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之拉着崇祯南迁 > 第40章 汤若望

大明之拉着崇祯南迁 第40章 汤若望

    襄城伯过来的时候,朱慈烺正在京营内值房候着。

    “襄城伯,京中制造军械的衙门,都有哪个啊?”

    朱慈烺询问说道。

    “太子爷,分别是兵杖局,还有那个工部下辖的军械局!”

    听了朱慈烺的问话后,李国桢笑呵呵回答。

    明代的军械制作,分为中央与地方,在中央分为内外,内廷有兵杖局负责制作武器,工厂就在皇城之内,外廷的话,则由工部的军械局制作武器!

    此时,听到了后者的回答后,朱慈烺微微颔首,然后询问道。

    “那军械局,还有兵杖局,产的军械数量可多否?”

    “这个嘛……”

    李国桢有些尴尬,他只好解释。

    “太子爷,这制造军械,可是花钱如流水,您想想,军械局,兵杖局下边的能工巧匠,哪一个不得拿工钱养着?”

    “而朝廷,造军械的话,铁料,木炭,各种杂七杂八的东西,加一块这也是钱啊!”

    “如今朝廷,没有多少银子,这兵杖局还有军械局,恐怕也产不出来多少武器,怕是不仅产不出来多少,恐怕连匠人都找不出来多少……”

    “早年间,嘉靖年间那会,听说军械局,兵杖局足有好几千人,可如今嘛,加一块能有五百就算不错的了……”

    “再者,如今的银子也不多,恐怕也产不出来多少的武器了!”

    大明朝的衰败,可以由管窥豹。

    就拿武器的生产来说吧。

    按理说,一个国家的军事工业,在面临战争时,应该是逐年上升的才对。

    可是,在大明朝,这一切却是呈相反的发展,兵杖局,军械局的工匠数量,在嘉靖年间时,高达数千人之多,可时至今日,兵杖局与军械局,却只剩下不过数百工匠而已。

    听完了李国桢的介绍后,朱慈烺也忍不住皱眉起来,不过很快,他就又释然一笑。

    “几百人虽然不多,但是,多少也能够打造些武器的!”

    “襄城伯,如今这个京营的武器,大抵都整备清点妥当了吧?”

    “妥了,妥了!”

    李国桢连连颔首,忙活了这么多天,他总算是把这些差使给完成了。

    听到这,朱慈烺呵呵一笑。

    “那就再给你一个新的差使,拿本太子的令旨,去把兵仗局,还有工部的军械局的工匠,全部集中在兵杖局,哦对了,工部如果有什么,剩余的铁料,还有铜料,木炭什么的,也一并的带过来!”

    “工部的火药,硫磺,硝石什么的,也一并地运走!”

    “太子爷,您这是要干什么啊?”

    “哼哼,当然是想法了,多产些军械了!”

    朱慈烺说。

    李国桢也不敢怠慢,片刻后,拿了朱慈烺亲手写就的令旨,便去工部去了。

    朱慈烺如今是大明朝的抚军监国太子,令旨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所以,李国桢拿了令旨后,在工部没费多大的功夫,就把几百个工部的工匠,全部地送到了兵杖局。

    至于那些个,物料什么的,倒也有不少,尤其是火药,工部储备了很多,这些东西,都得慢慢的往兵杖局运。

    而当李国桢将人马带到兵杖局的时候。

    朱慈烺已经在兵杖局候着了。

    他此时的手上,还拿着一杆火铳。

    这枝火铳,是刚刚派人从大汉将军那边取过来的,是一杆斑鸠大铳。

    按理说,这些工匠们最擅长制造的,应该是鸟铳才对,但朱慈烺却不会把宝贵的工匠,浪费在制造鸟铳这种垃圾上面。

    鸟铳属于轻型火绳枪,在战场上,对付无甲目标倒是犀利,但对付身披重甲的目标,便根本破不了甲了。

    所以,这种口径在十九毫米左右,弹丸重量高达一两五钱,也就是五十余克的斑鸠大铳,就成了朱慈烺仿制的对象。

    斑鸠铳实际上就是仿制欧洲的重型火绳枪。

    相比于鸟铳这种轻型火绳枪而言,他威力更强,具有良好的破甲效果,无论是此时的西式板甲,还是满洲死兵身上的三层甲胄,都防不住斑鸠铳的弹丸!

    所以,朱慈烺要仿制的,就是这种,威力强的重型火绳枪。

    至于鸟铳这种轻型火绳枪,还是逐渐地淘汰掉比较好!

    看着兵杖局,还有军械局被送过来的四百多个匠人,朱慈烺也不让他们行礼,是拿着斑鸠铳,朝他们询问说。

    “都知道这是什么铳子吧?”

    “兵杖局,军械局能仿制吗?”

    “太子爷,这铳子肯定是能仿的!”

    兵杖局的掌印太监,兼提督军器库太监田存义上前说道,他毕恭毕敬地朝朱慈烺解释。

    “这个斑鸠铳,洋人管他叫鹰嘴铳,之前汤若望仿制大炮的时候,曾让兵杖局造过些,造是肯定能造得出来的……”

    “汤若望?”

    一听到这个名字,朱慈烺瞬间想起来他是谁了。

    这个汤若望可是比较有名的啊,是个传教士,但朱慈烺知道,这年头的传教士可不仅仅能传教,他们的能耐可大着呢!

    他们还会造大炮!

    当然,造大炮并不算什么大能耐,兵仗局军械局会造的多了,朱慈烺真正看重的是汤若望打炮的水平。

    打炮可是个技术活啊。

    明代的火器已经逐渐地落后西方了,当然,也没落后太多。

    但是,关于打炮方面的技术,大明朝就落后得有些严重了!

    光有炮,不会打,可不成!

    汤若望就是个会打炮的主——他肯定会打了,人家可不仅仅是传教士,他还是火器专家,在去年的时候,还跟明末火器大家焦勖一块,写了本书叫《火攻挈要》,专门讲解制造,使用火器。

    只不过这本书在明末没发挥出来多大的用场——刊印出来的时候,大明已经无力回天了。

    而后来的入主中原的满清,也没将这本书发扬光大,反而是把这本书,跟毕懋康写的那本《军器图书》一块的禁了!

    一直到两百多年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那会,才在道光,还有咸丰的主持下,重新刊印……

    都能着书立说,写出来的书在两百多年,工业革命后,还能发挥作用主。

    当然是有真材实料的人才了!

    这么个人才,虽然是洋人,但对于求贤若渴的朱慈烺来说,也是必须要争取过来的。

    想到这里,朱慈烺连忙朝田存义问。

    “这个汤若望现在何处?”

    “好像是随李建泰出征去了……”

    田存义思考了阵,回答说道。

    汤若望这会,跟李建泰一块南下保定了,负责给李建泰,指挥军中火器……

    听到这,朱慈烺猛拍大腿!

    这么人才竟然跟着李建泰走了!

    这真是大大的损失啊。

    他连忙朝一旁的刘大用吩咐。

    “马上派人,去李建泰那,让他把汤若望送回来!”

    朱慈烺得趁着李建泰还没当贰臣,赶紧的把汤若望给追回来,要不然就晚了啊!

    朱慈烺不知道,他实际上压根就不用下命令,此时的汤若望已经回北京了。

    随李建泰南下的路上,在定兴城下时,他就感觉大明朝要玩完了,所以,也不打算军前效力了,直接带着几个弟子往北京城回了,这会汤若望已经过了宣武门,回到了在北京的天主教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