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441章 诗仙李白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441章 诗仙李白

    李白可是唐朝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被后人尊称为诗仙。

    他那写满江山美景、抒发豪迈情怀的诗作,至今在中国文学史上依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他那铿锵有力、气势如虹的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这位诗人独特的个性魅力。

    “李白为兴圣皇帝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神龙元年,唐中宗在太平公主等人的帮助下复位,将国号重新定为唐。”

    “同年十一月,武则天去世。”

    “此时李白尚幼,但李白五岁便展示出了文学天赋。”

    “开元三年,十五岁的李白开始撰写诗赋。”

    “有意识地向有社会地位的人递送作品以获得求见的机会,得到了一些社会名流的认可和奖赏。”

    “青年时的李白在临近的郡县游学,包括江油、剑阁、梓州等地。”

    “李白在游学过程中受到了道家思想、侠客思想的影响。”

    “他十八岁时前往戴天大匡山隐居,学习剑术、结交侠客。”

    “在匡山读书十年期间,他跟从空灵法师学剑术,师从赵蕤学纵横术,与道士交往特别密切。”

    “李白后来用诗追忆当年的生活,还表现出无限的怀恋。”

    “开元十二年,二十四岁的李白决心离开故乡。”

    “他从江油出发,途径成都、峨嵋山等地,舟行至渝州后短暂停留。”

    “在登峨眉山之时,他写下《登峨眉山》和《峨眉山月歌》两首诗,表达了他入蜀时的畅快以及对前途坦荡的自信。”

    “两年后李白离开四川,于开元十四年到达扬州。”

    “尔后李白卧病并北上,途径汝州停留了一段时间,决定前往安陆定居。”

    “在返回安陆的途中,李白在陈州结交了好友孟浩然等人。”

    “次年,李白与唐朝旧相许圉师的孙女成婚,寓居在安陆寿山。”

    “为了得到更多的机会和赏识,李白上书名流,包括《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和《上安州李长史书》等。”

    “通过这些努力,李白最终在文坛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尊重。”

    “开元十六年早春,与孟浩然相约出游江夏。”

    “游历一个多月时间,孟浩然准备前往广陵,与李白在黄鹤楼相别,目送挚友离开的李白写下了那首广为传诵的诗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之后,李白定居于安陆,并以此地为中心过上了相对平静的生活。”

    “虽然他在此期间多次离开安陆进行旅行,但最终还是回到了安陆。”

    “开元十八年,李白因为被人谗言陷害,他上书自辩清白,但却被拒绝。”

    “于是他决定前往政治中心长安,拜访宰相张说,并结识了张说的儿子张垍。”

    “他寄居在终南山玉真公主的别馆,也曾谒见其他王公大臣,但都没有得到回应。”

    “次年,李白离开了终南山,在他下山的时候,写下了《赠新平少年》等作品,表达了他追求雄心壮志的心情。”

