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华年 第40章 露天电影
几天前就知道了县电影队要来大平学校给大平人民放一场电影,社员们非常高兴,大家互相奔走相告,相互传达影讯,这在当时来说算是大型娱乐活动,村民们也很期待,下午四点多就做好了晚饭,提前吃夜饭就去学校操场占位置。县电影队的工作人员也很积极,四点钟就在学校篮球场架好了放映设备,设备也简单,刚好两担,一担发电机,山东产的,大家叫它电锅,也叫锅炉,一担影片,一场露天电影通常放两部影片,有时还在放映前放一部新闻简报,大约半小时,正片90分钟每部电影,一场电影放映时间通常4小时,晚上7点半开始,夜晚11点半结束,通常都是这时间段。
这些放映设备从县电影队到大平公社大概有15公里,这15公里全是靠人工搬运,每次公社办公室接到电影队的电话,这边就派两个年轻人体力好的到县电影队搬运放映设备,当时全靠人挑,因为没有班车,更没有其他汽车,自行车也非常少,一路全靠步行,早晨一大早去,下午三四点钟就挑回来了,这台设备有轻有重,两个人轮流单挑,走上一段路,大家能换一次,这样就比较轻松。当时放映员是县电影队的唐林先生,他是县电影队的老放映员,这边的人就给他取了一个外号,叫唐电影。电影每一个月都要来大平公社放映一次露天电影,当时很多乡镇很多公社都没有电影机,县电影队有一个放映班,大概有十来部放映机,专门下乡去放电影,也就是说的文化下乡,全县有100多个公社,这十个放映队就是包片,在这个片区循环放映,当时也没有什么新奇的玩意儿,看电影,那就是最大的乐趣,最好的娱乐。
每一次来,他们就早早的把场地布置好,下午四点钟就挂好了银幕,银幕是白布两边用竹竿竖起来,大概有六米多高,放映机架在离银幕50米远的地方,他们吃饭是在供销社食堂住,住在供销社旅馆。下午四点钟挂好银幕,实际也是打广告,大家今天晚上这里有电影放。孩子们在学校读书,下午五点半放学,放了学都急急忙忙跑回家先吃完饭,最后又回到学校看电影,他们下课的时候就将自己的凳子放在了操场上,占好了最好的位置,全乡有一万人左右,但是爱看电影的少不了40%的人,也就是说有4000人左右,操场上一时半会儿也坐不下,小山坡上,半坡上,银幕背面的菜地里都站满了人。这是太平观第一次历史上放电影,也是第一次放露天电影,看的人当然就特别多。观众从四面八方来到操场上,下午六点多七点,操场上就站满了早到的人,来晚了的就只有站在菜地里和小山坡上,露天电影因为是免费的,所以还是有人看,看的人也不少。放电影的基本上是两个人,一个师傅,一个徒弟,师徒二人配合的非常默契,放完一卷影片接着上,另外一卷影片把放完的影片又赶快倒片,倒片也是用手工倒片,倒好的胶片又放回电影包装箱里,下一次放映直接拿出来就可以放映了,节省时间。
