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无双之无冕女皇 > 第596章 垂询

无双之无冕女皇 第596章 垂询

    李静姝得到消息后,在二楼召集文秘们,让她们统计下这三年来国朝征收赋税的情况,制成比例图。

    一年双季稻在当年取得成效后,朝廷就按照李静姝的提议,强势在温暖的南方地区推广。

    北方比较寒冷的地区,试行冬小麦轮种,或者其他越冬作物,精耕细作的概念一提出来,人们就会自发地进行创作性试验。

    接下来,每年的征收比例是持续提升的,老百姓的确从增产中受益,但大头依然被朝廷收走,他们付出的辛劳,在实质上并没有得到等比例的回报。

    李静姝得到数据后,一人独自上了三楼。

    很明显,朝廷休养生息数十年,就是为了跟北方的异族大战一场,物资储备应该是很早就进行了。

    李静姝贡献的炼钢、农作物增产技术,给了皇帝很大的信心,让他有底气走出京城,实现他御驾亲征的梦想。

    三楼的案几上,用镇纸压着一封表面已经泛黄的信,那是师婆写给静姝的。

    李静姝用手指轻轻摩挲着信封,喃喃自语:“师婆,我又让你失望了…”

    “亩产的确提高了,还提高了很多,但这,并不意味衣食无忧。”

    “在这个时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我如今能影响的,只是大同县这一亩三分地,但它依然很脆弱,一场天灾、人祸,很可能就让几十年的辛苦建设,一朝化为乌有。”

    “我此刻好迷茫,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

    李静姝很想有人倾诉,但身边貌似暂时没有这样的人。

    无论家人还是侍女们,年龄太小,阅历依然太少,眼界依然受限,仍然无法在战略层面,替自己分担一二。

    她在案几上跪坐下来,开始慢慢研磨,然后写奏章,她想要阻止这场亲征。

    从国家态势上来看,当前的大决战并不是合适的时机,应该继续蛰伏几年,这样各方面的准备更从容。

    而且,皇帝并不是马上皇帝,打仗这事,应该让专业人员去做。

    虽说御驾亲征能提升兵士士气,但如果皇帝插手过多,容易出现外行领导内行的情况,反而不利于战局。

    李静姝尽量用委婉的语气,劝说君王更应该在后方统筹,为前线将士提供支撑,同时,继续蛰伏休养,以待时机。

    二楼的令姜等人,目送主母上楼,各自对视,都看出了眼中的担忧。

    其实她们能猜测到一些主母的隐忧,平日里见不到李静姝露出任何忧虑的神色,她一直都是从容镇定的,但令姜这些贴身侍奉的人,多少都会察觉出来。

    可宏观战略层面的事情,她们目前连个全面概念都没有,的确帮不上忙,给不出什么建议,不由心焦又心疼。

    奏章很快就到了通政司,出现在皇帝的御案上。

    郭康翻看了下,再面无表情地阖上,留中不发。

    李静姝通过京城商队的反馈得知,舆论依然是以北征为基调,貌似自己生擒突厥王的事,给了众人很大的自信心,民间舆论似乎非常轻视突厥,对此次帝驾亲征极度看好。

    李静姝也是无语,她怎么可能料到会出现这些情况?

    而自己的奏章根本没出现什么浪花,哪怕她如今依然是京城舆论的热点之一。

    这也让她再次认识到,光有声望,没有实权支撑的话,终究是空中楼阁,声望无法转化为势力,终究是镜花水月。

    实权!实权!

    李静姝在纸上用毛笔反复写着这两个字,她需要再次破局,必须挤入权力中枢。

    晚食后,她将核心的人员都召集到二楼,第一次主动提出了自己的野心。

    李静姝生活的这栋三层木楼非常大,挤下上百人都没问题。

    中国古代宫殿,能挤下上千人,建造水平真不是盖的。

    众人望着上首脸色较为严肃的郡君,知道有要事,场面迅速安静下来。

    李静姝脊背挺直,仪态让任何人都挑不出毛病,自有一股威严在内。

    “诸君,今次召集你们前来,是我有一事相询,你们尽可直言。”

    “但请母亲\/主母\/郡君垂询。”

    “我意欲掌权,甚至入列中枢,以革新去弊,诸君可有良策?”

    场面一静。

    听起来是权力欲很重的一个想法,但这里都是比较熟悉李静姝思想的人,知道郡君只是想做事。

    “母亲,您之前生擒突厥王、救出西北军主帅的功绩,尚未颁旨,是否会授您实权?”

    景言率先打破了沉默。

    李静姝摇摇头:“肯定不会因功授实权,娘从来没在这方面有所指望。”

    众人顿时觉得棘手,因功获封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偏偏郡君是个女子,被歧视打压。

    “我听闻陛下和朝廷在不封赏实职一事上达成了共识,此事可是实情?”

    褚显昊依然有人脉在,在他有心打探下,他也知道些情况。

    “应是实情。所以,想要破局,并非易事。”

    这下众人更加头疼了。

    令姜等人也明白过来,为什么主母时常一人去三楼独处,因为她面对的,几乎就是一个无解的局。

    “是否将大同县治理的情况,详细陈报于朝廷?如今大同县的税收,翻了三四倍,而民赋、民税反而减轻许多,如此良政,朝廷应会眼馋,届时郡君当有掌权的机会。”

    这是程容提的建议,具备合理性和逻辑,但…

    李静姝再次摇头否定:“正是因为成绩太好,反而更受他人诘难。”

    众人:…

    这是人性问题,无解。

    能干实政,还是女子,那就是双重排斥了。

    在场的,除了双胞胎和圆宝懵懵懂懂,其他人都多少理解郡君的意思,所以看起来真的是无解。

    “母亲,待孩儿科举能成,即有机会践行母亲的理念。”

    这是便宜三儿子景正说的,他今年刚考取童生功名。

    李静姝有被安慰到,笑着回应:“你个萝卜丁童生,今次会议旁听就好,科举之事,欲速则不达。”

    景正吐了下舌头,垂首应下。

    以前他觉得自己聪明,考科举应是易如反掌,真正走上这条路时才发现,自己只是中人之姿,而科举路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主母,或许我们应该邀请更多志同道合之辈,如贺长史一类,届时主母居幕后调度,变相拥有实权,也能进行革新。”

    这是令姜的提议。

    李静姝想了下,摇摇头:“我的一些理念,并不是士大夫们能轻易认同的,一个贺文和已属难得,想再寻思想开明之辈,太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