其子熊固位在位31年,楚国开始衰落。因此,楚共王在临终前深自反省,请求大臣们日后请谥名为“灵”或“厉”,这两个谥号都不是好的名字。但他的弟弟熊囊于心不忍,为他谥名为“共”。同年熊固的儿子熊昭继位,即楚康王。
楚康王在位期间,晋国称霸中原。为了缓和楚、晋两国之间的关系,公元前546年,楚、晋、宋、鲁、蔡、卫、陈、郑、齐等国在宋国参加了弭兵之会,订立了罢战息兵的协议,从此楚国与晋国平分中原霸权。
公元前545年,楚康王去世,在位15年,其子熊员继位,即楚郏敖。楚郏敖在位期间,让熊围担任令尹,主管军事。但熊围野心勃勃,掌控军队后多次僭越,使用国君的服饰和仪仗,令其他诸侯不满。
公元前541年,楚郏敖病重,出使郑国的熊围得知后便回国,并乘机杀死了楚郏敖和他的儿子们,然后自立为君,即楚灵王。楚灵王在位期间处理政务非常苛刻,与薰氏之族、蔡洧和斗成然等人结怨,其政策引起了广泛的不满。公元前529年,楚灵王率军攻打徐国,但是他的弟弟熊比联合其他不满的大臣发动了叛乱,率军攻入了郢城,杀了楚灵王的两个儿子,并自立为君,即楚初王。
与此同时,熊围却假称楚灵王已经回来,并恐吓楚初王,使他在恐惧中自杀,熊围顺势继位,成为了楚国的新君王,即楚平王。与此同时,楚灵王得知国内叛乱的消息后被迫流亡到郊外,随着身边随从的相继离去,他最终选择在申亥家中自缢身亡,在位12年。
楚平王在位期间,宠信奸臣费无极,残害楚国的百姓和贤臣,这些行为让日后的楚国遭受了大祸。他不仅杀害了伍子胥之父伍奢,还冒犯太子建,抢夺太子建的未婚妻秦女孟嬴,更诛杀了伍奢、伍尚等人。这些坏事做尽的行为,为日后伍子胥入郢攻破楚国埋下伏笔。公元前516年,楚平王去世,在位13年,其子熊壬继位,即楚昭王。
楚昭王即位初期,吴国攻破了楚都郢城,但由于他还不到十岁,所以不应该怪责他。后来,楚昭王在秦国的帮助下成功击败了吴军,光复了楚国。楚昭王在位27年逐渐推进政治改革,使国家稳步发展。政治改革中重用了子西、子期、子闾等人,使得楚国逐渐成为一方强盛,将楚国领土扩至东海、淮海、泗水一带。先后平定了白公胜之乱,灭亡了陈国、蔡国、杞国等,成为强盛的强国。
楚惠王继位后,重用子西、子期、子闾等人,实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使得楚国的国势得以迅速复苏,国家经济和生产稳步发展。他禁止私粮,完善税收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开拓官田、治水修路、兴修工匠等措施,促进了社会生产。此外,他还平定了白公胜之乱,灭亡了陈国、蔡国、杞国等,将楚国领土扩张至东至海、东南至淮水和泗水一带,成为一方霸主。公元前432年,楚惠王去世,在位57年,其子熊中继位,即楚简王。
楚简王在位前期灭亡了莒国,并将楚国势力扩张到沂水流域的中部。他与宋国缔结联盟,试图扩大对中原的影响,但却受到三晋的阻挠。楚、晋之间爆发了三次战争,楚国均告失败。在位后期,楚简王攻打魏国,成功攻陷上洛,但楚国处于略处于劣势。总之,楚国在楚简王在位期间,虽然经济和军事实力有所发展,但被周围的诸侯国家所压制。
楚声王继位后,楚国社会动荡,国事积弊日深。楚声王在位时期并未有什么显着的成果,国家在各方面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和挑战。公元前402年,楚声王被盗贼所杀,其子熊疑继位,即楚悼王。
楚悼王在位期间,任用吴起进行政治、法律和军事等方面的改革,达到了一定的效果,楚国的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升。楚悼王之后,楚国开始出现了南平百越和北并陈蔡的局面,并具有一定的领土扩张和军事实力。在位期间,楚悼王与三晋、齐国结盟,展开对秦国的联合抵抗,推动了楚国进一步向南方扩张。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在位21年,其子熊臧继位,即楚肃王。
楚肃王继位后,楚国内部出现了大规模的社会动荡,而且加上国家政治和经济上出现的严重问题,楚国处于一种摇摇欲坠的状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楚肃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期挽救楚国的颓势。但可惜的是,这些措施并没有产生明显的效果,而旧贵族也发起叛乱,包围了楚肃王的王宫,用乱箭射杀了吴起,楚国的变法运动也宣告失败。
公元前370年,楚肃王去世以后,他的弟弟熊良夫继位,即楚宣王。楚宣王在位期间继续秉持着开疆拓土的路线,先后灭亡了邾国、蔡国等王国,使得楚国的地位逐渐得到巩固和扩大。
楚威王继位后,他发扬前任楚宣王的优良传统,继续开展扩张和发展的事业。楚威王在位期间,楚国的势力不断向江淮地区扩张,对外战争成功居多,成就显着。公元前329年,楚威王去世,其子熊槐继位,即楚怀王。楚怀王在位初期任用屈原进行变法,但变法计划无疾而终,并在对外战争上输多胜少。公元前299年,楚国与秦国在武关会盟,但楚怀王却死于此行。秦国乘机逼迫楚怀王割让了巫郡和黔中郡,但楚怀王断然拒绝。同年,楚怀王之子熊横继位,即楚顷襄王。
楚顷襄王在位期间,秦国派大将白起攻打楚国。楚国先后失去了江陵和郢城,最终迁都于陈(今hEN省淮阳县西)。楚顷襄王去世后,其子熊完继位,即楚考烈王。楚考烈王以春申君黄歇为相,并成功地推进了政治和经济上的改革,使楚国一度得以复兴。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去世,其子熊悍继位,即楚幽王。楚幽王的舅舅李园在楚考烈王的葬礼上刺杀了春申君黄歇,之后李园掌控了楚国朝政。公元前235年,秦国联合魏国攻打楚国,后无功而返。
楚哀王继位两个月后即被弟弟熊负刍的门客所杀,熊负刍自立为王。熊负刍在位期间秦国已经灭了韩国、赵国、魏国,成为兼并周边各国的霸主,下一个就该轮到楚国了。在公元前226年,秦国出兵攻打楚国,大获全胜,占领了十多个城池。楚王负刍想要割地求和,但秦国不同意。于是,秦国派遣李信率领二十万大军再次攻打楚国。然而,楚国趁机反击,成功收复了失地。
公元前224年,秦国再次派遣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进攻楚国。
公元前223年,秦军攻入楚国都城寿春,俘虏了楚王负刍。但是,楚国的昌平君熊启在淮南继续抵抗秦军,并被部下拥立为新的国王。
公元前222年,王翦和蒙武率领秦军击败了淮南楚军,昌平君熊启战死,楚国宣告灭亡。这个曾经存在了820年的国家,终于被秦国所征服。
三、燕国历史822年。燕国作为七雄之一,其建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的弟弟姬奭因为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蓟(今bJ),建立了燕国,这位古代名士被后人尊称为燕召公。
燕召公即位后并没有亲自治理燕国,而是委派了自己的儿子姬克管理燕国。公元前1038年,燕召公将其位传给了姬克,专心辅佐周成王和周康王父子治理周朝,开创了四十年的“成康之治”。
其后燕国的历史中出现了许多无名无谥的国君,直到十一代国君燕惠侯时期燕国历史才逐渐变得详实。燕惠侯在位长达38年,他的生平事迹没有被具体记录下来。
其子燕厘侯于公元前827年继位,但他的生平也是一片空白。燕厘侯去世后,其子燕顷侯继位,此时正值西周灭亡、东周建立之际。公元前767年,燕顷侯去世,其子燕哀侯继位,但其生平同样缺少详实的资料。
公元前729年,燕郑侯继位,但是他的个人成就至今仍然未被具体记录下来。燕穆侯于公元前711年继位,其时燕宣侯曾经遭受山戎的攻击。
公元前698年,燕宣侯去世,他的儿子燕桓侯继位。燕桓侯在位初年,燕国受到猛烈的山戎侵扰,被迫迁都临易(今河北雄县),这导致燕国的国力日趋衰弱。
燕国第十三代国君为燕庄公,他在位期间,燕国再次遭受山戎入侵。燕庄公向齐国求援,齐桓公率大军前来支援,最终击败了山戎,保护了燕国的安全。为了表示谢意,燕庄公亲自送齐桓公至齐国,却因为只有天子才享有诸侯跟送的待遇而受到诸侯轻视。齐国为了不让燕庄公失面子,特意将燕庄公所经过的地方割让给燕国。
燕国第十四代国君为燕襄公,他在位期间将都城迁回了蓟城。燕襄公于公元前618年去世,他的儿子燕前桓公继位,而此时燕国的国势已经再度衰弱。
燕前桓公于公元前602年去世,其子燕宣公继位,然而他的生平也是一片空白。公元前587年,燕宣公去世,其子燕昭公继位。燕昭公在位期间,击败了东胡并修筑了长城燕昭公在位期间,成功击败了位于燕国东部的东胡族,并修筑了一段长城,使得燕国的国势逐渐由弱转强。
公元前574年,燕昭公去世,他在位13年。燕昭公的儿子燕武公继位,但是他的生平事迹不为人所知。
公元前555年,燕武公去世,他在位19年。他的儿子燕前文公继位。在燕前文公的统治期间,北方的戎狄各部变得越来越强大,屡次侵犯燕国。为了避免战争,燕前文公迁都到了临易。
公元前549年,燕前文公去世,他在位6年。他的儿子燕懿公继位,但是他的生平事迹也不为人所知。
公元前545年,燕懿公去世,他在位4年。他的儿子燕惠公继位。在燕惠公的统治期间,他想要去掉诸大夫,重用自己的心腹宋。但是,诸大夫联合起来先诛杀了宋。燕惠公感到非常惶恐不安,于是逃到了齐国。
公元前536年,齐国向晋国请求共同讨伐燕国,以护送燕惠公回国。晋平公同意了,与齐国一起攻伐燕国,燕惠公这才得以回国。
