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小子文集 第1章 上古历史人物
1、仓颉。古有一位名叫仓颉的人,他来自中国南乐县。他生卒的年份已无从考证,但他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仓颉是黄帝时期的史官,他被尊称为“造字圣人“,是汉字的创始人。
相传,仓颉在结绳记事和刻木片等原始形式的记事方法之后,决定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字,以便记录繁杂的事务和进行交流。黄帝时代是创造发明较为活跃的时期,黄帝的时代见证了蚕的养殖、舟车的发明以及各种家居用具的创造。这些创新的影响下,仓颉决心创造一种方便、清晰的文字系统,以替代结绳和刻木的原始方法。
仓颉是一位聪明机智的人,他善于绘画,尤喜观察自然界的万物。他仰观日月星辰,俯瞰山川河流,观察鸟兽昆虫的痕迹,描摹草木器具的形状。经过多年的观察和绘画,他创造出了各种不同的象形文字,并将其他部族的文字符号整合起来,形成了最早的汉字。他将这些文字刻在龟甲兽骨或竹木片上,创造了汉字的雏形。这一创新传承至今,开创了中华文明的新纪元。
为了观察研究造字,仓颉旅行各地,长途跋涉,经历了无数的艰辛。他留下了许多笔迹和遗迹,在陕西白水一带曾经大病一场,当地人救助并且学习了他的文字,并在白水建立了仓颉陵以纪念他。他曾顺流黄河至东海,途经如今的山东寿光,筑台造字。经过十几年的奔波,他终于成功创造了汉字。黄帝颁布了诏令,要求全国各部落学习使用这种新的文字,并任命仓颉为史官,专门负责记录各部落的大事。同时,仓颉也获得了“仓“姓(繁体为“舍“),以示对他在造字方面的功绩的嘉奖。从此,仓颉的名字传承至今,在他的后代中得以延续。仓颉晚年回归故里,继续研究文字,在南乐县境内安葬。
仓颉的创举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汉字成为了华夏族群交流的纽带,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象征。汉字的形态丰富多样,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汉字,人们能够记录历史、传承智慧,感知世界的美妙和复杂。仓颉的造字事业是一种伟大的艺术创举,他的智慧和聪颖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仓颉的故事告诉我们,创造无所不在,只要我们用心观察,思考和实践,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种种可能性。正如仓颉从观察自然界中汲取灵感创造了汉字,我们也可以从周围的世界中寻找创新的点滴。无论是艺术、科学还是技术,都需要我们的智慧和努力,去不断探索新的领域,开辟新的道路。
就像仓颉一样,我们都可以成为生活中的创造者。无论我们从事何种职业或学科,只要我们敢于挑战,追求卓越,就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让我们以仓颉为榜样,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为世界增添更多的美好和独特的价值。仓颉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2、彭祖。彭祖,是先秦时期道家思想的先驱之一。他姓彭,名籛铿,又有彭铿之称。作为大彭国的始祖,彭祖的子孙以国为氏。不仅如此,彭也是一个姓氏。
彭祖的存在可以追溯到尧舜时代,他经常与神农时的巫咸、黄帝时的巫彭、夏朝的彭伯寿、商朝的彭伯考、商朝的贤大夫彭咸以及周朝的柱下史老子混为一谈。因此,关于彭祖的许多传说出现了,比如他长寿八百岁、非寿终非死明等。清代的孔广森在注释《列子·力命篇》中提到:“彭祖者,彭姓之祖也……大彭历事虞夏,于商为伯,武丁之世灭之,故曰彭祖八百岁,谓彭国八百年而亡,非实籛铿不死也。”另外,汉代史学家韦昭在《国语·郑语》注中说:“彭祖,大彭也。”这表明彭祖八百岁指的是大彭国存在了八百多年,《竹书纪年》记载:“(武丁)四十三年,王师灭大彭。”现在,xZ市境内依然保留着彭祖庙、彭祖祠、彭祖楼、彭祖井和彭祖墓等历史遗迹。
