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华年 第13章 身体健康才是真
爸爸的身体在妈妈和家人的精心护理下,逐渐恢复了正常。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大松爸爸又恢复了往日的活力。这差不多折腾了有一年多时间了,辛苦了家人,愁坏了妈妈,爸爸当时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一回事?好在一切都过去了,新的生活又开始了。
转眼间,又到1975年5月12号,这天是农历四月初二,是大松外公的生日,大松爸爸的身体恢复了,健康,因为有一年多时间没有去外公家里了,这一次就比较隆重,爸爸妈妈大松和弟弟还背了有礼物,家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爸爸还是像过去一样帅气,精神抖擞,由于相当于休息了一年,皮肤显得更加白净,大松和弟弟也长高了,在这一年里,大舅舅也结婚了,还有了一个小宝宝,我舅舅也长高了,他比大松大两岁,一个人经常到陈小学去玩,小姨也长高了,比大松小一岁,反正就是一个矮矮的小女孩,她可是妈妈的亲妹妹。
从家里到外婆家路还是这么长的路,道路两旁的建筑还是原来一模一样,这两三年也没有什么变化,有变化的,只是人们的年龄增大了,人口数量增加了,那个时代还是一如既往的热火朝天,但是这是一种虚假的现象,对老百姓生活来说根本没有实质性的提高。
大松也渐渐的对道路两旁的标记有所认识了,印象也越来越深了,上坡下坎,小河,水库,大树,石碑,他都记在心里。爸爸一会儿背着大松,一会儿又让大松走,走一段背一段,这个也是对大松的锻炼,弟弟一直坐在背篓里,两只眼睛四处张望,对外边的风景感到好奇,一路走一路嘻嘻哈哈,弟弟在背篓里蹦来蹦去,显得非常快乐。差不多有一年多没有走这条路了,还是原来的路,只是行人增多了,每天来的来去的去,长沟的风景依然美丽,庄稼茁壮成长,时间正是农忙季节,栽秧,栽秧,继续栽秧,抢收抢种的季节,收小麦插秧继续栽秧,沟里的插秧早一点,山上的插秧晚一点。在今年的雨水充足,水库里的水你都派上了用场,水库的基础设施还没有完善,但是里面储存的水量很多,大家都用抽水机来提灌水,修筑水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有的修建几年,有的十多年。大松的爸爸妈妈,还有弟弟走到乐兴溪街道先休息了,一会儿在茶店里喝了一会儿茶。两个大人带两个小孩赶20来里的路,还是有一点累的,大松爸爸的身体刚刚康复,也不能太劳累。
在 店里买了两包香烟,又继续向外婆家走,走到碑垭口差不多用了一个小时,碑垭口的凉风依旧凉爽,正值初夏,高高的松树和茂盛的松枝挡住了烈日,下的青石包上正是乘凉的好地方,松林里松枝散发出一股特别的清香,可以提神醒脑,让人心情非常的愉悦,增家沟水库里面有十多台抽水机,正在往外抽水,浇灌下游的庄稼,下游的水田,真需要大量用水,这是插秧的季节,也是栽秧的好时机,今牟天不冷。川北的气候有时真有一点古怪,特别是栽秧的季节,本来是小阳春,而且也是初夏时节,听老人说过去栽秧的时候还要烤火,冷得人们打抖,是由于北方的冷空气入侵,这种现象比较少见,川北有一句谚语,“小伙子你莫夸,三月有个桐子花”。就是说年轻的小伙子,你不要太得意,三月份还有冷的时候,桐子花开的时候,那几天就是要降温,就这么奇怪。曾家沟水库也是正在建设之中,还没有完全完工。完善工程还没有接近尾声。