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开局满级的我选择在大明当老六 > 第400章 群体意志与王朝周期论

开局满级的我选择在大明当老六 第400章 群体意志与王朝周期论

    “升弟的意思是!!”

    “姐夫没猜错,就是将这斗争的过程激化,且演变成长线拉扯,让两党的人陷入斗争的泥潭。”

    “只要这两名知府候选人职责互不统属又相互制衡,又没有分明的评判标准。”

    “两党所属官员的高下就永远分不清楚。”

    “那继任苏州知府之位之说,便要无限期的向后延期。”

    “至于延期到什么时候。”

    “就看姐夫需要,以及搪塞理由的充裕与否了。”

    门外的李善长听得一身冷汗。

    他自知自己算是心胸狭隘的了,可和常升一对比,他这简直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啊。

    这小子全然不把人当人。

    也完全没有自己同样出身淮西党的自觉。

    除却超高的政治嗅觉与智慧,也将人性与人心揣摩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明明常家乃至姻亲蓝家上下都是一副莽夫心性,怎么天生造就了这么个阴损狡诈的主。

    难道这就是物极必反?

    还是说常家父子两代的心眼子全部长他一人身上了。

    老李头擦了擦额角生出的几滴冷汗,就听御书房内继续传来了常升的声音。

    “这最后一点,则是姐夫应对百官时,认知与手段的不足。”

    “手段可以日渐增长。”

    “可这认知若有偏差,则事倍功半,乃至于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朱标的声音显然是打起了精神。

    “愿闻其详。”

    常升应答的声音低沉,却不着急解惑,而是认真的提问道:“姐夫,在你的立场里,官员之于你是什么角色。”

    “这……”

    御书房内,朱标的声音带着些哑然与杀机。

    他不是朱元璋,说不出来百官皆是家奴这种话。

    何况这本就是个不好回答的问题,还是当着外人的面,自己的小舅子当场。

    李善长暗暗松了口气。

    太子殿下有心就行。

    到底是马皇后的种,总不至于薄待了自己人。

    “那我换个问法。”

    “姐夫怎么看待东宫属官乃至朝廷官员与您的关系?”

    “孤以为,他们与孤而言,要么是佐辅的智囊,或是代天牧守的家臣,说的再粗俗些,大略类于豪门贵胄中的家丁。”

    这是朱标的回答。

    常升不置可否。

    只是对着朱标认真解惑到:“在我看来,这些官:员,不论是出身富饶的南方也好,或是埋葬在紫金山的英魂也罢。”

    “他们是拥有与皇权同源的权力,于朝野享有特权的一帮人。”

    “我称之名为特权阶级的集体。”

    “特权阶级……”

    “升弟且稍待片刻。”

    御书房内传来了一阵匀速的研磨声。

    这种在常升口中已然成型的理论,朱标当然是要亲自记录,并着手验证的了。

    “集体一旦诞生,就会产生集体的意志。”

    “或因为利益,或许是共同的目标作为刺激,虽然因依附皇权而生,但这个集体一旦成立,随着时间推移,便会以一种野蛮的速度向外扩张。”

    “而这个意志,不会因其中某一个人的意见为由,修改更替。”

    “就算是创造出它的人,也不行。”

    御书房内的声音再次陷入沉寂。

    而御书房外,李善长听着常升这一套别开生面的理论,一时之间也陷入了迷惘。

    虽说,这套理论对于古人而言还相当陌生。

    但结合他为官二十余载的经验,其中含义也便一一对照眼前。

    对啊。

    自从淮西党报团建立而来,他李善长因为威望和长袖善舞,笼络了绝大部分淮西党的中坚力量。

    起初他还享受着成为淮西党党魁的事实。

    可当党内每一门每一家,接连有些抹不开面的丑事或者人情世故的事情求到他的门上时,他也深刻的领会到自己身为这个淮西党魁,堂堂宰相的无力感。

    明明已经位极人臣。

    却偏偏整日还要为淮西党内这些腌臜事费神。

    直到近些年他才明白。

    自己这是被声名,地位和家世所累。

    乃至于这些年许多回明明揣摩到了老朱的心思,被老朱明里暗里的点醒和警告,他偏得持一副不以为意,毫不知情的模样明里暗里的搪塞。

    如此,才能替下面的人出面斡旋。

    说实话,这种被裹挟之感真的很累。

    可让他放手或是退休,这么多年已然被人吹捧恭维惯了的李善长也真舍不得啊。

    “可否再说的详尽些。”

    朱标不懂就问。

    常升的声音顿了顿,半晌才意有所指道:“宋神宗与王安石的前车之鉴,姐夫大概不会陌生。”

    朱标立时悟了。

    听到这,李善长真的很想推门反驳一句。

    大明以武立国。

    与那弱宋定不能同日而语。

    内里的朱标亦是如此反对,且点明了大明与勋贵武将们与国同休,荣辱与共的立场。

    然而,常升的话就像是一盆冰水,狠狠浇了下来。

    “如今姐夫与叔伯的威望,我毫不怀疑,就算是雄英,我也信以其之慧,日后定能够驾驭得住这满朝文武。”

    “可雄英在之后呢,谁能保证日后的大明之君亦能如此。”

    “史书中早有印证。”

    “历朝历代,君主多以守成为主,能守的住基业,勤政爱民的,差不多便可称中兴之主。”

    “可即便是中兴,历朝历代能中兴几许?”

    “可特权阶级,初期或还有开明之主压制。”

    “可当开国之主百年之后,特权阶级没了钳制,便会开始无序的外扩。”

    “先是吸纳读书人,掌握上承下达的话语权,民间的舆论,以及官员升迁。”

    “而后,他们便会勾结士绅,一并开始大肆的向下兼并田地,攫取民脂民膏,横征暴敛。”

    “自此,王朝便开始了衰落。”

    “再之后,特权的触角便会蔓延至皇宫中,将皇权圈禁于皇城之中,让皇帝成为傀儡。”

    “至此,特权便完成了他们最终的扩张。”

    “之后。”

    “要么是他们不知收敛,致使民怨沸腾暴乱四起,将王朝倾覆。”

    “要么,就是外敌入侵,摧枯拉朽的毁灭一切。”

    “这,就是王朝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