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书七零:炮灰女配带飞签到系统 > 第258章 伸手摸一摸财神姐\/你还记得青苗法吗?

穿书七零:炮灰女配带飞签到系统 第258章 伸手摸一摸财神姐\/你还记得青苗法吗?

    “像小草那次没看出蜱虫病,只开了退烧药,万一耽误就该出人命了,谁能担得起?”

    赵清欢忧心忡忡地望着叶容蓁,再次提醒道:“一定要先看病再开药啊,而且还得见到具体的人才能治病。”

    虽然民心淳朴,但狠起来也是真的狠。

    她越想越担心:“不行,小草在家里生活这么些年,都差点儿把自己绕进去,你才待了多久?”

    “要不这样,你准备什么时候去农场?我到时候跟你一起去,刚好看看农场的猪是怎么养的……”

    得,崔小草那次开药的事成了大家互相提醒的标志性话语。

    说实事求是、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绕不开崔小草,连知青点这边提醒小心谨慎的时候,也会悄悄用她举例。

    搞得他们家的氛围格外怪异。

    崔小草没受负面影响,学习学得快要头悬梁锥刺股,连刘老爷子都夸她进步飞快。

    要不也不能“担当大任”,在制药厂考试那天,成为第二轮考试的出题人。

    叶容蓁笑着应道:“好啦,我知道了,到时候一定叫上你。”

    “现在该回信了,去农场的时间还没定,怎么也得忙完秋收,这次重点回复第二个问题。”

    赵清欢倒出剩下的东西,除了绣片,还有几张邮票。

    “这次的邮票就寄回去吧,千里迢迢带过来的东西,多少是个念想。”

    “真要感谢,在信封里放上自己做的东西就行,哪怕拣块儿石头抓把土,标注清楚,也算是给我看看不同地方的风水。”

    赵清欢晃了晃文物邮票,嘬了嘬嘴,“你倒是大方,万一信里塞了违章的东西,你还得按着违章纸条交罚款。”

    她是在这边收信、寄信的时候发现的。

    不是什么都能装到信封里,信纸、钱票之外的物件儿,像清凉油什么的就是违章,需要交罚款。

    有时候寄一封信八分钱,罚款要交一毛二。

    赵清欢觉得叶容蓁是想当冤大头。

    叶容蓁自然不会,“违章的钱等他们自己补上,石头、土壤之类的东西也是有用的,看得多了,结合地方志能知道那些地方适合种什么,下面有什么矿藏,你说有没有用?”

    赵清欢嘴唇动了动,还是觉得这人是在做慈善。

    凭借土壤、植被、石头之类的东西确实能查出很多信息,现代时候很多外国人来到境内、或者买通国人做这些。

    但那是现代。

    如今容蓁没有仪器设备,拿到东西又隔了那么多天,没有玻璃容器密封保存,就算真的有信息,经过一路奔波,风刮雨淋也都没了用处。

    不过她想做就做吧,实在不行,自己拿换东西的钱补贴一点。

    赵清欢这么想着,赞同的点了点头,“我会在信上注明这点的。”

    叶容蓁诧异地瞧了她一眼,没有细究,接过绣片看了起来。

    微黄的白棉布上面绣着朵掌心那么大的牡丹花,枝叶铺陈。

    不管是花样子还是劈的丝,都比裴九韶这次做的糙了不少,也比杭市张伯伯做的差上一点,但配色极好,绣得也算灵动大气。

    她把绣片放到赵清欢面前,询问道:“你觉得这个怎么样?”

    赵清欢仔细瞧了瞧,觉得比不上现代看过的那些大家刺绣,但比现在枕套上的要好看一点,就道:“枕套上要是这个和鸳鸯,我肯定选这个。”

    “现在新买枕套的大多是用来走礼,再没比鸳鸯更喜庆的了,还是需要抢的,收到的人也好转送别人。”

    这就是现在收送礼物的现状。

    红糖、兰花根之类的吃食能在街坊邻居、亲戚朋友之间转一圈,结婚用的东西也能转送很多年。

    别的花花草草也可以,只是都比不上鸳鸯或者提了主席诗词的抢手。

    叶容蓁看了她一眼,道:“鞋头花的样子倒是很多,你要是有心仪的,可以请她们帮忙绣上。”

    赵清欢动了动脚趾,乌拉草略有些粗粝的纹路摩擦着,带来全然的安心。

    她现在除了喂猪的时候穿雨鞋,其他时候尽可能地穿草鞋、乌拉草拖鞋,就怕把脚捂臭了。

    这种鞋子上面绣花……也不是不行。

    但大环境在这儿放着,像她这样的没几个,这些人要搞绣花的副业怎么搞?