当时的财力有限,所以每年都有每年的预算,算是不能超标的计划经济嘛,计划多少就用多少就做多少事。所以水库的自流系统还没有搞好,天采取的是提罐方式,用抽水机来解决用水的问题。不管怎么样?不要耽误农时,栽下水稻就可以了,水席里的水反正是老天给的,以前全部把水抽干,有大量的农田需要用水,还有生活用水,还有人畜用水,六月份以后就要关闸储水,保证一定的水位,只要不超过防洪线就可以了,是也要给水库预留一定的储水量,就怕出现恶劣天气狂风暴雨,管理水库也是有一套科学经验的。这些水库只是一些小水库,当然没有三峡大坝那么壮观,这里只能算是一个山湾堰塘,在丘陵地带来说也算是不小的一个人工湖泊,有了水库至少生活用水不成问题,还可以养鱼,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由于这是大忙季节,所以路上的行人就比较少,家里到外婆家就没有遇到几个行人,因为大家都在庄稼田里插秧,走亲访友的当然也就比较少。大松的爸爸因为有一两年没有去外公家了,所以今年无论如何也要去,在碑垭口稍作休息,开始往下面走,很快就到了黄角树了,舅舅,二姨他们早就在那里等候了,他们几个抱着大松和弟弟高高兴兴地往外婆家走,转一道弯拐个一道拐,外婆家快到了,映入眼帘的是厨房炊烟,厨房里的切菜声远远都能听见,炒菜的香味,随着微风的吹拂飘向很远很远。
外公一家人,还有他的弟弟都在院坝里,早早等候,等候大松一家的到来,两外孙都这么大了,一大家人都非常高兴,好久没见面了,几位长辈也询问了一下爸爸的近况,问身体恢复的怎么样?当然,大家都见面了,这跟以前好的时候没有什么区别,已经彻底的恢复了健康,还能下地干活了。外公的生日,大家都回来,主要就是让大家放下心来了解一下真实的情况,以免大家提心吊胆,不必担心。吃肉吃酒,,这个照常进行,中午11点半就开饭了。你平常时间开饭,早一点。因为下午生产队还有活儿要干,外公他们生产队也正在插秧,田坝,磅上的旱田,只要能插秧的地方,都有干活的身影,这是播种的季节也是忙碌的季节。中午吃饭差不多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因为下午都还要去田里插秧。
午后的阳光温暖而炙热,几天里的水波光涟涟,头牛正在拉着扒扒着田,好好的田,紧接着就是插秧,一个人一天也就能差半亩田,当时没有机械化,全靠人工栽插。工朝阳速度肯定没有机械化快,那个时候的农村很少能看到插秧机,当然北方的大田除外,幽灵地带基本上都是小块田,而且是以梯田的形式,不方便使用机械化,当然现在有那种微耕机器,当时的机器都非常笨重,有的田几丈,有的田十多丈,丘陵地带超过一亩大田,数量就不是很多,全使用无机械化耘种,就是老牛拉犁,几千年一直到现在都还在使用这种方法,虽然现在有了维根机器,但是一些种田的年龄都比较大,又不会使用,水牛,那就方便多了,一把草的事情就搞定。曾家沟的田块头比较大,有的两三亩,有的四五亩,看上去像一个小湖面,大款大田三头四头牛,同时下田耕作,这样的时候也就是十多20个人同时在插,因为田太大,人少了根本就干不下来。插秧是很辛苦的事,但是人们的精神还是很强大的,思想也是很乐观的,这样的人们有时还唱着川北的山歌,“双探妹”,这些歌一般就在乐手师的课本上有记录,这里所说的乐手师,是农村吹唢呐的,吹奏唢呐一般的就是一个家族的人,吹拉弹唱也是音乐的爱好者,特别是乡土音乐的爱好者,他们会收集一些民间歌曲,整理成册,用乐器演奏,在婚嫁期间受邀演奏,可以挣一些大红包。平时也就是下田干活,有红白喜事的时候,别人邀请就去别人家演奏。就是一农民音乐爱好者。忙的时候该干活的干活,在干活的时候他们有时候也练练嗓子,这样可以解除疲劳,还可以训练美声。这些乐手诗主要是演奏乐器为主,一般不会用真人演唱。在川北民间,特别是四川马鞍一带流行的民间音乐大概有二三十首,或许更多有些歌曲根本就没有整理成册,比如哭嫁的歌都有好几十种一般的嫁女的歌,就是索纳克所吹的歌,就有十多首,音乐优美抒情,听起来很是舒畅,在当代民俗表演中,还保留有这些节目。这些过去的流行音乐当然有一点少儿不宜。
