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乖张的自我 > 第九章 上

乖张的自我 第九章 上

    ?    假期原来和上学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无非是可以心安理得地熬夜到很晚,或者一觉睡到上午十点而浑然不觉时间的流逝。

    放假之前本来想列出点计划的,比方说做些比较有意义的事情,但暑假真正来临的时候,却不知道计划从何谈起。

    但这一天,李念君起了个大早,刷牙洗脸,吃了早饭,简单的一袋牛奶和一个昨晚剩下的饼子。

    李念君想起从小学开始到初中毕业,每天早晨自己起床后弄早餐的情景。那时父亲和母亲都还在睡觉,他从冰箱里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食物,拧开煤气灶用锅加热,等到家里有了微波炉之后,热饭也变得更简单了。他喝着同一个牌子的袋装奶,用同一个微波炉,吃了几个年头的早餐。后来上了高中住了校这一习惯才被终结。

    突然间觉得哪里不对劲,扭头一看才发现被子没有叠。在学校是根本不叠被子的,回到家还是叠好了比较整齐吧。

    八点钟,父亲和母亲都已经上班去了,偌大的家里只有他一个人。这是假期每天早晨起来基本上都会出现的局面。

    李念君打开电视,悠闲地躺在沙发上,搜索一个中意的电视节目。

    某地方台如约似的开始播放《西游记》,六小龄童,迟重瑞,马德华,闫怀礼的经典四人组,每年夏天都无一例外的与全国观众见面。这部曾今轰动全国的电视剧虽然在今天看来画面稍显落后,但经过岁月的沉淀它的魅力不减反增。这集的故事发生在天竺国凤仙郡,上官郡侯因与妻怄气,推翻了玉帝的供桌,玉帝一气之下,三年不给凤仙郡下雨。唐僧一行经过此地,不能不管。悟空来到天庭,发现要等鸡啄完了米山,狗添完了面山,烛火烧断铜锁之时,玉帝才会给上官下雨,继而又得知郡主得罪玉帝之事,悟空还把郡主训斥了一番。之后又经几番周折,孙悟空终于为凤仙郡求来了救命雨。李念君忽然想到,纵观《西游记》全篇,这一集可能是唯一没有妖怪出现的。

    换台。

    另一个卫视在演《情深深雨蒙蒙》。黑豹子陆司令在得知自己的女儿在大上海歌厅当歌女的时候,异常气愤,认为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简直是耻辱。陆司令找到了秦五爷,想要陆依萍离开大上海。然而秦五爷根本不畏惧这个已经过了气的司令官,陆司令碰壁之后无奈离开。秦五爷对陆依萍的身世倍感不满,给了她一记狠狠的耳光,一旁的何书桓随即搂住了无助的陆依萍。这部电视剧改编自琼瑶小说《烟雨蒙蒙》,尽管作为一个男生,对言情剧有本能上的抵触,但李念君仍然对每一个情节都很熟悉,那首“天涯何处是桂红”的片尾曲他也能随口哼来。但今天天气不好,不适合看琼瑶剧。

    继续换台。

    还有一个卫视在播放《还珠格格》。皇帝微服私访,带着永琪尔康小燕子一干人等离开皇宫。歹毒的皇后趁此之际把紫薇抓来,一顿毒打,毫无还手之力的紫薇被打的遍体鳞伤,不成人形。尔康等人夜潜坤宁宫,发现了奄奄一息的紫薇。而此刻,两人在做深情的对望与交流。竟然又是一部琼瑶剧,李念君想。他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第一次看《还珠格格》,那时候多么大?记不清了,反正一定很小,他只记得那时每天晚上母亲都会在吃过晚饭之后打开电视准时收看,而他就搬个小凳子坐在旁边,似懂非懂地去理解皇宫里的喜怒哀乐。到了白天,小孩子们也会在一起讨论前一晚的电视剧情,什么小燕子和尔康亲嘴啦,晴儿要和萧剑私奔啦诸如此类。当初《还珠格格》的演员们如今也各有各的发展,几个女主角都已经大红大紫,当年名不见经传的赵薇林心如一炮走红,只是一个配角的金锁如今也成了无人不知的冰冰。但这么多年下来,演员们红了,也老了。

