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万历,开局被我抢了皇位! 第209章 殿试
热门推荐:
惨死重生,我当场改嫁渣男皇叔
贬妻为妾,改嫁后皇上悔断肠
花开时雨误花期
星穹铁道:叫什么姐姐?叫妈!
听懂兽语爆红后,全国都想借调我
江湖听风录
灵界幻想录
哼,老娘才不想当什么丘比特
变成懒羊羊,处处惹人爱
当然国库的日子是好过了,朱由校内帑的银子从继位开始也是流水一般花了出去犒赏九边、修皇陵、修缮三大殿、山东白莲教平叛、西南平叛、水师扩建买木料、这次犒赏以及招募新兵等等都是内帑花的银子。
仔细算算花出去了一千多万两,如今数目堪堪一千万两出头。
希望今年别再有临时花钱的项目了,虽然理论上来说不管是平叛还是扩建水师、修缮皇陵都该从国库里掏银子,可有些事情为了推行顺利,都是他从内帑掏的银子。
尤其是犒赏军功,能自己掏,一般不让国库掏。
可惜天不随人愿,三月初七,济南、东昌两府再次发生地震,这次的地震虽然不如二月初六动静那么大,可持续了三天的时间。
当地一些老旧房屋被震塌不少,也有一些人在地震中遇难。
因为平定白莲教有功升任山河总督的赵彦、新任山东巡抚陶朗上书请求致仕。
朱由校自然不会让他们背锅,朱由校显然也不想自己背锅,最后给与内阁群臣和赵彦、陶朗这些倒霉蛋,每人罚俸半年,意思一下。
眼下对于朱由校而言,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殿试要举行了。
朱由校之前的会试,朱由校原本想让孙承宗做主考官,后来想想好像不太好,于是任命内阁首辅叶向高、孙承宗、徐光启,三人为主考官。
这样既能安排自己信任的人,也不至于让叶向高尴尬。
天启二年的人才,朱由校倒是记得一个人,那就是三十九岁便战死的卢象升。
卢象升绝对算的上一个人才,只可惜在自己那个好弟弟的手里没有善终。
当然现在卢象升还只是一个二十二岁的小伙子,比洪承畴还年轻了七岁。
如果说之前满桂等人推荐的都是将才,孙传庭、孙承宗、卢象升都称得上帅才,洪承畴在朱由校看来有宰辅之才。
之前当太孙的时候,他都能参与科举,如今当了皇帝,自然是更加得心应手。
他甚至早就拟定好了题目,最重要的当然是策论,这次的策论朱由校给的题目是士农工商。
当然这是主旨,题目十分复杂,起码两三百字。
三月十四,朱由校亲自到了皇极门监考。
内阁诸位大学士,六部尚书,都察院的左右都御史,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主要官员以及詹事府的大小官员,全都到场,他们也是殿试的读卷官。
考试最重要的是摸透出题人的意图,士农工商是古代宽泛的四种职业,也能算是四个阶层。
你可以理解为,他们要各安其职,也可以理解为士农工商不分主次。
皇帝怎么想的,谁也不知道,就是靠猜。
当然能够参加殿试的人,考中是没有问题的,毕竟殿试不淘汰人,可想要取得好的名次,还要看能不能说到皇帝的心坎里。
之所以出这个题目,朱由校也是有想法的,若是回答各安其职的,不能说他们保守,起码是没有多少进取精神。
历史上朱由校出的题目的是,如何平定天下。
毕竟那个时候,朝廷正在为辽东的局势发愁。
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就容易多了,太平之世文治,乱世以武平乱,只要写的好,是没有问题的。
朱由校坐了一会,觉得有些无聊,便起身下来。
慢慢的溜达,很快他就发现了自己的目标人物。
朱由校前世看过关于卢象升的记载,说是此人肤色白皙,人很瘦,胳膊上的骨头粗大,力气特别大。
其实这样的人更适合从军。
很多人都说穷文富武,有钱人才练武。
