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497章 诗坛狂士杜审言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497章 诗坛狂士杜审言

    提到唐朝和狂妄这两个词,很多人都会联想到李白,可是大家不知道的是。

    在初唐时期,有位诗人比李白还要狂妄,他就是诗圣杜甫的爷爷。

    杜甫的祖父,虽然知名度不如杜甫,但在唐代也有着不小的影响。

    中国五言律诗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五言律诗,格律近乎完美。

    杜家在当时的襄阳城,也算得上大家,其祖上杜预是西晋时期赫赫有名的大将军。

    因此杜审言自幼就引以为荣,暗暗发誓自己也要成就一番作为,光宗耀祖。

    为此,杜审言自幼就非常刻苦努力。

    他擅长写五言律诗,尤其在格律方面,十分严谨,为唐代近体诗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大唐国力强盛,经济文化高度发展。”

    “涌现出大批优秀的文人才子,更是出现了李白、杜甫这两位惊艳后世的天才诗人。”

    “然而,在唐朝,还有一个人。””

    “诗仙李白都没有他狂,诗圣杜甫对他更是无比崇拜。”

    “这个人,就是河南郑州巩义人、唐代诗人、杜甫的祖父——杜审言。”

    “杜审言,祖籍襄阳,祖父时迁居巩县。”

    “杜审言是魏晋时期征南大将军杜预的后代,杜预不仅是著名将领,还精通文学,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春秋释例》等。”

    “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杜审言自幼熟读经书,文彩斐然。”

    “25岁时,他进士及第,次年担任汾州隰城县尉,前途不可限量。”

    “众所周知,人一出名,就容易飘。”

    “杜审言有家世、有才华,年纪轻轻考中了进士。”

    “他不仅是有点飘,还恃才傲物,说话行事都狂了起来。”

    “苏味道是唐朝时著名的诗人,苏轼的祖先,善于写律诗,当时他和李峤、崔融、杜审言合称为文章四友。”

    “但是杜审言对这一称号却很不屑,他认为只有学士崔融才勉强与自己并称,其他两人比自己差远了。”

    “苏味道任天官侍郎时,有一次杜审言参加官员的预选试判,需要在官员的年终总结上写评语,再上交给苏味道审查。”

    “除了毫不客气地贬损苏味道外,杜审言还说过更炸裂的话。”

    “这么张狂的发言,怕是连李白也不敢说,也难怪史书评价杜审言矜诞类此。”

    “说话张狂、矜诞,就注定了杜审言一生坎坷颠沛的命运。”

    “杜审言步入官场后,才华横溢的他本该一帆风顺、一路高升。”

    “然而因为他不注意言辞,很快便得罪了大官被贬职。”

