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成寡妇一拖四,逃难躲灾种田忙 > 第17章 石耳和燕窝

穿成寡妇一拖四,逃难躲灾种田忙 第17章 石耳和燕窝

    除此之外,这岩耳采集的过程也非常危险。

    跑山人腰部系绳儿,另一头以铁钉固定于峭壁之上,这样在半空中寻找,才能在潮湿的石峰儿中寻得此物,所以石耳也被作为贡品存在。那些大户人家的夫人小姐都喜欢吃这个,说是能延缓衰老,青春永驻!还有那些老爷少爷们,也喜欢这东西的鲜美,吃了还可以补肾益精,个中滋味儿只有爷们儿才懂。

    不管如何,这石耳真的是个好东西,大大的好东西!有了这个,说不好他铺子这个月的收益都不会差。

    刘掌柜身形矮胖,身着宝蓝色长衫,从后头掀了帘子探出头来。经过小伙计的示意,才上前拱手说话,实在是他根本没想到来卖石耳的竟然是一位小妇子。暗想这石耳莫不是她家男人或者是阿爹阿公等人采的,反正不管如何还是先看到货比较好。

    “这位夫人,听说你手里有货,不知道我能不能先看看?”刘掌柜笑嘻嘻地问道,但是眼神儿还是郑重的。覃三娘知道这石耳不但能卖而且估计价格也可喜可贺,悄悄松了口气。赶紧将一片石耳奉上。

    石耳珍贵,她没从超市里都拿出来,也不担心有人起歹心。

    石耳看起来就像是一片黑色的纸,似乎吹弹可破。

    刘掌柜对着光线仔细端详了一番,确定这是石耳无疑,而且竟然是上品!激动地连手都要打颤了。

    看了一眼眼前的妇人,穿着灰色的麻布衣衫,这裤子和袖口上都缝着补丁,一看就是流民。

    刘掌柜斟酌了一番,心下有了计较,“这确实是石耳无疑,而且我看品相不错。不知道夫人手里有多少?我能给这个价格!”

    覃三娘看着眼前的五根儿手指,心想你就不能说个数啊?这到底是几个意思?

    看对方不言语,刘掌柜不由地有些着急,他这个价钱算是不错了。“夫人,我看你出门在外不容易,一斤五十两的价格真的算是童叟无欺了!”再多的话他也不是拿不出,只是这石耳后期还需要清洁整理,这都是有损耗的,这五十两的价格算是很公道了。

    “掌柜的真是爽快人,那就五十两成交。”

    五十两应该算是不少了,覃三娘心下也是很满意的,她甚至想将超市里的石耳都卖掉。不过一想到树大招风,齐女士曾经说过不能一口气吃成个胖子。

    纠结过后还是又多加了一斤,只卖三斤吧,其他的等以后再说。

    等到刘掌柜看到放在自己跟前那三斤石耳的时候,又觉得是自己占了便宜了,人家已经收拾的很干净了。

    “夫人,您这石耳处理的非常干净,真是不错。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的好东西卖吗?都可以一并拿出来让在下开开眼。”

    想到能把石耳处理的如此妥帖的一定不是个简单的跑山人,现在铺子里缺货,他这也是没有办法。

    若是平日,是不会发生这种情况的,现在因为战乱饥荒,流民是越来越多,好多活不下去的便直接上山当了土匪,南来的商道流寇横行,已经有好几大商行的货被截了。

    “山货倒是还有一些,只不过是普通的菌子。”想到他们一路南行还不知道得有多久,身上多带些银子肯定是有备无患,便又说道,“我这里还得了一些燕窝,不知道掌柜的收不收?”

    据覃三娘了解,在明代以前,燕窝才被熟知,是一位贵重的食材,但是食用却并不广泛。而这几天的耳闻当中,她所穿越的这个朝代应该是架空的,叫做大盛,所以很多东西应该和自己的所知有所差异。

    没想到刘掌柜听到以后脸上的欢喜更甚了,鹿州城首富家的公子便需要燕窝入药,曾不惜以大价钱求之,为此他的东家还曾亲自到南边寻找,倒不是为了那银钱,而是为了这个关系,若是搭上了首富这层关系,自家商行在鹿州城乃至整个大盛国都站稳了脚跟。

    看到刘掌柜那翘起的八字胡和一脸褶子,覃三娘便觉得有戏,果不其然,下一刻便听他说道,“夫人,在下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呀,这燕窝我当然也是收的,只不过能不能让我先观瞻一番,哦,这个价格自然是好说的。”

    覃三娘从背篓里拿了一盏燕窝出来递给他,刘掌柜不知道从哪里抽出来一块儿丝帛将燕窝放在上面,对着阳光细看,边看边频频点头。

    这燕窝估计得有六七克了,燕丝细而密,盏形大而厚实,手感也甚是干爽,竟然比东家从南面寻过来的上品也不差些,真是越看越满意。

    “夫人,这燕窝是上品,不知道您手里有多少?”他心里已经做好了打算,这一笔不管多少钱都是要拿下的,东家那里定然会满意。

    覃三娘自然知道这燕窝是不错的,5A级的品质呢!

    “我这里倒是不多,只有堪堪四十多盏。”覃三娘不敢多卖,燕窝大部分出自于印尼那一带,古代的燕窝比较稀少。

    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四十多盏还不多?!已经很多了好吧!这妇人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想到东家费了大力气才寻回来十六盏……刘掌柜脸上的笑容更大了。

    最终敲定的价格也让覃三娘无比满意,三斤石耳共一百五十两银子,四十五盏燕窝,大约也就半斤左右,以三百两的价格成交,最后银货两讫,皆大欢喜!

    胖丫坐在骡车上,一双小眼儿谨慎地盯着周围,生怕有人会来偷车,这也不怪她这样紧张,以前在村里给地主家驾车之时,曾在镇上遇到偷牲畜的偷儿。因为牛都是上了官府的公文的,轻易不敢有人偷,反而这些骡子、驴子的更容易引起他们的盘算。

    覃三娘谢绝了刘掌柜要给她兑换银票的好意,虽然说南边现在比较安全,也没有战乱,南边票号里面的银票是可以放心的,但是覃三娘还是不能够放心,再说现在家里有了车,真的不在乎这几个重量。只是麻烦掌柜将其中的五十两兑换成小额的碎银方便花用。

    铺子里自然不缺这些碎银,刘掌柜从善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