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541章 赤壁破曹周瑜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541章 赤壁破曹周瑜

    有关周瑜的文学作品中,以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影响最为广泛。

    小说为了塑造刘备阵营的正面形象,凸显诸葛亮的智慧,将周瑜描写为心胸狭窄、不能容人的反面人物,对许多史实进行了再加工。

    如赤壁之战主要是周瑜等东吴将领的功劳,诸葛亮并未直接参与,小说中却将孔明借东风的情节作为火攻成功的关键;

    草船借箭正史上是孙权的事迹,早期的《三国志平话》中借箭的人也是周瑜,小说中处理成因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引发;

    正史中刘备眼中的周瑜是器量广大,小说中的周瑜却是器量狭小,时刻不忘对刘备集团阴谋算计。

    最后甚至被诸葛亮三气而死,致使后世流传下诸葛亮三气周瑜的典故。

    实际从赤壁之战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主要在零陵一带做后勤,和周瑜并没有什么交集;

    至于周瑜死后,前来吊唁的也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正史中并没有卧龙吊孝一事。

    小说诸如此类的诸多情节,是为了情节和主题需要的艺术加工,与史实不符。

    在周瑜生前及去世之后,同时代的汉末三国人物在军事、政治、艺术才能、人格魅力等各方面都对其进行过高度评价。

    “出身世家汉灵帝熹平四年,周瑜出生于庐江郡舒县,其家庭为世家大族。”

    “高祖周荣曾任章帝、和帝两朝尚书令,堂祖父周景、堂叔父周忠都曾官居太尉,父亲周异曾担任洛阳令。”

    “周瑜长大后,身材高大、容貌俊美,且精通乐律。”

    “中平六年,汉灵帝去世后,董卓专权,众多州郡起兵讨伐。”

    “吴郡豪族孙坚也参加了讨伐董卓的联军,临行前将家眷安置到舒县,周瑜因此结识了孙坚的长子孙策。”

    “周瑜与孙策同年,两人当时都是十四岁,很快就建立起了友谊。”

    “周瑜让出了家里的路南大宅给孙家居住,登堂拜见孙策的母亲,两家之间交往密切。”

    “汉献帝初平二年,孙坚与刘表作战时身亡,年方十六岁的孙策成为继承人。”

    “兴平二年,周瑜前去探望担任丹杨太守的叔父周尚,此时孙策正决定脱离袁术,借兵三千欲返回故土江东发展,方要进入历阳东渡长江,于是写信给周瑜,邀请他共下江东。”

    “周瑜收到信后,马上带领部曲家兵数千人奔赴历阳,同时还带去了大批舟船粮秣。”

    “孙策大喜过望,对周瑜说吾得卿,谐也。”

    “于是,周瑜与江东名士程普、张昭等人共同协助孙策,军事行动进展非常顺利,连续攻克横江、当利、秣陵等地,打败了笮融、薛礼,进而攻占湖孰,扬州刺史刘繇因此逃走。”

    “当时孙策的军队已经发展到数万人,在继续东进之前,孙策认为以当前的军事实力,去平定吴郡已经足够,便请周瑜回去镇守丹杨。”

    “周瑜回到丹杨不久,袁术不愿孙策势力发展过大,就派遣其弟袁胤取代了周尚担任丹杨太守,于是周瑜只好跟随叔父一起来到寿春。”

    “建安三年,袁术赏识周瑜的才干,想任命他为手下将领。”

    “此时周瑜已在袁术帐下三年,对袁术的眼光和性格非常了解,认为他最终不会有什么成就。”

    “于是请求去离长江不远的居巢做县长,以寻找机会回江东,袁术同意了周瑜的请求。”

    “担任居巢长的时候,周瑜结识了临淮东城的豪族鲁肃。”

    “当时周瑜带兵拜访鲁肃借粮,鲁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便当即指了一囷相送。”

    “周瑜因此认为鲁肃非同常人,于是与鲁肃结交,两人发展出了深厚的友谊。”

    “后来袁术想任命鲁肃为东城长,鲁肃也认为袁术不能成事,于是放弃了官职,携带家属及轻侠少年一百多人,来到居巢,与周瑜结伴东渡。”