一般六点半开始放音乐,电影队的音响声音大,几里外都能听见,人们听到音乐,就知道很快就要放电影了,大家提前忙完自己的事,可以早一点到场,放映队也很人性化,先放一些新闻简报,或者科教片,一般一卷胶片半小时长度,播完再放正片,主要是等迟到者。有时公社干部还利用放电影的时间开半小时广播会,做好农业生产安排,娱乐时间也不忘本职工作,那个时候的干部也是很操心的。正片开始了,场上鸦雀无声,只听见电影机旋转声和喇叭里传出的电影配音。黑白影片,北京电影制片厂,巜小兵张嘎》,抗日战斗故事片,很吸引眼球,打仗的,社员们就是爱看打仗的,划分剧中人物也很简单,好人,坏人,敌人,解放军,特务,汉奸,共产党打国民党,故事情节,人物描写,角色分工就这几样,既简单又直接,便于记忆。大家聊观后感一听就知道讲的谁谁谁?一部《小兵张嘎》这部电影也很精彩,特别是一些学生看了兴奋得不得了,发现自己就好像是当年那个嘎子哥。另一部巜草原英雄小姐妹》,是说两姐妹放羊的事,保护集体财产。这里是头一次放电影,大松爸爸也背着大松一起去看电影,妈妈也去了,弟弟小放在家里奶奶看管。因为是冬天,大人给大松穿得厚厚的,带上棉帽子,披上披衣(儿童披风),大松坐在夹背里,大松快三岁了,儿童背篓太小坐不不了,夹背双层不透风,不会冻脚。爸爸妈妈和大松一起去看电影,到了学校操场,早就人山人海,喇叭里播放着革命歌曲,音量很大,几里外都能听见,音乐很优美,还有不少学生跟着唱。电影机的灯光投放在银幕上,整个操场亮如白昼,观众们发出惊叫的声音,头一次见这个东西,一惊一咋很是正常。
作为一部抗日儿童电影,《小兵张嘎》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崔嵬、欧阳红樱执导,安吉斯、张莹、张平、于绍康等主演,1963年上映。
该片讲述了抗战时期,小英雄张嘎子在老罗叔、老钟叔、区队长、奶奶等的引导下,成长为一名八路军战士的故事,堪称是新中国儿童影片的一座里程碑。
《草原英雄小姐妹》根据真实故事改变,1964年2月9日,12岁的龙梅和9岁的妹妹玉荣正在放养公社的384只羊。突然,暴风雪来了,300多只羊四散狂奔。为了不让集体的羊受损失,姐妹俩拼命追赶拉拢住羊群,一夜间竟然走出了30多公里,而她们都被严重冻伤。经过干部群众的大力营救,英雄小姐妹才双双脱离生命危险。但由于冻伤严重,龙梅失去了左脚拇趾,玉荣右腿膝关节以下和左腿踝关节以下做了截肢手术。
由于她们的英勇事迹,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授予她们为“草原英雄小姐妹”的光荣称号。
《草原英雄小姐妹》电影上映,让大松知道了羊子长成什么样。这也是爸爸教他认识的,那时的小孩子什么也不知道,当时大平观附近也没有人养羊,那时也没人吃羊肉,就没见过羊跑,只是在影片中见到。
露天电影人多,围在一起倒还感觉不到冷,由于是第一次看电影,三个多小时很快就结束了,观众们感到还未尽兴。大家都恋恋不舍的离开了。
电影散场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人们打着火把,手电,马灯,各样照明工具都派上了用场,甚至有人直接用稻草照明,手提一捆稻草,分成很多小把,先点燃一把照亮一段路,又接乛为了照亮回家的路,人们能想出各种办法,手电筒那时的农村属于高档商品,一般人无钱消费。
人们向四面八方散去,每条道路上象一条火龙,一条条火龙在游来走去,水里面倒映岸上的火龙,好像龙在水里游走,十分状观。火龙越走越远,越走越远,渐渐地消失在雾中,消失在天边!
