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边境小知县 > 第151章 官民一心才能昌盛

边境小知县 第151章 官民一心才能昌盛

    简单来说,这些现有在册的土地田产山林,之后全部都归于官府所有,最后全部都归于国家。

    国家上层收回大庆国所有的土地,不准再私自买卖,把这一条路直接给堵死,后面就很容易来掌控百姓手里土地的情况。

    做好统计之后,再根据百姓的真实的需求来分配土地。

    也保证了百姓手里有地耕种,这样一来,百姓们也不至于连温饱的问题都无法解决。

    林峰神情严肃的开口:

    “殿下,下官还有一个提议,收缴上来的土地需要分给有需要的百姓,但是已经辞官的乡绅老官们,也需要按照人头来分配田地。”

    “所以现在最要紧的还是,需要拿出一个明确的分配制度出来,往后分配土地的时候,也必须需要按照这样的制度来分配。”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只要是大庆律法上面明确规定的制度,就不会有人明着去知法犯法,管理起来也相对容易。”

    “当然私盐这件事除外,因为官盐根本就供不应求,所以官家这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其发展。”

    现在林峰说这么多,就是一个意思。

    之所以要成立专门的分田制度,就是要把这个制度深入人心。

    林峰又道:“让百姓们都明白官家对百姓们的一片苦心,这样才有利于后面新政的推行。”

    他这话,让萧宇文瞬间眼神再次凌厉了几分。

    “只要是有利于新政的推行,无论多难都要一试!”

    李寒江跟林峰二人纷纷点头称是。

    本来林峰还想要说一下分地的详尽细节,包括之后的分地事宜的规定,根据人口区域的划分,把百姓们分为两种,一种是城镇居民、一种是农村居民。

    可他转念再一想,时代不同不能同日而语。

    凡事欲速则不达,他便也作罢。

    现在,三皇子萧宇文满心满眼的都是新政推行的逐项事宜,只要对新政有利的办法。

    他即便是冒险,也要一试。

    新政代表着自己的政绩,这跟之后众位皇子夺嫡有很大加分,所以他不得不为此冒险。

    如今官家的身体因为旧疾已经一日不如一日,所以三皇子这边就有些着急,他想要尽快把这些事情给彻底的稳定下来。

    拿着这件事在自己政绩上拉些保障,然后保证后面夺嫡之路一切顺利。

    这一点,林峰跟李寒江都明白。

    他们二人,现在也算是跟三皇子一条船上的人,他们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跟着三皇子把新政尽快的推行起来。

    而林峰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眼前最要紧的两国交易市场的铺面竞拍。

    这件事绝对不能出任何的疏漏。

    想到这些,林峰就觉得浑身压力骤升。

    这次的事情一旦出错,官家只会认为是三皇子的过错,最后追究的也只会是三皇子。

    而李家跟林峰都承受不了了这样的后果,所以李寒江才会在今日,带着自己身边的三千守备精锐,前来给林峰助阵。

    这让很多前往寒山关的商户们都看的分明,李家这样做摆明了就是要给林峰撑腰来的。

    两天后。

    夜间。

    整个寒山关关内关外都是满城烛火通明,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不少茶楼酒肆就连晚间都依旧在开门迎客。

    甚至就连街边走街串巷卖糖水的小贩们,此时都已经换了一波人。

    外来客商:

    “这寒山关,真是我见过最边境的城池里搞得最好的一个,不仅没有宵禁时间,你们大家看看,就连走街串巷的糖水贩子都还在街边售卖糖水。”

    “难道晚间官府都不管的吗?”

    “还是说,这寒山关从一开始就没有宵禁时间的规定限制?”

    “在京城我都没有见过如此的盛况,但却在这寒山关见识到了,真是稀奇!”

    有人好奇的问。

    “诶?你们说说,之后这宵禁的时间会不会也在其他城池取消?”

    “你想什么呢?”

    “这宵禁本就是有史以来的祖制,怎么可能你说取消就取消?”

    “而且我这次在来的路上,还发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那人的话还没说完,另一人就好奇的开口询问。

    “什么事?什么事?赶紧说说!”

    这话题瞬间就引起了周围不少人的围观。

    此时,众人都看向了说话那人。

    只听那人问了一句,“听说陵县建了一所别具一格的县学,你们大家难道没有耳闻?”

    提起这事。

    很多人都跟着展开了话头。

    “听说过听说过,不就是女子学堂吗?有什么稀奇的?”

    “在前朝的时候,传说皇宫之中也办过一个女子学堂,这事又不是什么秘密,你这话说出来,还真不是什么新鲜事。”

    一时间,众人都跟着笑了起来。

    有商户好奇的问:“前朝是前朝,现在是我大庆朝,在我大庆朝这女子也能进学堂?”

    “这话我可是头一次听说,还真就觉得特别稀奇。”

    有人反驳,话题就多了起来。

    紧跟着就有人开口,“有些大户人家的子女,都是专门请了先生去各家教授读书识字的,他们根本就没有女子能进学堂读书这样的说法。”

    “这陵县现在搞这一出是什么意思?”

    “难道他要跟礼法道义背道而驰?”

    话题被众人扯的越来越远。

    之前说话的那人,在众人中间站定。

    开口说道:“诸位,陵县的县学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样,它是两个学院,一个男校一个女校,中间隔着很高的一堵墙。”

    “可有一点是我不明白的,里面竟然不是官宦子弟的子女,而大多都是平民的孩子,听他们说陵县的孩子去县学启蒙不收一分钱。”

    “这个启蒙班部分年纪大小,就算你是七十古来稀的年岁只要有那个读书识字的心,那夫子就会竭尽全力的教授你。”

    “女校跟男校是一样的,启蒙班不限制年纪大小都能前往学习。”

    “可女校还有所不同的是还教刺绣、画图样、算学等等这些,让适龄的女子不仅能够在县学里面读书识字,还能学到一技之长养家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