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11,我和女儿读大学 第133章 我来自农村
“是啊,我们那里的油菜籽各大粮油公司都抢着收购,而且收购价格比其他地方的要高一两毛呢”。
李存孝的兴趣一下子高涨起来,也不顾及饭桌上的礼貌,侧着身子面对牛教授。
“我们那里都是能自由灌溉的一级良田,筑坎可成块,扒开就连成片,上面50公分的紫色土和下面一米多深的黄壤土,适合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小麦、油菜、水稻,只要精耕细作,产量年年都有增长,可惜啊…”
李存孝热情洋溢的笑脸突然停滞了一下,轻轻的叹了一口气。
“可惜啥子”?
正饶有兴趣听李存孝讲话的牛教授,把夹到筷子上的菜都放下了,扭头看向他。
“可惜现在是人走田荒啊”!
李存孝这句话,既是要引起牛教授的关注,也是实话。
现在的农村,除了一些年老的还在坚持,除了一些实在找不到出路的年轻人还在苦守,真的找不到劳动力了。
“人走田荒?咋个可能呢”?
在牛教授的眼里,川西平原就是聚宝盆一样的存在,最困难的灾荒年,也没出现过讨口子啊,沟边河边、房前屋后,随便撒下种子,都能收获一片郁郁葱葱。
“牛教授,你也知道,农业合作社的时候,由于思想路线和管理水平的原因,沃野千里的川西平原也有青黄不接的时候,老农民都知道“神仙难过二三月”,生产队缴了国家公粮,分到手里的粮食根本不够吃,好在家家都有一点自留地,种红苕、种洋芋,甚至挖野菜也能应付过去”。
“你说的那是过去嘛”!
牛教授截住李存孝的话,吃了上顿望下顿,过了今天愁明天,这样的日子,牛教授记忆犹新。
“对嘛,分田到户以后,这种苦日子总算结束了,分到田的农民,就像看到了猎物的猎人,就像遇到了敌人的军人,干劲一下子就高涨了,再也不是出工不出力的“磨洋工”了,再也不是听任摆布的木偶了。就一季的时间,家家有笑脸,户户存余粮,正是因为农民吃饱了,农村盘活了,农业兴起了,改革开放才能一路顺风顺水的”。
但凡80年代,读过初中,学过政治经济学的人都知道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
所谓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就是国家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使得农产品的价格远远低于其价值,而工业产品的国家定价又大大高于自身价值。
说简单点就是,国家把农产品的价值划拉给了工业产品,以扶持当时极度薄弱的国家工业体系。
“现在农民伯伯是能吃饱穿暖了,可是他们也有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啊。目前国家可谓是百业兴旺了,但作为人类基石的农业却停滞不前,农民外出打工一个月的收入能抵一亩田一年的收入,谁还愿意待在田间地头呢”?
李存孝这番话,让饭厅瞬间安静了。
老太太历历在心,农大领导的妻子略有所闻,农大领导感同身受,牛教授现在也在经历着。
“国家现在也在三农问题上费了大力,花了苦心嘛”。
牛教授的声音不大,他一心只搞农业种植研究,对国家的惠农政策了解不多,但他也知道,只靠国家扶持,农村的前景堪忧。
“只有拼出来的赵子龙,没有扶起来的刘阿斗!国家的对农补贴留不住人,农民不改变思路,农村不融入市场,农业不形成体系,一百年都无法扭转现状”。
李存孝把这几天做好的功课全都抛了出来。
他相信,只要牛教授不忘初心,就不会无动于衷。
“呃…那就只能走集约化的道路,但如果国家出手,又回到了老路,资本介入的话,唉…还不如保持现状”。
出生在农村,祖辈都是农民,现在又研究农业,牛教授当然知道农村的苦,农民的累,农业的无奈。
“如果有人领头,把土地集中起来优化生产,还是有希望的”。
经商之道,牛教授可谓一窍不通,但农业生产,他可是行家里手。
“表哥,李总这次出差就是到我们学校来找专家教授,准备搞你说的集约化种植”。
水到渠成!
农大领导瞅准机会,借助李存孝的神吹,临门就是一脚。
“哦?你想投资农业”?
能成为表弟的座上宾,牛教授不怀疑李存孝的财力,只担心他又是一个沽名钓誉的人。
“我来自农村,走到哪都是农民的儿子,能为老家做点事,那是我一辈子的骄傲嘛”。
这绝对是李存孝的肺腑之言,女人可以忽悠,竞争对手可以忽悠,真正的学者必须尊重。
“吃饭,先吃饭,吃了饭你们去书房好好研究,不要可惜了我这一桌子菜”。
老太太看出侄儿已经动心了,心情大好。
李存孝拿出农业公司的规划书,牛教授一个多小时没说一句话,没喝一口水,字斟句酌的看了后面翻前面。
内容太多,为了不影响农大领导家人休息,两人又移师李存孝住的酒店。
牛教授补充技术上的缺漏,李存孝解释商务面的路数。
牛教授离开时已经是凌晨三点多了,李存孝没有邀请,牛教授没有承诺,两人很自然的达成了合作的默契。
瞌睡补到临近中午,牛教授就来敲门了。
“这是我的两个学生,我们今天就跟你走,先做一个实地考察”。
一男一女两个学生脸上带着兴奋,有这样的生力军,李存孝也不担心牛教授的身体吃不消了。
晚上的接风宴,李存孝安排妻子和廖化军到场。
廖化军也是老农民的儿子,农业公司由他撑头,妻子辞职协助他的工作。
“我们洗干净腿上的泥巴,好不容易走出了农村,现在又要下田干活啦”。
李存孝举起酒杯,一个新农村的愿景即将来临了。
“晚上我去爸妈那边去住,你去看看银珠她们”。
把牛教授他们送回酒店,妻子给李存孝忐忑不安的心找了个安放的地方。
李存孝的兴趣一下子高涨起来,也不顾及饭桌上的礼貌,侧着身子面对牛教授。
“我们那里都是能自由灌溉的一级良田,筑坎可成块,扒开就连成片,上面50公分的紫色土和下面一米多深的黄壤土,适合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小麦、油菜、水稻,只要精耕细作,产量年年都有增长,可惜啊…”
李存孝热情洋溢的笑脸突然停滞了一下,轻轻的叹了一口气。
“可惜啥子”?