公元前535年,刚刚回国复位的燕惠公去世,他在位10年。他的儿子燕悼公继位,但是他的生平事迹也不为人所知。
公元前529年,燕悼公去世,他在位6年。他的儿子燕共公继位,但是他的生平事迹也不为人所知。
公元前524年,燕共公去世,他在位5年。他的儿子燕平公继位,但是他的生平事迹也不为人所知。
公元前505年,燕平公去世,他在位19年。他的儿子燕前简公继位,但是他的生平事迹也不为人所知。
公元前493年,前简公去世,他在位12年。燕国的献公继位,但是我们不知道他与前简公的亲属关系,也不了解他的生平。
公元前465年,献公去世,他在位28年。他的儿子孝公继位,但是我们对他的生平并不了解。
公元前455年,孝公去世,他在位10年。他的儿子成公继位,但是我们不了解他的生平。
公元前434年,成公去世,他在位21年。他的儿子湣公继位,但是我们对他的生平并不了解。
公元前403年,湣公去世,他在位31年。他的儿子后简公继位,但是我们不了解他的生平。
公元前373年,后简公去世,他在位30年。他的儿子后桓公继位,但是我们对他的生平并不了解。
在公元前362年,燕国的桓公去世,他的儿子文公继位。文公采纳了苏秦的合纵之策,与赵、韩、魏、齐、楚五国组成了合纵联盟,共同对抗秦国。
公元前333年,文公去世,他的儿子易王继位。同年,齐宣王夺取了燕国十城,但通过苏秦的游说,齐国归还了这些城池。燕国与魏国、韩国、赵国、中山国结成了联盟,互尊对方为王,被称为“五国相王”。
公元前321年,易王去世,他的儿子姬哙继位,被称为燕王哙。
公元前318年,燕王哙联合楚、韩、魏、赵四国攻打秦国,但未能取胜。
公元前316年,燕王哙禅位给相国子之,在位5年。
公元前314年,燕王哙之子姬平联合将军市被发动叛乱,子之虽平定了叛乱,但也导致了燕国内部的混乱。齐国趁机入侵,燕王哙被杀,子之被擒,燕国灭亡。
公元前311年,受到赵国、秦国等多国压力,齐国不得不从燕国撤军。随后,赵武灵王护送燕王哙之子姬职从韩国回燕国继位,即燕昭王。此时,燕国已经陷入虚弱状态,社会动荡不安。燕昭王继位之后,他采取卑身厚币、招纳贤士的策略,招揽了不少人才,外用苏秦,内用乐毅。经过长时间的休养生息,燕国国力逐渐得以恢复,并逐渐走出了当时的困境。
公元前284年,齐国灭宋引起了云南的震动,燕昭王召回乐毅,并联合秦、韩、赵、魏等五国共同伐齐,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此战中乐毅连下齐国70余城,打得齐国仅剩下莒和即墨两座孤城。公元前279年,燕昭王去世,由燕惠王继位,但不久后便中了田单的反间计,在战场上燕军大败,齐国70座城池重新归齐。
公元前272年,燕相公孙操发动政变,燕惠王被杀害,其子姬秋寿被立为燕王,即燕武成王。此时燕国已经陷入内乱,随着时间的推移,齐国将领田单趁机攻占了燕国的中阳,燕国政治和经济面临严重挑战。
燕武成王在位期间,在阳城至襄平之间筑起了长城,并设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但燕武成王死后,由其子燕孝王继位,此时赵国出兵攻打燕国,夺取了武遂和方城。燕孝王派军队反击,但失败了。
燕王喜继位,趁赵国元气未恢复之际屡次派兵攻打赵国,但未能成功。在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为了自保,派荆轲前去刺杀秦王嬴政,但失败。此后,秦国为此理由进攻燕国,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到了辽东。
公元前222年,秦国已经攻灭了楚国和魏国,开始着手收拾燕国余部。王翦之子王贲率军进攻辽东,此战中燕军大败,燕王喜被俘,燕国宣告灭亡,国祚长达822年的燕国终生死。燕王喜被俘虏,并下落不明。
四、韩国历史173年。韩国是七雄之一,建国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共传11世11君,国祚持续了173年。其先祖韩万是西周古韩国后裔,因辅佐晋武公有功,被封到韩原,成为晋国大夫。韩国历经十位卿大夫治理,最终传至韩虔手中。
公元前403年,韩虔被周天子册封为诸侯,赐侯爵,即韩景侯,韩国正式立国。韩景侯在位期间联合魏、赵两国攻打楚国,打到楚国桑丘而回。
公元前400年,韩烈侯继位。在韩烈侯执政期间,相国韩侠累与大臣严遂争权。公元前397年,严遂花费巨资雇佣刺客聂政刺杀了韩侠累。这一事件导致韩国政治陷入混乱,国力逐渐衰弱。
公元前387年至公元前377年,韩文侯在位期间与魏、赵两国结成同盟,不断对外扩张,攻打郑国夺取了阳城、攻打宋国俘虏了宋悼公、攻打齐国到桑丘,韩国由此强盛。韩哀侯废晋靖公为庶民,瓜分了其食邑,晋国彻底绝祀。同时韩哀侯攻克了郑国都城新郑,灭亡了郑国,并迁都到原郑国首都新郑,国力迅速上升。
公元前374年,韩哀侯被韩严弑杀,其子韩若山继位,即韩懿侯。韩懿侯在位期间联合赵国伐魏,一直打到魏都安邑,但因韩赵联军内部意见不合,韩懿侯退军,三晋离心离德。
公元前363年,韩懿侯去世,其子韩武继位,史称韩昭侯。韩昭侯是韩国历史上最能干的君主,他用申不害变法,加强了君主集权统治,稳定了政局,限制了贵族特权,提高了百姓生活水平。
公元前333年,韩昭侯去世,其子韩康继位,史称韩宣惠王。当时,秦国实行商鞅变法,国力大增,为了对抗秦国,韩、赵、魏、燕、中山五国结成联盟,彼此承认对方国君为王,形成了“五国相王”的局面。联军曾联合攻打秦国,但最终遭到失败,秦国对联盟成员实施报复性攻击,韩国遭受重创,不得不依附于秦国,并在未来配合秦军一同攻打楚国。
公元前312年,韩宣惠王去世,其子韩仓继位,史称韩襄王。在他的统治下,秦国开始实行蚕食策略,不断攻占韩国的城邑和土地,导致韩国元气大伤。宜阳作为韩国的重要城镇被攻陷,韩国国土被一分为三,战略空间变得狭窄,只能长期依附于秦国,最终灭亡。
公元前296年,韩襄王去世,其子韩咎继位,史称韩厘王。当时,秦国趁韩国政治不稳之机,派遣大将白起入侵,造成了伊阙之战,韩国兵力全被白起所消灭,韩国走向灭亡。
公元前273年,韩厘王去世,在位23年,其子韩然继位,史称韩桓惠王。当时,韩国已经岌岌可危,为了应对秦国的进攻,韩桓惠王派郑国入侵,希望郑国能够说服秦王修筑水利,并借这个修筑水利的机会消耗秦国的人力和物力。可是结果却事与愿违,秦国利用这个机会大力修筑水利,加强了国力和经济实力,使得原本贫瘠的关中地区变成了天下粮仓。
公元前239年,韩国的桓惠王去世,他在位期间长达33年。他的儿子韩安继位,成为了末代韩王。然而,韩国的形势危机四伏,已经处于灭亡的边缘。
公元前231年,秦国的大军压境,韩王安不得不割让南阳,以求苟延残喘。但是,这并没有解决韩国的问题。公元前230年,秦国再次派遣内史腾衰大军攻打韩国。韩王安面临着两难的选择,最终选择了投降。这标志着韩国已经宣告灭亡,这个曾经繁荣的国家已经不复存在了。
韩亡后,秦国在韩国旧地设立了颍川郡,并将韩王安迁到了陈县。然而,这并没有结束韩国的悲剧。公元前226年,原韩国贵族在故都新郑发动了叛乱。秦国为了根除祸患,决定将软禁中的韩王安处死。这标志着韩国的历史正式画上了句号。
五、赵国历史181年。赵国成立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之际,其先祖赵衰是晋国五贤士之一,辅佐晋文公称霸并被封为晋国大夫。赵邑经过赵宣子、赵庄子、赵文子、赵景子、赵简子、赵襄子、赵桓子、赵献子八位卿大夫治理,最终传至赵籍手中。公元前403年,赵籍被周天子册封为诸侯,赵国正式立国,赐封侯爵,即赵烈侯。在赵烈侯的治理下,赵国实行仁义政策,勤俭节约、重视功德,使得赵国日益富庶。
公元前400年,赵烈侯去世,在位3年。由于其儿子赵章尚未成年,便由赵烈侯长子赵地继位,即赵武侯。赵武侯时代,赵国与韩魏两国组成三晋联盟,不断开疆拓土,实力强盛。
公元前387年,赵武侯去世,在位13年,其侄赵烈侯的儿子赵章继位,即赵敬侯。赵敬侯上位后,其堂弟赵朝发动叛乱失败,逃至魏国寻求援助,遭到赵军打败。三晋联盟也因此瓦解。赵敬侯于公元前363年将都城从中牟搬到邯郸,在此规划宫城区和大北城,使邯郸得以快速发展,成为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为赵国繁荣提供了保障。
公元前376年,赵敬侯与韩哀侯、魏武侯一起废除晋靖公的王位,并瓜分了其食邑,从此晋国彻底绝祀。
赵敬侯于公元前375年去世,其子赵种继位,即赵成侯。公元前372年,赵成侯在邢州高筑檀台,以朝诸侯,因地处邢州,故而檀台得名为邢台。
公元前351年,赵成侯与魏惠王在邯郸城南的幛水漳水会盟,两国缔结和约后魏国将邯郸还给了赵国。
赵肃侯于公元前350年继位,其治下赵国发生了一系列的征战。赵肃侯在得知魏国已经衰落后,趁势展开对外扩张,公元前344年攻下齐国的高唐,公元前343年攻打魏国首府,公元前340年联合齐国进攻魏国,公元前339年再度攻魏,公元前333年第三次侵略魏国,并于公元前332年将黄河水引入魏国,成功解除了魏、齐联军对赵的围困。通过多次对外作战,赵肃侯巩固了赵国在北方霸主的地位,同时也成为了三晋的领导者。
赵武灵王于公元前326年继位,同年秦、楚、燕、齐、魏五国各派精兵一万人前来赵国参加赵肃侯的葬礼,名为吊唁,实为示威。公元前323年,赵武灵王通过公孙衍斡旋,与魏国、韩国、燕国和中山国共同组成了五国相王的联盟,各国国君均自称为“王”。不过,由于赵武灵王认为当时赵国没有称王的实力,故在国内并未采用王号,仅自称“君”。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意识到北方游牧民族带来的威胁,推行胡服骑射政策,并建立以骑兵为主的强大军队。随着灭亡中山国、击败林胡、楼烦二族等战役的胜利,赵国迅速成为战国后期北方的霸主之一,并是仅有的有实力与强秦匹敌的国家。
