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身为反贼,没有金手指 > 第993章 无限火力

三国:身为反贼,没有金手指 第993章 无限火力

    两军相距大几百米,双方主将皆登上高台,用旗语指挥战斗。

    这距离说长也长,说短也短,跑的快的话,眨眼间便能短兵相接。

    此时的般阳城上,站满了人,都在静静地观望城下。

    这场战斗,等了很久,也是检测双方实力差距的时候。

    八百米,袁术军阵型未变。

    四百米,张勋开始发号施令,最外围的士兵纷纷起身,收起长枪向两侧散去。

    与此同时,映入眼帘变成了一排排端着重弩的士兵。

    弩身呈深杏黄色,是大汉最强的黄肩弩,很好辨认,也称作大黄弩。

    最前排的士兵集体半蹲,后面则又站着两排,都举弩待射。

    这个站位方式,可以保证同时有两队士兵集体射击。

    第二排射击完后,集体下蹲装填箭矢,第三排顺势射击,然后第一排又装填完毕。又可以继续射击。

    而人家的三千弓兵,全部都是抛射,根本不用考虑太多,玩命射就完事。

    也就是说,人家六千张弓弩,完全没有射击空挡,火力相当恐怖。

    最让人惊讶得还不在此,而是大黄弩本身是为了对抗匈奴骑兵而设计的,强度极高。

    汉代的弩强度按石来计算,分一石至十石,大约拉满一石弩需27-30公斤的力量。

    而大黄弩正是十石弩,拉满至少需要三百斤的力量,破甲穿透性强,杀伤力大。

    而这种弩,很少会成建制的装备,主要原因就是难度大,只有天生力量很强的人才能使用。

    再者,这玩意的图纸只有朝廷才有,地方军队想造也没能力搞。

    袁术能搞的到,多半是利用了家族关系。

    六千弓弩,梯子配置,强大的火力面前,徐晃也有些难以抉择。

    全军冲锋,奔跑速度很快,士气如虹,这种关键时刻,突然喊停,很可能因为推搡,造成混乱。

    思索片刻,他放下了本来抬起的右手,没有做出任何指令。

    一来是对士兵能力的信任,二来是对盔甲的抵抗能力自信。

    以最快的速度冲杀过去,近战必胜。

    三百米。

    两百米,距离越来越近,张勋下达了射击命令。

    旗帜挥动,顷刻间,耳旁皆是弓弦声,乌压压的箭矢扑面而来。

    前排平射,后排抛射,箭雨几乎覆盖了视野内所有角落。

    两百米本不是射箭的最佳距离,但是张勋却毫不犹豫的发号施令。

    全场死寂,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张望,等待一个几乎不可能得结果。

    太平道的百战老兵,经历过无数次箭雨洗礼,对箭矢的杀伤力胸有成竹。

    这个距离,别说蹭破点皮,能穿透盔甲都成问题。

    最前排的士兵,虽然有些惊讶,却不曾停下脚步,依旧奋不顾身的冲锋。

    然而,不消片刻,箭矢抵达身前,速度依旧不减。

    “砰砰砰...”

    密密麻麻的箭矢射中盾牌,扎进头盔,碰撞声清脆响亮。

    靠前的士兵全被扎成了刺猬,即便不死,也身受重伤,一个个疼的瘫在地上。

    这一幕看傻了所有人,也成功的让后面的士兵停下了脚步。

    不是怯战,而是感到不可思议,甚至有些茫然无措,不知道是否继续无畏的冲锋。

    放眼望去,射在空地的箭矢也不在少数,但相比六千的数量,又可以忽略不计。

    也就是说,对面的弓弩兵,绝大多数都可以射两百米之远。

    如此远的距离,还要保证杀伤力,自身的臂力远超常人。

    找这种人不难,百里挑一,千里挑一,总有人可以合格。

    但最让人恐怖的是,袁术的弓弩兵,不是几十几百人,居然凑了六千。

    配合破甲能力极强的大黄弩,长弓,这支部队的远程输出近乎无敌。

    这个结果,出乎意料,徐晃也慌了神,犹豫的功夫,又一波箭雨袭来,让倒下的士兵又承受了一波伤害。

    黄巾军的小圆盾,重量轻,适合近战快速突进,但覆盖面小,根本无法全方位抵挡箭矢,间接性增加了伤亡。

    继续冲锋,只会有更多人倒下,但是不做出任何指令,又会陷入被动,让人家追着射。

    徐晃猛咽了口气,一横心做出决定,下令继续进攻。

    必须拖对方近战,只有这样才有胜算。

    再者,这次杀敌的主力,是太平道的术士团,战力顶天,毋庸置疑。

    只要对方进入百米内的攻击距离,这帮术士能将对面的官兵轰成渣。

    为了争取时间,受伤倒地的士兵直接被抛弃,只能躺着痛苦的哀嚎。

    其他士兵继续勇往直前的冲锋,短短几十米的距离,就又承受了两波箭雨,倒地者不计其数。

    袁术军强大的远程火力,让人窒息,而般阳城上却传来一声声欢呼,两边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零散的冲锋,对箭矢的防御效果太差,也是导致作战不利的因素。

    到了这一步,徐晃已然明白,快速突进希望不大,即便真能冲过去,伤亡也大的离谱。

    士兵们被打懵了,他这个主将还清醒着,只能呼喊着下令。

    “快结阵啊!”

    全方位抵抗箭矢,最好的就是龟甲阵,上百人聚集在一起,用盾牌实现180度无死角防御。

    同样的,此阵弊端极大,行动速度缓慢,完全违背了之前快速突进的战术。

    但是为了减少伤亡,此时此刻,已经别无他法。

    命令下达,士兵们快速聚拢,撑起盾牌形成一个半圆,像平地上突然冒出来的蘑菇一样。

    原本跟在后面的术士团,现在只能分散开躲在盾牌后面,缓慢前行。

    黄巾军变阵,张勋看在眼里,同样改变了战术,命令士兵们交叉射击,分散后退。

    如此一来,双方原本已经接近的距离,再次被拉开。

    空中的箭矢,疯狂的倾斜,根本不知道人家到底准备了多少。

    十万支?

    二十万,三十万,无限火力?

    有弩机精准点射,再严密的防御队形,也会出现破绽。

    黄巾军伤亡减少,只是比起之前来说是这样,但依旧是在持续增加。

    面对这局面,太平道各大渠帅唉声叹气,捂着眼睛不忍直视。

    想近战却被箭矢压制,无法贴身,摆出防御队形,又被人家无限风筝。

    还不如一开始就启用骑兵,至少可以扛着一两轮箭矢,实现近战的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