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 第384章 尴尬的局面
南尼德兰。
布鲁塞尔南郊,汉诺威远征军驻地。
“最后,就在这里!”卡尔二世踌躇满志地敲了敲军用地图上布鲁塞尔东南的一个小镇,高声道,“我们将形成对法国人的包围,并最终彻底歼灭他们。之后我们就挥军南下,支援布吕歇尔将军……”
他面前的几名军官神色尴尬地对视一番。最终,一名年长的将军小心开口道:“元帅大人,您的部署堪称完美。只是……眼下士兵们的状态,恐怕不太适合发动全线反攻。”
其他军官立刻跟着点头——
就在半个月前,卡尔二世集结了3万兵力和大量后勤物资,对法军阵地发起了雷霆一击。
然而,汉诺威军刚离开自己的驻地,法国人就如鬼魅般出现在了安托尔夫附近。
防守安托尔夫的南尼德兰国民卫队虽然有近4千人,但只坚持了不到半天时间,便被彻底击溃了。倒也不是法军厉害,而是那里的南尼德兰军都是刚征召入伍的,训练还不到两个月,遇到正规军必然是一触即溃。
卡尔二世大惊之下,慌忙叫停了南线的攻势,调集军队回援安托尔夫。如果这里失守,法军就能从北面毫无阻碍地攻入布鲁塞尔。
等到汉诺威主力北上,布鲁塞尔南面的荷兰军和南尼德兰军立刻遭到法国人的突袭,丢掉了两个位置极为关键的村子。
之后卡尔二世耗费了十多天时间,顶着法国的大炮轰击,付出伤亡一千多名士兵的代价,才终于夺回了那两個村子,稳住了防线。
经过这一番折腾,汉诺威军被搞得士气低落,没有两三个月的休整,根本无法组织起像样的进攻。
而他们的元帅大人却要在这个时候搞什么“全线反攻”。
卡尔二世并未责怪提出异议的军官,反而是面带笑意地环视众人,语气得意道:“如果不出意外,最多半个月后,法国人就会将大量军队调回国内。
“我们必须为这样的良机提前做好准备。”
他不顾军官们惊诧的目光,重新指向地图:“现在我安排一下支援普鲁士军的行动。”
他刚说了一句,就听到侍从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元帅大人,范德诺特议长来了。”
卡尔二世脸上的笑容顿时更盛,挥手示意:“快请议长先生进来吧。我的将军们正需要他的好消息。”
是的,范德诺特已经向他告知了“自由同盟者委员会”在法国掀起暴乱之事,他也正是因此才着手准备反攻法军的。
而且他也从自己的情报渠道了解到,南尼德兰人干得不错,法国王室已经被西北各省的暴乱搞得焦头烂额。
范德诺特此时前来,多半是要告诉他,法国人决定将前线部队调回国内的好消息的。
随着作战会议室的门被推开,范德诺特急匆匆地走了进来,刚要说些什么,却看到了一屋子的汉诺威高级军官们。
他顿时一滞,向卡尔二世抚胸行了一礼,吞吞吐吐道:“元帅大人,我,那个,有些事想和您单独谈谈。”
“哦,没什么不能对我忠诚的部下们说的。”卡尔二世微笑着向众军官一展手,“而且我已经将情况跟他们说了。”
“啊?您知道情况了?!”范德诺特吃了一惊。
卡尔二世见他神色不对,有些迟疑道:“您说的‘情况’是指?”
范德诺特已是心急如焚,当即上前一步,沉声道:“我们的人在法国遭到大量逮捕,法国人对他们进行了公开审判,暴乱的农民都去围观审判……
“总之,我们的计划失败了。”
“什么?失败了?!”卡尔二世一把抓住他的双臂,高声道,“你不是说行动万无一失,半个月内法国人就会撤退吗?”
