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气疯朱元璋,死不登基 第272章 每次到关键时候……
热门推荐:
关于我在异世界当女仆的日子
0幻梦0影踪0行异界
开局废了,我开启最强进化
真千金断绝关系后,侯府后悔莫及
什么!行业冥灯是真千金
仙魔两修
绝世女皇:一人一剑杀穿万界
一睁眼开启复仇之路
让你做炉鼎?你让宗主怀孕了?
第二百七十二章:每次到关键时候……
老朱没有放任陶凯离开,而是做的很绝,直接将陶凯留在了御武殿处理朝务。
你老头不是说要致使吗?那咱就让你更费心神的办公。
你老头不是觉得累吗?那咱就让你试试当皇帝累不累。
陶凯的遭遇也坐实了一句话。
当今天子不畏任何威胁。
翌日,最先摆在陶凯面前的奏折就是关于外城被冻死了十几个乞丐的折子。
暖阁内,段凯看着手里的奏折已经坐蜡了足足一个时辰。
常见的法子他也想了。
与朱元璋问策,道:“朝廷若是拨款,给百姓购买炭薪可否?”
朱元璋摇头:“每年冻死之人不止京师,各地皆有受寒的百姓因为取暖之事冻死。此问题不在拨款,而在于炭薪的存量。”
“朝廷能一日买,但炭薪就那么多,很快价格就会上涨。而且相较于南方,北方树木成材时间长,植被少,木炭更少。”
北方,历来是寒冷灾害的重灾区。
“鼓舞百姓伐木烧炭可解?”
“解一时,难解一世!”朱元璋摇头。
王景弘这时候也道:“陛下,奴婢也曾在宫中的书本上看到过,这自宋定都开封之后,中原人口快速增加,这树木啊,都快被砍伐的差不多了。”
“这年年种,也赶不上砍得速度。”
老太监这话没说错。
唐朝虽强盛,但也把关中大地给祸祸的差不多了,加上降水带南移,关中大地不再适合建都。
所以历史的演变是有其必要性和参考性的。
老朱听到王景弘的话,也顿时凝眉不展。
他一向是讨厌听到别人拿没骨头的宋朝跟大明朝做比较的。
但王景弘这话做不得假。
陶凯额间冷汗淋漓。
他身为大儒,却连一个拿得出来的章程都没有,君臣问策,所提的政策也都是些糟粕。
这让他如何不难受?
陶凯坐在原地,手脚冰凉。
老朱则是看着陶凯,刚刚阴霾的心情好了许多。
过了这个奏折,又到了陶凯头大的事情。
浙地士子在地方上和百姓发生斗殴事件,被百姓给打瘸了一条腿,就因为这士子为了修路将百姓的祠堂给推了,结果被六百多当地的百姓将衙门给推平将其抓了出来。
用老祖宗的灵位抽,抽的皮开肉绽。
这事如何去说理?
就算是不论这士子的对错,单纯去追求一个解决办法,该向着谁?还是公平公正?
公平公正,无端殴打朝廷官员,该论罪处置。
可百姓的老祖宗招谁惹谁了?况且事情到底是什么情况,修路为什么要占用祠堂,一概不知。
陶凯心里跟吃了米田共一样。
这狗日的县令写的是什么奏本,就这笔力还当官,你特娘的回家奶孩子吧!
但一看署名。
好家伙,还是自己的门生。
陶凯直接脑袋犯晕。
这事向着谁都不行。
福建当地百姓宗族意识强烈,一村子一寨子的人都是一个姓,族中族长二老三老,还有辈分排序井然有序,老幼尊卑更是严格。
朝廷若是论罪,六百多号人连坐。
可当地百姓会怎么想?
正因为其对老祖宗的供奉的和敬仰,若是朝廷熟视无睹此事,生出民乱怎么办?
晋王斩班用吉的事在朝中闹出了不小的动荡。
古人做事,讲究一个先河。
若是开创了这个皇子在地方上斩杀三品大臣的先例,那以后地方官员哪个还敢做事?哪个还敢不畏强权?
大明如今已经有四个王爷。
以后还会有更多!
若是王爷分封各地,那当地到底谁说了算?王爷说了算?那官员拿来做什么?
这一次,倒是没有那么多的淮西人和浙东人的争斗。
这一次,是实实在在的皇嗣跟官员的争斗。
胡惟庸也跟自己的中书舍人在闲聊时如此说道:“晋王杀班用吉或许是因为班用吉做错了事,消息还没传回京城。但不可否认的是,晋王此举直接打消了所谓晋王想要争权的说法。”
“一个不尊官员,不亲武人的王爷,是万没有可能性接下如今大明朝国祚的。”
这是一件在大臣眼中,在看官眼中的‘蠢事’。
现如今大明朝的情况跟元末时不一样,想要当皇帝走的路也不是一条路!
