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道天龙 第四百一十四章 夜半来客
深夜,一个农家的屋子正中间横摆放着一口乌黑乌黑的棺材,在昏暗灯光的照射下泛着诡异的光芒。
棺材两头画着吉祥的花纹,棺材身上画着二十四孝图,一看就是花了不少钱请画匠精心画的。
棺材大头那边儿坐着三个穿着孝服的孝子,三个人看起来很疲惫,但是三个人的眼睛里都有一种若隐若现的喜悦。
这三个人是赵家三兄弟,他们在给他们的爹守灵,这三个兄弟在十里八村都是有头有脸的人,老大是官员,平时巴结的人不少,老二在城里开酒楼赚了不少的钱,早在城里买了房,平时基本不回乡下农村,因为自己的老爹过世了,这才回来,老三则在镇上开了个面粉厂,在兄弟三个中是最有钱的。
老大打着哈欠对两个兄弟说:两点了,都休息吧,明天还有事儿呢,我的腿都跪麻了。
兄弟俩站起来,揉着腿问自己大哥:今天头七一过,明天就不用再守到现在了吧?
三个人在西边的房子里睡了,三个人挤在一张床上,没脱衣服就睡下了,躺下没多久,老大突然一个机灵坐了起来,屏住呼吸,歪着脑袋盯着堂屋,低声叫兄弟俩:老二,老三快起来。
老三也没怎么睡着,被老大这么一叫,猛地一惊:怎么了?
老大紧张地对着兄弟俩说:你俩听这是什么声音?
兄弟俩爬起来,坐起身,竖起耳朵听了一下,对老大说:没什么啊,我没听见啊。
兄弟俩话还没说完,堂屋想起了巨大的声响,三个兄弟愣了一下,鞋都顾不上穿,冲向了堂屋。
他们过去一看,瞬间就惊呆了,棺材裂开了一个口子,此时一声比一声响,整个屋子的人都被惊醒了,睡觉的女人也跑了下来,一屋子的人目瞪口呆的盯着棺材都不敢说话。
看着棺材裂得越来越厉害,一屋子人惊恐的盯着棺材,不知道该怎么办,心里恐惧到了极点。
老大定了定神儿,说道:这样不行,赶紧想办法。
老二结结巴巴地说:想什么办法呀?这是怎么回事啊?这棺材怎么裂开了?
老三试探着问老大:是不是爸对我们不满意,生气了?
老大喊道:别瞎说,明显是你买的棺材不行,去拿麻绳来,先捆住,等天亮了再想办法。
绳子拿来了,可是没人敢去捆,因为棺材已经裂开了一条很大的缝。
老大招呼老二老三:你俩搭把手,我来捆。
三个人战战兢兢用麻绳儿横着捆住了棺材,又拿了根木棒绞紧了。
三个人面色苍白,一身大汗,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一屋子的人都不敢睡了,围着棺材又是磕头,又是烧纸,又是说好话,可是棺材还在慢慢地崩裂着,屋子里的人都担心到了极点,真害怕麻绳被撑断,棺材全部裂开,让死人暴露出来,这可是很不吉利的事。
就在这个时候,传来了公鸡的打鸣声,屋子里的人发现棺材停止了动静,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一家人一起商量,棺材裂成这样儿也不是办法,就算不再裂了,那绑个麻绳儿下葬,那不让人笑话么,众人经过商量,最后决定天一亮就去请王师傅来想办法,因为王师傅就是干这个的,肯定能解决这事。
天刚一亮,老大就让同姓的一个老人过去请王师傅,本来他想自己去,但是村里有个风俗,家里边有白事的人,不能随便去别人家。
王师傅一听那人说完这事,就觉得事有蹊跷,二话不说就赶过去了。
王师傅到了之后,仔细看了看棺材,棺材没有任何问题,封口也是自己封的,油漆也是自己上的,也没有任何问题。
王师傅盯着棺材看了一会儿,忽然叹了口气,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了。