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因宠爱孟姚,将太子赵章废黜,并立孟姚之子赵何为新太子。不久,赵武灵王将王位禅让给赵何。赵武灵王希望以二元政治构建国家治理,将国家政务交由赵何处理,并在主父的身份下专注于军国大事。但他提前退位的做法却造成了赵国内部的混乱。
公元前295年,废太子赵章发动叛乱。赵惠文王与赵武灵王在沙丘游猎期间,叛军与赵惠文王的卫队发生了冲突,结果失败。赵章逃至赵武灵王的行宫,赵武灵王收留了他。最后,赵惠文王派军包围了沙丘行宫,三个月后,赵武灵王饿死,这一事件被称作沙丘之乱。
赵惠文王虽然自幼背负弑父的罪名,但他在治国上表现出较高的才能。在历任文武大臣的辅佐下,赵惠文王使得赵国变得清明、强大。
公元前262年,秦国与赵国为争夺韩国上党郡,爆发了长平之战。赵孝成王先派廉颇为将在长平与秦军对峙,并后派赵括替换了老将廉颇,改守为攻,但遭到了白起将军的包围。在此战中,45万赵军被斩首坑杀,赵国元气大伤。长平之战的失败让赵国在六国中失去主导地位。而秦国则因此获得了更多的优势,开始逐渐占据六国的上风。这场战争的失败使得六国再也没有能力对抗秦国的进攻,也注定了秦国迟早都要统一中国。
公元前259年,长平之战结束后,秦昭襄王又派王陵率兵来攻赵国都邯郸城。当时的赵将廉颇带领赵军坚持抵御,各个诸侯国也纷纷前来支援赵国。最终,秦国被迫撤军,让赵国得到了喘息机会。
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去世,在位共21年,其子赵偃继位,即赵悼襄王。赵悼襄王推行货币改革,开始在石邑铸造三孔布货币,但在军事上却放弃了廉颇,导致赵国的军事力量变得越发薄弱。
公元前236年,赵悼襄王去世,在位共9年,其子赵迁继位,即赵幽缪王。赵幽缪王为人品行不端,治国不力,赵国一度屡遭秦国的攻打,相继丢失宜安、平阳、武城、狼孟、番吾等郡。
公元前229年,秦国发动了灭赵之战,秦将王翦率领三十万大军攻打赵国,赵幽缪王派李牧、司马尚率领军队进行抵御。但随后赵幽缪王却听信郭开的谗言,将李牧杀害,罢免司马尚,派遣赵葱、颜聚率领军队进行守卫,结果导致赵军惨败。
公元前228年,秦军攻克了赵国都邯郸城,并俘虏了赵幽缪王。此时,赵国的贵族逃到代地,拥立赵幽缪王的长兄赵嘉为新王,建立了代王国。
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率领军队来攻代王国。赵嘉带领赵军和民众进行顽强抵抗,但由于敌军实力过于强大,最终赵国遭遇失败。代城告破,赵嘉选择自杀殉国,此时立国181年的赵国也宣告灭亡。
六、魏国历史178年。魏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建国于公元前403年的“三家分晋”时期,以毕万为先祖。毕万曾随晋献公消灭耿、霍、魏三国,被晋文公封给魏地作为封地,后代称魏氏。经过多位卿大夫治理,魏国终于传至魏斯手中。公元前403年,周天子册封魏斯为诸侯,即魏文侯,魏国正式立国。自此之后,魏文侯便在位期间任用李悝变法,快速推进了魏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他还建立了一支专业化的职业军队——魏武卒。在魏文侯的奋斗下,魏国向西攻占了秦国的河西地区,向北穿越赵国,征服中山国,向东击败齐国大军,成为中原地区的霸主。
公元前396年,魏文侯去世,其子魏击继位,即魏武侯。魏武侯在位期间,继承了父亲的国策,魏国继续强大。
公元前389年,秦后惠公率领50万大军进攻魏国,企图夺回河西之地,然而,魏将吴起率领的5万魏武卒却将秦军击溃,阴晋之战成为了魏国的一次辉煌战役。
公元前387年,魏武侯派吴起征讨秦国,吴起在全国推进时却被魏武侯听信了公叔痤的谗言,从而导致吴起离开魏国并投奔了楚国。
公元前370年,魏武侯去世,其子魏罃继位,即魏惠王。魏惠王在位时期,魏国的实力不断下滑,人才外流严重,商鞅、孙膑、张仪等人都没有得到魏惠王的重用。
公元前361年,魏惠王将都城从安邑迁至大梁。从此,魏国也叫做梁国。
公元前360年,魏惠王开始重用庞涓。身为大将的庞涓,心胸狭窄,设计陷害孙膑,最终致使孙膑逃亡齐国。这也为后来魏国在马陵之战中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下令派遣庞涓攻打赵国都邯郸。齐威王听闻后,派遣田忌、孙膑率军赶来援救。孙膑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术,在魏军回援途中设下埋伏,成功使魏军中计,最终被齐国军队击败。
公元前343年,魏惠王为了弥补桂陵之战的损失,派兵攻打韩国。然而,韩国未能抵抗住魏国,便向齐威王请求帮助。齐威王再次派遣孙膑率军前往援救。在马陵之战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以减灶计的方法麻痹魏军,致使魏军在马陵中伏中被彻底击败。庞涓在战斗中壮烈牺牲,马陵之战的失利彻底摧毁了魏国的霸主地位,魏国元气大伤。
公元前341年,秦国利用魏国元气大伤之机,大举进攻魏国,夺取数座城池。
公元前334年,由于数次战败,魏国的国力变得十分衰弱,面对强大的秦国,魏国不得不转向与其他中原国家接近。魏惠王率领韩国和其他小国到徐州朝见齐威王,并发起相王之议。齐威王同意并承认魏国的王号,双方正式成为相对称呼的“相王”。
公元前332年,秦惠文王派公孙衍率军攻打魏国雕阴,历经两年大战,魏军终身败退,魏军伤亡8万余人,主将龙贾被俘。
公元前329年,魏国被迫将剩下的河西地区全部交还给秦国,至此,经历了八十多年的争夺,秦国终于收回了河西之地。
公元前319年,魏惠王去世,在位共51年,其子魏嗣继位,即魏襄王。魏襄王的治下,国家处于衰落状态,依靠与秦国的妥协来维持政权。然而,魏襄王仍然加强自己与韩、赵、燕、齐等五国的联盟,意图夺回河西之地,但多次失败,最终转向依附秦国。
公元前296年,魏襄王去世,在位23年,其子魏遫继位,即魏昭王。在魏昭王的治下,魏国屡遭秦国攻打,襄城、河东、新垣、曲阳、安城等城池全部失去,魏国已沦为三流的弱国。
公元前277年,魏昭王去世,在位19年,其子魏圉即位,成为魏国安厘王。安厘王封自己的弟弟魏无忌为信陵君,信陵君以礼贤下士、急人之困而闻名于世。
公元前257年,信陵君盗取魏安厘王的兵符,率领魏军赴邯郸救援被秦军围攻的赵军,最终成功地扭转了战局。但是,由于惧怕被揭发盗取兵符的行为,信陵君被自己的亲兄魏安厘王所迫害,并被囚禁在赵国长达十年之久。
公元前247年,秦国派出蒙骜进攻魏国,国难当头之时,魏安厘王和信陵君重新和解,魏安厘王还拜信陵君为上将军,最终信陵君带领魏军大获胜利,击败了蒙骜,成功地保卫了魏国的领土。但是,在这场战争之后,秦国采用了反间计,使魏安厘王对信陵君产生了猜疑,进而剥夺了他的职位。此后,信陵君一直郁郁寡欢,直到不久后去世。魏国也失去了这位伟大的将领,无人可以独挡一面。
公元前243年,魏安厘王去世,享年57岁,其子魏午继位,即魏景湣王。魏景湣王挟持着千疮百孔的魏国领袖,随着秦国的不断蚕食,魏国国土只剩下大梁城及周边几座城邑。
公元前228年,魏景湣王驾崩,享年30岁,其子魏假继位,成为魏国的最后一任国王。由于魏假是末代国王,史书中没有记载他的谥号。
公元前225年,秦国开启了灭魏之战,秦王嬴政派王贲率军攻打魏国的首都大梁和安阳邑。大梁地势险要,城墙坚固,在秦军的围攻下不倒,但王贲采取了包围、水攻等手段,将其周围的城邑全部攻取。大梁城逐渐孤立无援。最终王贲率军引黄河和鸿沟水灌大梁城,城墙开始崩塌。处境绝境的魏王假被迫向秦王嬴政投降,魏国从此陷入了永久的沉寂,历经178年的魏国宣告灭亡。
在战国时期,中国正处于领土分裂的时期,七个国家占据了当时中国的主要地域。除了秦国以外,其它的六个国家都是同样强盛,不分上下。
齐国地处山东半岛,拥有丰富的土地和山岳资源,经济、文化、军事都非常强大,在当时可以说是兵强马壮。齐桓公也被尊崇为“九五之尊”,被誉为战国时期的政治家。
楚国地处江南,拥有自己的独特文化和方言,他们以自己的船队为支持,强大的水利体系也是江南地区的骄傲,曾经是最强盛的南方国家之一。楚国的代表人物有楚庄王、楚怀王和楚襄王等历史名人。
燕国地处东北,已有2500年的历史,曾经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燕国强大的兵和制度成为其活化石。燕国的代表性人物就是文公和燕昭王。
韩国在时局中鲜有其名,主要是依靠秦国保持着其地位,但是韩国也是有其特色的,他们的主要产业是纺织业和铁器制造业。
赵国地处黄土高原,也被称为“赵氏一枝花”,赵国的防御能力非常强大,是在当时形成的强国之一。赵国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赵岐、赵武和赵盾等历史名人。
魏国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小国家,但是他们拥有优良的文化体系和教育制度,曾出现过“齐人之败”这样的商代太子的形象以及陈平,尉缭子等历史名人。魏国一度被称为“小国之雅”。