下午水温舒服气温暖和,栽秧感觉还是没有以前说的那么冷。贴插秧的基本都是年轻的小伙子,和一些插秧高手女同志们就负责挑秧搬运,男同志们就负责插秧,他们的速度是非常的快,一会儿一行一会儿一行,虽说赶不上插秧机,但是在那个时候,人力还是比较丰富的,也不像现在老龄化这么严重。小伙子们有时候也喜欢比拼,看谁插的又快又好,又必须做到横平竖直,这个还是比较考技术的,经验丰富的插秧者,那倒不在话下,如果是刚出毛利的小伙子,那有时候栽出来就有一点不好看了,插秧采用的是退步法,这是人工插秧,看着刚刚栽下的,还要估计着后方的距离。有一种插秧的方法叫傍田湾,有一种插秧的方法叫扯nia,一个是根据田的形式摘抄,另一个就是必须做到横平竖直。插秧看起来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事情,实际上操作起来还是有一些技术含量的,需要一些经验支持。无论是现代艺术还是传统农业,你亲手做了才知道其中的奥妙。一下午的时间,两三块大田就被干完了,五点半钟准时收工。忙碌了一天的人们也准备回家吃晚饭了。当然大部分人回家还是要亲自做饭的。不是每一家人都有老年人在家做好饭,等着他们回家去吃。当时的老年人本来就比较稀少,不像现在到处都是。插秧的季节,有一些农家小菜已经出来了,再搞一点腊肉,再喝一口老酒,其实这日子过起来还是很惬意的,这也许就是大家所追求的田园农家生活。体验体验生活还是可以的,真的让你长期的去当农民,那也是非常辛苦的。当时的人对种庄稼来说,那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没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只有与地球打交道,改善地球,修理地球,给地球整形。说来说去,不管怎么样?人们还是离不开地球,要在这上面创造出人类的奇迹和美好的生活。
晚饭准备好了,外公的一家和他两个弟弟的一家人都在一起吃晚饭,因为今天是外公的生日,所以人数也不少,大概有三桌,其实过年过节外婆挺辛苦的,不但要做这么多人饭,还要做出美味可口的饭菜,既考体力还考精力,不是哪一个人都能胜任的。
外公外婆很持家,吃用都很仔细,每当有客人的时候,总能让人吃到非常满意的美食。虽说是四月间,腊肉,腊肠,腊猪耳朵都还有,还做了一只卤鸭子,因为刚插秧,禁止鸭子下田,干脆让他上餐桌。再做一些糕点,那餐桌上就十分的漂亮。晚饭六点就开饭了,大家围坐在一起,都说卤鸭好吃。一边吃饭,一边聊家常,聊一聊栽秧的事情,在栽秧的时候,还顺手摸了一些鲫鱼,稻田里的鲫鱼味道非常鲜美,制作鲜鱼汤的最佳选择。
晚饭后,爸爸和他们在一块儿聊天,拉拉家常,爸爸也给他们讲了生病的前因后果。和生病前的一些离奇的事情。舅舅他们听了都感觉到非常奇怪,也表示震惊。
