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回档之1995 > 第62章 不虚度

回档之1995 第62章 不虚度

    这次开局不怎么和谐的采访,不知不觉竟然持续了一个下午。

    发现自己一开始误会了这次的采访对象,又翻过某个少年的那些文章,《青年日报》的记者刘域及时调整态度,本来已经抱了很大的期待,然而,当他以为对方只是一个文学天赋很高的少年时,不成想,对方又给他带来了更多的惊喜。

    原来,少年在文章之外,不仅有着足够冲刺高考状元级别的出色学习成绩,还能写一手漂亮到简直让人心旷神怡的书法。

    这还依旧不是极限。

    双方的交谈中,刘域还发现,少年的知识和阅历积累不仅远超同龄人,还已经拥有诸多个人独特的对世界对人生的感悟。

    后者才是最重要的。

    见多了,刘域知道,太多太多的人,其实,一辈子都活的不明不白。

    客厅内。

    西斜的阳光已经从窗边收回了探头探脑,天色暗下,虽然意犹未尽,但自己和助手的笔记本上都已经记载足够多,录音机空间也早已用完。

    讨论过一个关于写作方式的问题,刘域想了想,最后问道:“苏杭,说了这么多,能不能谈谈,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本以为这是一个需要稍作思考的话题,却不想,刘域刚问完,一旁少年就已经给出答案:“如果你是指长期的话,我并没有太明确的人生目标。”

    刘域意外:“为什么没有呢?”

    “因为将来变数太多,”苏杭道:“所以,我没有人生目标,只有人生态度。”

    刘域来了兴致:“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苏杭给出了三个字:“不虚度。”

    刘域斟酌着重复:“不虚度?”

    苏杭点头:“这个暑假,我又读了一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其中一段经典,众所周知。”

    这话说出,在场哪怕苏全民,都想到了某段话。

    刘域的实习生助手季灵灵还不由自主念了出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

    大家都安静听着,没有打断。

    等季灵灵轻轻念完,苏杭才接着道:“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不敢说‘为了人类……”那种伟大话语,但我推崇其中的一句,同时也是我的追求: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本来只是最后一问,少年把话题打开,刘域一时没忍住,继续追道:“苏杭,既然如此,你认为怎样才算‘不虚度’?”

    “在我看来,不虚度,并不是说我们一定要去做成很多很多事情,实现很多很多目标,”苏杭显然也有过思考,依旧没有迟疑,说道:“我认为的不虚度,是要认真去生活,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浑浑噩噩,不随波逐流。如果能达到这种状态,那么,无论是安静地独自翻一本书,还是和父母吃一顿饭,或者陪朋友钓一次鱼,这些,都不算虚度。”

    刘域还是意外,又带着思考:“听着很普通啊?”

    “我们的人生很长,也很短,无论多少的荡气回肠,最终都只会归于平凡,活着的平凡,或者,死后的平凡。”苏杭说到这里,望着刘域,突然反问:“你是要活着感受平凡,品味人生,还是等死去了,被迫走向平凡?”

    “我……”刘域下意识接了下,没能接住,略微思虑,才同样反问道:“为什么要平凡呢,如果能够荡气回肠地活一辈子,岂不是更加精彩?”

    “再伟大的人,他人生的大部分时间也都是平凡的,”苏杭依旧没有多想,回答道:“因此,如果一个人一味地只会去追求那些短暂的荡气回肠,因为注定太多的求而不得,他的人生将非常痛苦。”

    “可一旦实现了目标,那一刻,人生绽放,也会非常的波澜壮阔,不是吗?”

    “当然,”苏杭道:“刘哥,我可并没有将平凡和伟大对立起来,我们在感受平凡的时候,同样可以追求伟大。我在表述的一直都是我刚刚所说的人生态度,而不是你下意识侧重的人生目标。因为人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平凡的,是各种各样的普通瞬间,想要不虚度,我们就要抓住这些普通瞬间,去品味,去思考,去享受。”

    刘域这才发现自己的问题,一时无言以对。

    短暂停顿片刻,刘域再次开口,早已忘记了最后一个问题的想法:“苏杭,那么,你达到自己所说的‘不虚度’的境界了吗?”