    苏轼:李白一辈子只任职了两年,却一直有钱花。

    李白有钱花,与其出身、婚恋等多种因素有关。

    李白出身西域,其先祖在隋朝时,曾因走私铁盐而获罪。

    李白父亲李客后来带着李白偷偷从西域迁回四川,并继续从事商贸工作。

    李客很会做生意,李家的商贸遍布长江上游和中游,吴楚、巴蜀到处都是李家的产品。

    李白从小饱读诗书,他在诗文上的才华很早便显示出来了。

    商人出身的父亲很欣赏李白的才华,他鼓励儿子靠才华打开仕途之路。

    可李客是商人出身,书香门第排在最末。

    所以,李客鼓励儿子入仕为官,几乎等于为儿子找了一条最难的路。

    这条路的难度,可用李白诗句中的那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形容。

    商人之子不能参加科举,只能走举荐这一条路。

    举荐就是请权贵之人进行推荐,继而走上做官的路子。

    少年时期,一身才华且剑术超绝的李白就带着自己的作品出发了。

    他先后拜会过益州刺史、渝州刺史,可结果都不理想。

    举荐之路走不通后,李白开始一边游山玩水,一边学道修仙。

    期间所有的花销,自然都是丰厚家底的支撑。

    可惜,李白在21岁那年,父亲便去世了。

    他的哥哥们霸占了父亲留下的大部分财产,仅给李白留下了极小一部分家产。

    好在李白口袋里没啥钱时,他已经凭借诗作累积了一定的名气。

    他还结识了很多名流,其中就有大他12岁的诗人孟浩然。

    李白对孟浩然很是仰慕,后来他入赘名门许家,正是得了孟浩然的撮合。

    孟浩然之所以让李白入赘许家,自然因为他太了解李白。

    李白此人并不是脚踏实地的人,他极富浪漫主义情怀。

    这样的人,非得在富裕之家才能生活好。

    若真的让这种人去操心柴米油盐,他定然写不出那些豪迈地诗句来。

    许家是宰相门第,许小姐的爷爷许圉师在唐高宗时,曾做过宰相。

    李白选择入赘许家,多少是想通过许家,为自己打开仕途之路。

    许小姐过世后,李白曾再度入赘。

    而他再次入赘的,依旧是前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氏。

    李白几度入赘宰相门第,让他能更好结交权贵的同时,也让他能一直过着优渥的生活。

    李白几段婚姻从未为金钱伤神过,女方家丰厚的家底,给他提供了终日游山玩水的条件。

    同样给他提供金钱的还有同时代里,对李白狂热追捧的一众簇拥。

    李白名声越来越响后,很多人都想与他结交。

    李白的很多簇拥都是富贵子弟,其中汪伦便是一个富得流油的存在。

    汪伦费心将李白请来玩后,李白高高兴兴地游完后,还写了一首《赠汪伦》。

    这首诗流传千古,其中那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更是让汪伦的名字被传颂了千年。

    像汪伦这样的簇拥,仅仅是李白众多簇拥中的一个而已。

    除了簇拥赐金外,李白也曾得到了唐玄宗等权贵之人的赏赐。

    李白在半醉半醒之际,为杨玉环写下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诗句后。

    唐玄宗龙颜大悦,当即就赏了李白百两金,百端锦。

    即便后来在长安被挤兑后,李白也曾凭借诗作在临走时,得了赏金百两。

    李白的确只在翰林院任职了两年,但他可以依靠的权贵之人,一直未断。

    这就是他可以一辈子游山玩水,而不愁没钱花的最主要原因。

    “秋天他游览了邢州,冬天又游览了坊州。”

    “开元二十年,32岁的李白从坊州返回终南山。”

    “但仍未得到名流们的赏识和推崇,他在长安周围游荡。”

    “同年,李白返回家乡安陆,开始隐居生活。”

    “开元二十一年,李白隐居在嵩山,他在安陆的白兆山桃花岩上建了一个石室。”

    “他种田耕种,以读书为生活。”

    “他结识了道士元丹丘等人,并往来于洛阳、襄汉和安陆之间。”

    “次年,李白再次出游,去江夏,遇见了宋之悌,并与崔宗之一起游览南阳。”

    “总体来说,李白始终坚持自己独特的仕进道路。”

    “一方面通过隐居访仙学道,树立声誉,为将来的仕进做准备。”

    “另一方面,在抱怨之后,他并不忘记给达官显贵上书,请求引荐。”

    “开元二十三年,三十五岁的李白写下《与韩荆州书》请求引荐。”

    “同年,唐玄宗在西游狩猎,李白顺势献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

    “李白结识了贺知章,向其呈送《蜀道难》《乌栖曲》。”

    “贺知章看罢称李白为谪仙人,但李白仍未能因此仕进。”

    “此后几年,李白辗转安陆、嵩山、任城、巴陵等地,写下多首表达对友人王昌龄、孟浩然的思念之情。”

    “天宝元年,四十二岁的李白终于等来了他的诏书。”

    “时经过他的朋友道士吴筠的推荐,唐玄宗命李白进京供奉翰林。”

    “李白的任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

    “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

    “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来向后人夸耀展示这样的盛况。”

    “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非常羡慕,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天宝二年初春,玄宗于宫中行乐,李白奉诏作《官中行乐词》,李白受赐宫锦袍。”

    “暮春,兴庆池牡丹盛开,玄宗与杨玉环同赏,李白又奉诏作《清平调》。”

