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无双之无冕女皇 > 第410章 新鲜出炉

无双之无冕女皇 第410章 新鲜出炉

    胡中官展开红色的圣旨,抑扬顿挫地念道:“应天顺时,受兹明命。门下省,制曰:今有孺人李氏静姝,天慧聪颖,屡立奇功…献黑板、粉笔、印刷、造纸等术,于文教有大功,…兹特授尔为七等乡君,正四品上,食邑七百户,赐爵服、铜印墨绶,敕造爵府一座,赏百亩庄园一座,女史一名,宫女两对,金百两、银千两…钦此。”

    李静姝一边躬身听闻,一边咂摸着嘴思量。

    圣旨中诸如拼音之类的并未提及,说明这些至多还在试验中,不能作为封赏的依据。

    列举的几样东西虽然看似简单,但要知道这几样是真的完全革新了几千年的传统教育模式,并且为大规模普及教育提供了前瞻的一些物质基础,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正是因为影响极其深远,所以当初朝堂为了制定对李静姝的封赏,是吵了很久的架的。

    封赏太低,传扬出去会被天下学子讥讽器量太小,心胸狭隘,妒贤嫉能,而且还是嫉妒一个女子,真要被扣上这样的帽子,中枢官员、朝廷和皇上都脸上无光。

    但怎么重赏又成了一个问题。

    李静姝是女子,所以男性官员们潜意识中会集体反对授李静姝实职官,因为一旦开此先河,那就意味着女子封实职官有了突破口,今后说不定会有更多女子分润本来就不多的实职官,这对于把权力当成是自家禁脔的男性来说,绝对是不可接受的。

    如果封赏孺人、散官等不值钱的赏格,那也成了笑话,会被讥讽为有功不酬,嫉贤妒能。

    最后只能封爵。

    大周朝实行九等爵位,但都是封赏皇室和非皇室男性有功人员的。

    为了能匹配李静姝的功劳,大臣们把汉代出现过、晋朝频繁出现的乡君拿了出来。

    乡君这一爵位,在汉代和晋朝也是用来封赏跟皇室有关的人员,比如晋朝,皇后的母亲一般就被封为某某乡君。

    大周朝借用了这一名称,设立了郡君、县君、乡君三级共九等的爵位,专门用来安排像李静姝这样,不是靠丈夫或者儿女,而是靠自身实打实贡献,贡献又大的人。

    从这一点来说,专门为李静姝设立一个女爵体系,这样的荣光比之爵位本身还更加光彩和有历史意义。

    爵位体现了尊贵,七等乡君爵就是正四品上,有食邑但没有封地,也不可世袭,另外诸如铜印墨绶、爵服、敕造宅邸等都属于补充的荣耀,用来补足功劳。

    那么,这个七等乡君爵和县令一职比起来,哪个更珍贵?

    当然还是县令一职珍贵,哪怕县令才七品。

    百里侯可不是随便说说的,一地正印官能调动的人力、物力等各项资源,远远不是一个七等爵能比得上的,是真正的一地诸侯、土皇帝。

    而且实职官还有很稳定清晰的上升空间,七等乡君突出的只是一个尊贵,毕竟给了正四品上的品阶,但如果让李静姝选择的话,她肯定更愿意选一个实职官。

    撇了撇嘴,李静姝心里头再次鄙视了封建王朝对女性的压迫和歧视。

    虽然李静姝嫌弃得不行,在场的人们可激动了。

    尼玛啊,这是封爵啊,一般只有开国初才会放出来,然后是巨大战功才有机会,越到后面,爵位的封赏就会控制得越严格,后面除了皇室因为血缘关系能得到,一般人是不可能得到的。

    而且还是个正四品上,一下子把贺县令按在地上打,从此贺县令变成小跟班已经无人会吐槽了。

    但实质上,这样的封赏依然是不够酬其功的,不过能做到这样也算面子上能过去了。

    “同安君,接旨吧。”

    胡中官念完后,立马请李静姝接旨。

    像这种乡君体系,封号一般默认是当事人所处地的地名作为封号。

    李静姝住在梁州府广元郡大同县同安镇,因此可以称她为乡君或者同安君。

    李静姝琢磨了下,觉得自己这个便宜爵位将来能升,以后可能会变成大同君,那就太难听了。

    接过圣旨后,将圣旨塞给赵景言,对着胡中官等恭喜自己的人说道:“别叫同安君,以后叫乡君吧。”

    对于李乡君的这个要求,众人虽然不明所以,但还是从善如流了。

    老百姓们和李静姝的家人们是最高兴的。

    胡中官又掏出一份文书,问道:“大同县学政可在?”

    郭学政闻言立马出列,行了一礼。

    “学政此次同样献策有功,礼部行文擢升你为郡城学政。”

    这一点也是大家预料到的,郭学政犹豫了下,然后郑重接过文书。

    又看向李静姝,神色略显复杂。

    他接受了,其实就代表了郭学政对李静姝新学的态度。

    以李静姝的威望,其实郭学政也拦不住她,但升到郡城后,对李静姝新学未来的扩展和影响力,是有更大帮助的。

    朝中有人,自然是品级越大越好,非常浅显的道理。

    郭学政又朝李静姝行了一礼,李静姝回礼,也没说什么,一切都在不言中。

    至于贺县令,也有嘉奖文书,不过依然是留任,继续协助李静姝农事方面的革新。

    贺县令当然没意见,简在帝心,受到的委屈越多,将来补偿的也越大,是个聪明人都不会心生怨念。

    一时间可以说是皆大欢喜。

    胡中官放下心来,这才问道:“乡君想要借禁军何用?”

    虽然同意了,但肯定得知道是干什么啊,否则拉去造反怎么办?

    新鲜出炉的乡君点点头示意稍候,然后先对着赵景思说道:“景思,我派一个任务给你,可敢接受?”

    赵景思只是愣了一下,立马出列躬身作揖:“母亲但请吩咐。”

    “我令你带上十三岁以上女学生,前去对四大家家产进行统计登记造册,你可有信心?”

    赵景思既然要走军伍,那么有机会锻炼他能力的时候,李静姝自然不会放过。

    赵景思闻言大喜,这事可不小,不由正色道:“孩儿有信心,愿立军令状!”

    李静姝闻言嗤笑一声:“口气不小,还愿立军令状?你莫不是戏文看太多了吧?”

    围观的长辈们都善意一笑。

    赵景思大囧,他刚才脑子一热还真学起了戏文,被自家母亲当场嘲讽了下,尴尬得脚趾头都要抠穿鞋面了。

    双胞胎看着发窘的自家二哥也嘻嘻直笑,赵景思偷偷瞪了她们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