王师傅把三个兄弟叫到僻静处,对他们说:这棺材没问题,你们自己心里清楚,这是老爷子的怨气不散。
一听这话,那三个兄弟的脸色顿时变了:王师傅,这都怪我们,我们兄弟求您了,帮帮我们,要多少钱都行。
王师傅淡淡的说道:忙我是得帮,但是这钱我不要,这种钱我不能要。
三兄弟一听王师傅愿意帮忙,心里的石头可算落地了。
王师傅给棺材上画了一些消除怨气的符咒,又给棺材画上了几道很细很淡的青色细线,用胶把裂开的地方和有裂痕的地方重新修补了一番,弄好之后,又告诉三兄弟,说:这只是临时的办法,只能撑到下葬那天,本来这方法我都不想用,但是乡里乡亲的,我就只能帮到这了,你们今后还是多做些善事吧,你们做的事实在太缺德了。
原来这家三兄弟给他爹开了路,所以王师傅才说他们太缺德。
所谓开路,就是老人本不应该死,还有阳寿,但是因为老人生了病又治不好,儿女不想管了,就找一些会邪法的人,消除本该还有的阳寿。
三兄弟的爹一个月前中风了,治不好,三个兄弟不想管了,就在外地找了个会开路的人给他爹开了路。
那个开路的人对三个兄弟说:如果三年内没事儿的话,那就没事儿了,如果有事儿的话,三人其中一个就会有血光之灾,三个人都没放在心上,心想自己都是有福之人,不会出事儿的,就在两年后,老三在面粉厂的厂房,被面粉的袋子砸死了。
三个兄弟被砸死了一个,这可把另外两人吓坏了,这个时候,当初帮他们开路的那个人突然来找他们了。
这个人名叫李三旺,今年已经快七十了,李老汉是一位篾匠,靠着这门手艺,李老汉家不愁吃喝,日子倒也过得安逸。
李老汉村子的东面,住着一位张老汉,张老汉是一位农夫,靠着种地养家糊口,两个人的年龄相仿,虽说两家住的不是很近,但是张老汉这个人厚道实在,又因为两家人的田地紧紧挨着,所以这个张老汉每次下地的时候,顺便就给李老汉家的农田打理一番,日子久了,李老汉对张老汉便心存感激,时常拎着好酒好菜前去张老汉家里喝酒,两个人走动的就越来越频繁了,那关系自然也就熟络了许多。
张老汉只是一个农夫,靠着种田聊以糊口,妻子体弱多病,干不了农活,一家人除此之外,再无其他的收入,张老汉的家境并不富裕,村里人都知道张老汉家里的情况,又因为张老汉不善言谈,很多村民都不愿意接近张老汉,而李老汉却与其他村民不同,他经常会去给张老汉送些米面,偶尔还会接济一些钱财,算是回报多年以来张老汉对自家农田的照顾之情,然而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张老汉的妻子突然患病,给原本就不富裕的张家撒上了一把盐。
张老汉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到处给妻子寻医问药,郎中看了很多,汤药也吃了不少,但是妻子的病情依然没有好转,很快就把家里的积蓄花光了,张老汉就挨家挨户上门借钱,可是钱没借到多少,还被人冷嘲热讽了一顿,张老汉伤心不已,将自己关在家中小声痛哭。
李老汉得知此事后,与妻子就商议道:张兄有难,我不能袖手旁观,能不能先借给他一些钱,救人要紧。
妻子王氏听后,说道:嫂夫人的病是顽疾,怕是很难治愈了,村里人都不愿意借钱,是因为你张兄还不起这钱,可是话又说回来,张兄弟对我们家一直不错,这个忙别人不帮,我们得帮,家里还有一些钱,你给他送去吧,我也不指望着张兄弟还钱,先让他拿去救治嫂子吧。
李老汉摇头叹息,随后拿着钱,又拎着一篮子鸡蛋,就急匆匆地去张老汉家里了。
此时的张老汉正坐在院子里为钱的事情发愁,见李老汉来了,他赶忙起身拱手相迎:李兄弟,你这是?