其实这是扯淡,固然很多武将原本家里条件都不错,可也有些人就是天赋异禀,就比如韩世忠,家境贫寒。
黄得功从小没有了父亲,靠着母亲私自酿些酒为生。
指望他们天天大鱼大肉根本不可能。
有些人就是天生力气大些,只要学点武,就能从军,上阵杀敌拿赏钱,这不就有钱了。
你想学文,笔墨纸砚不说,得给先生交学费吧。
县试、府试、乡试,想参加得有路费、住宿费吧,乡试考中还仅仅只是一个秀才。
你也不能闭门造车,得与同道中人交往吧,这也得花钱。
更不用说,考个秀才只是开始,考举人,靠进士,不都得花钱。
尤其是靠进士,三年一次,每次都得到京城,距离近的还好说,距离远的一来一回怕不是得大半年的功夫。
最为关键的是,一般人家也不可能供一个人读书,多一个人干活,就能多赚一份钱呢。
扯远了,说回殿试之中。
朱由校看着眼前这位皮肤白皙,脸上没有多少肉,可看起来骨架很大的人,再一看他的试卷抬头,正是卢象升。
驻足看了一会,朱由校发现卢象升下笔没有受到影响,笑着点了点头,继续往前走。
由于朱由校在卢象升的身旁停了一会,在场的官员们都很好奇,这人到底写了什么,能让皇帝驻足。
大家本来即使巡视考场,说不得都要上前看看。
巡视了一圈之后,朱由校便直接又回到了自己坐的地方。
拿起书案上的纸,写下了几个字。
“记住了?”
朱由校向身旁站着的魏朝问道。
“记住了。”
魏朝轻声说道。
“进入前十即可,不必过于突出。”
朱由校说着将纸揉了揉,塞进了胸口。
“奴婢知道了。”
魏朝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
有些事情朱由校没办法自己去干,不过魏朝可以干。
只要他找个小太监,跟阅卷的人说两句话,对方自然明白怎么回事。
当然也不能随便跟人说,只能跟自己人孙承宗和徐光启说。
其实内阁其他几个大学士,也是他的老师。
只是因为历史名人效应的影响,朱由校先入为主的对二人感官很不错。
至于韩爌、刘一燝等人,只能算是普通的师生关系。
也不知道有没有历史名人因为自己的出现,命运发生改变。
朱由校猜测肯定是有的,自从万历四十四年他参与科举,到现在已经三次了,题目都和原本历史不一样,肯定会有人因此落榜,也会有人因此考中。
仔细算算花出去了一千多万两,如今数目堪堪一千万两出头。
希望今年别再有临时花钱的项目了,虽然理论上来说不管是平叛还是扩建水师、修缮皇陵都该从国库里掏银子,可有些事情为了推行顺利,都是他从内帑掏的银子。
尤其是犒赏军功,能自己掏,一般不让国库掏。
可惜天不随人愿,三月初七,济南、东昌两府再次发生地震,这次的地震虽然不如二月初六动静那么大,可持续了三天的时间。
当地一些老旧房屋被震塌不少,也有一些人在地震中遇难。
因为平定白莲教有功升任山河总督的赵彦、新任山东巡抚陶朗上书请求致仕。
朱由校自然不会让他们背锅,朱由校显然也不想自己背锅,最后给与内阁群臣和赵彦、陶朗这些倒霉蛋,每人罚俸半年,意思一下。
眼下对于朱由校而言,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殿试要举行了。
朱由校之前的会试,朱由校原本想让孙承宗做主考官,后来想想好像不太好,于是任命内阁首辅叶向高、孙承宗、徐光启,三人为主考官。
这样既能安排自己信任的人,也不至于让叶向高尴尬。
天启二年的人才,朱由校倒是记得一个人,那就是三十九岁便战死的卢象升。
卢象升绝对算的上一个人才,只可惜在自己那个好弟弟的手里没有善终。
当然现在卢象升还只是一个二十二岁的小伙子,比洪承畴还年轻了七岁。
如果说之前满桂等人推荐的都是将才,孙传庭、孙承宗、卢象升都称得上帅才,洪承畴在朱由校看来有宰辅之才。
之前当太孙的时候,他都能参与科举,如今当了皇帝,自然是更加得心应手。
他甚至早就拟定好了题目,最重要的当然是策论,这次的策论朱由校给的题目是士农工商。