    苏轼:大唐第一狂人杜审言,确实有狂的资本。

    杜审言出生于贞观十九年,在唐高宗李治当政的咸亨元年考中进士。

    杜审言中进士之后,便做了隰城的县尉。

    在任职隰城尉时期,杜审言创作了《经行岚州》一诗。

    杜审言在隰城待了六七年的时间,便离开了隰城到洛阳游处。

    杜审言被贬到了江阴为官,且只是做官级很低的小县令。

    在那段失意的时间,杜审言作了不少诗歌。

    杜审言迁升至洛阳丞,创作了《大酺》七律诗来表达他的喜悦之情。

    杜审言被贬吉州,在吉州任上,他外露张扬的性格与同僚不和,并得罪了司户郭若讷、司马周季重。

    二人合谋诬陷其罪,系狱中并欲定其死罪。

    杜审言的儿子、十六岁的杜并得知此事后,潜入周府。

    趁着周季重饮酒过量之际,将其刺杀。

    在刺杀完周季重后,杜并也被侍卫致死。

    此事一出朝野震惊,时人皆以杜并为孝子,当朝宰相、许国公苏頲亲自为杜并作墓志铭。

    经历了丧子和贬官痛苦之后的杜审言,又因其子的孝行而因祸得福。

    武后因此召见审言,将其擢为著作佐郎,俄迁膳部员外郎。

    杜审言在此间,往返于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之间,创作有诗歌。

    杜审言流放峰州,因为朝中的重大政治变故。

    以前由于张柬之等人发动廷政变成功而遭贬的神龙逐臣陆续得到赦免。

    杜审言在回京途中经过了湖南襄阳,作诗《登襄阳城》。

    全诗充满沧桑之感,杜审言对人生无常有了更加切身的体会。

    杜审言寻诏授国子监主簿,加修文馆直学士。

    杜审言任职修文馆直学士的时候,写了大量的应制诗,诗歌并没有多高的思想性。

    “公元699年,杜审言从洛阳被贬到吉州当司户参军。”

    “在当时,江西算是很偏远的地方,从神都洛阳到偏远小城,这落差不可谓不大。”

    “可是,虽然因狂妄栽了一次跟头,杜审言却依旧我行我素。”

    “很快,他便在吉州吃到了更大的教训。”

    “杜审言来到吉州后不久,就把吉州当地的官员得罪了。”

    “其中最讨厌杜审言的,莫过于吉州司马周季童和司户郭若讷。”

    “不幸的是,这俩人没有苏味道那么宽广的胸襟,反而十分心狠手辣。”

    “两人合伙将杜审言诬陷入狱,想要杀掉他。”

    “在此之前,杜审言可能没想到有一天自己张狂的性格会害死自己。”

    “更没想到,救自己的竟然是13岁的儿子。”

    “周季童将杜审言下狱后,在家中大摆宴席,宾客云集。”

    “杜审言13岁的儿子——杜并,偷偷混进司马府,趁周季童不备。”

    “拔出匕首冲了上去,刺向周季童,最后被护卫乱刀砍死。”

    “而周季童也不治身亡,在他临死前,他说杜审言有这样孝顺的儿子,我不知道,郭若讷误导害了我啊。”

    “因为杜并的轰动之举,杜审言被调回洛阳,还被武则天召见启用。”

    “但在此之后,杜审言官运始终不顺,几经升贬,最终担任修文馆直学士。”

    “而他当年的上司苏味道,已经两度拜相了。”

    “杜审言狂且狂,事实上,人家狂是很有资本的。”

    “杜审言的孙子——杜甫就格外欣赏追捧自己的祖父,他曾称赞自己的爷爷吾祖诗冠古。”

    “而不说杜甫的亲戚滤镜,杜审言的诗在当时及后世都是有巨大影响力的。”

    “在诗歌由初唐走向盛唐的历史进程中,陈子昂、杜审言称得上是继往开来的重要人物,他们为唐代诗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的联结、过渡作用。”

    辛弃疾:杜甫的爷爷杜审言,文采出众,恃才傲物,屡遭贬官。

    杜审言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是诗圣杜甫的祖父。

    他擅长写诗,恃才傲物,遭到很多人嫉恨,他因得罪权贵而被贬官。

    他的祖父是魏晋时期著名的将领和学者杜预,家族世代官宦。

    杜审言的父亲杜依艺做巩县县令全家迁往巩义。

    杜审言自幼饱读诗书,少年时即以文采著称,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25岁的杜审言进士及第,曾任汾州隰城尉。