李老汉笑道:张兄,嫂子有病在身,你弟妹特意让我来送些鸡蛋给她补补身子。
弟妹有心了。张老汉说完这话,眼圈儿有些微红,赶紧拉着李老汉,让他快到屋里坐。
李老汉跟着张老汉进了屋,看望了一眼张老汉的妻子后,他将张老汉拉到屋外,小声儿说道:张兄,嫂子身体有恙,需要钱看病,这些钱你拿好,是我和你弟妹的一点心意。
张老汉一听这话,当即愣住了,随后他推脱地说道:李兄弟,你与弟妹的好意我心领了,可是这些钱不是小数目,我不能收。
李老汉叹了口气,说道:张兄,你我都是普通百姓,这些钱对我来说也确实不是小数目,但眼下救治嫂子要紧,这些钱就当是我借你的,日后你若是有钱了,再还给我就是了。
张老汉闻言,一把握住了李老汉的手,两行热泪是随即滚落下来:兄弟,你们夫妻俩的恩情,我没齿难忘,日后我定会报答。
李老汉把钱塞给张老汉,笑道:你我之间就别客气了,我家里还有事,我就先告辞了。说完之后,李老汉辞别张老汉好,回家去了。
张老汉将李老汉送出门去,转过身看着手里的钱,泪如雨下。
第二天,张老汉外出寻医问药,可寻遍附近的医馆,没有一个郎中能够治愈自己妻子的病,汤药买了不少,但也只是临时缓解,顽疾不能根除,这可让张老汉心急如焚,不出半月,钱财已经所剩无几。
张老汉看着病榻上昏迷的妻子,最终他实在忍受不住,放声大哭起来,又过了几天,张老汉的妻子去世了,李老汉帮衬着张老汉将张老汉的妻子入土为安。
张老汉对李老汉满心都是感激,为了偿还之前所欠下的债务,张老汉只得扔下锄头,扛着铁锹,跟着村里人外出做石匠,他舍不得吃喝,日夜不歇的努力干活,众人纷纷劝说他,可是张老汉依旧如此卖命。
两个月后,张老汉突然遭遇不测,在干活的时候被滚落下来的石头砸中头部,当场就没了呼吸。
李老汉得知此事后,将他的尸体拉回村子,将他和他的妻子埋在了一起,此后,每到节气时,李老汉都会前去去祭拜。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两年过去了,有一天,村民们纷纷传言村里最近经常有个怪人来捣乱,据说还有村民相继失踪,村民们听闻此事后,都警惕起来,过了半个月,有一晚,李老汉正要休息,此时院门被敲响了。
李老汉疑惑地说道:都这么晚了,谁会来找我呢?
妻子王氏提醒道:最近村子不太平,若是陌生人,你可要小心一些。
李老汉点了点头,朝院门走去,打开门一看,是两个年轻的陌生人站在门外,其中一个年轻人上前拱手说道:在下深夜到访,还请李师傅莫要见怪,我家老爷邀请您去参加酒宴,还望李师傅莫要推辞。
李老汉好奇的问道:你家老爷是谁啊?
那人解释道:是镇上开酒楼的郑老板。
郑老板?李老汉一听,开始仔细回想,片刻后,他才回想起来,原来之前自己曾经给郑老板家里做过农具。
李老汉疑惑的问道:平日里我与你家老爷走动的也并不频繁,他为什么突然要请我呢?
年轻人解释道:我家老爷要过八十岁的寿辰,所以特意派我前来邀请您,今晚只是小聚,明日午时才是大寿之时。
李老汉看了漆黑的夜空,心里犯了难,天色都这么晚了,自己去还是不去呢?
就在李老汉为难的时候,妻子王氏忽然大声询问道:是谁啊?