    “要是修裤脚、做衣服什么的,情况还好一点,但是绣花……”

    “乡下多用老粗布,社员们换老粗布图的就是实用,没几个想往上面绣花的,公社的纺织厂倒是——”

    赵清欢的声音戛然而止,盯着叶容蓁看了一会儿,惊愕道:“你不会是琢磨那边的布料吧?”

    “怎么可能,”叶容蓁哼笑道:“纺织厂有他们的流程,农场又有农场的规矩,我这啥都不了解,横插一杠子算怎么回事儿?”

    该说不说,赵清欢觉得她最擅长的就是逢河架桥,见山挖洞,字典里就没有不可能这三个字。

    还是配合地问道:“你打算怎么建议?”

    “目前就是刚才跟你说的,枕套。”

    “她们跟农场的婶子们关系不错,也算是有了群众基础。”

    “谁家都有几门城里故旧、乡下亲戚,不管是用老粗布绣的主席诗词,还是细棉布绣的花花草草,都能行得通。”

    “这样她们不用花费太多,现在打出名头,秋收过后婚嫁就多了起来,到时候估计有的忙。”

    “等她们攒多了零碎布头,和会织布的婶子们处好关系,接下来就是你们那边的事情了。”

    “我们?”赵清欢纳闷儿道:“申城吗?那边有能拿到布料的纺织厂吗?”

    “节约领啊,布票不多,零碎布头和老粗布是不要票的,她们会刺绣,配色、合缝完全不虚,再往上面绣个字,做出来的节约领肯定好看。”

    叶容蓁捂嘴轻笑,“就算是干部,每天想体面出门也不容易。”

    “一块钱两到三件,套在夏衫里面、毛衣里面能穿好几个月,省下来的布料还能给媳妇儿孩子做件衣服。”

    “农场的副业发展起来了,攒钱买辆拖拉机,比她们下地干活儿效率高,谁会不愿意?”

    是啊,谁会不愿意?

    有大男子主义的人看到主席诗词,说不出什么闲话,农场有个真的可以变成现实的拖拉机在前面吊着,也没有阻止的理由。

    她这不光替农场知青打通了前路,还清除了后顾之忧!

    无论是言论上的、各个环节的,还是模仿抄袭上的。

    这个副业发展起来,可以组织更多的人参与。

    赵清欢看她像看财神,想伸手摸一摸财神姐。

    她以为这就是容蓁指的路,没想到不止如此。

    叶容蓁看着身侧的山林,轻描淡写讲出不远后的未来:

    “明年挂锄的时候,农场的队伍差不多组织起来了,大家的刺绣水平也都摆在明面上,可以去和纺织厂沟通合作的事。”

    “公社的纺织厂放在集县不显眼,放在通市更是普普通通,想要更进一步,不会错过这种合作。”

    “而刺绣水平高、天赋好的人也没必要和其他人抢饭吃……”

    真正有天赋且刺绣水平高的人,应该不会愿意从早到晚在低水平的刺绣中忙碌,收入不高,也不利于提升她们的水平。

    和纺织厂合作,双方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可以在集县甚至通市打出名头。

    叶容蓁更希望那边出现技艺高超的天才,这样能挣点外汇。

    该说不说,她想去外面看看了。

    这边的百货大楼东西不多,也没什么新奇,逛上几次就没了新鲜劲儿。

    友谊商店有趣的东西不少,不过上新很慢,看得多了也觉得腻歪。

    她想出去逛逛街,哪怕是港城也行。

    至于偷偷溜出国?