秦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强盛的国家,因为其奋斗不止,力图摆脱弱小的地位。在铸强中国方面,他们邦兴于商丘,已经比当时所有其他国家都要先进得多。秦国文化也十分独特,被称为“商之其上,虞之其下,周之其中”。
战国七雄的出现,推动了中国文明的发展,也使得中国历史更加丰富多彩。这个时期影响深远,直接为秦始皇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
一、齐国历史825年。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春秋时代是一个充满争霸的年代。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授权晋国的韩虔、赵籍、魏斯为封国。因此,韩、赵、魏三个国家成了同时存在的三个诸侯国,这被称作“三家分晋”。这一事件标志着春秋时代的结束,同时也迎来了战国时代的开始。
在春秋时代之前,中国境内诸侯国比较繁荣,数目众多。但是,由于精力分散和争斗不断,这些国家最终减少到了战国时期的七个: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国家被史学家称作“战国七雄”。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千变万化的时代,各个国家都在竭尽全力争夺霸主地位。
总的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春秋时代的东周时期开始,到战国时期的七个强国时期,中国的历史经历了数次政治、文化、军事和经济上的变革。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影响,是中国历史丰富多彩的组成部分。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齐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七大国之一,也是一支地位强大的老牌国家。齐国成立于公元前1046年,而其国祚长达825年,一共经历了27代40位君主。在这825年中,齐国分为了姜齐时期和田齐时期两个不同的时期。其中,姜齐时期传承了20代32位君主,而田齐时期则传承了7代8位君主。
齐国的历史悠久,名将辈出。在春秋时期,齐国曾经拥有过较为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文化底蕴。然而,随着战争不断的蹂躏,齐国逐渐走向了衰落,最终在公元前221年被秦国所灭。
回顾齐国的历史,可以发现其经历的变迁和曲折。齐国在春秋时期是一个早期的封建国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转型为一个较为集权的国家,国君的权力逐渐得到加强。在此期间,齐国不断发展壮大,建立起了强大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体系,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风貌。
尽管经历了自身的兴衰,齐国的历史仍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了解。它不仅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公元前1046年,姜子牙因在兴周灭商过程中有突出的功绩,被周武王封于齐地营丘(今Sd省淄博市临淄区),建立齐国,被尊称为齐太公。虽然姜子牙是齐国的第一位君主,但他一直待在周都镐京辅政,未曾返回就国。相反,他派遣自己的第三个儿子姜印去营丘镇守齐都。
公元前1015年,经过在位31年的统治,齐太公姜子牙去世,享年139岁。其子姜汲继位,是为齐丁公。然而,和其父一样,齐丁公一直在镐京担任周朝的虎贲氏一职,没有前往就国。在位期间,他的弟弟姜印继续镇守齐都。
公元前975年,齐丁公去世,继位者为他的儿子姜得,即齐乙公。齐乙公是齐国的第一位当朝君主,在位期间秉承太公时期的治国政策,进行政务大改革。他推行开放工商业和发展渔盐业,这些措施极大地促进了齐国的经济发展。
公元前932年,齐乙公去世,其子姜慈母继位,是为齐癸公。但关于齐癸公的生平,历史上没有留下太多的记录。
公元前879年,齐癸公去世,其子姜不辰继位,即齐哀公。从齐哀公的谥号“哀”可以看出他的命运比较坎坷。不久之后,周夷王听信纪国国君纪侯的诽谤之言,将齐哀公处以死刑。这位可怜的君主仅在位11年,就遭遇了不幸的结局。同年,他的异母弟姜静继位,被尊为齐胡公。
公元前862年,为了防范纪国的猜疑,齐胡公将都城从营丘迁至薄姑(今Sd省淄博市高青县)。这一举动震惊了齐国百姓,引起了不少不满和怨言。
公元前860年,齐哀公的同母弟姜山率领营丘人推翻了齐胡公的统治,自立为君,即齐献公。同年,他把齐国的都城重新迁回营丘,并将城市名称改为临淄,以致纪念淄水的作用。
公元前851年,齐献公去世,其子姜寿继承了王位,是为齐武公。在位时,齐武公嫁出了自己的女儿,并与周宣王建立了联姻关系。
公元前826年,齐武公去世,其子姜无忌继位,即齐厉公。不幸的是,齐厉公治国无道,荒淫无度,深为百姓所痛恨。
公元前816年,齐国暗地里联络了齐胡公姜静之子,发动政变杀死了在位11年的齐厉公。由于齐胡公的几个儿子都已战亡,齐人选择拥立齐厉公之子姜赤为君,即齐文公。上位后,齐文公“过河拆桥”,处理了参与杀害父亲齐厉公的七十人。
公元前809年,晋穆侯娶齐女姜氏为自己的夫人,这标志着两国关系的友好发展。
公元前804年,齐文公去世,统治了12年。其子姜脱继位,即齐成公,生平不为人知。
公元前795年,齐成公去世,在位9年。其子姜购继位,即齐前庄公。在他的治下,齐国迅速从内乱和争斗中走出,逐渐地变得越来越强大。
公元前731年,齐前庄公去世,在位长达64年。他的子孙姜禄甫即位,即齐僖公。在位期间,齐僖公联合其他国家,打败了来犯的北戎侵略。此外,他使用联盟和征战的手段加强齐国的实力,达到了半霸权地位,也为春秋五霸之一。
公元前720年,齐僖公与郑庄公举行石门会盟,重温庐地结盟的友好关系。
公元前717年,齐僖公与鲁隐公在艾地结盟,齐、鲁两国开始交好。
公元前716年,齐僖公派遣同母弟夷仲年到鲁国,巩固两国友好关系。
公元前715年,齐僖公平息了宋国和卫国之间的争端,并在瓦屋地与宋、卫两国举行盟约。
公元前714年,齐僖公与鲁隐公密谋攻打宋国。
公元前713年,齐僖公、鲁隐公和郑庄公在邓地举行会晤,共同讨论平定宋国内乱的方案。同年10月,齐僖公与郑庄公出兵讨伐郕国,作为叛逆周天子的策略。
公元前712年,齐僖公会合鲁隐公、郑庄公联手讨伐许国。该年7月,许国被攻陷,许庄公逃到卫国。
公元前710年,齐僖公、鲁桓公、陈桓公和郑庄公在稷地会面,商讨协力平定宋国内乱之策。
公元前709年,齐僖公和鲁桓公订婚,将女儿文姜嫁给了鲁国君主。
公元前706年,北戎攻击齐国,齐僖公向郑国求援,郑国太子忽亲率军队来到协助,最终击败了北戎入侵。
公元前705年,齐僖公联合卫国、郑国攻打盟邑和向邑,导致周桓王只得迁移两地百姓到郏地。
公元前702年,齐僖公联合卫国、宋国和燕国攻打鲁国,但最终失败了。
公元前701年,齐僖公与卫国、宋国在恶曹举行会盟,表明了三方的友好与合作。
公元前699年,齐僖公联合宋国、卫国、燕国一起攻打鲁国,但战败了。
公元前698年,齐僖公联合宋国、蔡国、陈国一起攻打郑国,郑国大败。这一年,齐僖公逝世,统治了33年。在他的治下,齐国通过会盟和征战,使齐国形成了小霸局面,齐僖公也被称为“春秋三小霸”之一。
齐僖公过世后,其子姜诸儿继位为齐襄公。然而,齐襄公十分荒淫无道,与其异母妹文姜乱伦并派彭生杀害了妹夫鲁桓公,导致人们对他无法容忍。他的弟弟姜纠和姜小白感到局势不妙,因此纷纷逃往别处。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的堂弟姜无知联合连称、管至父发动政变,杀死齐襄公并自己登上齐国王位,史称齐前废公。可惜齐前废公的君位没有持续太长时间,他到雍林游玩时被雍廪袭杀。齐国国君之位空缺,姜纠和姜小白都期待能够继位。结果,姜小白比姜纠更快回国并成功继位,成为了齐桓公。
齐桓公任内非常励精图治,并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因此齐国得以逐渐强盛。管仲提议齐桓公采用“尊王攘夷”的旗号,因而齐桓公四处征战,甚至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公元前645年,管仲去世,而齐桓公选择任用了易牙、开方和竖刁,但他们三个人各有野心,结果形成了以利益为中心的政治联盟,导致齐国内部乌烟瘴气。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病重,他的五个儿子各自率领党羽争夺王位,而易牙、开方和竖刁则将齐桓公软禁于高墙之内。最终齐桓公饿死,并在位42年后宣告了他的霸业的结束,他的长子姜无诡成功夺位,成为齐中废公。
公元前642年,齐桓公次子姜昭得到宋襄公的帮助,回国夺取了齐国王位,并成为齐孝公。然而,公元前633年,齐孝公过世,在位只有九年。当年,齐桓公的三个儿子之一姜潘的人刺杀了他的儿子,成功夺位成为齐昭公。