    杜审言徒蜀川县尉,王勃为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之。

    离开长安前,杜审言始与宋之问交游。

    杜审言迁升至洛阳丞,创作了《大酺》七律诗来表达他的喜悦之情。

    杜审言才华横溢,擅长诗文和书法。

    但他恃才傲物,目空一切,被众人忌恨。

    杜审言被贬到了江阴为官,且只是做官级很低的小县令。

    在那段失意的时间,杜审言作了不少诗歌。

    离开洛阳时,陈子昂等45位文士纷纷为他作诗文赠别,就连卧病不起的宋之问都送来了赠别诗。

    吉州山高皇帝远,地方官沆瀣一气,贪赃枉法,鱼肉百姓,杜审言忍不住讽刺几句就把吉州上下得罪了个遍。

    吉州司马周季童与司户郭若讷对杜审言可谓恨得牙痒痒,就将杜审言诬陷入狱。

    两人就罗织一大堆罪名,将杜审言问斩。

    杜审言十三岁的儿子杜并8岁丧母,从小跟父亲杜审言相依为命。

    看到父亲为奸人所害,身陷牢狱,杜并急得坐立难安,他决定为父报仇。

    这天,周季童在府内大摆宴席,宾客云集,喧嚣热闹。

    杜并偷偷混进司马府,趁周季童推杯换盏之际,拔出匕首冲了上去,连刺周季童数刀。

    最后被司马府的护卫乱刀砍死,依旧牢牢握住匕首,倒于血泊之中。

    事态震惊朝野,皆称杜并为孝子。

    燕许大手笔的许国公苏颋,还亲自为杜并作墓志铭。

    武则天闻知此事,她下令将杜审言带到京城,亲自询问案情缘由。

    武则天弄清事情的原委之后,她指示将杜审言无罪开释。

    杜审言在此间,往返于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之间。

    唐高宗咸亨进士,唐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

    途中,与一起被贬的李峤、宋之问等人互有唱酬的诗。

    在流放途中,杜审言来到了湖南湘江边,正值春回大地,花鸟迎人,本应是赏春游玩的好时节。

    然而,对于被贬谪的他来说,春光越美好,内心的愁苦越加浓重。

    这种反差使得杜审言在渡湘江时写下了《渡湘江》这首诗。

    表达了他对昔日游历的怀念、对当前处境的哀愁以及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忧虑。

    过了没几年,他又被重招进京,先是出任国子监主簿,后任修文馆直学士。

    杜审言在修文馆直学士任上得病,享年六十三岁,赠著作郎。

    杜审言的文学成就主要在五言律诗方面,他的作品多朴素自然,格律谨严。

    《夏日过郑七山斋》也是杜审言的名作,诗里渲染了友人山斋在炎暑中给人的清凉润泽之感。

    描写夏日雷阵雨过后,阳光虽出,但仍然阴云不散、雷隐雨湿的天气,尤为真切。

    杜审言曾在七夕节写下《奉和七夕侍宴两仪殿应制》,这首诗写的是牛郎织女的故事。

    在杜审言的笔下,鹊桥相会不再是成千上万只喜鹊前来助阵搭桥。

    杜审言才华横溢,留下许多诗篇。

    但他恃才傲物,狂放不羁,遭到同僚嫉恨,屡次遭贬,仍本性难改。

    “杜审言擅长五言律诗,尤其在格律方面,十分严谨。”

    “为唐代近体诗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被后人评价为中国五言律诗的奠基人。”

    “促进了律诗的定型,完成了五律的规范化。”

    “杜审言的诗作流传下来只有四十多首,其中最出名的一首是《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此诗对仗工整,平仄和谐,韵脚分明。”

    “是初唐时期完成近体诗体式定格的奠基之作,明代文学批评家胡应麟盛誉此诗为初唐五律第一。”

    “杜审言对唐诗发展的历史贡献,不仅反映在其对诗歌理论的论证、总结、提高、丰富与发展等方面。”

    “也不仅表现在诗歌革新发展的单一形式方面,还体现在诗歌内容、题材的拓展与丰富上。”

    “他在诗歌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上的创举、成就与贡献,既恢复了汉魏以来强调与重视文质合一的优良创作传统。”

    “也是对隋唐以来柔弱纤细、萎靡不振的宫体诗风的一种反动与革新,使诗歌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杜审言的狂是刻在骨子里的,虽历经坎坷,他至死没有改变这种性格。”

    “据说他病重在床时,好友宋之问和武平一来看望他,问他有没有什么话要交代。”

    “杜审言说道上天把我害得这么苦,还有什么好说的。”

    “但只要我活着一天,就一直压着你们。”

    “现在我要死了,你们应该感到高兴才对。”

    “只是可惜没有一个真正有才华的人能接替我的位置啊!”