    李念君不敢在换台了,万一再把《少年包青天》换出来了可就不好了。果不其然,马上,包黑炭出现在电视画面里,一本正经的对千里湖女鬼一案做分析,周围是眉头紧锁的展昭楚楚,还有幸灾乐祸的庞飞燕。

    各大电视台在暑假这段宝贵的时间里重温各种影视经典,这成了不约而同的习惯。原因一来是为了在酷热的夏季里帮助慵懒的观众们打发时间,二来是省事,不用再花钱买最新的电视剧的播放版权了。

    观众对于这种做法很是买账,人们很乐意重温这些百看不厌的经典。

    人总需要花时间来重温一些东西。对于有意义的事物,这一点或许更为重要。接受新事物改变旧面貌固然是好事,是生活里必不可少的追求,然而人的本性里是怀有眷恋的,就好比眷恋故乡一样。

    重温与眷恋,改变和追求,某种程度上是人两面性的体现。

    但抛开这些高谈阔论不说,此刻李念君得出一个结论:暑假是用来怀旧的。

    不光是怀旧电视剧,生活也一样,人也一样。

    这个假期的确要去看望一些亲人,去重逢一些朋友,这就像是上级命令的必须完成的任务。

    整整一个学期呆在学校,李念君几乎和过去的生活断了联系。暑期提供了这样的契机,把他和曾今的一切天衣无缝地衔接起来,让他再次成为完整的他,就像把射出去的子弹重新装进弹膛一样。

    这样一来,暑假也应该比较容易度过了。

    接到朋友的电话,是在电视台广告时间。

    手机上显示的名字是王一坤。

    “喂。”

    “喂毛线啊。什么时候回来的。”

    “有一个礼拜了吧。”

    “回来了这么长时间也不联系我?”

    “呃……忘了。”

    “你真行。”

    “你呢,什么时候回来?”

    “什么时候回来?我了个去,你哥哥我早就回来了。”

    “是么?你今年怎么放假这么早?”

    “往年是比较晚,但今年的确这么早。”

    “嗯。”

    “呵呵,等着。我去你家。”

    过了大约五分钟,想起了门铃声。

    开门,一个身躯出现在李念君的面前。

    剑眉,长脸,薄嘴唇,肩膀宽厚,给人稳重的感觉,身材也比较匀称,不算高大威猛,但仍然称得上强壮。

    王一坤咧嘴一笑,说:“念君啊,这么长时间不见,你可是胖了不少!。”

    “是啊。每天在学校养膘,能不胖么?快进来。”

    王一坤喝了一口冰镇可乐,感觉从里到外的神经都打了一个颤栗。

    “一个人在家看《还珠格格》,你可真是充满了情趣。”

    “《还珠格格》怎么了,好像你没有看过一样。”

    “呵呵,你还别说,我还真没有完整的看过。”

    李念君把音量调小,说:“今年怎么放假这么早,我记得往年你是咱们院子里放假最晚的。”

    王一坤回答:“因为下学年我  ...

    就要去实习了。”

    “实习?”

    “对,下一学年是实习期,学校的课程基本已经结束了。所以今年放假很早。”

    “是这样啊。你去什么地方实习?”

    “现在还没有定下来。”

    “怎么说?”

    “如果不出意外,应该就在北京实习。但是,要是考虑到将来就业的问题,也有可能回双夕。”

    “回双夕?”

    “对。北京毕竟难混,究竟有多难混别人说可以用‘超级’这个词来形容。但是双夕就不一样了,小城市,没有压力,适合人居住,最重要的是家里人也许能在找工作方面帮些忙。这样一来,回双夕实习也就有可能了。”

    李念君若有所思地想了想。“这是你父母的意思吧?”