元末时,朱元璋所行的道路是拉拢民心,亲近武人,以金戈铁马立国。这是乱世的枭雄之道。
另一条路,如今的情况,类似于唐朝李世民的情况。
但李世民尊官员而亲武人,满朝文武百官半数是他的人。其欲要谋反之时,一呼百应!
并且,李世民多次拒绝出京,赖在长安不肯离开。
但晋王呢?
一声不吭,走的潇潇洒洒。
胡惟庸也看不透这个晋王了。
他的能力不逊色于任何人,甚至在手段上,不弱于太子!但他似乎真的没有那个心思。
换做自己……
胡惟庸内心很活跃,也生出了一种奇怪的想法。
若是……,若是晋王亲近自己……
……
虽然奇怪于晋王的做法,但是百官还是毫不留情的弹劾晋王滥用王权,残杀地方官员。
“陛下,班用吉若真有罪孽,也该由吏部主审,三司陪同审理其罪行,依法论处!而不是由晋王斩杀!”御史周通说道。
朱元璋凝眉注视。
这周通老早就弹劾过淮西人,如今又站出来弹劾晋王。
在朝几年,除了这几次弹劾就别无他用。
朝廷还花着钱养着这蠢货。
老朱感觉自己好亏。
朝堂上这一次出奇的没有争论!
因为晋王此举不光是让文官脖子凉飕飕,也让武将感受到了威胁,万一哪天打仗,他们身为元帅、将军,军中又有皇子,那该听谁的?
皇子干涉当地最高官员行政权威这个先例,不能破!
正在老朱听得不胜其烦的时候,又有脚步声传来。
刚刚准备站出来的冯胜被李文忠一把拉住。
李文忠挤眉弄眼的看着冯胜,道:“二哥,你还没习惯啊,每次弹劾晋王到了关键时刻,就有人出来救场!听老弟的,咱歇歇!”
冯胜愣在原地半天。
但随即点头。
老李这话不假,每次朝中弹劾晋王,一下子就有消息传来。
这时候,殿中的信使已经到了御前,跪地高举手中的信件:“启奏陛下,太子殿下于山西太原传回奏报!”
冯胜转头看向李文忠。
李文忠老气横秋的拍了拍冯胜的肩膀,贼兮兮的朝着自己竖起大拇指。
瞧见没,这就是本事。
老朱没有放任陶凯离开,而是做的很绝,直接将陶凯留在了御武殿处理朝务。
你老头不是说要致使吗?那咱就让你更费心神的办公。
你老头不是觉得累吗?那咱就让你试试当皇帝累不累。
陶凯的遭遇也坐实了一句话。
当今天子不畏任何威胁。
翌日,最先摆在陶凯面前的奏折就是关于外城被冻死了十几个乞丐的折子。
暖阁内,段凯看着手里的奏折已经坐蜡了足足一个时辰。
常见的法子他也想了。
与朱元璋问策,道:“朝廷若是拨款,给百姓购买炭薪可否?”
朱元璋摇头:“每年冻死之人不止京师,各地皆有受寒的百姓因为取暖之事冻死。此问题不在拨款,而在于炭薪的存量。”
“朝廷能一日买,但炭薪就那么多,很快价格就会上涨。而且相较于南方,北方树木成材时间长,植被少,木炭更少。”
北方,历来是寒冷灾害的重灾区。
“鼓舞百姓伐木烧炭可解?”
“解一时,难解一世!”朱元璋摇头。
王景弘这时候也道:“陛下,奴婢也曾在宫中的书本上看到过,这自宋定都开封之后,中原人口快速增加,这树木啊,都快被砍伐的差不多了。”
“这年年种,也赶不上砍得速度。”
老太监这话没说错。
唐朝虽强盛,但也把关中大地给祸祸的差不多了,加上降水带南移,关中大地不再适合建都。
所以历史的演变是有其必要性和参考性的。
老朱听到王景弘的话,也顿时凝眉不展。
他一向是讨厌听到别人拿没骨头的宋朝跟大明朝做比较的。
但王景弘这话做不得假。
陶凯额间冷汗淋漓。
他身为大儒,却连一个拿得出来的章程都没有,君臣问策,所提的政策也都是些糟粕。
这让他如何不难受?