正饶有兴趣听李存孝讲话的牛教授,把夹到筷子上的菜都放下了,扭头看向他。
“可惜现在是人走田荒啊”!
李存孝这句话,既是要引起牛教授的关注,也是实话。
现在的农村,除了一些年老的还在坚持,除了一些实在找不到出路的年轻人还在苦守,真的找不到劳动力了。
“人走田荒?咋个可能呢”?
在牛教授的眼里,川西平原就是聚宝盆一样的存在,最困难的灾荒年,也没出现过讨口子啊,沟边河边、房前屋后,随便撒下种子,都能收获一片郁郁葱葱。
“牛教授,你也知道,农业合作社的时候,由于思想路线和管理水平的原因,沃野千里的川西平原也有青黄不接的时候,老农民都知道“神仙难过二三月”,生产队缴了国家公粮,分到手里的粮食根本不够吃,好在家家都有一点自留地,种红苕、种洋芋,甚至挖野菜也能应付过去”。
“你说的那是过去嘛”!
牛教授截住李存孝的话,吃了上顿望下顿,过了今天愁明天,这样的日子,牛教授记忆犹新。
“对嘛,分田到户以后,这种苦日子总算结束了,分到田的农民,就像看到了猎物的猎人,就像遇到了敌人的军人,干劲一下子就高涨了,再也不是出工不出力的“磨洋工”了,再也不是听任摆布的木偶了。就一季的时间,家家有笑脸,户户存余粮,正是因为农民吃饱了,农村盘活了,农业兴起了,改革开放才能一路顺风顺水的”。
但凡80年代,读过初中,学过政治经济学的人都知道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
所谓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就是国家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使得农产品的价格远远低于其价值,而工业产品的国家定价又大大高于自身价值。
说简单点就是,国家把农产品的价值划拉给了工业产品,以扶持当时极度薄弱的国家工业体系。
“现在农民伯伯是能吃饱穿暖了,可是他们也有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啊。目前国家可谓是百业兴旺了,但作为人类基石的农业却停滞不前,农民外出打工一个月的收入能抵一亩田一年的收入,谁还愿意待在田间地头呢”?
李存孝这番话,让饭厅瞬间安静了。
老太太历历在心,农大领导的妻子略有所闻,农大领导感同身受,牛教授现在也在经历着。
“国家现在也在三农问题上费了大力,花了苦心嘛”。
牛教授的声音不大,他一心只搞农业种植研究,对国家的惠农政策了解不多,但他也知道,只靠国家扶持,农村的前景堪忧。
“只有拼出来的赵子龙,没有扶起来的刘阿斗!国家的对农补贴留不住人,农民不改变思路,农村不融入市场,农业不形成体系,一百年都无法扭转现状”。
李存孝把这几天做好的功课全都抛了出来。
他相信,只要牛教授不忘初心,就不会无动于衷。
“呃…那就只能走集约化的道路,但如果国家出手,又回到了老路,资本介入的话,唉…还不如保持现状”。
出生在农村,祖辈都是农民,现在又研究农业,牛教授当然知道农村的苦,农民的累,农业的无奈。
“如果有人领头,把土地集中起来优化生产,还是有希望的”。
经商之道,牛教授可谓一窍不通,但农业生产,他可是行家里手。
“表哥,李总这次出差就是到我们学校来找专家教授,准备搞你说的集约化种植”。
水到渠成!
农大领导瞅准机会,借助李存孝的神吹,临门就是一脚。
“哦?你想投资农业”?
能成为表弟的座上宾,牛教授不怀疑李存孝的财力,只担心他又是一个沽名钓誉的人。
“我来自农村,走到哪都是农民的儿子,能为老家做点事,那是我一辈子的骄傲嘛”。
这绝对是李存孝的肺腑之言,女人可以忽悠,竞争对手可以忽悠,真正的学者必须尊重。
“吃饭,先吃饭,吃了饭你们去书房好好研究,不要可惜了我这一桌子菜”。
老太太看出侄儿已经动心了,心情大好。
李存孝拿出农业公司的规划书,牛教授一个多小时没说一句话,没喝一口水,字斟句酌的看了后面翻前面。
内容太多,为了不影响农大领导家人休息,两人又移师李存孝住的酒店。
牛教授补充技术上的缺漏,李存孝解释商务面的路数。
牛教授离开时已经是凌晨三点多了,李存孝没有邀请,牛教授没有承诺,两人很自然的达成了合作的默契。
瞌睡补到临近中午,牛教授就来敲门了。
“这是我的两个学生,我们今天就跟你走,先做一个实地考察”。
一男一女两个学生脸上带着兴奋,有这样的生力军,李存孝也不担心牛教授的身体吃不消了。
晚上的接风宴,李存孝安排妻子和廖化军到场。
廖化军也是老农民的儿子,农业公司由他撑头,妻子辞职协助他的工作。
“我们洗干净腿上的泥巴,好不容易走出了农村,现在又要下田干活啦”。
李存孝举起酒杯,一个新农村的愿景即将来临了。
“晚上我去爸妈那边去住,你去看看银珠她们”。
把牛教授他们送回酒店,妻子给李存孝忐忑不安的心找了个安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