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苦境:我在德风古道那些年 > 第1435章 三清?儒门三先生!

苦境:我在德风古道那些年 第1435章 三清?儒门三先生!

    典雅的院落内,只见三道身影坐在桌前,桌上炉火初红。

    一者须发皆白,儒衫以灰褐色为底,有蓝色边纹装饰,白发以发冠与长簪简单束起,是一名气度不凡的老者,看上去孔武有力。

    就苦境这个大环境,在武者与先天人群体,就算某个人看上去是一名老者。

    身形佝偻?这种情况几乎不存在。

    大多气血旺盛,身形魁梧,像击楫中流那种属于特殊情况,「老」与「老死」不是一回事。

    一者着黑色儒衫,顶上无冠,眼神脾睨,白色长发垂落,被打理的一丝不苟,看上去是一名四十余岁的中年儒者。

    正提起茶壶取茶盏斟茶,他是东道主,该讲的礼数不能落下。

    一者儒衫典雅华贵,如水墨在宣纸上晕染,绣有形似树叶的金纹,腰悬春秋器、鲲鯩珠,晶莹的赤色长发中几缕雪白清晰可见。

    乃是三者中看上去最为年少的那一个,只有二十七八岁,亦未束冠。

    老者,乃世外书香掌教,圣夫子;

    中年,乃学海无涯太学主,点风缺;

    青年,乃德风古道剑皇,蔺重阳。

    距离蔺重阳与圣夫子论剑已过去半个时辰,诸凤剑被涅槃斩断,好在蔺大剑皇如今能自己修。

    那部《四时江雨》,与《无定三绝》,一者乃师法人道,升华信念的剑法,一者乃师法天地,摹拟天象的掌法。

    旧儒学两大支柱名不虚传,虽然说,都是门下儒生在传。

    ——旧儒学也要有自己的双擘!

    论剑是圣夫子提出的,因为靖沧浪也在,圣夫子提携后辈那是演都不演。

    蔺重阳对于此事自然乐见。

    所以,他才选了涅槃这支纯粹的剑,所要表达的也很简洁明了,只传道不传法。

    之后就是圣夫子以《四时江雨》,对上原始而纯粹的剑道,紧接着,诸凤剑断成了两截,论剑的目的却也圆满达成。

    在蔺重阳以斡旋造化将之修好,并归还给圣夫子后,弦知音带着靖沧浪去游历学海无涯。

    太学主也蹭了一次车。

    他觉得,弦知音有必要多学一些,没坏处。

    若将《无定三绝》与剑道融合,往后对敌也算多一张底牌,别看苦境现在和平,这个世界存在的问题其实一点都不少。

    经常出去遛弯的点风缺对此心知肚明。

    至于靖沧浪,太学主并未对他进行干涉,当年纯粹是见到好苗子顺手指点。

    就像蔺重阳所言,学海无涯这个环境并不适合靖沧浪,靖沧浪与学海无涯走的路也不同,没必要强行将人绑在这里。

    三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提携后辈,能坐在一起并不奇怪,夏承凛与疏楼龙宿终归年轻了些。

    而在派系之争这方面。

    圣夫子不参与,若有需要,他不介意牺牲自己的名声,去成全那些不错的后辈,在遇到合适的后辈时可以将一身所学倾囊相授。

    在他眼中,并不存在复杂的派系,儒门的传承比那些琐事更加重要。

    由圣夫子创建的儒教,尊崇孔孟之道,遍读四书五经,行事作风较为保守中立,是儒门建制中最大的基层教育组织。空穴来风,门下儒生盛传的旧儒学双擘,并非没有道理。

    其中优秀者会前往学海无涯进修,所以,圣夫子与太学主交情匪浅。

    并且,儒教总部亦不在中原,北海之上,在天气晴朗时,可以看见一只巨型毛笔,登上天笔峰即可到达一字宫墙,墙分内外。

    墙外为接待外宾之处,墙内即为世外书香。

    能够在当今江湖给儒门站台,儒教同样是苦境儒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圣夫子不好争斗,由他执掌的儒教自然是专心做事,做好儒门基础教育,以此壮大儒门。

    新儒学,旧儒学,三教合一派,儒教独尊派以及中立派,革新派与顽固派,无论哪一方都需要读四书五经学习六艺。

    太学主则主导派系之争,争斗可以,但必须控制在一定的分寸内,六部执令本就是竞争上岗,他重视的是过程中是否会产生牺牲。

    在儒生眼中太学主一向爱惜羽翼。

    但太学主想的是,身为儒门栋梁不能白死,要死的有价值,而不是死在内斗之中。

    至少要为儒门的发展提供助力,添砖加瓦,他看重的同样是整个儒门。

    蔺重阳作为内圣外王的集大成者,行事则要更加强势,就连太学主都会说,若他依旧在位根本不会发生这么多事。

    三教共尊的剑皇,其之目光不止在儒门,提倡良性竞争却不支持各脉内斗。

    派系,在蔺重阳眼中没有意义,只要别做不该做的事他都能容,前提是团结在一面旗帜下,整个世界与时代前进才能进步。

    但他是真的会在需要的时候亲自动手。

    四书五经六艺,在蔺重阳看来并不应该成为一名儒生的全部,要发展生产力,做实事,儒生确实应该持续不断的学习,却没必要将心力全放在读那些书上,这是革新派的核心理念之一。

    教育普及,什么时候都要做,但一名合格的儒生不能只会读书搞学问,而是要全方面发展,成为真正的高素质人才。

    铸术,医术,剑术,韬略,策论,民生。

    蔺重阳对儒生,对后辈的要求,远比太学主与圣夫子更严格。

    儒门四大名锋选拔尚未开始,三人聚在这里自然是谈儒门前景,交换理念,看哪一部分、哪个环节有能改良的地方。

    三人充分交换了意见,对圣夫子与太学主两人来说,蔺重阳的思想还是太过前卫。

    关键在于,这种给儒生上强度的教育方式,对苦境多年来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就比如说医术与医者的培养与推广。

    铸冶之术则是鸦九与不工山,以及炎山铁族等势力在发力,而这背后同样有儒门的影子,普及的那些机关器械便是商盟在进行出产,也就是说给儒生上强度是大势。

    照这样发展下去,四书五经已经难以满足基础教育的需求,圣夫子需要另外再编课本。

    六艺就目前来说依旧有用。

    全新的课本中要增加哪些内容,便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