    欧阳修:建安三年,周瑜回到江东,孙策非常高兴,亲自出城欢迎,授与周瑜建威中郎将的官职,还拨给两千名步兵、五十名骑兵。

    当时周瑜年方二十四岁,吴郡人皆称之为周郎。

    孙策一开始命周瑜镇守牛渚,不久又改派为春谷长。

    牛渚、春谷与周瑜家乡庐江一水之隔,孙策的这两次任命是考虑到周瑜家族在当地有影响力。

    周瑜本人也有威信,想要以此来帮助自己招兵买马、扩大力量。

    建安四年,袁术病死,军队大多归顺了占据皖城的庐江太守刘勋。

    孙策忧心刘勋成为第二个袁术,决定起兵攻打,于是拜周瑜为中护军,兼任江夏太守。

    十二月,孙策军攻破皖城,俘获刘勋家人及其部下的男女亲族,其中桥公的两个女儿大乔、小乔都是国色美人,于是孙策自纳大乔,周瑜纳小乔。

    攻下皖城后,周瑜跟随孙策接着进攻寻阳等地,打败回师救皖的刘勋以及赶来救援的黄祖,平定豫章等地,实力大增。

    战争结束后,孙策命周瑜镇守巴丘,防范占据荆州的刘表东侵。

    建安五年四月,孙策遇刺身亡,十八岁的弟弟孙权成为继承人。

    当时孙氏政权尚未巩固,阵营中人心不定,周瑜带兵赶来吴郡奔丧,担任中护军,和长史张昭一起把很多行程事务分管起来,全力辅助孙权。

    当时孙权只有将军的封号,众人对他的礼节大都很简单,只有周瑜采用君臣的礼节,以示对孙权的支持。

    当时鲁肃因为来江东以后没有得到重用,也想要投奔别处。

    周瑜引用东汉马援的话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来告诫鲁肃,认为孙权会是很有作为的领袖人物。

    在周瑜的劝告下,鲁肃打消了离开江东的念头。

    不久之后,周瑜把鲁肃推荐给孙权,交谈之后,孙权对鲁肃的见识十分赞赏,由此开始重用。

    建安七年,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后,下书命令孙权送人质入朝。

    孙权便召集群臣会商,大臣们众说纷纭,张昭、秦松等重臣犹豫再三,不能决断。

    周瑜坚决反对向曹操屈服,他认为,江东自然环境优越,交通便利,兵精粮多。

    具备割据条件,完全不应该向曹操低头,送去人质反而会陷入被动,受到曹操的钳制,不如静观其变,以待天命。

    周瑜的意见得到了孙权母子的一致赞同,孙权的母亲还叮嘱孙权说。

    周瑜只比孙策小一个月,自己像看待儿子一样看待周瑜,也希望孙权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

    孙权对周瑜一直非常信任,寒暑赏赐周瑜的衣服都有百领之多,为众将所不及。

    “周瑜的表现也非常忠诚,曹操曾经派蒋干前去游说周瑜,想让周瑜背孙投曹,但周瑜坚决进行了回绝。”

    “回去之后,蒋干称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

    “周瑜一直为孙权出谋划策,主持军事行动。”

    “建安十一年,周瑜亲自征讨麻、保二屯的山越部落,取胜后将俘虏的部落首领一律枭首示众,同时还把一万多人强徙到江东政权的腹心地区。”

    “江夏太守黄祖派部将邓龙率数千人进攻柴桑,周瑜率兵出击,俘虏了邓龙。”

    “建安十三年,黄祖的部将甘宁归降,周瑜向孙权举荐了甘宁。”

    “在甘宁的建议下,孙权进军夏口,周瑜亦被任命为前部大都督,经过激烈水战,孙权军终于攻陷夏口,杀死了黄祖。”

    “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南下,兵锋直指江东。”

    “九月,孙权亲临荆州前线,刘备谋臣诸葛亮也赶到柴桑拜见孙权,劝说孙刘联合抗曹。”

    “面对曹操的威胁,江东人心恐慌,张昭等人认为应该投降,周瑜反对投降。”

    “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

    “而且有一系列的致命弱点,比如马超、韩遂是一大后患;北方军队不擅水战;”

    “易因水土不服而生疾病等。而且曹操号称拥兵八十万,实际兵力不过十五六万人,再加久战已疲,战斗力不会很强。”