他们边走边聊,今天晚上的电影内容,这可是开洋荤了,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看电影,以前只听说有电影,这次终于见到真的了,里面还有图片,还有声音,就是那个人不能从银幕上下来,这个就奇怪了,不明白吧,以后会慢慢明白的。电影里边下雨,为什么我们的地面是干的呢?电影里边出太阳,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热呢?这一些问题都是电影刚刚开始都会出现的。
社员们看完电影回到家里已经是深夜了,大家赶紧上床休息。第二天,生产队还要干活呢。
早上,晨雾蒙蒙,遮挡了山村里的一切,茫茫的一片,好像沙金一样挡住了远山,挡住了田野,能见度不到十米,什么也看不见,好像在水中一样,远处,人们说话的声音还是能清晰的,听得见小狗汪汪的声音由远而近,也能听得见,但是就不能看见东西,这种雾真的有一点大,这是多年未见的大雾,好在这里的一草一木,每一条道路人们都很熟悉,只要记住,都不会走错。在当时都是步行,如果开车的话,那一定很危险。生产队的钟声又敲响了,该出工了,这段时间生产队也是给庄家地里的庄家施追肥,油菜施追肥,小麦施追肥,萝卜施追肥,让他们再来牟长得越来越好,这回全都是农家肥,按现在的说法,种出来的庄家绿色环保营养价值又高,这些全都是有机食品。
社员们的工作环境就是在土地里,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你都得去干,你不干,你不经营好庄稼都长的不好。你们最大的辛苦就是不能遮风挡雨,工作的时候是很累,这也是工作环境所导致的,当然与现在的农民不一样,现在可以在大棚里边成片成片的搞栽培,也可以全自动化的生产粮食作物,当时真没有这种想法,也没有这种技术,主要是经济实力还达不到。社会在发展,科学在进步,人们的思想也在提高。
自从有了露天电影,人们的思想也逐渐逐渐的开化。大家也增长了知识,也增长了见识,也知道了一些外面的世界,电影对当时的农民来说,那简直是世界之窗。社员们第一次从电影里看到了什么是机枪,什么是大炮,什么是飞机,什么是高楼大厦!自从新闻简报中了解到了一些国家的大事和一些时事,新闻虽说新闻简报是滞后一点,但是总比没有好,从广播里虽然也能听到一些新闻,但是不知道具体的情况,没有画面感,也不知道外国是个什么样子。你们从电影里面了解到了长江长城,黄山黄河,了解到了北京故宫,苏州园林,布达拉宫。也知道了沙漠是个什么样子,什么状况,以前只是听到书上报纸上介绍那个没有直观的感觉。也从电影里边了解到了抗日战争的一些历史故事,了解到了日本兵为非作歹的很多片段,以前只是听听,脑子里非常模糊。有了电影,大家也觉得我们的国家很大很大,也更加热爱自己的生活,也知道火车是个什么样子,铁路是什么样子,以前只听说火车很长很长,从电影里面了解到了火车的真实画面。大家对这个世界又有了新的认识,对未来更加期待,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原来生活还可以那么的美好。
这些放映设备从县电影队到大平公社大概有15公里,这15公里全是靠人工搬运,每次公社办公室接到电影队的电话,这边就派两个年轻人体力好的到县电影队搬运放映设备,当时全靠人挑,因为没有班车,更没有其他汽车,自行车也非常少,一路全靠步行,早晨一大早去,下午三四点钟就挑回来了,这台设备有轻有重,两个人轮流单挑,走上一段路,大家能换一次,这样就比较轻松。当时放映员是县电影队的唐林先生,他是县电影队的老放映员,这边的人就给他取了一个外号,叫唐电影。电影每一个月都要来大平公社放映一次露天电影,当时很多乡镇很多公社都没有电影机,县电影队有一个放映班,大概有十来部放映机,专门下乡去放电影,也就是说的文化下乡,全县有100多个公社,这十个放映队就是包片,在这个片区循环放映,当时也没有什么新奇的玩意儿,看电影,那就是最大的乐趣,最好的娱乐。