那是一个风高月黑的夜晚,大宋八宝睡在床上,总是感觉天气很热,非常的热,你总有一种不安的感觉,行坐不安,内心有一种躁动,浑身不自在,半夜里去上厕所,刚走出门就有几个人拦住了他的去路,说跟他们走一趟,但大松爸爸也不认识这些人,看不清他们的脸面,他们押着爸爸往外面走,走到小河边,他们把大松爸爸直接往水里按,还向他嘴里喂沙,大松爸爸心里明白,双手用力撑着,就不就范,好在家里的大黄狗一路跟着老爸,站在旁边汪汪的狂叫,叫得撕心裂肺,惊醒了邻居。小溪离大松家不足200米,由于大黄叫得厉害,院子里有人打着灯出来观望,这四人纷纷不见了,由于大黄狗的狂叫,又有人打着灯出来观望,大松爸爸才幸免于难,回到家里衣服湿透。由于这次奇怪的事,爸爸受了惊吓,所以就生病了,加上粮食统计书写出错,病情就加重,导至失语一年(不会说话),这前前后后折腾了一年多,好在妈妈和家人的细心照料,还有老祖的药方,大松爸爸得以康复。
爸爸的毅力和家人的不放弃,大松爸爸又迎来了新的人生。
亲戚朋友听闻,一脸愕然。
治疗大松爸爸的药方都是老祖与怀林舅舅开的,药效显着,至今药方还有保存。如有人需要可以分亨给有需要的人。身体健康是是人之根本。
卤鸭当时七六年代的制作方法:
农村家鸭一只,鸭四斤左右,八角,桂皮,草果,香叶三四片,生姜,冰糖或白糖,酱油。
鸭子把它卤来吃,先简单的清洗一下鸭爪的掌中心,这里有点黑黑的,用剪刀把它剪掉,先来焯一下水,冷水下锅,这鸭子也挺大的,再加一点水,再放入一点料酒,水开就煮两分钟,再翻一翻,再煮三分钟,焯水垢,清洗干净,来炒糖色,锅里倒入一些油,放入十几个冰糖,开小火,把冰糖炒融化,等冰糖炒出,这种冒泡的状态,再加入水,再用铲子搅拌几下,让糖色和水融合,再把洗好的鸭子放下去,这个鸭子比较大,可以把它的脖子剪下来放旁边。
还要放适量酱油,水开就用小火煮一个小时,那塘色和水熔透再把洗好的鸭子放下去,这个鸭子比较大,可以把它的脖子剪下来了,再加入一大罐的啤酒,生姜也放一点,煮开之后放入盐,生抽酱油,两个八角,四片香叶,一点桂皮,干辣椒,水开就用小火煮一个小时,中途记得要一个小时之后呢,转大火收汁,等汤汁慢慢的变浓稠,再用勺子把汤汁反复的淋在鸭身上,汤汁收的差不多了,装盘出锅,这种卤鸭自家会做的比较频繁,非常的好吃。
有喜欢吃卤鸭的朋友,可以按此方法操作,鸭肉两斤20多元,买点香料,自己做的味道就是不一样。
鸭子比鸡肉香,这是厨师的普遍认为,卤鸭子的汤最香!
转眼间,又到1975年5月12号,这天是农历四月初二,是大松外公的生日,大松爸爸的身体恢复了,健康,因为有一年多时间没有去外公家里了,这一次就比较隆重,爸爸妈妈大松和弟弟还背了有礼物,家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爸爸还是像过去一样帅气,精神抖擞,由于相当于休息了一年,皮肤显得更加白净,大松和弟弟也长高了,在这一年里,大舅舅也结婚了,还有了一个小宝宝,我舅舅也长高了,他比大松大两岁,一个人经常到陈小学去玩,小姨也长高了,比大松小一岁,反正就是一个矮矮的小女孩,她可是妈妈的亲妹妹。
从家里到外婆家路还是这么长的路,道路两旁的建筑还是原来一模一样,这两三年也没有什么变化,有变化的,只是人们的年龄增大了,人口数量增加了,那个时代还是一如既往的热火朝天,但是这是一种虚假的现象,对老百姓生活来说根本没有实质性的提高。
大松也渐渐的对道路两旁的标记有所认识了,印象也越来越深了,上坡下坎,小河,水库,大树,石碑,他都记在心里。爸爸一会儿背着大松,一会儿又让大松走,走一段背一段,这个也是对大松的锻炼,弟弟一直坐在背篓里,两只眼睛四处张望,对外边的风景感到好奇,一路走一路嘻嘻哈哈,弟弟在背篓里蹦来蹦去,显得非常快乐。差不多有一年多没有走这条路了,还是原来的路,只是行人增多了,每天来的来去的去,长沟的风景依然美丽,庄稼茁壮成长,时间正是农忙季节,栽秧,栽秧,继续栽秧,抢收抢种的季节,收小麦插秧继续栽秧,沟里的插秧早一点,山上的插秧晚一点。在今年的雨水充足,水库里的水你都派上了用场,水库的基础设施还没有完善,但是里面储存的水量很多,大家都用抽水机来提灌水,修筑水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有的修建几年,有的十多年。大松的爸爸妈妈,还有弟弟走到乐兴溪街道先休息了,一会儿在茶店里喝了一会儿茶。两个大人带两个小孩赶20来里的路,还是有一点累的,大松爸爸的身体刚刚康复,也不能太劳累。