李老汉顺口喊道:是镇上郑老板特意派人来请我去他家喝酒。
王氏以为是熟人,便没有多虑,说道:既然是熟人相邀,人家都到家里了,你就跟着去吧。
李老汉听妻子这么一说,心里也打定了注意,毕竟人家郑老板来请自己是看得起自己,自己要是拒绝了,就是不给人家面子。
李老汉对门外的两个年轻人笑道:既然如此,那就有劳二位带路了。
棺材两头画着吉祥的花纹,棺材身上画着二十四孝图,一看就是花了不少钱请画匠精心画的。
棺材大头那边儿坐着三个穿着孝服的孝子,三个人看起来很疲惫,但是三个人的眼睛里都有一种若隐若现的喜悦。
这三个人是赵家三兄弟,他们在给他们的爹守灵,这三个兄弟在十里八村都是有头有脸的人,老大是官员,平时巴结的人不少,老二在城里开酒楼赚了不少的钱,早在城里买了房,平时基本不回乡下农村,因为自己的老爹过世了,这才回来,老三则在镇上开了个面粉厂,在兄弟三个中是最有钱的。
老大打着哈欠对两个兄弟说:两点了,都休息吧,明天还有事儿呢,我的腿都跪麻了。
兄弟俩站起来,揉着腿问自己大哥:今天头七一过,明天就不用再守到现在了吧?
三个人在西边的房子里睡了,三个人挤在一张床上,没脱衣服就睡下了,躺下没多久,老大突然一个机灵坐了起来,屏住呼吸,歪着脑袋盯着堂屋,低声叫兄弟俩:老二,老三快起来。
老三也没怎么睡着,被老大这么一叫,猛地一惊:怎么了?
老大紧张地对着兄弟俩说:你俩听这是什么声音?
兄弟俩爬起来,坐起身,竖起耳朵听了一下,对老大说:没什么啊,我没听见啊。
兄弟俩话还没说完,堂屋想起了巨大的声响,三个兄弟愣了一下,鞋都顾不上穿,冲向了堂屋。
他们过去一看,瞬间就惊呆了,棺材裂开了一个口子,此时一声比一声响,整个屋子的人都被惊醒了,睡觉的女人也跑了下来,一屋子的人目瞪口呆的盯着棺材都不敢说话。
看着棺材裂得越来越厉害,一屋子人惊恐的盯着棺材,不知道该怎么办,心里恐惧到了极点。
老大定了定神儿,说道:这样不行,赶紧想办法。
老二结结巴巴地说:想什么办法呀?这是怎么回事啊?这棺材怎么裂开了?
老三试探着问老大:是不是爸对我们不满意,生气了?
老大喊道:别瞎说,明显是你买的棺材不行,去拿麻绳来,先捆住,等天亮了再想办法。
绳子拿来了,可是没人敢去捆,因为棺材已经裂开了一条很大的缝。
老大招呼老二老三:你俩搭把手,我来捆。
三个人战战兢兢用麻绳儿横着捆住了棺材,又拿了根木棒绞紧了。
三个人面色苍白,一身大汗,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一屋子的人都不敢睡了,围着棺材又是磕头,又是烧纸,又是说好话,可是棺材还在慢慢地崩裂着,屋子里的人都担心到了极点,真害怕麻绳被撑断,棺材全部裂开,让死人暴露出来,这可是很不吉利的事。
就在这个时候,传来了公鸡的打鸣声,屋子里的人发现棺材停止了动静,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一家人一起商量,棺材裂成这样儿也不是办法,就算不再裂了,那绑个麻绳儿下葬,那不让人笑话么,众人经过商量,最后决定天一亮就去请王师傅来想办法,因为王师傅就是干这个的,肯定能解决这事。
天刚一亮,老大就让同姓的一个老人过去请王师傅,本来他想自己去,但是村里有个风俗,家里边有白事的人,不能随便去别人家。
王师傅一听那人说完这事,就觉得事有蹊跷,二话不说就赶过去了。
王师傅到了之后,仔细看了看棺材,棺材没有任何问题,封口也是自己封的,油漆也是自己上的,也没有任何问题。
王师傅盯着棺材看了一会儿,忽然叹了口气,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了。