    “因此周瑜认为,只要拨给他精兵五万,就足以打败曹操。”

    “这一系列分析振奋了孙权的精神,他砍去桌案一角,警告说谁再敢说投降的话,下场就和桌子一样。”

    “于是孙权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率兵与刘备合力抗曹。”

    “曹军与孙刘联军在赤壁相遇,曹军果然已经流行疫疾,战斗力受到影响。”

    “两军初次交锋,曹军失利,退到江北的乌林。”

    “曹操针对北方军士不习水战的特点,采用铁索连接战船的方式,使人马于船上如履平地。”

    “针对这一特点,周瑜采纳了部将黄盖的诈降计,决定采用火攻,命其将数十艘战船装满柴草,灌上膏油,再用帷幕和旗帜伪装好,谎称投降,向北岸的曹营进发。”

    “当船队来到曹营附近时,黄盖命各船同时点火,当时东南风正急,火势猛烈,火船点燃了曹军战舰,火势很快蔓延到岸上的营垒。”

    “整个曹军营地陷入火海之中,曹军将士乱作一团,被烧死、淹死者不计其数。”

    “曹操猝不及防,只能率残部逃走,留下曹仁镇守江陵,自己撤回了北方。”

    “赤壁之战的胜利,挫败了曹操的南下图谋,加强了孙氏政权在江东地区的割据地位,也使刘备避免了覆亡的危险。”

    “经此一战,周瑜的英名传扬天下。”

    王阳明:赤壁之战后,周瑜又进军南郡,围攻江陵城。

    由于守将曹仁防守严备,城内粮草充足,周瑜派甘宁进攻夷陵,以使曹仁分兵。

    甘宁占领夷陵后,曹仁果然分兵数千人来救,甘宁告急,周瑜便留下凌统守卫后方,亲自率军相救。

    行至半路,周瑜发现一处险要的必经之路,便派兵砍伐树木,将道路堵塞。

    赶到夷陵后,周瑜与曹仁在城下激战,曹军被消灭一半以上,曹仁连夜撤往江陵,半路上发现道路已被树木堵塞,只好丢掉马匹,步行逃跑。

    这一仗,周瑜截获曹军战马三百余匹。

    此后,两军一直在江陵相持,攻战不断,各有胜负。

    每次战斗,周瑜都要身先士卒,深入前线。

    在一次混战中,周瑜被射中右胁,受了重伤。

    曹仁听说后,以为有机可乘,率军前来进攻,周瑜忍着伤痛,起身巡视各营,鼓励将士,曹仁只好退兵。

    建安十四年十二月,经过一年多的交战,曹仁部队损失很大,只好弃城而走。

    把曹军赶出荆州后,孙权任命周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屯兵于江陵,并把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作为周瑜的奉邑。

    曹操的势力北退后,刘备乘势占据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自号左将军、领荆州牧。

    为巩固同江东的联盟,刘备迎娶孙权的妹妹,并提出借南郡的要求。

    周瑜不同意鲁肃借南郡给刘备的意见,还主张把刘备软禁起来,孙权认为江东仍然需要孙刘联盟以对抗曹操,就没有听从周瑜的建议。

    建安十五年十二月,周瑜去京口面见孙权,提出兼并益州,进而统一北方,夺取天下的战略。

    周瑜认为,如果夺取益州以后,进而消灭张鲁,再与马超结盟,可以形成反曹的包围圈。

    夺取益州之后,自己再回来镇守襄阳对抗曹操,如果计划能得以实现,就有机会统一北方。

    孙权认可了这一战略,周瑜便启程返回江陵,准备筹备进攻益州。

    走到巴丘的时候,染上重病,突然去世,时年三十六岁。

    临终之前,周瑜不忘上书孙权,推荐鲁肃接替自己,并告诫孙权先虑未然,然后康乐。

    不仅要警惕北方的曹操,还要提防占据荆州的刘备。

    得知周瑜突然去世的消息,孙权大为悲痛,亲自穿上素服主持丧礼。

    周瑜的灵柩运回吴郡时,孙权亲自到吴郡迎接,丧葬费用全由国家承担。

    后来,孙权还经常在别人面前追忆周瑜,称孤念公瑾,岂有已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