陶凯坐在原地,手脚冰凉。
老朱则是看着陶凯,刚刚阴霾的心情好了许多。
过了这个奏折,又到了陶凯头大的事情。
浙地士子在地方上和百姓发生斗殴事件,被百姓给打瘸了一条腿,就因为这士子为了修路将百姓的祠堂给推了,结果被六百多当地的百姓将衙门给推平将其抓了出来。
用老祖宗的灵位抽,抽的皮开肉绽。
这事如何去说理?
就算是不论这士子的对错,单纯去追求一个解决办法,该向着谁?还是公平公正?
公平公正,无端殴打朝廷官员,该论罪处置。
可百姓的老祖宗招谁惹谁了?况且事情到底是什么情况,修路为什么要占用祠堂,一概不知。
陶凯心里跟吃了米田共一样。
这狗日的县令写的是什么奏本,就这笔力还当官,你特娘的回家奶孩子吧!
但一看署名。
好家伙,还是自己的门生。
陶凯直接脑袋犯晕。
这事向着谁都不行。
福建当地百姓宗族意识强烈,一村子一寨子的人都是一个姓,族中族长二老三老,还有辈分排序井然有序,老幼尊卑更是严格。
朝廷若是论罪,六百多号人连坐。
可当地百姓会怎么想?
正因为其对老祖宗的供奉的和敬仰,若是朝廷熟视无睹此事,生出民乱怎么办?
晋王斩班用吉的事在朝中闹出了不小的动荡。
古人做事,讲究一个先河。
若是开创了这个皇子在地方上斩杀三品大臣的先例,那以后地方官员哪个还敢做事?哪个还敢不畏强权?
大明如今已经有四个王爷。
以后还会有更多!
若是王爷分封各地,那当地到底谁说了算?王爷说了算?那官员拿来做什么?
这一次,倒是没有那么多的淮西人和浙东人的争斗。
这一次,是实实在在的皇嗣跟官员的争斗。
胡惟庸也跟自己的中书舍人在闲聊时如此说道:“晋王杀班用吉或许是因为班用吉做错了事,消息还没传回京城。但不可否认的是,晋王此举直接打消了所谓晋王想要争权的说法。”
“一个不尊官员,不亲武人的王爷,是万没有可能性接下如今大明朝国祚的。”
这是一件在大臣眼中,在看官眼中的‘蠢事’。
现如今大明朝的情况跟元末时不一样,想要当皇帝走的路也不是一条路!
元末时,朱元璋所行的道路是拉拢民心,亲近武人,以金戈铁马立国。这是乱世的枭雄之道。
另一条路,如今的情况,类似于唐朝李世民的情况。
但李世民尊官员而亲武人,满朝文武百官半数是他的人。其欲要谋反之时,一呼百应!
并且,李世民多次拒绝出京,赖在长安不肯离开。
但晋王呢?
一声不吭,走的潇潇洒洒。
胡惟庸也看不透这个晋王了。
他的能力不逊色于任何人,甚至在手段上,不弱于太子!但他似乎真的没有那个心思。
换做自己……
胡惟庸内心很活跃,也生出了一种奇怪的想法。
若是……,若是晋王亲近自己……
……
虽然奇怪于晋王的做法,但是百官还是毫不留情的弹劾晋王滥用王权,残杀地方官员。
“陛下,班用吉若真有罪孽,也该由吏部主审,三司陪同审理其罪行,依法论处!而不是由晋王斩杀!”御史周通说道。
朱元璋凝眉注视。
这周通老早就弹劾过淮西人,如今又站出来弹劾晋王。
在朝几年,除了这几次弹劾就别无他用。
朝廷还花着钱养着这蠢货。
老朱感觉自己好亏。
朝堂上这一次出奇的没有争论!
因为晋王此举不光是让文官脖子凉飕飕,也让武将感受到了威胁,万一哪天打仗,他们身为元帅、将军,军中又有皇子,那该听谁的?
皇子干涉当地最高官员行政权威这个先例,不能破!
正在老朱听得不胜其烦的时候,又有脚步声传来。
刚刚准备站出来的冯胜被李文忠一把拉住。
李文忠挤眉弄眼的看着冯胜,道:“二哥,你还没习惯啊,每次弹劾晋王到了关键时刻,就有人出来救场!听老弟的,咱歇歇!”
冯胜愣在原地半天。
但随即点头。
老李这话不假,每次朝中弹劾晋王,一下子就有消息传来。
这时候,殿中的信使已经到了御前,跪地高举手中的信件:“启奏陛下,太子殿下于山西太原传回奏报!”
冯胜转头看向李文忠。
李文忠老气横秋的拍了拍冯胜的肩膀,贼兮兮的朝着自己竖起大拇指。
瞧见没,这就是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