公元前632年,齐昭公参加了践土之盟,出席了晋文公的称霸时刻。不过,这一年也给齐国带来了不愉快的事情。当晋、鲁、卫三国派遣代表前来齐国时,齐顷公看到晋国使者身体有点驼背、鲁国使者有点跛足、卫国使者只有一只眼睛。他在楼上看到他们时,大笑出声,无礼的行为让齐国与三国结下了仇。
在公元前591年时,晋国攻打齐国,齐顷公被迫将自己的儿子公子强送到晋国作为人质,晋军才撤离。两年后,晋、鲁、卫、曹四国联合发兵攻打齐国,齐顷公率领军队迎战,但齐国军队在鞌(今山东济南)大败,齐顷公与大臣逄丑父互换衣服才得以逃脱。
公元前588年,齐顷公前往晋国朝见晋景公,并希望尊晋景公为王。不过,晋景公推辞了他的提议。回国后,齐顷公深刻反省,废弃了猎苑、减轻税赋、帮助孤寡、关心病残、用尽积蓄来救济百姓,赢得了众多百姓的信任和支持。
公元前582年,齐顷公去世,在位17年,其子姜环继位为齐灵公。齐灵公在位期间任命晏弱和晏婴父子为相,打理国家大事,被百姓视为清明的国君。不过,他去世后的齐国也开始了一段新的风暴。
公元前554年,齐灵公去世,在位28年,其子姜光继位,即齐后庄公。公元前548年,齐后庄公与崔杼之妻东郭姜私通,结果被崔杼发现并杀害。同年,崔杼立了齐后庄公的异母弟姜杵臼为君,即齐景公。齐景公虽然好享乐,但也深谙治国之道。他身边有两批大臣,一批是治国之臣,一批是享乐之臣,这样治国之余还能享乐,运用治国之道的效果也颇为出色。
公元前490年,齐景公去世,在位58年。他没有嫡子,所以他的几个儿子展开了激烈的争君之争。首先是齐景公的幼子姜荼继位,即齐晏孺子。不久,田乞发动政变,将齐晏孺子放逐到骀地后弑杀,随后立齐景公的另一名儿子姜阳生为君,即齐悼公。在齐悼公的统治下,田氏贵族专政成为一种新趋势,朝政大权由田乞掌控。
公元前485年,田乞去世,其子田常接替了他的位置,并继续掌控齐国朝政大权。同一年,田常怂恿鲍息及齐国大臣毒杀齐悼公,并立齐悼公之子姜壬为君,即齐简公。
公元前481年,齐简公试图夺回政权,但田常先下手,导致齐简公被杀害。随后,田常立齐简公之弟姜骜为君,即齐平公,此时田氏专权的趋势更甚,甚至割据齐安平以东,对此,齐平公竟然无能为力。
公元前456年,齐平公去世,其子姜积继位为齐宣公,然而,田常早已身故,此时齐国朝政由田常之子田盘和田常之孙田白把控,齐国的政治局面再度变得动荡。
公元前405年,齐宣公去世,由其子姜贷继位为齐康公。然而,齐康公淫于酒色,不负责任地任用田白的后代田和为相。
公元前391年,田和将齐康公放逐至一座海岛,康公只能自给自足度日。同年,田和自立为君,即田齐太公,自此齐国政治迅速由田氏掌握,旧有姓氏逐渐消失。
公元前384年,田齐太公田和去世,在位7年,由其子田剡继位,即齐废公。公元前379年,曾被放逐的齐康公去世,齐国政治局面更加动荡。公元前375年,齐废公被其弟田午弑杀,在位9年。随后,田午立齐废公之子田喜为君,但仅仅同年,田午将田喜也弑杀,自立为君,即田齐桓公。
田齐桓公上台后,齐国多次遭到入侵,但桓公所建立的稷下学宫则吸引了天下贤士前往,助力齐国发展壮大,并开始对周边的诸侯展开反击。公元前357年,田齐桓公去世,在位18年,其子田因齐继位,即齐威王。齐威王曾拜邹忌为相,但他晚年开始贪玩,导致齐国政治局势再度动荡。
公元前350年,卫国攻打齐国并成功占领薛陵。同年,赵国也进攻齐国,占领了甄城。然而,齐威王此时听从姬妾虞姬的劝告,开始改变,对国家开始肆心经营。公元前348年,赵国再度进攻齐国,但齐威王此时已经励精图治,赵国未能得逞。同年,齐威王前往洛邑拜见周天子,备受天下人推崇赞赏。
公元前341年,魏国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任命忌为主将,由田婴、田盼担任副将,孙膑做军师,带领大军直取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这就是“围魏救赵”。最终,齐军与魏军在马陵交战,齐军大获全胜,斩杀了魏军的大将庞涓。齐威王的威望随之大涨,齐国也成功崛起成为当时数一数二的强国。
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永定两国承认对方为王,此次会盟被称为“徐州相王”。
公元前323年,秦国入侵齐国,两国军队在桑丘爆发战争。齐威王十分重视选拔优秀将领的原则,坚持任用匡章为主将,并最终在战场上大败秦军,取得了桑丘之战的胜利。
公元前314年,齐宣王趁燕国内乱之际,派遣匡章率军攻打燕国,仅用30天就将燕国攻灭,燕王和国君惨遭杀害,燕国覆灭的命运就此注定。
公元前312年,齐国撤退燕国,使燕王庶子姬职得以回到国内继承王位,成为燕昭王。公元前301年,齐宣王去世,继任者为齐湣王,其间,齐国的政治形势时好时坏。
公元前298年,齐湣王派兵驱逐公子几瑟,联同魏国共同决定支持公子咎成为韩国太子。公元前288年,齐湣王与秦昭襄王称帝,准确地说是秦国称东帝,齐国称西帝,但不久之后,两国都取消了帝号。
公元前286年,齐湣王再次进攻宋国,成功吞并了宋国领土。然而不久之后,秦、燕、魏、赵、韩五国结成联盟,联合讨伐齐国,齐军被击败,齐都临淄被燕军所占。齐湣王逃到卫国、邹国、鲁国等地,然而傲慢的态度一次次招致各国的拒绝收留。最终,淖齿率楚军攻入莒城,杀死了齐湣王,夺回了原属楚国后被齐国占领的淮北之地。随后,莒城百姓和逃亡的齐国大臣拥戴齐湣王之子田法章为君,史称齐襄王。
公元前279年,齐将田单以即墨城为基地打败燕军,收复约七十多座失陷城池。田单随后前往莒城招待齐国君主齐襄王,然而齐国元气大伤,已无力对抗其他强国。
在公元前265年,齐襄王去世,长子田建继位,即齐废王。而在齐废王统治期间,秦国已经成为了超级强国,但两国却并未接壤。秦国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留意与齐国交流,以便遏制齐国干扰自身与其他五国的战争。
公元前221年,秦国灭掉了韩、赵、魏、楚和燕五个国家,距离一统天下已经所剩无几。同时,秦王嬴政派遣军队攻打齐国,齐国百姓们也没有勇气进行反击。最终,在陈驰和后胜的劝说下,齐废王选择投降秦国。此举标志着齐国成为秦国的附庸,齐国近乎沦为了秦国的附属国。
作为亡国之君,齐废王田建的命运异常凄惨。秦王嬴政将其流放到共地,且没有供给任何食物,结果齐废王田建饿死在流放地。
二、楚国历史820年。楚国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七雄之一,其建立可上溯至公元前1042年。据说,熊绎作为周文王的鬻熊侍从曾经有过出色的贡献,获得了周成王的分封,并建立了楚国。自此,楚国开始迅速发展,扩大疆土,向南方荆山开辟新地。
熊艾继位后,周昭王曾经两次率军攻打楚国,但均以失败告终,标志着楚国开始在南方产生强大的影响力,逐渐崛起。
熊?继位后,楚国的历史比较黯淡,除了熊胜之外,历任国君的生平均无详细记载。熊胜在位期间由于没有子嗣,被其弟熊杨继位统治。在熊杨时代,楚国的主要活动范围仍局限于荆山及古沮、漳河上游地区。
直到熊渠的时代,楚国才真正快速发展,从周王朝开始的南蛮小部落,转变成为了与周朝抗衡的重要势力。在中原动乱的时期,熊渠开始着手开疆拓土,攻打了庸国、扬越、鄂国等周边国家,并将其领土扩大到江汉平原。在占据鄂地之后,熊渠感到极为得意,因为鄂地铜矿资源十分丰富,熊渠的征服行动使得楚国未来几个世纪都能够依靠这些资源保持实力。此时的熊渠已经不满足于子爵的爵位,他曾向周天子请封失败后,宣布“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熊渠效仿周天子的做法,将自己的三个儿子封为王,并让长子熊康成为句亶王、次子熊挚成为鄂王、三子熊延成为越章王。但是在周厉王继位后,熊渠害怕受到周朝特别关注,因此取消了儿子们的王位。
熊渠去世后,由熊挚继位,但被熊渠的三子熊延发动政变,弑杀兄长后自行继承。
熊延统治下,楚国继续扩张领土,并未停止向外扩张的步伐。熊勇继位后,其生平不详,其弟熊严接任。尽管很少有记载,但楚国的发展依然得以延续。
公元前828年,熊严去世,这段时间的历史不是很详细,只知道其子熊霜继位。
熊霜去世后,其三个弟弟争夺王位,最终老二仲雪丧生,老三叔堪逃离到濮地避难,老四熊徇登上了王位。在熊徇的时代,楚国国力不断增强。熊徇去世后,其子熊咢继位,生平不详。
熊咢去世后,其子熊仪继位,即楚若敖。这是楚国国君第一次拥有谥号。在楚若敖统治下,国家的实力得以不断加强,但直到其离世,王国才真正获得长足发展。
接下来,楚国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多变化。在楚霄敖登上了王位后,楚国仍然保持着强大的发展趋势。楚蚡冒在位期间开疆拓土,征服陉隰,进一步增强了楚国国力。
在楚蚡冒的时代,其弟熊通杀害了楚蚡冒之子,自立为君,即楚武王。楚武王实行严格的法治政策,开疆拓土,扩张疆土,使楚国更加强盛。
楚通代,成为楚国历代国君中的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他向周天子讨要更高的爵位,被拒绝后,便将自己封为正式的国王,成为各诸侯国中第一位僭越称王的国君,追谥先君楚蚡冒熊眴为楚厉王。
楚武王去世后,其子熊赀继位,即楚文王。楚文王继承父亲的志向,继续开疆拓土,增强楚国的国力,并迁都到郢(今湖北宜城楚皇城)。在楚文王治理下,楚国的规模增加,国家生活更加繁荣。
楚堵敖继位后,国家的政治发展比较缓慢,没有太大的亮点。但在其弟弟熊恽的发动下,楚堵敖被杀害而死,熊恽自立为君,即楚成王。楚成王大力开疆拓土,先后灭亡弦、黄、英、夔等国,击败宋国,称雄中原。与此同时,楚成王还与诸侯修好结盟,向周天子进贡,以加强自己的地位,国家进一步加强了自己的实力。