王师傅把三个兄弟叫到僻静处,对他们说:这棺材没问题,你们自己心里清楚,这是老爷子的怨气不散。
一听这话,那三个兄弟的脸色顿时变了:王师傅,这都怪我们,我们兄弟求您了,帮帮我们,要多少钱都行。
王师傅淡淡的说道:忙我是得帮,但是这钱我不要,这种钱我不能要。
三兄弟一听王师傅愿意帮忙,心里的石头可算落地了。
王师傅给棺材上画了一些消除怨气的符咒,又给棺材画上了几道很细很淡的青色细线,用胶把裂开的地方和有裂痕的地方重新修补了一番,弄好之后,又告诉三兄弟,说:这只是临时的办法,只能撑到下葬那天,本来这方法我都不想用,但是乡里乡亲的,我就只能帮到这了,你们今后还是多做些善事吧,你们做的事实在太缺德了。
原来这家三兄弟给他爹开了路,所以王师傅才说他们太缺德。
所谓开路,就是老人本不应该死,还有阳寿,但是因为老人生了病又治不好,儿女不想管了,就找一些会邪法的人,消除本该还有的阳寿。
三兄弟的爹一个月前中风了,治不好,三个兄弟不想管了,就在外地找了个会开路的人给他爹开了路。
那个开路的人对三个兄弟说:如果三年内没事儿的话,那就没事儿了,如果有事儿的话,三人其中一个就会有血光之灾,三个人都没放在心上,心想自己都是有福之人,不会出事儿的,就在两年后,老三在面粉厂的厂房,被面粉的袋子砸死了。
三个兄弟被砸死了一个,这可把另外两人吓坏了,这个时候,当初帮他们开路的那个人突然来找他们了。
这个人名叫李三旺,今年已经快七十了,李老汉是一位篾匠,靠着这门手艺,李老汉家不愁吃喝,日子倒也过得安逸。
李老汉村子的东面,住着一位张老汉,张老汉是一位农夫,靠着种地养家糊口,两个人的年龄相仿,虽说两家住的不是很近,但是张老汉这个人厚道实在,又因为两家人的田地紧紧挨着,所以这个张老汉每次下地的时候,顺便就给李老汉家的农田打理一番,日子久了,李老汉对张老汉便心存感激,时常拎着好酒好菜前去张老汉家里喝酒,两个人走动的就越来越频繁了,那关系自然也就熟络了许多。
张老汉只是一个农夫,靠着种田聊以糊口,妻子体弱多病,干不了农活,一家人除此之外,再无其他的收入,张老汉的家境并不富裕,村里人都知道张老汉家里的情况,又因为张老汉不善言谈,很多村民都不愿意接近张老汉,而李老汉却与其他村民不同,他经常会去给张老汉送些米面,偶尔还会接济一些钱财,算是回报多年以来张老汉对自家农田的照顾之情,然而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张老汉的妻子突然患病,给原本就不富裕的张家撒上了一把盐。
张老汉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到处给妻子寻医问药,郎中看了很多,汤药也吃了不少,但是妻子的病情依然没有好转,很快就把家里的积蓄花光了,张老汉就挨家挨户上门借钱,可是钱没借到多少,还被人冷嘲热讽了一顿,张老汉伤心不已,将自己关在家中小声痛哭。
李老汉得知此事后,与妻子就商议道:张兄有难,我不能袖手旁观,能不能先借给他一些钱,救人要紧。
妻子王氏听后,说道:嫂夫人的病是顽疾,怕是很难治愈了,村里人都不愿意借钱,是因为你张兄还不起这钱,可是话又说回来,张兄弟对我们家一直不错,这个忙别人不帮,我们得帮,家里还有一些钱,你给他送去吧,我也不指望着张兄弟还钱,先让他拿去救治嫂子吧。
李老汉摇头叹息,随后拿着钱,又拎着一篮子鸡蛋,就急匆匆地去张老汉家里了。
此时的张老汉正坐在院子里为钱的事情发愁,见李老汉来了,他赶忙起身拱手相迎:李兄弟,你这是?