    又一次的意外,少年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轻轻摇头:“没有。”

    过尽千帆,两世为人,苏杭才算有所领悟,但,回顾重生后的这几个月,他知道,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未来也还很长。

    刘域挑眉:“为什么没有呢?”

    苏杭带着笑,理直气壮道:“因为我才16岁啊。”

    大家:“……”

    虽然最后一个问题被少年用一个很强大的理由终结,刘域还是为今天的这次采访心满意足,甚至觉得比前些天在京城那个文艺界研讨会上和那些已经习惯了端着的名家们交流要有意义太多。

    于是,结束最后一串问题,刘域又做出了一个决定:“苏杭,你什么时候回河元,我是说,我能跟去你的家乡,看一看你生活和学习的地方吗?”

    这个下午,有太多的惊喜,也有太多的疑惑。

    最大的疑惑就在于,刘域非常好奇,到底是怎样的环境,才能造就出这样一个奇特的少年?

    苏杭没料到刘域会有这样的要求,他不太想自己生活被打扰,却又知道博艺对自己的期待,于是看向谭丰振。

    谭丰振当然希望媒体越重视苏杭越好,见少年看来,立刻点头,转向刘域道:“小刘,如果能这样,自然是最好。”

    刘域又看向某个少年。

    苏杭也便点头:“我会在商都留两天,周日回家,因为下周一开学。”

    刘域立刻道:“那就下周,我去河元。”

    客厅里不知不觉又暗了些,刘域这么说完,没再继续打扰,起身道:“既然如此,那我就先告辞了。”

    众人跟着起身。

    比起最初,对刘域态度也是改观的苏全民还尝试挽留,邀请两人吃过晚饭再走,却被婉拒。

    刘域带着季灵灵来到街上,一些路灯已经亮起,他却顾不得现在什么时间,匆匆找了公用电话,直接拨到已经下班的某个上司家里:“……主任,我是刘域……”

    随后是一番难掩兴奋地叙说,还有自己希望进行深度采访的打算。

    对面的回应却让他意外。

    “……什么,周末一定要把稿子赶出来,下周一发……主任,我觉得这次真是个好题材,不如我把材料给您送去,您先看看……好吧,好吧,我会先写一篇稿子出来……嗯,记得了,还要和博艺沟通……行,那么,下周再谈……祝您周末愉快。”