自尧时代开始,彭祖一族在夏朝和商朝发展壮大。在商朝时期,他们担任守藏史的职务,被封为贤大夫;而在周朝时期,他们则担任柱下史。根据《史记·楚世家》的记载:“彭祖氏,殷之时曾担任侯伯的职位,殷朝末期彭祖一族被灭。”在古代,“氏“一词多用来做宗族的称号。所以,实际上,彭祖是一个以彭为姓的一个氏族。孔广森在注释《列子·力命篇》的时候说:“彭祖者,彭姓之祖也。彭姓有许多分支:大彭、豕韦、诸稽。大彭历经虞夏,到了商朝担任伯的职位,最后在武丁时被灭亡,所以才说彭祖八百岁,指的是彭国存在了八百年而亡,而不是籛铿本人长寿八百岁。”这就明确说明了这个情况。所谓的彭祖寿命长达八百岁,实际上指的是大彭一族这个国家的存在年限。
另外还有一种所谓的“小花甲计岁法“,这种观点的主张者解释道:小花甲计岁法源于古代六十个星宿神依次值日一周的时间,民间崇拜星宿,认为人的寿命与星宿有关,每个人的寿命皆与六十个星宿依次值日一周的时间对应,因此认为彭祖寿命长达八百岁。然而,这种说法缺乏考据,只是出现在小说和网上流传。
然而,关于彭祖善于养生的传说却历代流传不衰。可以推想,由于彭祖一族擅长养生,因此族中有长寿之人相继出现,并以此成为名闻天下的。于是,关于彭祖享寿八百的传说逐渐形成并流传至今。因此,彭祖这个姓氏在古代可以说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长寿家族。
彭祖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孔子对他极为推崇,庄子、荀子、吕不韦等先秦思想家都对彭祖有过言论。《庄子·刻意》将他作为养生导引的代表人物。屈原的《楚辞·天问》中记录着:“彭铿斟奉给帝飨,受寿永多夫何求长?“这表明他善于食疗,所以寿命长久。王逸的注和洪兴祖的补注都提到他擅长烹调美食,所做的鸡汤味道鲜美,尧帝品尝后非常赞赏,因此封给了他彭城。《史记》等历史书籍也记载了彭祖的一些事迹。道家更把彭祖视为道家思想的先驱和奠基人,许多道家典籍中都保存着彭祖对养生的论述。晋代医学家葛洪在他撰写的《神仙传》中特别为彭祖写了一篇传记。当时的君王派人向他求道,他只说:“我生下来就失去了亲生母亲,三岁时遭遇犬戎之乱,流离西域,度过了百余年的时间。再加上我身体虚弱,丧失了四十九位妻子,失去了五十四个子女,多次遭受困扰和伤痛。我养精蓄锐,但也经历了苦难,我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我所知道的知识有限,不足以传授给别人。“
先秦时期,彭祖在人们心中是一个神仙。到了西汉时代,刘向的《列仙传》将彭祖列为仙界中的一员,被称为列仙,彭祖逐渐成为神话中的人物。
总的来说,对于彭祖八百岁的说法,我们不能轻信。但是,彭祖对于养生、长寿的传说历代流传不灭。我们可以揣测到,由于他的一族对养生有着精深的研究,导致了众多的长寿人物在他们中出现,他们的事迹逐渐形成了关于彭祖八百岁长寿的传说,流传至今。因此,彭祖这个姓氏可以说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古代长寿家族。
彭祖的故事不仅仅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所影响,他对世界文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的智慧和养生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彭祖的名字中蕴含着对长寿和健康的向往和追求,激励着人们去追求美好的生活和健康的身体。
3、台骀。太原,这座拥有5000年文明的城市,由一个英雄开启了它的帷幕,他就是台骀,华夏民族史传中英雄的代表,也是早于尧舜、夏禹的第一位先贤。
台骀的身世与事迹首次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儒家经典《左氏春秋传》中。据《左传·昭公元年》记载(公元前541年):“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为玄冥师,生元格、台骀。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大原。帝用嘉云,封诸汾川,沉、姒、蓐、黄实守其祀。今晋主汾而灭之矣。由是观之,则台骀,汾神也。”从这段史料中我们可以得知,金天氏的后裔昧是水官,他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元格,一个是台骀。台骀继承了父亲的职务,善于治水,他疏导了汾水和洮水,防止了大泽的泛滥,开辟了太原这片土地。颛顼帝对他予以赞赏,将他封在汾河流域的中部,由沉、姒、蓐、黄四个部族代代守护他的祭祀。然而现在,晋国的诸侯占据了汾河流域,灭掉了他们。从这个角度来看,台骀是汾河的神灵。