    “没错。他们不希望我将来留在北京。”

    “你想留在哪里?”

    王一坤摇了摇头,用无奈的口气说:“我也不知道。说实话,年轻人哪一个不想在北京出人头地,但我也知道,这太难了。就算能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可房价那么高,我干十年或许也只能买个卫生间。但回双夕的话,又有点不甘心。”

    “谁说年轻人都想去北京?我就不想。北京有什么好的,你瞧北漂的人活得多累。呆上几年把青春都耗费在那里,混不好最后还得灰头土脸地回家。京城是富人和精英的城市,穷人和平庸者是难以立足的。其实双夕就不赖,比不上北京,但也比友城强吧。人不是趋光的虫子,不需要哪里的灯亮就往哪里飞。你要是能在双夕有房有车有工作,照样不也挺幸福的么?到时候你孩子都能打酱油了,你的那些北京的同学说不定还在为了买卫生间奔波呢!”

    王一坤呵呵一笑说:“你小子,想的倒是挺远,也有道理,但人和人的想法不一样。有的人明知道前路艰险,也愿意赌上一把去试一试。这就叫‘劲儿’。别人只会看结果,但是只有你一个人经历了整个过程。经历了过程,就不会有遗憾。”

    “说了这么多,你到底是想去哪?”

    “我不是说了么?我真没想好。但这个假期一定会定下来,定下来去哪实习。走一步看一步呗,实习是一回事,就业是一回事;就业是一回事,在哪过活又是一回事。”

    “对于实习你们学校没有硬性的规定什么的?”

    “我们学校没有。”

    李念君说:“在我们学校,好像有的学院学校会给应届的毕业生提供实习基地,是硬性的,没得选。”

    王一坤继续喝着冰镇可乐,每喝一口,就要面目狰狞地咽下去。

    李念君问他:“你怎么了?”

    “你这可乐冻得也太冰了吧!”

    “……,你悠着点,放一放就不冰了。”

    王一坤说:“念君,这学期过得怎么样?”

    李念君回答:“还行吧。”接着大致把这一学期的情况简单说了说。“挂了很多门课,应该算多的了。我估计以后还要挂。”

    “你真行。我马上就要实习去了,三年也才挂了两科,你一年就超了我了。”

    李念君默不作声。

    “你们学校是怎么算的?”王一坤略作停顿,随即补充到,“多少学分就留级,多少就不给学位证什么的。”

    李念君转着眼珠子想了想,说:“这个真不清楚。没听说过。”

    “我们学校是先留级,再开除。也就是说一个人有两次机会,留级以后如果还没能达到要求的学分,就会被劝退了。你小心点噢。”

    “好吧。有空我打听打听我们学校的。”

    “学校毕竟还是学习的地方。全中国的任何一个学校不论好坏与否,都在同时出产一身本领的人和一无是处的人。要做什么样的人,是自己选择的。当然,我只是在给你建议。你可以玩儿,可以轻松,但最好心不要太野了。学校况且是这样,将来社会更是这样,自己不严于律已哪能行?你是不是干脆不学?”

    “也不是吧……是不怎么学。”

    “你下学期自己慢慢调整吧。”

    “我自己也知道这样下去不行。但愿今后可以好起来。”

    略微严肃的谈话暂时告一段落,李念君和王一坤把交谈的话题转换到了轻松的娱乐新闻上,然后又互相讲了讲这一学期在学校发生的各种奇闻趣事。

    王一坤说上个月在北京看了张学友的演唱会,花了几百块的门票钱。李念君则又把当年aa制吃涮锅的事情提了起来。当时是三个人,李念君,王一坤,还有郭司。

    “对了,郭司什么时候回来?”李念君问。

    “他还要一段时间。学校还没有放假,他说放了假要先去旅游,估计还要半个月才会回来。等他回来了,咱们再一起聚聚。”