每一次来,他们就早早的把场地布置好,下午四点钟就挂好了银幕,银幕是白布两边用竹竿竖起来,大概有六米多高,放映机架在离银幕50米远的地方,他们吃饭是在供销社食堂住,住在供销社旅馆。下午四点钟挂好银幕,实际也是打广告,大家今天晚上这里有电影放。孩子们在学校读书,下午五点半放学,放了学都急急忙忙跑回家先吃完饭,最后又回到学校看电影,他们下课的时候就将自己的凳子放在了操场上,占好了最好的位置,全乡有一万人左右,但是爱看电影的少不了40%的人,也就是说有4000人左右,操场上一时半会儿也坐不下,小山坡上,半坡上,银幕背面的菜地里都站满了人。这是太平观第一次历史上放电影,也是第一次放露天电影,看的人当然就特别多。观众从四面八方来到操场上,下午六点多七点,操场上就站满了早到的人,来晚了的就只有站在菜地里和小山坡上,露天电影因为是免费的,所以还是有人看,看的人也不少。放电影的基本上是两个人,一个师傅,一个徒弟,师徒二人配合的非常默契,放完一卷影片接着上,另外一卷影片把放完的影片又赶快倒片,倒片也是用手工倒片,倒好的胶片又放回电影包装箱里,下一次放映直接拿出来就可以放映了,节省时间。
一般六点半开始放音乐,电影队的音响声音大,几里外都能听见,人们听到音乐,就知道很快就要放电影了,大家提前忙完自己的事,可以早一点到场,放映队也很人性化,先放一些新闻简报,或者科教片,一般一卷胶片半小时长度,播完再放正片,主要是等迟到者。有时公社干部还利用放电影的时间开半小时广播会,做好农业生产安排,娱乐时间也不忘本职工作,那个时候的干部也是很操心的。正片开始了,场上鸦雀无声,只听见电影机旋转声和喇叭里传出的电影配音。黑白影片,北京电影制片厂,巜小兵张嘎》,抗日战斗故事片,很吸引眼球,打仗的,社员们就是爱看打仗的,划分剧中人物也很简单,好人,坏人,敌人,解放军,特务,汉奸,共产党打国民党,故事情节,人物描写,角色分工就这几样,既简单又直接,便于记忆。大家聊观后感一听就知道讲的谁谁谁?一部《小兵张嘎》这部电影也很精彩,特别是一些学生看了兴奋得不得了,发现自己就好像是当年那个嘎子哥。另一部巜草原英雄小姐妹》,是说两姐妹放羊的事,保护集体财产。这里是头一次放电影,大松爸爸也背着大松一起去看电影,妈妈也去了,弟弟小放在家里奶奶看管。因为是冬天,大人给大松穿得厚厚的,带上棉帽子,披上披衣(儿童披风),大松坐在夹背里,大松快三岁了,儿童背篓太小坐不不了,夹背双层不透风,不会冻脚。爸爸妈妈和大松一起去看电影,到了学校操场,早就人山人海,喇叭里播放着革命歌曲,音量很大,几里外都能听见,音乐很优美,还有不少学生跟着唱。电影机的灯光投放在银幕上,整个操场亮如白昼,观众们发出惊叫的声音,头一次见这个东西,一惊一咋很是正常。
作为一部抗日儿童电影,《小兵张嘎》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崔嵬、欧阳红樱执导,安吉斯、张莹、张平、于绍康等主演,1963年上映。
该片讲述了抗战时期,小英雄张嘎子在老罗叔、老钟叔、区队长、奶奶等的引导下,成长为一名八路军战士的故事,堪称是新中国儿童影片的一座里程碑。
《草原英雄小姐妹》根据真实故事改变,1964年2月9日,12岁的龙梅和9岁的妹妹玉荣正在放养公社的384只羊。突然,暴风雪来了,300多只羊四散狂奔。为了不让集体的羊受损失,姐妹俩拼命追赶拉拢住羊群,一夜间竟然走出了30多公里,而她们都被严重冻伤。经过干部群众的大力营救,英雄小姐妹才双双脱离生命危险。但由于冻伤严重,龙梅失去了左脚拇趾,玉荣右腿膝关节以下和左腿踝关节以下做了截肢手术。
由于她们的英勇事迹,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授予她们为“草原英雄小姐妹”的光荣称号。
《草原英雄小姐妹》电影上映,让大松知道了羊子长成什么样。这也是爸爸教他认识的,那时的小孩子什么也不知道,当时大平观附近也没有人养羊,那时也没人吃羊肉,就没见过羊跑,只是在影片中见到。
露天电影人多,围在一起倒还感觉不到冷,由于是第一次看电影,三个多小时很快就结束了,观众们感到还未尽兴。大家都恋恋不舍的离开了。
电影散场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人们打着火把,手电,马灯,各样照明工具都派上了用场,甚至有人直接用稻草照明,手提一捆稻草,分成很多小把,先点燃一把照亮一段路,又接乛为了照亮回家的路,人们能想出各种办法,手电筒那时的农村属于高档商品,一般人无钱消费。
人们向四面八方散去,每条道路上象一条火龙,一条条火龙在游来走去,水里面倒映岸上的火龙,好像龙在水里游走,十分状观。火龙越走越远,越走越远,渐渐地消失在雾中,消失在天边!