通过这段史料,我们了解到,在黄帝、颛顼时代,太原地区水患泛滥,汾河水量充沛,与“汾者,大也”的古诉相符。汾河带来了肥沃的黄土,形成了太原的冲积扁平原和洪积扁平原,但也淤塞了河道,形成了对人类有害的洪水。台骀疏导河道,改善了汾水四溢的状况,创造了太原盆地,使人类能够在这里生存和繁衍。因此,台骀成为了太原人世世代代祭祀的汾河之神,正如《左传》杜注中所说:“太原,晋阳也,是台骀所居的地方。”
对于造福太原土地的台骀,太原人民世代都没有忘记。历史上太原曾有许多台骀庙。唐朝时,河东节度使唐钧为安抚太原士民,将位于太原王郭村的台骀庙进行扩建,称之为“汾水川祠”。到了后晋天福年间(936~942年),后晋主石敬瑭将台骀封为昌宁公,台骀庙也改称为“昌宁公祠”。至今熟悉太原地方史的人们仍将台骀庙称为“昌宁公庙”。现在王郭村仍然保留着台骀庙和“昌宁公”的塑像。
明代时,太原人高汝行在晋祠庙内修建了一座新的台骀神祠,门匾上写着“台骀庙”,位于昭济圣母殿的右侧。高汝行是明朝嘉靖年间晋祠镇东庄的人,曾入朝为官,担任浙江提刑按察司副使。在赴任途中,他乘舟渡长江时遭遇到大风,船差点倾覆。高汝行呼天不应,呼地不灵。正在千钧一发之际,一个人将他救起,使他免于遇难。高汝行感激之下长时间跪拜在地,请求救命之人告知他的姓名,但那人只是笑而不答。最后他说:“我就是台骀。”开始时高汝行对台骀并不了解,后来才醒悟过来,意识到救他的就是汾河之神台骀,他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回乡时重修庙宇,再次塑造神像,以报答他救命之恩。不久之后,他辞去官职回到家里,在晋祠圣母殿的旁边,修建了一座宽阔的台骀庙,恭敬地塑造了台骀的金身。并向乡亲们说:“救我命的人,就是我故乡的神圣台骀。”这个故事或许是一个传说,但意义重大,说明了台骀在太原人心中的地位。
时光荏苒,历史如昨。台骀,太原的创始者,虽然是一个史传中的人物,但在太原地域文化中,他如同一座丰碑,耸立在太原人民的心中。他是太原的先贤,也是太原的英雄。一副楹联表达出了太原人的心声:“能业其官,隔泽宣汾昭亘古;永垂厥德,平汾静浪到于今。”
相传,仓颉在结绳记事和刻木片等原始形式的记事方法之后,决定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字,以便记录繁杂的事务和进行交流。黄帝时代是创造发明较为活跃的时期,黄帝的时代见证了蚕的养殖、舟车的发明以及各种家居用具的创造。这些创新的影响下,仓颉决心创造一种方便、清晰的文字系统,以替代结绳和刻木的原始方法。
仓颉是一位聪明机智的人,他善于绘画,尤喜观察自然界的万物。他仰观日月星辰,俯瞰山川河流,观察鸟兽昆虫的痕迹,描摹草木器具的形状。经过多年的观察和绘画,他创造出了各种不同的象形文字,并将其他部族的文字符号整合起来,形成了最早的汉字。他将这些文字刻在龟甲兽骨或竹木片上,创造了汉字的雏形。这一创新传承至今,开创了中华文明的新纪元。
为了观察研究造字,仓颉旅行各地,长途跋涉,经历了无数的艰辛。他留下了许多笔迹和遗迹,在陕西白水一带曾经大病一场,当地人救助并且学习了他的文字,并在白水建立了仓颉陵以纪念他。他曾顺流黄河至东海,途经如今的山东寿光,筑台造字。经过十几年的奔波,他终于成功创造了汉字。黄帝颁布了诏令,要求全国各部落学习使用这种新的文字,并任命仓颉为史官,专门负责记录各部落的大事。同时,仓颉也获得了“仓“姓(繁体为“舍“),以示对他在造字方面的功绩的嘉奖。从此,仓颉的名字传承至今,在他的后代中得以延续。仓颉晚年回归故里,继续研究文字,在南乐县境内安葬。
仓颉的创举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汉字成为了华夏族群交流的纽带,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象征。汉字的形态丰富多样,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汉字,人们能够记录历史、传承智慧,感知世界的美妙和复杂。仓颉的造字事业是一种伟大的艺术创举,他的智慧和聪颖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仓颉的故事告诉我们,创造无所不在,只要我们用心观察,思考和实践,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种种可能性。正如仓颉从观察自然界中汲取灵感创造了汉字,我们也可以从周围的世界中寻找创新的点滴。无论是艺术、科学还是技术,都需要我们的智慧和努力,去不断探索新的领域,开辟新的道路。