    ……

    前一天采访结束,苏杭没再接到后续相关,也没主动询问,只是抓紧暑假的最后两天时间与《青旭》团队整理过往两个月的所有稿件。

    最终确认一共27篇,总体字数却是达到23万。

    这就是说,博艺多出了3万字的筛选空间。

    具体留下哪些,剔除哪个,苏杭没有给出意见,因为他觉得都挺好,《青旭》团队其实也觉得都挺好,只是钟长林考虑青少年读者的耐心,坚持不能超过20万字。

    大家的想法,那就干脆让boSS自己去决定。

    就像书名。

    这个周末也算定下。

    最初大家讨论,都比较倾向一个:《给青春的诗》。

    虽然不是一本诗集,但众人都很认可苏杭的一句话:少年情怀总是诗。

    然而,报给钟长林,却被打了回来。

    钟长林的理由也很直接,担心被误会成诗集,影响销量,因此亲自拍板,显然也提前琢磨过,敲定书名为《数不清的流年》。

    这是苏杭当初完成的第二篇小说名称,发表在与《青旭》同城的《正茂》杂志上。

    按照钟长林的说法,就像人家歌手经常使用唱片里一首歌的名字作为专辑名称那样,苏杭的这本短篇集,也可以参照同类模式。

    当然,主打还是《林清和许白》,会放在合集的第一篇。

    就像很多专辑主打歌也不是专辑名称一样。

    社长这么说,大家也觉得,《数不清的流年》和《给青春的诗》并不相差多少,甚至,前者确实还更好一些,便也没有反对。

    另外,同样是这两天,《青旭》也完成了计划中自己的‘作家访谈’,对象当然是苏杭,比起刘域采访时的话题广泛,《青旭》的侧重只有两个字:写作。

    主要讨论苏杭在写作方面的各种心路历程。

    如此一直到周日下午。

    明天开学。

    郑春忙得脚不沾地,提前已经返回河元,苏全民还要留下继续看着期货盘面,苏杭只能独自乘车回家。

    时间就这样来到8月28日。

    星期一。

    河元二中1995学年第一学期开学的日子。

    这一天没有正式的课程,主要是分班、交费、发放课本等等。

    苏杭与张溢、甘欣一起来到学校,刚进校门,就径直走向广场花坛不远处的公告栏边查看重新分班后的结果,主要是另外两个小伙伴。

    苏杭自己已经提前确定。

    结果不好不坏。

    全新的高二年级,比起之前的12个班级,暑假之后,又多出了两个班,班级数量达到14个,其中11个理科班,3个文科班。

    苏杭当然还是三班。

    甘欣从去年的八班到了二班,虽然没能一个班级,却也离苏杭挺近。

    张溢则是分在了高二六班。

    三人之外,还有其他。

    苏杭首先注意到,某个妮子,竟然也留在了三班,不知道是不是巧合。

    因为太巧了。

    不只是陶暖瓷,苏杭还看到了曹婉婉的名字。

    再就是,暑假前说好了一起去图书馆看书的同桌贺鑫磊,还有苏杭重生后醒来帮着默写了课文的胖子李逸飞,以及高一的班长姜堰,都同样留在了高二三班。

    离开的也很多。

    陶暖瓷的同桌扈月,苏杭就没见到。

    还有高一最后那些日子看苏杭很不顺眼的谭晓磊,这次也分去了其他班级。

    另外,曾经与李逸飞同班了三年,最后还被胖子娶回家当了媳妇的薛静,苏杭记得,前世两人虽然也普普通通,但夫妻恩爱,日子过得非常不错。

    然而,显然因为苏杭这只大蝴蝶的缘故,这次,薛静也不在了三班。

    可别拆了一对姻缘啊。

    站在公告栏下各种感慨着看过了结果,苏杭与甘欣和张溢挤开人群,刚转过一号主教学楼,要去后面位置没有变动只是从高一升为高二的三号楼,恰好碰到从西边办公楼过来捧着一堆新书的姜堰几人。

    看到苏杭,不等招呼,姜堰已经道:“苏杭,你快去班主任办公室,孟老师正找你呢。”

    “怎么回事?”

    “我怎么知道,”姜堰一张方脸习惯性咧嘴笑着,还挤了挤眼睛:“不过,校长也在,估计又是什么好事吧。”

    苏杭只能让甘欣他们先去教学楼,自己转向西边的办公楼。

    还是本来的办公室。

    班主任孟文康和校长俞仲怀都在,另外还有其他几位老师。

    看见苏杭到来,办公室内几人都是一脸瞧稀罕模样的先打量他几眼,孟文康才举起一份报纸:“苏杭,这个‘参商’,是你吧?”

    校长俞仲怀挺没形象地侧身歪在一个位置上,脸上带笑地拍了拍手边一些杂志:“还有这些个?”

    苏杭走上前,看向班主任手中的一份《青年日报》。

    展开这一版的头条位置,醒目的主副标题:“少年作家横空出世,一月发表九篇文章是如何炼成的?”

    苏杭看过,一时有些无语。

    这么浮夸的吗?

    如果开头再加上‘震惊’两个字,苏杭都要怀疑是不是又有人穿越了。

    回忆上周五的交流过程,刘域不是这样一个人啊,双方讨论不仅愉快,也挺有深度。

    稍稍琢磨,逐渐恍然。

    因为,苏杭很快想到了某个有着一双大大的招风耳的家伙。

    说起来,关于炒作,苏杭当初结合前世记忆,可是与钟长林说了不少。现在,不得不说,咱们钟社长的学习能力,实在是太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