他对自己的部队的情况非常清楚,如果法军不返回国内,他的反攻就是送死。
范德诺特艰涩地点头:“我们做了充足的准备,谁知道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其实倒也不怪他计划不周密,只能说他对法国的新警务系统缺乏了解,仍按照旧警察的能力行事。
如果没有经过警务改革,在大量南尼德兰“革命者”的带领下,拥有上千支燧发枪的兰斯农民在第一次暴乱时就能捣毁市政厅。随后暴乱会迅速扩散,整个行省都会陷入一片混乱。里尔等地的情况大致也会如此。
加上被煽动起来去“维护贵族利益”的年轻贵族和暴乱农民发生交火,乱局甚至会席卷半个法国。
范德诺特可是派出了200多名革命精英分子,并投入大量经费,必然有充足的信心令法国伤筋动骨。
只是,他的人遇到了约瑟夫的新式警察。
兰斯市的500多名警察毫无畏惧地顶着暴乱者的石块和枪弹,硬生生地列队挤入暴乱人群中,将暴乱者分隔成了好几块,并用防爆腰叉将他们驱散。
在兰斯的前两次暴乱中,警察伤亡高达70多人,但完备的警察培养机制令兰斯警务局立刻就能征调上百名警校生进行补充,并在前后大半个月内始终保持着最高等级的戒备状态。
这种对治安的责任心,对政府的忠诚度,以及高昂的士气,别说旧式警察,就连一些军队都比不过他们。
正是依靠西北各省警察的优异表现,才将一场巨大的风暴消弭于无形。可以说,类似的局面不论发生在奥地利还是普鲁士,所造成的破坏都要十倍百倍于法国。
卡尔二世又不甘心地向范德诺特反复确认,在后者说出更多细节之后,终于脸色铁青地对会议室里的军官们挥手:“都出去吧。哦,还有,你们刚才听到的事情不许对任何人提起。”
“是,元帅大人。”
……
巴黎。
在对南尼德兰间谍公审结束后的第二天,约瑟夫接到了外交部门的报告,说英国外交大臣请求将原定于后天举行的会谈推迟5天举行。
约瑟夫看着手里的文件,脸上不禁露出笑意:“他是得花些时间考虑怎么应付眼下尴尬的局面。”
(本章完)
布鲁塞尔南郊,汉诺威远征军驻地。
“最后,就在这里!”卡尔二世踌躇满志地敲了敲军用地图上布鲁塞尔东南的一个小镇,高声道,“我们将形成对法国人的包围,并最终彻底歼灭他们。之后我们就挥军南下,支援布吕歇尔将军……”
他面前的几名军官神色尴尬地对视一番。最终,一名年长的将军小心开口道:“元帅大人,您的部署堪称完美。只是……眼下士兵们的状态,恐怕不太适合发动全线反攻。”
其他军官立刻跟着点头——
就在半个月前,卡尔二世集结了3万兵力和大量后勤物资,对法军阵地发起了雷霆一击。
然而,汉诺威军刚离开自己的驻地,法国人就如鬼魅般出现在了安托尔夫附近。
防守安托尔夫的南尼德兰国民卫队虽然有近4千人,但只坚持了不到半天时间,便被彻底击溃了。倒也不是法军厉害,而是那里的南尼德兰军都是刚征召入伍的,训练还不到两个月,遇到正规军必然是一触即溃。
卡尔二世大惊之下,慌忙叫停了南线的攻势,调集军队回援安托尔夫。如果这里失守,法军就能从北面毫无阻碍地攻入布鲁塞尔。
等到汉诺威主力北上,布鲁塞尔南面的荷兰军和南尼德兰军立刻遭到法国人的突袭,丢掉了两个位置极为关键的村子。
之后卡尔二世耗费了十多天时间,顶着法国的大炮轰击,付出伤亡一千多名士兵的代价,才终于夺回了那两個村子,稳住了防线。
经过这一番折腾,汉诺威军被搞得士气低落,没有两三个月的休整,根本无法组织起像样的进攻。
而他们的元帅大人却要在这个时候搞什么“全线反攻”。
卡尔二世并未责怪提出异议的军官,反而是面带笑意地环视众人,语气得意道:“如果不出意外,最多半个月后,法国人就会将大量军队调回国内。
“我们必须为这样的良机提前做好准备。”