    “这样一个狂人,要是知道自己的孙子杜甫在诗歌上获得那么大的成就,恐怕也会得意地捋着胡须说一句不愧是吾孙。”

    文天祥:初唐诗坛第一人,狷狂一生,初心不改。

    杜审言是三国终结者杜预的后人,也是诗圣杜甫的爷爷。

    杜甫曾在诗中写道,诗是吾家事。

    意为诗是他家祖辈相传的事业,又赞他曰吾祖诗冠古。

    杜审言是唐代近体诗的发展中最早、最重要的人,是初唐诗坛上成就最高的人。

    杜家是世家大族、累世公卿,慎言寄托着长辈对他谨言慎行的盼望。

    但实际上,杜审言一生都十分狂傲。

    唐高宗乾封年间,杜审言在洛阳任职,前往长安参加调选试判考试。

    杜审言的性格如此狂放,连上司都不放在眼中,难免就会得罪他人。

    果然,在被贬到吉州时,司户郭若讷和司马周季重就联手给他找了个罪过,逮捕入狱,甚至判了死刑。

    他年仅16岁的二儿子杜并,性格多少也遗传了父亲,冲动之下便当面行刺了周季重。

    周季重当场死亡,杜并也被周的手下杀害。

    也是因为杜并之死惊动了朝廷,重新查明了事情真相,将杜审言释放出狱,回到了洛阳,并得以平反昭雪。

    和他的狂放性格不同,杜审言的诗歌却工整精密、严肃澄明,在初唐诗坛高华雄整,为时辈称赞。

    在被贬出京之时,陈子昂等45位朝中和诗坛好友前往相送,足可见其影响力。

    杜审言曾在江苏的江阴任职,与陆丞是同郡邻县的僚友。

    或许是诗文相交,陆丞在早春时分郊游远望,写了一首诗寄给杜审言。

    杜审言和陆丞都是宦游之人,在万物更新的春日,感触自然更深。

    两人做官的地方在江苏常州,离大海和长江都很近。

    所以诗人将破晓时的曙光称为海曙,将悄然来临的春天称为江春。

    江南的新春是与太阳一起从东方的大海升临人间的,像曙光一样映照着满天云霞。

    和暖的春气催促着黄莺歌唱,晴朗的日光下浮萍颜色转深,绿得生机勃勃。

    这四句写的都是早春游望所看到的景象,从海边云霞到眼前的黄莺浮萍,视线由远而近,写尽与北方截然不同的独特春光。

    但就杜审言的评价而言,原诗古朴高华,且感情深挚,能让读者忍不住流下泪来,沾湿巾帕。

    表面上是陆丞的诗触到了诗人的思乡之痛,实际上诗人本就思乡情切,所以那么容易被触动。

    从结构上来说,尾句既表达了归思,又点明明了和诗之意,令整首诗变得圆整贯通、精彩绝伦。

    这首诗完全合乎律诗的声调,韵脚分明,平仄和谐,音韵协调。

    被称为初唐时期完成近体诗体式定格的奠基之作,具有开源辟流的意义。

    八句诗字字锤炼、历历如画,既有细腻的描写,又有生动的拟人。

    更为出彩的是诗人精巧的对仗,尤其是颈联与颔联。

    在他的笔下,这样工整精妙的对仗不在少数。

    杜甫的律诗亦是极擅对仗,或许也是自幼学诗时受到了祖父作品的影响。

    据传,杜审言临死前,宋之问、武平一等朋友都去看望他。

    朋友们什么反应我们不得而知,但如果他泉下有灵,看到孙子杜甫在诗歌上的成就,恐怕就不会有这样的感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