    “行。”

    大约六七年前,这个住宅小区刚刚兴建起来。从那时起,李念君和王一坤郭司就成了一个小区的邻居。王一坤家和李念君家住在同一个单元,而郭司则住在小区里的小别墅里,双层,没有游泳池。

    这个小区名叫大洋湾小区,有四栋六层单元楼和七幢小别墅,用友城话来说,这些小别墅叫小二楼。这个小区不大,但对六七年前的友城来讲,却也称得上大规格。

    那时友城的房价还没有疯长,对于大洋湾小区的房价大部分小康家庭都可以接受,因此单元楼的市场销售定位是面向中层的,而小二楼则是卖给富人的,包括一些商人和官员。

    王一坤的父亲是私企员工,母亲是老师,这样的家庭在大洋湾里平常至极。而郭司的爸爸是友城县某局局长,手握实权,在县里地位不凡。据知情人说,郭司的父亲郭虎还在外边以兄哥的名义经营着一家果脯加工厂,收益不匪。虽然国家公职人员私下里经商在纪律制度上是不允许的,但如今是以人为本的21世纪,是另一码事。

    “你和郭司在北京联系么?”李念君问。

    “联系倒是有。但是他的学校和我们学校离得太远了,没有约出来玩过。”王一坤回答。

    相比于按部就班的王一坤,郭司则是另一种人。

    从小到大,王一坤都是成绩优秀的孩子,常常把各种奖状带回家里。他从来用不着督促,就会自觉得刻苦学习,凭借优异的成绩考进友城的重点高中,三年之后又考入了北京的大学。稳重谨慎是他的特质,或许这和家庭的教育有所关联。然后郭司却迥然不同,郭司在小时候就是一个捣蛋鬼,长大了以后就蜕变成了一个机灵鬼。虽然在学业方面没什么天赋,却善于搞人际关系。他喜欢结识朋友,社交应酬,性格张扬外向,且不乏乐观和进取。家里条件优越这一点,更是让他的这种性格发扬光大,换个角度说,家里人似乎也意在培养他的这种性情,因为从郭虎的眼光看,这样的性情是比学业重要千百倍的东西,一张毕业证书容易取得,然而一个人的生存能力却是最难锻炼的。郭司在北京上三本。

    ...

    两人继续闲聊起来,不知不觉时间就到了11点,王一坤喝光了最后一口可乐,起身说:“念君,不早了,我要回去了。最近我也有点事,等郭司回来,咱们再约。”

    “没问题。”

    王一坤离开后不久,李念君的母亲苏丽兰下班回到了家。

    母亲买了豆角和茄子,问李念君中午吃面行不行。李念君说好。于是母亲就钻进了厨房。

    从厨房传来了洗菜的流水声,李念君关掉电视走进了厨房。他接过洗好的茄子,用菜刀为其去皮,母亲则开始摘豆角。

    “茄子太嫩了吧买的。这削都削不动,跟铁疙瘩似的。”李念君说。

    母亲看了看,说:“是么?这可是刚下来的茄子。”

    “刚下来的东西见得新鲜,又不见的好。”

    “现如今新鲜就是第一好,健康最重要。”

    削好茄子皮,摘好豆角,李念君要炒菜了。这是这个假期刚刚开始学习的手艺,师父就是母亲。学习炒菜的原因其实就是突发奇想,脑子一热,李念君就决定,我要学炒菜。

    把适量花生油倒入锅中,再撒一些花椒,李念君打开油烟机,拧开煤气灶,不一会儿,深红的花椒就在油里翻腾起来,并逐渐变成了黑色。他把切好的茄子和豆角一股脑儿倒了进去,“嘶啦”一声,蔬菜和烧红的油发生了剧烈的反应。

    “茄子吸油,你该稍微多倒一些的。”母亲说。

    “哦,知道了,下一次注意。”