当然这是主旨,题目十分复杂,起码两三百字。
三月十四,朱由校亲自到了皇极门监考。
内阁诸位大学士,六部尚书,都察院的左右都御史,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主要官员以及詹事府的大小官员,全都到场,他们也是殿试的读卷官。
考试最重要的是摸透出题人的意图,士农工商是古代宽泛的四种职业,也能算是四个阶层。
你可以理解为,他们要各安其职,也可以理解为士农工商不分主次。
皇帝怎么想的,谁也不知道,就是靠猜。
当然能够参加殿试的人,考中是没有问题的,毕竟殿试不淘汰人,可想要取得好的名次,还要看能不能说到皇帝的心坎里。
之所以出这个题目,朱由校也是有想法的,若是回答各安其职的,不能说他们保守,起码是没有多少进取精神。
历史上朱由校出的题目的是,如何平定天下。
毕竟那个时候,朝廷正在为辽东的局势发愁。
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就容易多了,太平之世文治,乱世以武平乱,只要写的好,是没有问题的。
朱由校坐了一会,觉得有些无聊,便起身下来。
慢慢的溜达,很快他就发现了自己的目标人物。
朱由校前世看过关于卢象升的记载,说是此人肤色白皙,人很瘦,胳膊上的骨头粗大,力气特别大。
其实这样的人更适合从军。
很多人都说穷文富武,有钱人才练武。
其实这是扯淡,固然很多武将原本家里条件都不错,可也有些人就是天赋异禀,就比如韩世忠,家境贫寒。
黄得功从小没有了父亲,靠着母亲私自酿些酒为生。
指望他们天天大鱼大肉根本不可能。
有些人就是天生力气大些,只要学点武,就能从军,上阵杀敌拿赏钱,这不就有钱了。
你想学文,笔墨纸砚不说,得给先生交学费吧。
县试、府试、乡试,想参加得有路费、住宿费吧,乡试考中还仅仅只是一个秀才。
你也不能闭门造车,得与同道中人交往吧,这也得花钱。
更不用说,考个秀才只是开始,考举人,靠进士,不都得花钱。
尤其是靠进士,三年一次,每次都得到京城,距离近的还好说,距离远的一来一回怕不是得大半年的功夫。
最为关键的是,一般人家也不可能供一个人读书,多一个人干活,就能多赚一份钱呢。
扯远了,说回殿试之中。
朱由校看着眼前这位皮肤白皙,脸上没有多少肉,可看起来骨架很大的人,再一看他的试卷抬头,正是卢象升。
驻足看了一会,朱由校发现卢象升下笔没有受到影响,笑着点了点头,继续往前走。
由于朱由校在卢象升的身旁停了一会,在场的官员们都很好奇,这人到底写了什么,能让皇帝驻足。
大家本来即使巡视考场,说不得都要上前看看。
巡视了一圈之后,朱由校便直接又回到了自己坐的地方。
拿起书案上的纸,写下了几个字。
“记住了?”
朱由校向身旁站着的魏朝问道。
“记住了。”
魏朝轻声说道。
“进入前十即可,不必过于突出。”
朱由校说着将纸揉了揉,塞进了胸口。
“奴婢知道了。”
魏朝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
有些事情朱由校没办法自己去干,不过魏朝可以干。
只要他找个小太监,跟阅卷的人说两句话,对方自然明白怎么回事。
当然也不能随便跟人说,只能跟自己人孙承宗和徐光启说。
其实内阁其他几个大学士,也是他的老师。
只是因为历史名人效应的影响,朱由校先入为主的对二人感官很不错。
至于韩爌、刘一燝等人,只能算是普通的师生关系。
也不知道有没有历史名人因为自己的出现,命运发生改变。
朱由校猜测肯定是有的,自从万历四十四年他参与科举,到现在已经三次了,题目都和原本历史不一样,肯定会有人因此落榜,也会有人因此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