在中国历史上,楚国是一个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国家。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五位霸主,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为中国历史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以下是楚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
公元前626年,楚成王被太子熊商臣逼迫自杀,熊商臣即位成为楚穆王。楚穆王通过灭亡江国、六国和蓼国等国,控制了江淮地区,进一步扩大了楚国的势力范围。
公元前614年,楚穆王去世,其子熊侣继位,即楚庄王。楚庄王是一个非常有才干的君主,在位前三年采取静观动态、审时度势的对策,对楚国内部政局和大臣们有了更好的了解。之后,他大胆出击,重用忠直之士伍举、苏从等人,发展经济,使楚国国力快速增强。在他的领导下,楚国灭亡了26个小国,并在邲之战中一举打败了晋国。
公元前591年,楚庄王病逝,其子熊审继位,即楚共王。楚共王即位时只有十岁,朝政大权被叔父子重、子反掌控。但受到子重排斥大臣的行为,许多大夫于是出逃晋国,最终帮助晋国打败楚国,重新成为中原霸主。
公元前560年,楚共王去世,其子熊固位在位31年,楚国开始衰落。因此,楚共王在临终前深自反省,请求大臣们日后请谥名为“灵”或“厉”,这两个谥号都不是好的名字。但他的弟弟熊囊于心不忍,为他谥名为“共”。同年熊固的儿子熊昭继位,即楚康王。
楚康王在位期间,晋国称霸中原。为了缓和楚、晋两国之间的关系,公元前546年,楚、晋、宋、鲁、蔡、卫、陈、郑、齐等国在宋国参加了弭兵之会,订立了罢战息兵的协议,从此楚国与晋国平分中原霸权。
公元前545年,楚康王去世,在位15年,其子熊员继位,即楚郏敖。楚郏敖在位期间,让熊围担任令尹,主管军事。但熊围野心勃勃,掌控军队后多次僭越,使用国君的服饰和仪仗,令其他诸侯不满。
公元前541年,楚郏敖病重,出使郑国的熊围得知后便回国,并乘机杀死了楚郏敖和他的儿子们,然后自立为君,即楚灵王。楚灵王在位期间处理政务非常苛刻,与薰氏之族、蔡洧和斗成然等人结怨,其政策引起了广泛的不满。公元前529年,楚灵王率军攻打徐国,但是他的弟弟熊比联合其他不满的大臣发动了叛乱,率军攻入了郢城,杀了楚灵王的两个儿子,并自立为君,即楚初王。
与此同时,熊围却假称楚灵王已经回来,并恐吓楚初王,使他在恐惧中自杀,熊围顺势继位,成为了楚国的新君王,即楚平王。与此同时,楚灵王得知国内叛乱的消息后被迫流亡到郊外,随着身边随从的相继离去,他最终选择在申亥家中自缢身亡,在位12年。
楚平王在位期间,宠信奸臣费无极,残害楚国的百姓和贤臣,这些行为让日后的楚国遭受了大祸。他不仅杀害了伍子胥之父伍奢,还冒犯太子建,抢夺太子建的未婚妻秦女孟嬴,更诛杀了伍奢、伍尚等人。这些坏事做尽的行为,为日后伍子胥入郢攻破楚国埋下伏笔。公元前516年,楚平王去世,在位13年,其子熊壬继位,即楚昭王。
楚昭王即位初期,吴国攻破了楚都郢城,但由于他还不到十岁,所以不应该怪责他。后来,楚昭王在秦国的帮助下成功击败了吴军,光复了楚国。楚昭王在位27年逐渐推进政治改革,使国家稳步发展。政治改革中重用了子西、子期、子闾等人,使得楚国逐渐成为一方强盛,将楚国领土扩至东海、淮海、泗水一带。先后平定了白公胜之乱,灭亡了陈国、蔡国、杞国等,成为强盛的强国。
楚惠王继位后,重用子西、子期、子闾等人,实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使得楚国的国势得以迅速复苏,国家经济和生产稳步发展。他禁止私粮,完善税收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开拓官田、治水修路、兴修工匠等措施,促进了社会生产。此外,他还平定了白公胜之乱,灭亡了陈国、蔡国、杞国等,将楚国领土扩张至东至海、东南至淮水和泗水一带,成为一方霸主。公元前432年,楚惠王去世,在位57年,其子熊中继位,即楚简王。
楚简王在位前期灭亡了莒国,并将楚国势力扩张到沂水流域的中部。他与宋国缔结联盟,试图扩大对中原的影响,但却受到三晋的阻挠。楚、晋之间爆发了三次战争,楚国均告失败。在位后期,楚简王攻打魏国,成功攻陷上洛,但楚国处于略处于劣势。总之,楚国在楚简王在位期间,虽然经济和军事实力有所发展,但被周围的诸侯国家所压制。
楚声王继位后,楚国社会动荡,国事积弊日深。楚声王在位时期并未有什么显着的成果,国家在各方面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和挑战。公元前402年,楚声王被盗贼所杀,其子熊疑继位,即楚悼王。
楚悼王在位期间,任用吴起进行政治、法律和军事等方面的改革,达到了一定的效果,楚国的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升。楚悼王之后,楚国开始出现了南平百越和北并陈蔡的局面,并具有一定的领土扩张和军事实力。在位期间,楚悼王与三晋、齐国结盟,展开对秦国的联合抵抗,推动了楚国进一步向南方扩张。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在位21年,其子熊臧继位,即楚肃王。
楚肃王继位后,楚国内部出现了大规模的社会动荡,而且加上国家政治和经济上出现的严重问题,楚国处于一种摇摇欲坠的状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楚肃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期挽救楚国的颓势。但可惜的是,这些措施并没有产生明显的效果,而旧贵族也发起叛乱,包围了楚肃王的王宫,用乱箭射杀了吴起,楚国的变法运动也宣告失败。
公元前370年,楚肃王去世以后,他的弟弟熊良夫继位,即楚宣王。楚宣王在位期间继续秉持着开疆拓土的路线,先后灭亡了邾国、蔡国等王国,使得楚国的地位逐渐得到巩固和扩大。
楚威王继位后,他发扬前任楚宣王的优良传统,继续开展扩张和发展的事业。楚威王在位期间,楚国的势力不断向江淮地区扩张,对外战争成功居多,成就显着。公元前329年,楚威王去世,其子熊槐继位,即楚怀王。楚怀王在位初期任用屈原进行变法,但变法计划无疾而终,并在对外战争上输多胜少。公元前299年,楚国与秦国在武关会盟,但楚怀王却死于此行。秦国乘机逼迫楚怀王割让了巫郡和黔中郡,但楚怀王断然拒绝。同年,楚怀王之子熊横继位,即楚顷襄王。
楚顷襄王在位期间,秦国派大将白起攻打楚国。楚国先后失去了江陵和郢城,最终迁都于陈(今hEN省淮阳县西)。楚顷襄王去世后,其子熊完继位,即楚考烈王。楚考烈王以春申君黄歇为相,并成功地推进了政治和经济上的改革,使楚国一度得以复兴。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去世,其子熊悍继位,即楚幽王。楚幽王的舅舅李园在楚考烈王的葬礼上刺杀了春申君黄歇,之后李园掌控了楚国朝政。公元前235年,秦国联合魏国攻打楚国,后无功而返。
楚哀王继位两个月后即被弟弟熊负刍的门客所杀,熊负刍自立为王。熊负刍在位期间秦国已经灭了韩国、赵国、魏国,成为兼并周边各国的霸主,下一个就该轮到楚国了。在公元前226年,秦国出兵攻打楚国,大获全胜,占领了十多个城池。楚王负刍想要割地求和,但秦国不同意。于是,秦国派遣李信率领二十万大军再次攻打楚国。然而,楚国趁机反击,成功收复了失地。
公元前224年,秦国再次派遣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进攻楚国。
公元前223年,秦军攻入楚国都城寿春,俘虏了楚王负刍。但是,楚国的昌平君熊启在淮南继续抵抗秦军,并被部下拥立为新的国王。
公元前222年,王翦和蒙武率领秦军击败了淮南楚军,昌平君熊启战死,楚国宣告灭亡。这个曾经存在了820年的国家,终于被秦国所征服。
三、燕国历史822年。燕国作为七雄之一,其建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的弟弟姬奭因为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蓟(今bJ),建立了燕国,这位古代名士被后人尊称为燕召公。
燕召公即位后并没有亲自治理燕国,而是委派了自己的儿子姬克管理燕国。公元前1038年,燕召公将其位传给了姬克,专心辅佐周成王和周康王父子治理周朝,开创了四十年的“成康之治”。
其后燕国的历史中出现了许多无名无谥的国君,直到十一代国君燕惠侯时期燕国历史才逐渐变得详实。燕惠侯在位长达38年,他的生平事迹没有被具体记录下来。
其子燕厘侯于公元前827年继位,但他的生平也是一片空白。燕厘侯去世后,其子燕顷侯继位,此时正值西周灭亡、东周建立之际。公元前767年,燕顷侯去世,其子燕哀侯继位,但其生平同样缺少详实的资料。
公元前729年,燕郑侯继位,但是他的个人成就至今仍然未被具体记录下来。燕穆侯于公元前711年继位,其时燕宣侯曾经遭受山戎的攻击。
公元前698年,燕宣侯去世,他的儿子燕桓侯继位。燕桓侯在位初年,燕国受到猛烈的山戎侵扰,被迫迁都临易(今河北雄县),这导致燕国的国力日趋衰弱。