    李念君用筷子把茄子豆角翻来翻去,锅里的热气扑腾而上,他的手感受到了炙烤。不仅是手,时至中午,气温猛然上升,再加上煤气灶的火苗,整个厨房都变得异常炎热。

    母亲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给全家人做了这么多年的饭。大夏天的时候吃饭都能吃得火烧火燎,可想而知做饭的人会有多热。

    李念君忽然想到了自己的考试成绩,犹豫了几天,仍然没有决定该在什么时候把这件事情告诉父母。尽管这也算不上什么值得思虑的事情,但李念君还是为此踌躇不已。

    毕竟不是什么好事,暂且缓一缓再说吧。

    李念君炒菜间歇之际,母亲在厨台上和面。他看着母亲的身影,下意识地想起了酒楼门前的女人,随即心里产生了对父亲的嫌恶。李闻达一般只在晚上回家,有时候说有事儿就晚上也不回来了,是不是就是去见那个女人了呢?

    母亲虽然时常和父亲吵架拌嘴,但却不失为一个贤惠治家的妻子。父亲的此举,让李念君深深地失望和伤心。假期回来以后,他总是有意识和父亲保持一定的距离,对父亲的抵触心里悄悄在内心滋生。

    丈夫出轨,难道母亲对此就没有一丝的察觉么?

    自己是应该继续做一个沉默者呢?还是该做一个告发者?

    “差不多该放调料了。”母亲说。

    李念君把姜粉,调料,盐,酱油依次倒入锅中。原本生嫩的菜蔬逐渐上色,显露出了熟食的润泽之色。半晌,母亲把切好的番茄放了进取去,李念君往锅里倒了半瓢水,盖上锅盖炖了起来。

    “行了,你走吧。剩下我来弄。”母亲说。

    李念君说声好,离开了厨房。

    晚上,李闻达回了家。

    对李闻达来说,生活是没有周六周日一说的,每一天都是工作日。做商人的,别人的节假日甚至就是自己的加班日。其实自己就是老板,什么时候想休息就可以休息,只不过他从来不愿意给自己放假。

    李闻达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他的老家在友城县南元乡南元村,上学毕业以后,李闻达才来到县城发展,走出了农村。李念君的奶奶至今还生活在南元村,一共生了4个孩子,两男两女,李闻达排老三,老大李伟强,姐姐李莉红,妹妹李云霞。除却李闻达不谈,姐姐李莉红嫁到了友城的下阮,妹妹李云霞嫁到了双夕,只有李伟强一直留在在南元村生活。

    父亲已经去世多年,母亲一个人住在老院子里。老大也多次说过要母亲和自己住在一起,但母亲总是说“我还没老得动不了,一个人能行。”

    李闻达不常回母亲家,似乎只有像中秋春节这样举家团圆的节日到来之时,他才会想起来回村里一趟。

    李念君记得小时候每逢寒暑假来临,父亲就会把他送回村里,一住就是整整一个假期。在小的时候,南元村还有一些小伙伴们跟他玩耍,但由于他只在假期的时候回来一趟,呆在南元的时间太少,也就慢慢和这些小伙伴们疏远了,到了四五年级以后,终于再也没了交往。从此李念君在南元的居住就变成了无聊至极的日子。他只能靠电视机和睡觉来打发时间。

    随着年龄的增大,学校在假期的补课越来越多,再加上李念君自己也不愿意在南元多住,因此,在奶奶家住的天数也就一再缩短。

    李闻达吃过晚饭以后,坐在客厅里看百家讲坛,内容好像是有关于曾国藩。

    李念君正好去客厅拿东西,父亲对他说:“念君,这两天没什么事吧。”

    “没什么事。”

    “没事的话,去奶奶家住几天吧,你奶奶也想你了。”

    李念君顿了片刻,说:“行。”

    “明天……我看,明天不行。后天吧,后天我送你。”

    “不用了。明天我自己坐公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