就像仓颉一样,我们都可以成为生活中的创造者。无论我们从事何种职业或学科,只要我们敢于挑战,追求卓越,就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让我们以仓颉为榜样,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为世界增添更多的美好和独特的价值。仓颉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2、彭祖。彭祖,是先秦时期道家思想的先驱之一。他姓彭,名籛铿,又有彭铿之称。作为大彭国的始祖,彭祖的子孙以国为氏。不仅如此,彭也是一个姓氏。
彭祖的存在可以追溯到尧舜时代,他经常与神农时的巫咸、黄帝时的巫彭、夏朝的彭伯寿、商朝的彭伯考、商朝的贤大夫彭咸以及周朝的柱下史老子混为一谈。因此,关于彭祖的许多传说出现了,比如他长寿八百岁、非寿终非死明等。清代的孔广森在注释《列子·力命篇》中提到:“彭祖者,彭姓之祖也……大彭历事虞夏,于商为伯,武丁之世灭之,故曰彭祖八百岁,谓彭国八百年而亡,非实籛铿不死也。”另外,汉代史学家韦昭在《国语·郑语》注中说:“彭祖,大彭也。”这表明彭祖八百岁指的是大彭国存在了八百多年,《竹书纪年》记载:“(武丁)四十三年,王师灭大彭。”现在,xZ市境内依然保留着彭祖庙、彭祖祠、彭祖楼、彭祖井和彭祖墓等历史遗迹。
自尧时代开始,彭祖一族在夏朝和商朝发展壮大。在商朝时期,他们担任守藏史的职务,被封为贤大夫;而在周朝时期,他们则担任柱下史。根据《史记·楚世家》的记载:“彭祖氏,殷之时曾担任侯伯的职位,殷朝末期彭祖一族被灭。”在古代,“氏“一词多用来做宗族的称号。所以,实际上,彭祖是一个以彭为姓的一个氏族。孔广森在注释《列子·力命篇》的时候说:“彭祖者,彭姓之祖也。彭姓有许多分支:大彭、豕韦、诸稽。大彭历经虞夏,到了商朝担任伯的职位,最后在武丁时被灭亡,所以才说彭祖八百岁,指的是彭国存在了八百年而亡,而不是籛铿本人长寿八百岁。”这就明确说明了这个情况。所谓的彭祖寿命长达八百岁,实际上指的是大彭一族这个国家的存在年限。
另外还有一种所谓的“小花甲计岁法“,这种观点的主张者解释道:小花甲计岁法源于古代六十个星宿神依次值日一周的时间,民间崇拜星宿,认为人的寿命与星宿有关,每个人的寿命皆与六十个星宿依次值日一周的时间对应,因此认为彭祖寿命长达八百岁。然而,这种说法缺乏考据,只是出现在小说和网上流传。
然而,关于彭祖善于养生的传说却历代流传不衰。可以推想,由于彭祖一族擅长养生,因此族中有长寿之人相继出现,并以此成为名闻天下的。于是,关于彭祖享寿八百的传说逐渐形成并流传至今。因此,彭祖这个姓氏在古代可以说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长寿家族。
彭祖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孔子对他极为推崇,庄子、荀子、吕不韦等先秦思想家都对彭祖有过言论。《庄子·刻意》将他作为养生导引的代表人物。屈原的《楚辞·天问》中记录着:“彭铿斟奉给帝飨,受寿永多夫何求长?“这表明他善于食疗,所以寿命长久。王逸的注和洪兴祖的补注都提到他擅长烹调美食,所做的鸡汤味道鲜美,尧帝品尝后非常赞赏,因此封给了他彭城。《史记》等历史书籍也记载了彭祖的一些事迹。道家更把彭祖视为道家思想的先驱和奠基人,许多道家典籍中都保存着彭祖对养生的论述。晋代医学家葛洪在他撰写的《神仙传》中特别为彭祖写了一篇传记。当时的君王派人向他求道,他只说:“我生下来就失去了亲生母亲,三岁时遭遇犬戎之乱,流离西域,度过了百余年的时间。再加上我身体虚弱,丧失了四十九位妻子,失去了五十四个子女,多次遭受困扰和伤痛。我养精蓄锐,但也经历了苦难,我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我所知道的知识有限,不足以传授给别人。“
先秦时期,彭祖在人们心中是一个神仙。到了西汉时代,刘向的《列仙传》将彭祖列为仙界中的一员,被称为列仙,彭祖逐渐成为神话中的人物。