    有了能够隐形的引擎和螺旋桨,可以做到这点,但没必要。

    买到的东西不能光明正大使用,逛街的乐趣少了九成。

    签到所得和三三帮忙购买的那些也是在偷偷用,模样、舒适度还更好。

    大多数都合心意,转换思路,将其当作“各品牌”送来的新款,比为了买东西溜出国更惬意。

    叶容蓁有比等她们绣出名堂更合适的东西——用乌拉草织成的布。

    这种产品更适合打开某种家庭的大门。

    故事感、科技感、新奇感甚至舒适度直接拉满,硬往延年益寿方面讲,也能扯得上、讲得通。

    格外符合那些人的胃口。

    只是这些东西是为了西南那边的战士,战士们还没人手三五件换着穿,社员同样没用上,哪里有多余的卖出去?

    出口乌拉草鞋垫儿、各式包包、摆件倒是可行,不过要看目前的乌拉草是否能满足国内需求。

    以国内为主,有多余的再考虑其他。

    赵清欢不知道眨眼功夫,她就想了远,听着前面的规划,感觉就像听到自己的养猪事业正在起飞一样,激动地心脏砰砰跳,差点儿拿不稳钢笔。

    深吸口气,熟捻压下情绪,接着中断的地方继续记录。

    停笔后,快速回忆刚才的对话,同时浏览纸上内容,确定没有遗漏重点,抽出新一页草纸重新组织语言。

    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就整理出这次“讨论”的内容。

    四页纸,将近两千字。

    效率比宁胜男高,比起李向歌又红又专的关切,描述又亲近很多。

    叶容蓁还挺乐意看她们的记录,不到五分钟时间浏览一遍,指出一些细节问题,在她调整结束,想了想,又补充一点。

    “我已经知道婶子们的事,目前能通过多喝温开水、用温水清洁身体缓解症状。”

    “秋收前较为忙碌,无法亲自去农场看病。”

    “稍后和刘老爷子及学生沟通去农场的医学实践,你们收到信没几天,他们就能到……”

    赵清欢唰唰记录,写完连带之前的一起,往信纸上誊写。

    叶容蓁回去提了壶茶。

    没一会儿又端了盆水,上面放着条专门给她们准备的毛巾。

    赵清欢挥汗如雨,埋头苦写,待到金色笔尖淌出最后一行蓝色字体,倏地松了口气。

    每当这个时候,都格外想念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

    要是能用电脑打字就好了,能够语音输入就更好。

    实在不行,自带工具使用录音笔也能接受,等等,这会儿的收音机好像有录音功能……

    她手臂连带双手一起颤抖,捧着“老板”亲自倒的茶水浮想联翩。

    叶容蓁无视她的放空,检查过后,拿起钢笔在信纸最后的空白处签下名字和日期。

    落款上方,是写着“本次回信由叶容蓁同志口述,赵清欢同志整理,望知悉,盼回复”,末尾是赵清欢的名字。

    折好信纸,连带邮票和绣片一起装进写好的信封,封口贴上邮票,晚些时候放到大队部,刚好能让送信的邮递员带走。

    另一边,赵清欢已经缓过劲儿,掬起一捧温水洗过脸,再撩起来冲冲胳膊,拿毛巾擦掉水渍,发出一声舒服的慰叹。

    开始处理下一封信。

    后面就简单了,多是交流读书、看报、工作之类的事情。

    赵清欢写的很快,不到五点就结束了。

    把最后一封信放在先前几封的上面,看着稍微下滑的信封,隐约察觉到一个情况。

    叶容蓁提供建议时,格外亲睐多方合作一同办事,包括在清河大队做的事情也一样。

    都是围绕合作展开,甚至是在推动合作。

    合作互利,继而共赢。

    按照这个思路,养猪的事情该怎么搞呢?

    最初分享经验的想法勉强算是互利共赢,不过利的是别人,自己只是名声好听。

    这会儿的名声好,用处在于申请先进、申请工农兵大学生名额、政治资本、一桩好婚事。

    赵清欢果断掰下心里的指头,觉得这不是互利共赢。

    还得围着猪食来探索。

    看着补充在本子上的“制药”二字,忽然抓到一点灵感。

    制药厂的路子很清晰,从工厂干部到接零活儿的社员,再到周围修路、送草药、换药的各大队。

    利益有在共享,风险也真的有在共担。

    这种模式放到养猪上面要怎么做?

    叶容蓁看她在本子上列出诸多操作思路,连林下猪、自学母猪的产后护理都列出来了,就是不敢往投资方面想。

    摩挲着下巴,笑问:“你还记得青苗法吗?”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