    “在长安的三年里,李白写下了许多诗歌。”

    “但玄宗只把他当做御用文人,毫无实职。”

    “李白对御用文人的生活日渐厌倦,他感到苦闷,开始放纵地喝酒来让自己神昏形秽。”

    “后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人仙之游,玄宗呼唤他,他却不上朝。”

    “李白曾受命在酒醉时为皇室起草诏书,他在起草时跃然纸上,引得身边的高力士亲自为他脱下靴子。”

    “天宝三年的夏天,李白既因酒后狂放惹怒玄宗及其近臣。”

    “也因目睹官僚腐败进取不得离开了京城,到了东都洛阳。”

    “在这里,他遇到境况类似的杜甫,两人建立了友情并约好一起访道求仙。”

    杜甫:李白的四段婚姻,没有一段得了善终。

    李白在27岁这年,入赘了前宰相许圉师家,他的妻子是宰相的孙女许氏。

    许氏才貌俱佳且性格温婉,李白与许氏结婚后曾有过一段完美的婚姻生活。

    许氏还为李白生下了一儿一女,分别是儿子伯禽,女儿平阳。

    可因为唐朝门第观念极深,李白在许家始终不被大舅哥待见。

    无奈之下,心气甚高的李白为了争口气,只得离家寻找入仕为官的机会。

    与许氏结婚后,有整整十年,李白一直云游在外。

    期间,负责照顾两个孩子的,一直是许氏。

    因身体欠佳,加上思念丈夫,许氏年纪轻轻就因操劳过度而辞世了。

    许氏死后一年,李白将田地贱卖后,带着一双儿女迁徙到了东鲁。

    在远房兄弟的帮助下,李白在山东兖州买了房安置下来了。

    买了房产后不久,在亲友的撮合下,李白续娶了寡妇刘氏。

    刘氏是个务实的女人,她也压根儿看不懂李白的诗作。

    与李白相处一阵后,刘氏只觉李白浑身都是缺点。

    不仅只有一些田产,还没有收入来源,还终日跟一些狐朋狗友饮酒作乐。

    在刘氏眼里,李白就是个不务正业的主,她开始抱怨李白。

    李白受不了刘氏的抱怨,只得故伎重演,以出去找机会为由游山玩水去了。

    正是在与刘氏结婚的这段日子里,李白对女人的感觉非常不好。

    刘氏是典型的现实主义,而李白则是纯粹的浪漫主义。

    这样的两个人搅和在一起,本就不可能相合。

    李白被唐玄宗召见归来后,拿着皇帝赏赐的金银建了酒楼,他的这些举措也让现实主义的刘氏非常不满。

    刘氏的不满累积到一定程度后,他们终于来了一次大爆发。

    李白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和刘氏离了婚。

    可叹这刘氏,与李白离婚后,转身就另嫁他人,丝毫没有半分留恋的意思。

    刘氏走后,李白与一个被休的山东妇人同居了。

    山东妇人是李白搬到山东后的女邻居,她丈夫常年在今朝鲜一带经商,且多年生死未卜。

    后来,其丈夫发了财后,便将糟糠妻无名氏休了。

    如此一来,她便名正言顺地与离婚后的李白同居了。

    婚后,妇人不仅照顾着李白,还将李白与许氏的一儿一女也照顾得很好。

    也是因为有她的照顾,离婚后的李白才没有死于丹药中毒。

    可惜,妇人并不长寿,与李白同居仅仅五年,她就因病辞世了。

    妇人死后,近五十岁的李白迎来了自己人生的最后一段姻缘。

    而这段姻缘,还曾留下了一段千金买壁的传奇佳话。

    李白第四段婚姻的女主角同原配许氏一样,是唐朝前宰相的孙女,她是武则天时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煜。