燕国第十三代国君为燕庄公,他在位期间,燕国再次遭受山戎入侵。燕庄公向齐国求援,齐桓公率大军前来支援,最终击败了山戎,保护了燕国的安全。为了表示谢意,燕庄公亲自送齐桓公至齐国,却因为只有天子才享有诸侯跟送的待遇而受到诸侯轻视。齐国为了不让燕庄公失面子,特意将燕庄公所经过的地方割让给燕国。
燕国第十四代国君为燕襄公,他在位期间将都城迁回了蓟城。燕襄公于公元前618年去世,他的儿子燕前桓公继位,而此时燕国的国势已经再度衰弱。
燕前桓公于公元前602年去世,其子燕宣公继位,然而他的生平也是一片空白。公元前587年,燕宣公去世,其子燕昭公继位。燕昭公在位期间,击败了东胡并修筑了长城燕昭公在位期间,成功击败了位于燕国东部的东胡族,并修筑了一段长城,使得燕国的国势逐渐由弱转强。
公元前574年,燕昭公去世,他在位13年。燕昭公的儿子燕武公继位,但是他的生平事迹不为人所知。
公元前555年,燕武公去世,他在位19年。他的儿子燕前文公继位。在燕前文公的统治期间,北方的戎狄各部变得越来越强大,屡次侵犯燕国。为了避免战争,燕前文公迁都到了临易。
公元前549年,燕前文公去世,他在位6年。他的儿子燕懿公继位,但是他的生平事迹也不为人所知。
公元前545年,燕懿公去世,他在位4年。他的儿子燕惠公继位。在燕惠公的统治期间,他想要去掉诸大夫,重用自己的心腹宋。但是,诸大夫联合起来先诛杀了宋。燕惠公感到非常惶恐不安,于是逃到了齐国。
公元前536年,齐国向晋国请求共同讨伐燕国,以护送燕惠公回国。晋平公同意了,与齐国一起攻伐燕国,燕惠公这才得以回国。
公元前535年,刚刚回国复位的燕惠公去世,他在位10年。他的儿子燕悼公继位,但是他的生平事迹也不为人所知。
公元前529年,燕悼公去世,他在位6年。他的儿子燕共公继位,但是他的生平事迹也不为人所知。
公元前524年,燕共公去世,他在位5年。他的儿子燕平公继位,但是他的生平事迹也不为人所知。
公元前505年,燕平公去世,他在位19年。他的儿子燕前简公继位,但是他的生平事迹也不为人所知。
公元前493年,前简公去世,他在位12年。燕国的献公继位,但是我们不知道他与前简公的亲属关系,也不了解他的生平。
公元前465年,献公去世,他在位28年。他的儿子孝公继位,但是我们对他的生平并不了解。
公元前455年,孝公去世,他在位10年。他的儿子成公继位,但是我们不了解他的生平。
公元前434年,成公去世,他在位21年。他的儿子湣公继位,但是我们对他的生平并不了解。
公元前403年,湣公去世,他在位31年。他的儿子后简公继位,但是我们不了解他的生平。
公元前373年,后简公去世,他在位30年。他的儿子后桓公继位,但是我们对他的生平并不了解。
在公元前362年,燕国的桓公去世,他的儿子文公继位。文公采纳了苏秦的合纵之策,与赵、韩、魏、齐、楚五国组成了合纵联盟,共同对抗秦国。
公元前333年,文公去世,他的儿子易王继位。同年,齐宣王夺取了燕国十城,但通过苏秦的游说,齐国归还了这些城池。燕国与魏国、韩国、赵国、中山国结成了联盟,互尊对方为王,被称为“五国相王”。
公元前321年,易王去世,他的儿子姬哙继位,被称为燕王哙。
公元前318年,燕王哙联合楚、韩、魏、赵四国攻打秦国,但未能取胜。
公元前316年,燕王哙禅位给相国子之,在位5年。
公元前314年,燕王哙之子姬平联合将军市被发动叛乱,子之虽平定了叛乱,但也导致了燕国内部的混乱。齐国趁机入侵,燕王哙被杀,子之被擒,燕国灭亡。
公元前311年,受到赵国、秦国等多国压力,齐国不得不从燕国撤军。随后,赵武灵王护送燕王哙之子姬职从韩国回燕国继位,即燕昭王。此时,燕国已经陷入虚弱状态,社会动荡不安。燕昭王继位之后,他采取卑身厚币、招纳贤士的策略,招揽了不少人才,外用苏秦,内用乐毅。经过长时间的休养生息,燕国国力逐渐得以恢复,并逐渐走出了当时的困境。
公元前284年,齐国灭宋引起了云南的震动,燕昭王召回乐毅,并联合秦、韩、赵、魏等五国共同伐齐,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此战中乐毅连下齐国70余城,打得齐国仅剩下莒和即墨两座孤城。公元前279年,燕昭王去世,由燕惠王继位,但不久后便中了田单的反间计,在战场上燕军大败,齐国70座城池重新归齐。
公元前272年,燕相公孙操发动政变,燕惠王被杀害,其子姬秋寿被立为燕王,即燕武成王。此时燕国已经陷入内乱,随着时间的推移,齐国将领田单趁机攻占了燕国的中阳,燕国政治和经济面临严重挑战。
燕武成王在位期间,在阳城至襄平之间筑起了长城,并设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但燕武成王死后,由其子燕孝王继位,此时赵国出兵攻打燕国,夺取了武遂和方城。燕孝王派军队反击,但失败了。
燕王喜继位,趁赵国元气未恢复之际屡次派兵攻打赵国,但未能成功。在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为了自保,派荆轲前去刺杀秦王嬴政,但失败。此后,秦国为此理由进攻燕国,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到了辽东。
公元前222年,秦国已经攻灭了楚国和魏国,开始着手收拾燕国余部。王翦之子王贲率军进攻辽东,此战中燕军大败,燕王喜被俘,燕国宣告灭亡,国祚长达822年的燕国终生死。燕王喜被俘虏,并下落不明。
四、韩国历史173年。韩国是七雄之一,建国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共传11世11君,国祚持续了173年。其先祖韩万是西周古韩国后裔,因辅佐晋武公有功,被封到韩原,成为晋国大夫。韩国历经十位卿大夫治理,最终传至韩虔手中。
公元前403年,韩虔被周天子册封为诸侯,赐侯爵,即韩景侯,韩国正式立国。韩景侯在位期间联合魏、赵两国攻打楚国,打到楚国桑丘而回。
公元前400年,韩烈侯继位。在韩烈侯执政期间,相国韩侠累与大臣严遂争权。公元前397年,严遂花费巨资雇佣刺客聂政刺杀了韩侠累。这一事件导致韩国政治陷入混乱,国力逐渐衰弱。
公元前387年至公元前377年,韩文侯在位期间与魏、赵两国结成同盟,不断对外扩张,攻打郑国夺取了阳城、攻打宋国俘虏了宋悼公、攻打齐国到桑丘,韩国由此强盛。韩哀侯废晋靖公为庶民,瓜分了其食邑,晋国彻底绝祀。同时韩哀侯攻克了郑国都城新郑,灭亡了郑国,并迁都到原郑国首都新郑,国力迅速上升。
公元前374年,韩哀侯被韩严弑杀,其子韩若山继位,即韩懿侯。韩懿侯在位期间联合赵国伐魏,一直打到魏都安邑,但因韩赵联军内部意见不合,韩懿侯退军,三晋离心离德。
公元前363年,韩懿侯去世,其子韩武继位,史称韩昭侯。韩昭侯是韩国历史上最能干的君主,他用申不害变法,加强了君主集权统治,稳定了政局,限制了贵族特权,提高了百姓生活水平。
公元前333年,韩昭侯去世,其子韩康继位,史称韩宣惠王。当时,秦国实行商鞅变法,国力大增,为了对抗秦国,韩、赵、魏、燕、中山五国结成联盟,彼此承认对方国君为王,形成了“五国相王”的局面。联军曾联合攻打秦国,但最终遭到失败,秦国对联盟成员实施报复性攻击,韩国遭受重创,不得不依附于秦国,并在未来配合秦军一同攻打楚国。
公元前312年,韩宣惠王去世,其子韩仓继位,史称韩襄王。在他的统治下,秦国开始实行蚕食策略,不断攻占韩国的城邑和土地,导致韩国元气大伤。宜阳作为韩国的重要城镇被攻陷,韩国国土被一分为三,战略空间变得狭窄,只能长期依附于秦国,最终灭亡。
公元前296年,韩襄王去世,其子韩咎继位,史称韩厘王。当时,秦国趁韩国政治不稳之机,派遣大将白起入侵,造成了伊阙之战,韩国兵力全被白起所消灭,韩国走向灭亡。
公元前273年,韩厘王去世,在位23年,其子韩然继位,史称韩桓惠王。当时,韩国已经岌岌可危,为了应对秦国的进攻,韩桓惠王派郑国入侵,希望郑国能够说服秦王修筑水利,并借这个修筑水利的机会消耗秦国的人力和物力。可是结果却事与愿违,秦国利用这个机会大力修筑水利,加强了国力和经济实力,使得原本贫瘠的关中地区变成了天下粮仓。
公元前239年,韩国的桓惠王去世,他在位期间长达33年。他的儿子韩安继位,成为了末代韩王。然而,韩国的形势危机四伏,已经处于灭亡的边缘。
公元前231年,秦国的大军压境,韩王安不得不割让南阳,以求苟延残喘。但是,这并没有解决韩国的问题。公元前230年,秦国再次派遣内史腾衰大军攻打韩国。韩王安面临着两难的选择,最终选择了投降。这标志着韩国已经宣告灭亡,这个曾经繁荣的国家已经不复存在了。
韩亡后,秦国在韩国旧地设立了颍川郡,并将韩王安迁到了陈县。然而,这并没有结束韩国的悲剧。公元前226年,原韩国贵族在故都新郑发动了叛乱。秦国为了根除祸患,决定将软禁中的韩王安处死。这标志着韩国的历史正式画上了句号。
五、赵国历史181年。赵国成立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之际,其先祖赵衰是晋国五贤士之一,辅佐晋文公称霸并被封为晋国大夫。赵邑经过赵宣子、赵庄子、赵文子、赵景子、赵简子、赵襄子、赵桓子、赵献子八位卿大夫治理,最终传至赵籍手中。公元前403年,赵籍被周天子册封为诸侯,赵国正式立国,赐封侯爵,即赵烈侯。在赵烈侯的治理下,赵国实行仁义政策,勤俭节约、重视功德,使得赵国日益富庶。
公元前400年,赵烈侯去世,在位3年。由于其儿子赵章尚未成年,便由赵烈侯长子赵地继位,即赵武侯。赵武侯时代,赵国与韩魏两国组成三晋联盟,不断开疆拓土,实力强盛。
公元前387年,赵武侯去世,在位13年,其侄赵烈侯的儿子赵章继位,即赵敬侯。赵敬侯上位后,其堂弟赵朝发动叛乱失败,逃至魏国寻求援助,遭到赵军打败。三晋联盟也因此瓦解。赵敬侯于公元前363年将都城从中牟搬到邯郸,在此规划宫城区和大北城,使邯郸得以快速发展,成为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为赵国繁荣提供了保障。