在 店里买了两包香烟,又继续向外婆家走,走到碑垭口差不多用了一个小时,碑垭口的凉风依旧凉爽,正值初夏,高高的松树和茂盛的松枝挡住了烈日,下的青石包上正是乘凉的好地方,松林里松枝散发出一股特别的清香,可以提神醒脑,让人心情非常的愉悦,增家沟水库里面有十多台抽水机,正在往外抽水,浇灌下游的庄稼,下游的水田,真需要大量用水,这是插秧的季节,也是栽秧的好时机,今牟天不冷。川北的气候有时真有一点古怪,特别是栽秧的季节,本来是小阳春,而且也是初夏时节,听老人说过去栽秧的时候还要烤火,冷得人们打抖,是由于北方的冷空气入侵,这种现象比较少见,川北有一句谚语,“小伙子你莫夸,三月有个桐子花”。就是说年轻的小伙子,你不要太得意,三月份还有冷的时候,桐子花开的时候,那几天就是要降温,就这么奇怪。曾家沟水库也是正在建设之中,还没有完全完工。完善工程还没有接近尾声。当时的财力有限,所以每年都有每年的预算,算是不能超标的计划经济嘛,计划多少就用多少就做多少事。所以水库的自流系统还没有搞好,天采取的是提罐方式,用抽水机来解决用水的问题。不管怎么样?不要耽误农时,栽下水稻就可以了,水席里的水反正是老天给的,以前全部把水抽干,有大量的农田需要用水,还有生活用水,还有人畜用水,六月份以后就要关闸储水,保证一定的水位,只要不超过防洪线就可以了,是也要给水库预留一定的储水量,就怕出现恶劣天气狂风暴雨,管理水库也是有一套科学经验的。这些水库只是一些小水库,当然没有三峡大坝那么壮观,这里只能算是一个山湾堰塘,在丘陵地带来说也算是不小的一个人工湖泊,有了水库至少生活用水不成问题,还可以养鱼,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由于这是大忙季节,所以路上的行人就比较少,家里到外婆家就没有遇到几个行人,因为大家都在庄稼田里插秧,走亲访友的当然也就比较少。大松的爸爸因为有一两年没有去外公家了,所以今年无论如何也要去,在碑垭口稍作休息,开始往下面走,很快就到了黄角树了,舅舅,二姨他们早就在那里等候了,他们几个抱着大松和弟弟高高兴兴地往外婆家走,转一道弯拐个一道拐,外婆家快到了,映入眼帘的是厨房炊烟,厨房里的切菜声远远都能听见,炒菜的香味,随着微风的吹拂飘向很远很远。
外公一家人,还有他的弟弟都在院坝里,早早等候,等候大松一家的到来,两外孙都这么大了,一大家人都非常高兴,好久没见面了,几位长辈也询问了一下爸爸的近况,问身体恢复的怎么样?当然,大家都见面了,这跟以前好的时候没有什么区别,已经彻底的恢复了健康,还能下地干活了。外公的生日,大家都回来,主要就是让大家放下心来了解一下真实的情况,以免大家提心吊胆,不必担心。吃肉吃酒,,这个照常进行,中午11点半就开饭了。你平常时间开饭,早一点。因为下午生产队还有活儿要干,外公他们生产队也正在插秧,田坝,磅上的旱田,只要能插秧的地方,都有干活的身影,这是播种的季节也是忙碌的季节。中午吃饭差不多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因为下午都还要去田里插秧。