    宗煜才貌双全,对诗文很有见地。

    而李白与她的结识,就是始于诗文。

    李白游梁园古迹,酒后诗兴大发,在一面墙上挥笔写下了一首《梁园吟》。

    宗煜路过时,见一僧人欲将白墙涂黑,且要将诗擦去。

    她立即制止了僧人,并豪掷千金买下了这面墙。

    宗氏与李白结婚后,一直悉心照顾着李白。

    她不仅支持丈夫游山玩水,还和丈夫一样对道教很感兴趣。

    与宗氏在一起时,李白诗作中常可见秀恩爱的字句,描述的便是夫妻关系融洽的画面。

    安史之乱后,李白和妻子宗氏避居庐山,可此时的李白却依旧未放弃入仕报国的志向。

    永王李璘造反后,他竟听从永王的召唤,做了他的幕僚。

    后来,李白因受李璘案牵连下狱,宗氏为救夫四处奔走。

    甚至不惜动用家族关系打点,可最终李白依旧被发配夜郎。

    好在,李白流放途中,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

    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

    可惜,获得大赦后的李白,终究再也没能见到心爱的妻子宗氏。

    也因此,他的最后一段婚姻,也被打上了悲剧的烙印。

    “同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一起抒怀遣兴,借古评今,并和诗人高适相识。”

    “同年李白与好友杜甫再次分别,前往齐州的紫极宫,正式成为一名道士。”

    “随后李白前往德州安陵县,在那里遇见了擅长制作符箓的盖还并自制了真正有效的符箓。”

    “李白通过这次求仙访道之旅,获得了自己追求的仙道之路的认可和证实。”

    “天宝十四年,李白和妻子宗氏一起南奔避难,最初在当涂逗留。”

    “后来他听说洛阳失陷,就返回宣城,并在刻中寻找避难所。”

    “他后来到达溧阳时,与张旭相遇。”

    “在夏至这一天,他听闻郭子仪和李光弼在河北大获胜利,于是他又返回金陵。”

    “同年秋,玄宗逃往四川避难。”

    “至德元年,李白五十六岁,在庐山隐居。”

    “正月,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

    “五月,郭子仪、李光弼大胜史思明,收复河北十余郡。”

    “六月,安禄山率部攻破潼关,生擒哥舒翰。”

    “七月,肃宗在灵武即位。”

    “九月,山南东道、岭南、黔中、江南西道节度使,江陵大都督永王李璘到了江陵准备起兵。”

    “十二月,肃宗起兵东下,过庐山时,请他参加他的幕府。”

    “至德二年,李白在永王军营写下了一首名为《永王东巡歌》的组诗。”

    “后来永王擅自率兵东巡,导致失败,最终被征剿。”

    “李白因此被囚禁在浔阳监狱中,直到得到宋若思和崔涣的救助才获得自由。”

    “成为宋若思的幕僚后,他给宋若思写过一些文书,并随他前往武昌。”

    “后来李白因参与永王东巡而被判罪,被流放到夜郎。”

    “乾元元年四月,史思明发动叛乱。”

    “五月,肃宗废除了张镐的宰相职位,将其调任为荆州大都督长史。”

    “后来史思明攻陷魏州,李白离开寻阳,开始了他在夜郎的长期流亡生活。”

    “乾元二年李白重获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作《早发白帝城》。”

    “到了江夏,由于老友韦良宰正在当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阵。”

    “乾元三年,李白应友人之邀,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幽情,赋诗抒怀。”

    “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他往来于两地之间,仍然依人为生。”

    “上元二年,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

    “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

    “宝应元年,李白六十二岁客死在安徽当涂县令李阳冰处。”

