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开局气疯朱元璋,死不登基 > 第80章 朱元璋的根,朱元璋的刀

大明:开局气疯朱元璋,死不登基 第80章 朱元璋的根,朱元璋的刀

    第八十章:朱元璋的根,朱元璋的刀!

    此案爆出,朱元璋勃然大怒。

    最让人觉得震撼的,是同时间被牵扯出来的一些大案。

    第二日的奉天殿上,朱元璋震怒。

    “混账,你们这些混账!”

    “结党营私,侵占良田,杀人抢地,还有什么是你们干不出来的?”

    “咱给你们爵位,给你们富贵,你们就是这么回报咱的?”

    数十个勋贵长跪于奉天殿外。

    虽是金秋,可所有人却感觉寒风刺骨,两人不寒而栗。

    太子朱标,宰相胡惟庸,李善长,御史中丞刘伯温,都略有所思的站在殿中。

    众人思绪各异,但是想的方向都是差不多的。

    他们都在想锦衣卫的事情。

    锦衣卫第一次办案,就以无与伦比的姿态将案件落实,并且牵扯出了一大批贪赃枉法的勋贵,看皇帝此时的作态,是要将这些人给清算一遍了。

    朱元璋怒气滔天的站在承天殿的门口,身着龙袍却气势汹汹,从一旁的护卫手中夺来长剑,提着剑杀气腾腾的对着那些公侯,怒吼道:“你们口口声声跟咱说,你们的儿子没贪赃枉法!”

    “你们儿子老实,啊,从小到大就听话。”

    “就是这么听话法?”

    “咱早在开国的时候就跟你们交代了,立国了,就不是打天下时候的乱世,一切事情得按照法度来算!”

    “国无法而不立,咱费尽千辛万苦定下的律法,在你们这些个臭丘八的眼里,就是一张破纸是不是?”

    朱元璋咆哮道。

    那狰狞的样子,看的所有公侯都浑身战栗。

    他们不少人在战场上那都是叱咤风云的汉子,可在朱元璋这个皇帝面前,那杀气腾腾的气势也显得微不足道。

    朱元璋一声怒吼,吼得他们差点失神。

    “老臣不敢啊!”

    “上位,咱错了,咱错了啊。”

    “陛下啊,老臣悔矣,悔矣!”

    一些在高压情况下坚持不住的公侯率先求饶了。

    不是他们真的知错了,而是他们知道,继续犟下去,后悔的肯定是他们自己。

    站在一旁的胡惟庸此时将手里的奏本藏了藏。

    这奏本是他写的官员淮西贵族贪赃枉法的证据,他本想通过这样的办法获取朱元璋的信任,可如今看来,自己多此一举了。

    自己的宰相之位不可撼动。

    即便是这些淮西勋贵也不可能。

    想到这,胡惟庸心里松了口气的同时,又想到了那位晋王殿下。

    此人,不一般啊。

    “知错了?口口声声知错了,可你们心里,指不定还骂着咱这个皇帝,说咱卸磨杀驴呢吧?”朱元璋冷声质问道。

    “老臣不敢。”

    “陛下,咱真的知错了啊。”

    朱元璋冷哼一声。

    众人浑身一抖。

    丢掉手里的长剑,朱元璋也很没形象的坐在了奉天殿之外的台阶上。

    看到朱元璋的动作,这些公侯都开始哀嚎起来,哭诉起来。

    朱元璋冰冷的神色在此时显得有些僵硬,可在这一抹僵硬之下,还隐藏着一抹铁汉柔情。

    “那是百姓。”朱元璋有些哽咽的道。

    “咱们当初造元庭的反,就是从百姓开始的,咱们这些个臭丘八的根在百姓里面。”朱元璋一字一句的说着。

    为首的几个公侯匍匐在地,哭的浑身颤抖。

    朱元璋此时眼眶泛红的道:“要不是老百姓支持咱,姓咱,岂有咱们这些人的今天?”

    “那崔家的姑娘,她爹还是咱们当初义军的老伙计,你们的畜生是怎么下得去手的?”

    “啊?说话啊?”

    朱元璋怒吼一声。

    公侯们再次被吼得一愣愣的。

    “陛下……老臣,老臣就那么一个儿子啊……。”一个侯爷大声的哀嚎。

    朱元璋目色一冷:“回头让宫里给你送几个婢女过去,没了就再生,四十岁,不算晚!”

    “咱今年才添了三个女儿,一个儿子,你要是明年生得出来,咱跟你定个娃娃亲。”

    那个侯爷泣不成声,可被朱元璋这么一说,却也不敢再反驳。

    没了就没了吧。

    正好休了家里的老婆娘。

    “咱,给你们三天时间。”

    “三天时间,料理好一切!”

    “料理不好,休怪屠刀无情。”

    朱元璋说了几句,神色无比疲惫的摆了摆手。

    ‘料理’这两个字就说的很精髓了。

    到底是料理什么,朱元璋并没有表态。

    而是让他们去自己琢磨。

    要是诚意给的足够,老朱或许真的会网开一面,可若是诚意不够,老朱的刀也不是说的玩的。

    众公侯谢恩之后,一个个夹着尾巴跑了。

    三天之后,等他们再进宫的时候,就是决定他们家族命运的时候了。

    而三天之后,也正好是徐达大军到京城的日子。

    朱元璋回到殿中便宣布退朝。

    退朝之后,朱元璋和朱标来到御武殿。

    “太子。”

    朱元璋坐在椅子上,喊道。

    “儿子在。”

    朱标上前。

    朱元璋本来准备说话的,可随即发现太子朱标的脸色有些不太对劲。

    “怎么?有什么心事。”朱元璋问道。

    朱标面露委屈之色:“父皇既然要用胡惟庸,为何又要让儿子举荐宰相?”

    朱元璋微微一笑,知道朱标在这件事情上还不能释怀。

    “刘伯温去了宰相之位,我上哪去找这么好一个御史中丞?不畏权贵,能言会辨。”

    “况且,刘伯温的性子过于淡然,不适合在宰相之位。宰相这个位置,不是给人攒官声的,是要干事的。”

    “胡惟庸年纪不大,但做事胆子大,也有能力,让他来,比刘伯温好。”

    话是这么说,可朱元璋还是有着自己的算计。

    其中,不让刘伯温当这个宰相的最大原因便是因为刘伯温的与世无争!

    也正是因为他的与世无争,所以朱元璋觉得这个人很难掌控。

    不能被他牢牢掌握的人,他不会用。

    其次就是,他本质上是个没有读过书的农民,在刘伯温这种当世大儒的面前,总是会有一些自卑感。

    而且,他总感觉刘伯温从骨子里看不起自己的出身。

    综合这几点,这个宰相之位说什么都轮不到刘伯温。

    朱标还是没有完全理解朱元璋的话,可还是听出了话中不容忤逆的态度。

    “刘伯温说什么了?”朱元璋问道。

    朱标轻轻一叹:“刘夫子染了风寒,身体不佳,连夜咳嗽。”

    “前几日我去拜访的时候,便是强撑着从床上起身。”

    “他说,如今的中书省,就是一个大棺材。”

    朱元璋面色一沉,沉默了一会。

    良久,他才缓缓道:“刘夫子是个明事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