午后的阳光温暖而炙热,几天里的水波光涟涟,头牛正在拉着扒扒着田,好好的田,紧接着就是插秧,一个人一天也就能差半亩田,当时没有机械化,全靠人工栽插。工朝阳速度肯定没有机械化快,那个时候的农村很少能看到插秧机,当然北方的大田除外,幽灵地带基本上都是小块田,而且是以梯田的形式,不方便使用机械化,当然现在有那种微耕机器,当时的机器都非常笨重,有的田几丈,有的田十多丈,丘陵地带超过一亩大田,数量就不是很多,全使用无机械化耘种,就是老牛拉犁,几千年一直到现在都还在使用这种方法,虽然现在有了维根机器,但是一些种田的年龄都比较大,又不会使用,水牛,那就方便多了,一把草的事情就搞定。曾家沟的田块头比较大,有的两三亩,有的四五亩,看上去像一个小湖面,大款大田三头四头牛,同时下田耕作,这样的时候也就是十多20个人同时在插,因为田太大,人少了根本就干不下来。插秧是很辛苦的事,但是人们的精神还是很强大的,思想也是很乐观的,这样的人们有时还唱着川北的山歌,“双探妹”,这些歌一般就在乐手师的课本上有记录,这里所说的乐手师,是农村吹唢呐的,吹奏唢呐一般的就是一个家族的人,吹拉弹唱也是音乐的爱好者,特别是乡土音乐的爱好者,他们会收集一些民间歌曲,整理成册,用乐器演奏,在婚嫁期间受邀演奏,可以挣一些大红包。平时也就是下田干活,有红白喜事的时候,别人邀请就去别人家演奏。就是一农民音乐爱好者。忙的时候该干活的干活,在干活的时候他们有时候也练练嗓子,这样可以解除疲劳,还可以训练美声。这些乐手诗主要是演奏乐器为主,一般不会用真人演唱。在川北民间,特别是四川马鞍一带流行的民间音乐大概有二三十首,或许更多有些歌曲根本就没有整理成册,比如哭嫁的歌都有好几十种一般的嫁女的歌,就是索纳克所吹的歌,就有十多首,音乐优美抒情,听起来很是舒畅,在当代民俗表演中,还保留有这些节目。这些过去的流行音乐当然有一点少儿不宜。
下午水温舒服气温暖和,栽秧感觉还是没有以前说的那么冷。贴插秧的基本都是年轻的小伙子,和一些插秧高手女同志们就负责挑秧搬运,男同志们就负责插秧,他们的速度是非常的快,一会儿一行一会儿一行,虽说赶不上插秧机,但是在那个时候,人力还是比较丰富的,也不像现在老龄化这么严重。小伙子们有时候也喜欢比拼,看谁插的又快又好,又必须做到横平竖直,这个还是比较考技术的,经验丰富的插秧者,那倒不在话下,如果是刚出毛利的小伙子,那有时候栽出来就有一点不好看了,插秧采用的是退步法,这是人工插秧,看着刚刚栽下的,还要估计着后方的距离。有一种插秧的方法叫傍田湾,有一种插秧的方法叫扯nia,一个是根据田的形式摘抄,另一个就是必须做到横平竖直。插秧看起来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事情,实际上操作起来还是有一些技术含量的,需要一些经验支持。无论是现代艺术还是传统农业,你亲手做了才知道其中的奥妙。一下午的时间,两三块大田就被干完了,五点半钟准时收工。忙碌了一天的人们也准备回家吃晚饭了。当然大部分人回家还是要亲自做饭的。不是每一家人都有老年人在家做好饭,等着他们回家去吃。当时的老年人本来就比较稀少,不像现在到处都是。插秧的季节,有一些农家小菜已经出来了,再搞一点腊肉,再喝一口老酒,其实这日子过起来还是很惬意的,这也许就是大家所追求的田园农家生活。体验体验生活还是可以的,真的让你长期的去当农民,那也是非常辛苦的。当时的人对种庄稼来说,那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没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只有与地球打交道,改善地球,修理地球,给地球整形。说来说去,不管怎么样?人们还是离不开地球,要在这上面创造出人类的奇迹和美好的生活。
