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无双之无冕女皇 > 第431章 调查

无双之无冕女皇 第431章 调查

    不过卢贵没完,继续拱手道:“京城距大同县上千里之遥,一来一去,耗时太久。”

    “大家心下清楚,军情谎报可能性是极低的,那么此次兵事功过赏罚是否一应定下?否则来去月余,期间吐蕃兵再次借道而来,沿途数个郡县皆在其兵锋威胁之下,到时候糜烂数地,让胡族窥得我朝内部空虚,战事危矣。”

    众人纷纷点头,这可是大事,也很有可能。

    这次吐蕃兵失利,完全是碰上了那个不讲道理的李乡君,随便换个地方,都应该被他们得手了。

    “臣附议。兵凶战危,不可不察。倘若一切为真,吐蕃兵极有可能再次借道,我朝须得迅速起用废弃的关隘,重新掌控茶马古道。”

    却是兵部尚书赵伦开口。这次兵祸侥幸没造成大的损失,否则他也会被责问的,因此他最着紧的,依然是军事上的补缺补漏。

    “不错,臣附议。此次从京城派出钦差,一是核实战报,核实无误后,应当顺手布置朝廷的决议,不可拖延。”

    “功过赏罚确实应该一并定下来,以安民心。若是谎报军情,则收押相关人员,亦未迟也。”

    众臣纷纷发表意见,毕竟一个腹内城市,突然被胡族兵临,这种冲击力让大家很自然地联想到几十年前持续了几百年的五胡乱华,没人再愿意面临那种残暴,须知公文中就陈述了这支吐蕃兵屠杀生吃了两百多人的村子。

    郭康再次准奏。

    这时代没有电报电话,讯息传递效率太低下了,必须未雨绸缪。

    “众卿言之有理,当使朝廷一应布置回应,随同钦差前往。若军情无误,顺手布置。除了重新布防关隘,众卿还有何建议?”

    吏部侍郎张政立马出列,拱手道:“回陛下,臣以为李乡君有擅杀朝廷命官嫌疑,应当议一议。”

    大殿又是一静。

    李静姝除了战绩吓人到众人不敢置信外,就是当众于城头将一个九品命官明正典刑这事争议最大了。

    对于官员的处置,一向来都是朝廷和皇帝的权力,现在被一个之前还只是七品朝请郎和七品孺人的李静姝滥用,如果不惩处,此风要是长起,众臣还有没有安全感?

    要知道很多犯了死罪的官员,拿到朝廷上一讨论,众口难调的情况下,很多能躲过死罪的,毕竟谁都可能有这么遭遇的一天,自然要手下留情。

    儒家一向来是以驰名双标着称,到了宋朝后甚至发展成“刑不上大夫”,此举严重削弱了法治的公信力,严重削弱了官员的敬畏之心,致使两宋出现了肆无忌惮的诸如蔡京一类的卖国贼。

    立马就有很多中低级官员跳出来,言李乡君无视朝廷律法,滥用私刑,当严惩,以警示后来者。

    御史中丞庞律栩出列,他是卢贵那边的,自然也得保李静姝。

    “臣不敢苟同。公文里已经言明,当是时,乃战时,有战时处置之权。乡君手段虽然暴烈,但危急情况下,反而能一举震慑宵小,减少损失,有功无过。”

    “呵呵,庞中丞,胡中官和贺县令当时一力劝阻,并且战事已定,危机已除,李乡君的做法,明显有公报私仇之嫌。”吏部侍郎张政立马反驳。

    “张侍郎,很明显,当时胡中官和贺县令都被乡君说服了。说明在那个时候,两人也是认同乡君的说法,你我俱在千里外的京城,须知兵凶战危,才会有临机处置一说,可不像你能站在这里说风凉话那么轻松。”

    这下连民间俚语都用出来嘲讽了。

    张政自然不让,继续反驳道:“当时吐蕃兵已杀溃,宋巡检等人已束手就擒,何来兵凶战危?”

    “李乡君以一己之力退吐蕃兵,擒内贼,你如果能做到这样的程度,自然也可学乡君处置内贼。”

    张政一噎,这里谁能做到的这种神话?

    冷哼一声:“我并未否定乡君功绩,但赏罚功过,一事论一事,乡君在战事尘埃落定之际,依然斩杀朝廷命官,所谓战时临机处置,不足服众。”

    大殿中的官员,是倾向于李静姝越权的,毕竟她是在兵祸解除后实行的,所谓依然在战时,行战时临机处置之权,这理由太过勉强。

    这也是当时贺县令和胡中官等人的想法,不过当时他们拦不住李静姝而已。

    卢贵沉默,这事他还真不好替李静姝开脱,而且也还未接到自家学生的书信,因此打算按兵不动。

    郭康也觉得这个女子胆子实在太大了,必须压一压气焰,扭转下那女子缺乏敬畏之心的三观,于是一锤定音:“李乡君确有擅杀朝廷命官之嫌,众卿以为如何处置?”

    郭康肯定不能说着有司议之。按规定,官员擅杀朝廷命官,其罪责可大可小,大的说不定得让李静姝下狱,毕竟这罪责大到可以上纲上线。

    这下众臣出于各自的目的,争执不休。

    郭康被吵得头疼,于是下令散朝,再令三品以上一起去太极殿商议。

    出于各有目的,且李静姝又是个女子,之前还因为文教贡献,狠狠地落了很多大臣的面子,形式对李静姝是不利的。

    不过,只要郭康不点头,朝廷也不能越过皇帝给她处罚。

    于是搁置,先派出了以兵部、大理寺、刑部以及舆情司组成的联合调查队伍,先火速赶往大同县调查,顺便带上了重启关隘的命令。

    最后,一直没开口的户部尚书沈师开口了:“启禀陛下,臣听闻李氏如今在大同县实行新式种植技术,臣请派户部司农官员前往,一面监督,一面学习,以免将来又有扯皮之事。”

    众臣对视一眼,感觉这户部尚书在开地图炮嘲讽他们。

    郭康想了下:“准奏。”

    于是两支队伍一前一后出发,至于李静姝的赏罚,今天是吵不出结果的,只能等议定之后再重派一支传旨队伍。

    当日下午,云战领着三十汉子出现在码头,他们终于来到了大同县。

    沿途打听上水村的去路,被热情的老百姓拉住好一顿侃,让云战一行人听得愣头愣脑的,他们觉得三观都要不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