    辛弃疾:李白之死全无诗意,其真实死因会让很多人无法接受。

    李白和高适等都是诗人,但他们本质上又完全不同,这种不同最大的一个体现就是在入仕的态度上。

    高适想入仕,他的目标就是通过入仕找到一条报国之路。

    所以,只要是做官,什么官他都愿意做。

    李白想入仕,他的目标是做宰相辅佐国君。

    所以除了宰相一类的大官,其他的官都提不起兴趣。

    高适第一次做官,是被举荐做了一个封丘的小官,这个官实际上压根儿就不算官。

    高适的能力,肯定不止担任这么一个小职位。

    可高适受封以后什么也没说,他在岗位上还非常尽心竭力。

    从这点来看,高适是非常务实的。

    也只有务实的人,才能一步步登上高位。

    这也是高适最终能成为唐代诗人中官位最高者得原因所在。

    李白和高适是相反的人,任何人给他小官做,他都会觉得人是在侮辱他。

    他第一次做官,就在贺知章的引荐下做到了翰林学士。

    可李白心里想的毕竟是宰相,他和高适不一样。

    他从来没想过一步步登上高位,他想的是一蹴而就。

    所以,当他后来发现他的任务仅仅是给皇帝贵妃写写歌功颂德的诗词歌赋时,他立马就有了要走人的念头。

    后来,李白还专门写了一首诗表达自己想走的心思,唐玄宗还真的赐了赏金放他走了。

    通常,那些成天闹着要辞职的,实际并不是真的想辞职,而是想要更好的待遇。

    这点,唐玄宗当然明白,可李白在诗文上虽极其出众,在政治上却几乎是一窍不通,唐玄宗怎么会真的对他委以重任呢?

    李白在政治上的幼稚,从他后来投靠了永王李麟的原因就可见一斑。

    高适派人问已锒铛入狱的李白为何要投靠永王时,李白开口竟然是为什么不能投靠永王?

    直到此时,他甚至不知道永王在谋反。

    得知真相后,他虽后悔,却依旧很无奈。

    他只是想找到一条入仕的路,施展自己的抱负而已。

    然而,真正懂得李白的人一定会知道。

    不懂永王是在谋反的李白,才是最真实的李白。

    因为,历史上真实的李白,在政治上就是非常幼稚的。

    李白投靠永王并为他写诗赞颂时,唐肃宗已经即位。

    永王再立新朝就属于国家的叛军,是会受到打压的。

    这个基本的政治逻辑,李白的妻子宗氏一眼就看明白了,可李白却根本没看透。

    他一心以为永王姓李,帮助永王就是在帮助唐朝重振朝廷。

    李白自己没有任何政治才能,所以,他完全看不出永王没有领导才能。

    他一心想的都是辅佐君王,他的脚根本就不在地面。

    永王被杀后,李白虽获得了特赦,可千里江陵并不能真的一日往返。

    现实里的李白不得不舟船劳顿,用了整整一年,才终于抵达了江陵。

    抵达江陵这年,李白已经整整六十了。

    政治上的失意,加上身体的疲惫,让李白极其憔悴。

    此时的李白心里憋着一口气,他不甘心接受自己一辈子都在政治上没有任何成就的事实。

    或许是受了高适启发的缘故,他竟也想和高适一样,走一条从军报国,借此入仕的道路。

    可惜,当头发已花白的李白来到征兵地点时,负责征兵的军官却不肯收他。

    此时的李白才明白,自己这辈子怕是不可能再有机会入仕了。

    人在绝望之际,难免心生抑郁,而抑郁恰恰最容易引发身体的疾病。

    就在征兵被拒后不久,身体本就不好的李白病情更重了。

    贫病交加中,李白只得投奔了当时在安徽当涂当县令的祖叔李阳冰。

    李阳冰是个文人,他虽然辈分上是李白的族叔,但实际年龄却比李白要小得多。

    李白投靠他后,他一直悉心照顾着李白。

    因为心情极其抑郁,李白虽得到了李阳冰的妥善照顾。

    可他的病不仅没有丝毫好转,还越发严重了。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里,李白终于务了一次实。

    他将自己的所有诗稿都交给了李阳冰,请他为自己出一本诗文集。

    李白死后,被葬在了当涂青山上。

    这座山的线条是他最喜欢的,这座山也是他重新读懂生活的地方。

    能安葬在此,也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了。

    李白的诗太美,可结局却太过凄惨。

    因为不能接受李白这样的结局,世人便为李白之死编造了一个捞月而亡的结局。

    在这个版本的结局里,李白是因为醉酒而入水捞月而死。

    在世人眼里,只有这样的结局,才配得上李白和他的诗文。

    李白的死全无仙气,更无浪漫可言,他的死甚至可以成为他的人生一个黑点。

    一个看似豪放不羁的文人,却因政治上的不得志抑郁而终。

    可也正是这样的结局,才让李白从天上来到了人间,让他变得可亲可爱可学。

    李白死了,他的长安梦也终醒了。

    人世间所有的梦,都终有醒来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