晚饭准备好了,外公的一家和他两个弟弟的一家人都在一起吃晚饭,因为今天是外公的生日,所以人数也不少,大概有三桌,其实过年过节外婆挺辛苦的,不但要做这么多人饭,还要做出美味可口的饭菜,既考体力还考精力,不是哪一个人都能胜任的。
外公外婆很持家,吃用都很仔细,每当有客人的时候,总能让人吃到非常满意的美食。虽说是四月间,腊肉,腊肠,腊猪耳朵都还有,还做了一只卤鸭子,因为刚插秧,禁止鸭子下田,干脆让他上餐桌。再做一些糕点,那餐桌上就十分的漂亮。晚饭六点就开饭了,大家围坐在一起,都说卤鸭好吃。一边吃饭,一边聊家常,聊一聊栽秧的事情,在栽秧的时候,还顺手摸了一些鲫鱼,稻田里的鲫鱼味道非常鲜美,制作鲜鱼汤的最佳选择。
晚饭后,爸爸和他们在一块儿聊天,拉拉家常,爸爸也给他们讲了生病的前因后果。和生病前的一些离奇的事情。舅舅他们听了都感觉到非常奇怪,也表示震惊。
那是一个风高月黑的夜晚,大宋八宝睡在床上,总是感觉天气很热,非常的热,你总有一种不安的感觉,行坐不安,内心有一种躁动,浑身不自在,半夜里去上厕所,刚走出门就有几个人拦住了他的去路,说跟他们走一趟,但大松爸爸也不认识这些人,看不清他们的脸面,他们押着爸爸往外面走,走到小河边,他们把大松爸爸直接往水里按,还向他嘴里喂沙,大松爸爸心里明白,双手用力撑着,就不就范,好在家里的大黄狗一路跟着老爸,站在旁边汪汪的狂叫,叫得撕心裂肺,惊醒了邻居。小溪离大松家不足200米,由于大黄叫得厉害,院子里有人打着灯出来观望,这四人纷纷不见了,由于大黄狗的狂叫,又有人打着灯出来观望,大松爸爸才幸免于难,回到家里衣服湿透。由于这次奇怪的事,爸爸受了惊吓,所以就生病了,加上粮食统计书写出错,病情就加重,导至失语一年(不会说话),这前前后后折腾了一年多,好在妈妈和家人的细心照料,还有老祖的药方,大松爸爸得以康复。
爸爸的毅力和家人的不放弃,大松爸爸又迎来了新的人生。
亲戚朋友听闻,一脸愕然。
治疗大松爸爸的药方都是老祖与怀林舅舅开的,药效显着,至今药方还有保存。如有人需要可以分亨给有需要的人。身体健康是是人之根本。
卤鸭当时七六年代的制作方法:
农村家鸭一只,鸭四斤左右,八角,桂皮,草果,香叶三四片,生姜,冰糖或白糖,酱油。
鸭子把它卤来吃,先简单的清洗一下鸭爪的掌中心,这里有点黑黑的,用剪刀把它剪掉,先来焯一下水,冷水下锅,这鸭子也挺大的,再加一点水,再放入一点料酒,水开就煮两分钟,再翻一翻,再煮三分钟,焯水垢,清洗干净,来炒糖色,锅里倒入一些油,放入十几个冰糖,开小火,把冰糖炒融化,等冰糖炒出,这种冒泡的状态,再加入水,再用铲子搅拌几下,让糖色和水融合,再把洗好的鸭子放下去,这个鸭子比较大,可以把它的脖子剪下来放旁边。
还要放适量酱油,水开就用小火煮一个小时,那塘色和水熔透再把洗好的鸭子放下去,这个鸭子比较大,可以把它的脖子剪下来了,再加入一大罐的啤酒,生姜也放一点,煮开之后放入盐,生抽酱油,两个八角,四片香叶,一点桂皮,干辣椒,水开就用小火煮一个小时,中途记得要一个小时之后呢,转大火收汁,等汤汁慢慢的变浓稠,再用勺子把汤汁反复的淋在鸭身上,汤汁收的差不多了,装盘出锅,这种卤鸭自家会做的比较频繁,非常的好吃。
有喜欢吃卤鸭的朋友,可以按此方法操作,鸭肉两斤20多元,买点香料,自己做的味道就是不一样。
鸭子比鸡肉香,这是厨师的普遍认为,卤鸭子的汤最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