他不顾军官们惊诧的目光,重新指向地图:“现在我安排一下支援普鲁士军的行动。”
他刚说了一句,就听到侍从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元帅大人,范德诺特议长来了。”
卡尔二世脸上的笑容顿时更盛,挥手示意:“快请议长先生进来吧。我的将军们正需要他的好消息。”
是的,范德诺特已经向他告知了“自由同盟者委员会”在法国掀起暴乱之事,他也正是因此才着手准备反攻法军的。
而且他也从自己的情报渠道了解到,南尼德兰人干得不错,法国王室已经被西北各省的暴乱搞得焦头烂额。
范德诺特此时前来,多半是要告诉他,法国人决定将前线部队调回国内的好消息的。
随着作战会议室的门被推开,范德诺特急匆匆地走了进来,刚要说些什么,却看到了一屋子的汉诺威高级军官们。
他顿时一滞,向卡尔二世抚胸行了一礼,吞吞吐吐道:“元帅大人,我,那个,有些事想和您单独谈谈。”
“哦,没什么不能对我忠诚的部下们说的。”卡尔二世微笑着向众军官一展手,“而且我已经将情况跟他们说了。”
“啊?您知道情况了?!”范德诺特吃了一惊。
卡尔二世见他神色不对,有些迟疑道:“您说的‘情况’是指?”
范德诺特已是心急如焚,当即上前一步,沉声道:“我们的人在法国遭到大量逮捕,法国人对他们进行了公开审判,暴乱的农民都去围观审判……
“总之,我们的计划失败了。”
“什么?失败了?!”卡尔二世一把抓住他的双臂,高声道,“你不是说行动万无一失,半个月内法国人就会撤退吗?”
他对自己的部队的情况非常清楚,如果法军不返回国内,他的反攻就是送死。
范德诺特艰涩地点头:“我们做了充足的准备,谁知道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其实倒也不怪他计划不周密,只能说他对法国的新警务系统缺乏了解,仍按照旧警察的能力行事。
如果没有经过警务改革,在大量南尼德兰“革命者”的带领下,拥有上千支燧发枪的兰斯农民在第一次暴乱时就能捣毁市政厅。随后暴乱会迅速扩散,整个行省都会陷入一片混乱。里尔等地的情况大致也会如此。
加上被煽动起来去“维护贵族利益”的年轻贵族和暴乱农民发生交火,乱局甚至会席卷半个法国。
范德诺特可是派出了200多名革命精英分子,并投入大量经费,必然有充足的信心令法国伤筋动骨。
只是,他的人遇到了约瑟夫的新式警察。
兰斯市的500多名警察毫无畏惧地顶着暴乱者的石块和枪弹,硬生生地列队挤入暴乱人群中,将暴乱者分隔成了好几块,并用防爆腰叉将他们驱散。
在兰斯的前两次暴乱中,警察伤亡高达70多人,但完备的警察培养机制令兰斯警务局立刻就能征调上百名警校生进行补充,并在前后大半个月内始终保持着最高等级的戒备状态。
这种对治安的责任心,对政府的忠诚度,以及高昂的士气,别说旧式警察,就连一些军队都比不过他们。
正是依靠西北各省警察的优异表现,才将一场巨大的风暴消弭于无形。可以说,类似的局面不论发生在奥地利还是普鲁士,所造成的破坏都要十倍百倍于法国。
卡尔二世又不甘心地向范德诺特反复确认,在后者说出更多细节之后,终于脸色铁青地对会议室里的军官们挥手:“都出去吧。哦,还有,你们刚才听到的事情不许对任何人提起。”
“是,元帅大人。”
……
巴黎。
在对南尼德兰间谍公审结束后的第二天,约瑟夫接到了外交部门的报告,说英国外交大臣请求将原定于后天举行的会谈推迟5天举行。
约瑟夫看着手里的文件,脸上不禁露出笑意:“他是得花些时间考虑怎么应付眼下尴尬的局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