公元前376年,赵敬侯与韩哀侯、魏武侯一起废除晋靖公的王位,并瓜分了其食邑,从此晋国彻底绝祀。
赵敬侯于公元前375年去世,其子赵种继位,即赵成侯。公元前372年,赵成侯在邢州高筑檀台,以朝诸侯,因地处邢州,故而檀台得名为邢台。
公元前351年,赵成侯与魏惠王在邯郸城南的幛水漳水会盟,两国缔结和约后魏国将邯郸还给了赵国。
赵肃侯于公元前350年继位,其治下赵国发生了一系列的征战。赵肃侯在得知魏国已经衰落后,趁势展开对外扩张,公元前344年攻下齐国的高唐,公元前343年攻打魏国首府,公元前340年联合齐国进攻魏国,公元前339年再度攻魏,公元前333年第三次侵略魏国,并于公元前332年将黄河水引入魏国,成功解除了魏、齐联军对赵的围困。通过多次对外作战,赵肃侯巩固了赵国在北方霸主的地位,同时也成为了三晋的领导者。
赵武灵王于公元前326年继位,同年秦、楚、燕、齐、魏五国各派精兵一万人前来赵国参加赵肃侯的葬礼,名为吊唁,实为示威。公元前323年,赵武灵王通过公孙衍斡旋,与魏国、韩国、燕国和中山国共同组成了五国相王的联盟,各国国君均自称为“王”。不过,由于赵武灵王认为当时赵国没有称王的实力,故在国内并未采用王号,仅自称“君”。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意识到北方游牧民族带来的威胁,推行胡服骑射政策,并建立以骑兵为主的强大军队。随着灭亡中山国、击败林胡、楼烦二族等战役的胜利,赵国迅速成为战国后期北方的霸主之一,并是仅有的有实力与强秦匹敌的国家。
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因宠爱孟姚,将太子赵章废黜,并立孟姚之子赵何为新太子。不久,赵武灵王将王位禅让给赵何。赵武灵王希望以二元政治构建国家治理,将国家政务交由赵何处理,并在主父的身份下专注于军国大事。但他提前退位的做法却造成了赵国内部的混乱。
公元前295年,废太子赵章发动叛乱。赵惠文王与赵武灵王在沙丘游猎期间,叛军与赵惠文王的卫队发生了冲突,结果失败。赵章逃至赵武灵王的行宫,赵武灵王收留了他。最后,赵惠文王派军包围了沙丘行宫,三个月后,赵武灵王饿死,这一事件被称作沙丘之乱。
赵惠文王虽然自幼背负弑父的罪名,但他在治国上表现出较高的才能。在历任文武大臣的辅佐下,赵惠文王使得赵国变得清明、强大。
公元前262年,秦国与赵国为争夺韩国上党郡,爆发了长平之战。赵孝成王先派廉颇为将在长平与秦军对峙,并后派赵括替换了老将廉颇,改守为攻,但遭到了白起将军的包围。在此战中,45万赵军被斩首坑杀,赵国元气大伤。长平之战的失败让赵国在六国中失去主导地位。而秦国则因此获得了更多的优势,开始逐渐占据六国的上风。这场战争的失败使得六国再也没有能力对抗秦国的进攻,也注定了秦国迟早都要统一中国。
公元前259年,长平之战结束后,秦昭襄王又派王陵率兵来攻赵国都邯郸城。当时的赵将廉颇带领赵军坚持抵御,各个诸侯国也纷纷前来支援赵国。最终,秦国被迫撤军,让赵国得到了喘息机会。
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去世,在位共21年,其子赵偃继位,即赵悼襄王。赵悼襄王推行货币改革,开始在石邑铸造三孔布货币,但在军事上却放弃了廉颇,导致赵国的军事力量变得越发薄弱。
公元前236年,赵悼襄王去世,在位共9年,其子赵迁继位,即赵幽缪王。赵幽缪王为人品行不端,治国不力,赵国一度屡遭秦国的攻打,相继丢失宜安、平阳、武城、狼孟、番吾等郡。
公元前229年,秦国发动了灭赵之战,秦将王翦率领三十万大军攻打赵国,赵幽缪王派李牧、司马尚率领军队进行抵御。但随后赵幽缪王却听信郭开的谗言,将李牧杀害,罢免司马尚,派遣赵葱、颜聚率领军队进行守卫,结果导致赵军惨败。
公元前228年,秦军攻克了赵国都邯郸城,并俘虏了赵幽缪王。此时,赵国的贵族逃到代地,拥立赵幽缪王的长兄赵嘉为新王,建立了代王国。
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率领军队来攻代王国。赵嘉带领赵军和民众进行顽强抵抗,但由于敌军实力过于强大,最终赵国遭遇失败。代城告破,赵嘉选择自杀殉国,此时立国181年的赵国也宣告灭亡。
六、魏国历史178年。魏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建国于公元前403年的“三家分晋”时期,以毕万为先祖。毕万曾随晋献公消灭耿、霍、魏三国,被晋文公封给魏地作为封地,后代称魏氏。经过多位卿大夫治理,魏国终于传至魏斯手中。公元前403年,周天子册封魏斯为诸侯,即魏文侯,魏国正式立国。自此之后,魏文侯便在位期间任用李悝变法,快速推进了魏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他还建立了一支专业化的职业军队——魏武卒。在魏文侯的奋斗下,魏国向西攻占了秦国的河西地区,向北穿越赵国,征服中山国,向东击败齐国大军,成为中原地区的霸主。
公元前396年,魏文侯去世,其子魏击继位,即魏武侯。魏武侯在位期间,继承了父亲的国策,魏国继续强大。
公元前389年,秦后惠公率领50万大军进攻魏国,企图夺回河西之地,然而,魏将吴起率领的5万魏武卒却将秦军击溃,阴晋之战成为了魏国的一次辉煌战役。
公元前387年,魏武侯派吴起征讨秦国,吴起在全国推进时却被魏武侯听信了公叔痤的谗言,从而导致吴起离开魏国并投奔了楚国。
公元前370年,魏武侯去世,其子魏罃继位,即魏惠王。魏惠王在位时期,魏国的实力不断下滑,人才外流严重,商鞅、孙膑、张仪等人都没有得到魏惠王的重用。
公元前361年,魏惠王将都城从安邑迁至大梁。从此,魏国也叫做梁国。
公元前360年,魏惠王开始重用庞涓。身为大将的庞涓,心胸狭窄,设计陷害孙膑,最终致使孙膑逃亡齐国。这也为后来魏国在马陵之战中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下令派遣庞涓攻打赵国都邯郸。齐威王听闻后,派遣田忌、孙膑率军赶来援救。孙膑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术,在魏军回援途中设下埋伏,成功使魏军中计,最终被齐国军队击败。
公元前343年,魏惠王为了弥补桂陵之战的损失,派兵攻打韩国。然而,韩国未能抵抗住魏国,便向齐威王请求帮助。齐威王再次派遣孙膑率军前往援救。在马陵之战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以减灶计的方法麻痹魏军,致使魏军在马陵中伏中被彻底击败。庞涓在战斗中壮烈牺牲,马陵之战的失利彻底摧毁了魏国的霸主地位,魏国元气大伤。
公元前341年,秦国利用魏国元气大伤之机,大举进攻魏国,夺取数座城池。
公元前334年,由于数次战败,魏国的国力变得十分衰弱,面对强大的秦国,魏国不得不转向与其他中原国家接近。魏惠王率领韩国和其他小国到徐州朝见齐威王,并发起相王之议。齐威王同意并承认魏国的王号,双方正式成为相对称呼的“相王”。
公元前332年,秦惠文王派公孙衍率军攻打魏国雕阴,历经两年大战,魏军终身败退,魏军伤亡8万余人,主将龙贾被俘。
公元前329年,魏国被迫将剩下的河西地区全部交还给秦国,至此,经历了八十多年的争夺,秦国终于收回了河西之地。
公元前319年,魏惠王去世,在位共51年,其子魏嗣继位,即魏襄王。魏襄王的治下,国家处于衰落状态,依靠与秦国的妥协来维持政权。然而,魏襄王仍然加强自己与韩、赵、燕、齐等五国的联盟,意图夺回河西之地,但多次失败,最终转向依附秦国。
公元前296年,魏襄王去世,在位23年,其子魏遫继位,即魏昭王。在魏昭王的治下,魏国屡遭秦国攻打,襄城、河东、新垣、曲阳、安城等城池全部失去,魏国已沦为三流的弱国。
公元前277年,魏昭王去世,在位19年,其子魏圉即位,成为魏国安厘王。安厘王封自己的弟弟魏无忌为信陵君,信陵君以礼贤下士、急人之困而闻名于世。
公元前257年,信陵君盗取魏安厘王的兵符,率领魏军赴邯郸救援被秦军围攻的赵军,最终成功地扭转了战局。但是,由于惧怕被揭发盗取兵符的行为,信陵君被自己的亲兄魏安厘王所迫害,并被囚禁在赵国长达十年之久。
公元前247年,秦国派出蒙骜进攻魏国,国难当头之时,魏安厘王和信陵君重新和解,魏安厘王还拜信陵君为上将军,最终信陵君带领魏军大获胜利,击败了蒙骜,成功地保卫了魏国的领土。但是,在这场战争之后,秦国采用了反间计,使魏安厘王对信陵君产生了猜疑,进而剥夺了他的职位。此后,信陵君一直郁郁寡欢,直到不久后去世。魏国也失去了这位伟大的将领,无人可以独挡一面。
公元前243年,魏安厘王去世,享年57岁,其子魏午继位,即魏景湣王。魏景湣王挟持着千疮百孔的魏国领袖,随着秦国的不断蚕食,魏国国土只剩下大梁城及周边几座城邑。
公元前228年,魏景湣王驾崩,享年30岁,其子魏假继位,成为魏国的最后一任国王。由于魏假是末代国王,史书中没有记载他的谥号。
公元前225年,秦国开启了灭魏之战,秦王嬴政派王贲率军攻打魏国的首都大梁和安阳邑。大梁地势险要,城墙坚固,在秦军的围攻下不倒,但王贲采取了包围、水攻等手段,将其周围的城邑全部攻取。大梁城逐渐孤立无援。最终王贲率军引黄河和鸿沟水灌大梁城,城墙开始崩塌。处境绝境的魏王假被迫向秦王嬴政投降,魏国从此陷入了永久的沉寂,历经178年的魏国宣告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