总的来说,对于彭祖八百岁的说法,我们不能轻信。但是,彭祖对于养生、长寿的传说历代流传不灭。我们可以揣测到,由于他的一族对养生有着精深的研究,导致了众多的长寿人物在他们中出现,他们的事迹逐渐形成了关于彭祖八百岁长寿的传说,流传至今。因此,彭祖这个姓氏可以说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古代长寿家族。
彭祖的故事不仅仅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所影响,他对世界文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的智慧和养生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彭祖的名字中蕴含着对长寿和健康的向往和追求,激励着人们去追求美好的生活和健康的身体。
3、台骀。太原,这座拥有5000年文明的城市,由一个英雄开启了它的帷幕,他就是台骀,华夏民族史传中英雄的代表,也是早于尧舜、夏禹的第一位先贤。
台骀的身世与事迹首次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儒家经典《左氏春秋传》中。据《左传·昭公元年》记载(公元前541年):“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为玄冥师,生元格、台骀。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大原。帝用嘉云,封诸汾川,沉、姒、蓐、黄实守其祀。今晋主汾而灭之矣。由是观之,则台骀,汾神也。”从这段史料中我们可以得知,金天氏的后裔昧是水官,他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元格,一个是台骀。台骀继承了父亲的职务,善于治水,他疏导了汾水和洮水,防止了大泽的泛滥,开辟了太原这片土地。颛顼帝对他予以赞赏,将他封在汾河流域的中部,由沉、姒、蓐、黄四个部族代代守护他的祭祀。然而现在,晋国的诸侯占据了汾河流域,灭掉了他们。从这个角度来看,台骀是汾河的神灵。
通过这段史料,我们了解到,在黄帝、颛顼时代,太原地区水患泛滥,汾河水量充沛,与“汾者,大也”的古诉相符。汾河带来了肥沃的黄土,形成了太原的冲积扁平原和洪积扁平原,但也淤塞了河道,形成了对人类有害的洪水。台骀疏导河道,改善了汾水四溢的状况,创造了太原盆地,使人类能够在这里生存和繁衍。因此,台骀成为了太原人世世代代祭祀的汾河之神,正如《左传》杜注中所说:“太原,晋阳也,是台骀所居的地方。”
对于造福太原土地的台骀,太原人民世代都没有忘记。历史上太原曾有许多台骀庙。唐朝时,河东节度使唐钧为安抚太原士民,将位于太原王郭村的台骀庙进行扩建,称之为“汾水川祠”。到了后晋天福年间(936~942年),后晋主石敬瑭将台骀封为昌宁公,台骀庙也改称为“昌宁公祠”。至今熟悉太原地方史的人们仍将台骀庙称为“昌宁公庙”。现在王郭村仍然保留着台骀庙和“昌宁公”的塑像。
明代时,太原人高汝行在晋祠庙内修建了一座新的台骀神祠,门匾上写着“台骀庙”,位于昭济圣母殿的右侧。高汝行是明朝嘉靖年间晋祠镇东庄的人,曾入朝为官,担任浙江提刑按察司副使。在赴任途中,他乘舟渡长江时遭遇到大风,船差点倾覆。高汝行呼天不应,呼地不灵。正在千钧一发之际,一个人将他救起,使他免于遇难。高汝行感激之下长时间跪拜在地,请求救命之人告知他的姓名,但那人只是笑而不答。最后他说:“我就是台骀。”开始时高汝行对台骀并不了解,后来才醒悟过来,意识到救他的就是汾河之神台骀,他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回乡时重修庙宇,再次塑造神像,以报答他救命之恩。不久之后,他辞去官职回到家里,在晋祠圣母殿的旁边,修建了一座宽阔的台骀庙,恭敬地塑造了台骀的金身。并向乡亲们说:“救我命的人,就是我故乡的神圣台骀。”这个故事或许是一个传说,但意义重大,说明了台骀在太原人心中的地位。
时光荏苒,历史如昨。台骀,太原的创始者,虽然是一个史传中的人物,但在太原地域文化中,他如同一座丰碑,耸立在太原人民的心中。他是太原的先贤,也是太原的英雄。一副楹联表达出了太原人的心声:“能业其官,隔泽宣汾昭亘古;永垂厥德,平汾静浪到于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