李老汉笑道:张兄,嫂子有病在身,你弟妹特意让我来送些鸡蛋给她补补身子。
弟妹有心了。张老汉说完这话,眼圈儿有些微红,赶紧拉着李老汉,让他快到屋里坐。
李老汉跟着张老汉进了屋,看望了一眼张老汉的妻子后,他将张老汉拉到屋外,小声儿说道:张兄,嫂子身体有恙,需要钱看病,这些钱你拿好,是我和你弟妹的一点心意。
张老汉一听这话,当即愣住了,随后他推脱地说道:李兄弟,你与弟妹的好意我心领了,可是这些钱不是小数目,我不能收。
李老汉叹了口气,说道:张兄,你我都是普通百姓,这些钱对我来说也确实不是小数目,但眼下救治嫂子要紧,这些钱就当是我借你的,日后你若是有钱了,再还给我就是了。
张老汉闻言,一把握住了李老汉的手,两行热泪是随即滚落下来:兄弟,你们夫妻俩的恩情,我没齿难忘,日后我定会报答。
李老汉把钱塞给张老汉,笑道:你我之间就别客气了,我家里还有事,我就先告辞了。说完之后,李老汉辞别张老汉好,回家去了。
张老汉将李老汉送出门去,转过身看着手里的钱,泪如雨下。
第二天,张老汉外出寻医问药,可寻遍附近的医馆,没有一个郎中能够治愈自己妻子的病,汤药买了不少,但也只是临时缓解,顽疾不能根除,这可让张老汉心急如焚,不出半月,钱财已经所剩无几。
张老汉看着病榻上昏迷的妻子,最终他实在忍受不住,放声大哭起来,又过了几天,张老汉的妻子去世了,李老汉帮衬着张老汉将张老汉的妻子入土为安。
张老汉对李老汉满心都是感激,为了偿还之前所欠下的债务,张老汉只得扔下锄头,扛着铁锹,跟着村里人外出做石匠,他舍不得吃喝,日夜不歇的努力干活,众人纷纷劝说他,可是张老汉依旧如此卖命。
两个月后,张老汉突然遭遇不测,在干活的时候被滚落下来的石头砸中头部,当场就没了呼吸。
李老汉得知此事后,将他的尸体拉回村子,将他和他的妻子埋在了一起,此后,每到节气时,李老汉都会前去去祭拜。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两年过去了,有一天,村民们纷纷传言村里最近经常有个怪人来捣乱,据说还有村民相继失踪,村民们听闻此事后,都警惕起来,过了半个月,有一晚,李老汉正要休息,此时院门被敲响了。
李老汉疑惑地说道:都这么晚了,谁会来找我呢?
妻子王氏提醒道:最近村子不太平,若是陌生人,你可要小心一些。
李老汉点了点头,朝院门走去,打开门一看,是两个年轻的陌生人站在门外,其中一个年轻人上前拱手说道:在下深夜到访,还请李师傅莫要见怪,我家老爷邀请您去参加酒宴,还望李师傅莫要推辞。
李老汉好奇的问道:你家老爷是谁啊?
那人解释道:是镇上开酒楼的郑老板。
郑老板?李老汉一听,开始仔细回想,片刻后,他才回想起来,原来之前自己曾经给郑老板家里做过农具。
李老汉疑惑的问道:平日里我与你家老爷走动的也并不频繁,他为什么突然要请我呢?
年轻人解释道:我家老爷要过八十岁的寿辰,所以特意派我前来邀请您,今晚只是小聚,明日午时才是大寿之时。
李老汉看了漆黑的夜空,心里犯了难,天色都这么晚了,自己去还是不去呢?
就在李老汉为难的时候,妻子王氏忽然大声询问道:是谁啊?
李老汉顺口喊道:是镇上郑老板特意派人来请我去他家喝酒。
王氏以为是熟人,便没有多虑,说道:既然是熟人相邀,人家都到家里了,你就跟着去吧。
李老汉听妻子这么一说,心里也打定了注意,毕竟人家郑老板来请自己是看得起自己,自己要是拒绝了,就是不给人家面子。
李老汉对门外的两个年轻人笑道:既然如此,那就有劳二位带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