他们边走边聊,今天晚上的电影内容,这可是开洋荤了,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看电影,以前只听说有电影,这次终于见到真的了,里面还有图片,还有声音,就是那个人不能从银幕上下来,这个就奇怪了,不明白吧,以后会慢慢明白的。电影里边下雨,为什么我们的地面是干的呢?电影里边出太阳,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热呢?这一些问题都是电影刚刚开始都会出现的。
社员们看完电影回到家里已经是深夜了,大家赶紧上床休息。第二天,生产队还要干活呢。
早上,晨雾蒙蒙,遮挡了山村里的一切,茫茫的一片,好像沙金一样挡住了远山,挡住了田野,能见度不到十米,什么也看不见,好像在水中一样,远处,人们说话的声音还是能清晰的,听得见小狗汪汪的声音由远而近,也能听得见,但是就不能看见东西,这种雾真的有一点大,这是多年未见的大雾,好在这里的一草一木,每一条道路人们都很熟悉,只要记住,都不会走错。在当时都是步行,如果开车的话,那一定很危险。生产队的钟声又敲响了,该出工了,这段时间生产队也是给庄家地里的庄家施追肥,油菜施追肥,小麦施追肥,萝卜施追肥,让他们再来牟长得越来越好,这回全都是农家肥,按现在的说法,种出来的庄家绿色环保营养价值又高,这些全都是有机食品。
社员们的工作环境就是在土地里,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你都得去干,你不干,你不经营好庄稼都长的不好。你们最大的辛苦就是不能遮风挡雨,工作的时候是很累,这也是工作环境所导致的,当然与现在的农民不一样,现在可以在大棚里边成片成片的搞栽培,也可以全自动化的生产粮食作物,当时真没有这种想法,也没有这种技术,主要是经济实力还达不到。社会在发展,科学在进步,人们的思想也在提高。
自从有了露天电影,人们的思想也逐渐逐渐的开化。大家也增长了知识,也增长了见识,也知道了一些外面的世界,电影对当时的农民来说,那简直是世界之窗。社员们第一次从电影里看到了什么是机枪,什么是大炮,什么是飞机,什么是高楼大厦!自从新闻简报中了解到了一些国家的大事和一些时事,新闻虽说新闻简报是滞后一点,但是总比没有好,从广播里虽然也能听到一些新闻,但是不知道具体的情况,没有画面感,也不知道外国是个什么样子。你们从电影里面了解到了长江长城,黄山黄河,了解到了北京故宫,苏州园林,布达拉宫。也知道了沙漠是个什么样子,什么状况,以前只是听到书上报纸上介绍那个没有直观的感觉。也从电影里边了解到了抗日战争的一些历史故事,了解到了日本兵为非作歹的很多片段,以前只是听听,脑子里非常模糊。有了电影,大家也觉得我们的国家很大很大,也更加热爱自己的生活,也知道火车是个什么样子,铁路是什么样子,以前只听说火车很长很长,从电影里面了解到了火车的真实画面。大家对这个世界又有了新的认识,对未来更加期待,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原来生活还可以那么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