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七零,不做弃妇 第1017章 记者
热门推荐:
有请剑仙,一剑开天!
八零娇妻软又辣,禁欲教授心要化
前妻有喜,陆总请排队恭喜
爱,过时不候
四合院:淮茹笑夫,谢不嫁之恩
被退婚后才知我是活阎罗?全族下跪求我原谅
因人而异的系统
综影视:不服就一脚干翻他
十天一天赋,成为吸血鬼的我太BUG了
自从被拐妇女们仗义包揽了村中孤儿的看管工作后,村民对她们的看法大有改观。
本来就是受害者,被多次转卖、受不同的男人迫害也不是她们的主观意愿,说起来个个都是好人家的女儿。
怪只怪天杀的人贩子和把女人当玩意儿的坏分子,买卖同罪,他们的行为应当受到谴责;他们的下场应该被传播出去!
知道要登报,大队社员都挺新鲜的,一大早活儿也不干了全挤在大队部看热闹,气的李祖富吹胡子瞪眼儿。
当着外人不好把话说的太难听,他直把人往外撵,“走!都走!大门口都叫你们堵死了,叫人家报社的同志咋开展工作?今天不上工?家里不吃饭啦!”
真气死个人哩!就知道看热闹,也不知道抓紧时间表现大家伙儿务实又不怕吃苦的美好品德。
“待会儿登报就写大溪沟村村民个个游手好闲、逗猫溜狗,纯二流子村!看你们一个个以后咋出门见人!还不走!”
见大队长真上火了,村民们也不敢玩笑。
登报是大事儿,要面见全国父老乡亲和各位领导的,写的好大家面上有光,对村子以后的发展也大有好处。
别的地儿想有这份殊荣还没这机会呢,可得好好珍惜。
知道不是耍宝的时候,虽然还是想看热闹,但想想脸面要紧大部分社员也就按捺住了。
留了几个半大的穿着还算齐整的小孩儿在墙上玩儿,顺便看着点儿院子里的动静,剩下的都散了。
报社委派来的同志很年轻,也很敬业,一大早就来了。
大概提前知道了今天要采访的是被拐妇女,四个里头三个是女同志,唯一的男同志瞧着也很有亲和力,一股子书卷气。
小地方难得来外人,更别提是这样使笔杆子又有体面工作的年轻人了,村民们想看热闹也是人之常情。
都到地里了还蛐蛐呢,说还是读书好,女娃娃也能挣工资,又体面又干净,回头就把家里几个萝卜头洗刷干净,都送去扫盲班。
地里刨食的日子再过三十年也难有出息,不如拼一把,看看运气。
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干干一天的苦日子当爹娘的过够了,但凡有的选,谁也不愿意再让孩子们沾手。
每每这个时候秦运国两口子是最得意的。
整个村子这么多人户,就他家养出了个大学生,上学就等于上班,月月有开支。
如今又有了儿子,后半辈子有了指望,一时间风头无两,算得上是大队上最得意的人户了。
像是怕被人遗忘似的,林帮娣总是不遗余力的卖吹自家那点儿事儿,这不,见乡亲们都在说要让女娃子读书的事儿,她又端起来,指教上了。
“咳嗯~咳嗯~”清了清嗓子,林帮娣抱着儿子,侃侃而谈,“老话说的好~养儿不读书当不得养头猪!不论男娃女娃,愿读书、会读书就是好娃!得受教育呀!不能省钱的!”
本来招娣考上重点大学就是个正面典型,连大队长也带下来过上头领导的问候,极有面子,因此听她胡咧咧的人还真不少。
村里都是大老粗,没那么多讲究,想到啥就说啥,当即有个妇女嚷嚷道:“再想省钱也不能在娃身上省啊,不是咱抠门儿,是真没钱!铁根他娘,说说你和他爹是咋把招娣供出来的呗!”
自打生了儿子,村里人投其所好,将林帮娣两口子的称呼一夜之间从招娣她爹娘换成了铁根他爹娘,夫妻俩十分受用。
只话是好话,说话的人也没有坏心眼儿,确是有些为难人。
招娣是怎么有机会读书的,又是用啥钱供出来的,别人不晓得,她林帮娣还能不晓得?
只想过过嘴瘾而已,她可不想给秦小妹那不讨喜的贱丫头当踏脚石。
要被这村儿里的人知道自家使了二叔的卖命钱,那死丫头不得得意死,将来指定要赖上招娣的!
这可不行!林帮娣光是想到有这种可能性,冷汗就下来了。
如今家里有儿子,家业可算能牢牢把握在自己人手里,她们两口子一把老骨头还加油攒、加油干呢,招娣的那一份孝敬自然也不能便宜给外人!
想了想,多说多错,林帮娣决心糊弄过去得了。
“哎呀!只要娃有出息,当爹娘的吃再多苦也忘记了!反正以后都是好日子。
我们招娣有出息呢,等学校开支了就把钱都寄回来,他弟弟读书我和铁根他爹就轻松了,啥也不管了!”
不止是读书,姐姐有出息的好处说也说不完,将来娶媳妇儿、盖新房,她们谁不得搭把手?
想当那狼心狗肺的白眼狼,出去了就不认家里人?先和爹娘断了关系再说!
到时候名声坏了,哪个大单位敢用她?拿捏不死她!
都是自己肚子里爬出来的亲生骨肉,林帮娣不爱招娣吗?不一定,没有儿子的话她或许也会将闺女看作唯一依靠来对待。
但很可惜,家里有男丁了,那一切就要以他为主,为了香火不断,哪家的闺女不受点儿委屈?
这村儿里人人都羡慕老秦家出了个能挣工资的女大学生,可有几个愿意把家里的活儿一手包揽了,将姑娘送进学堂的?
别看一个个话说的好听,都将有限的资源给儿子留着呢,心里明镜儿似的。
就是林帮娣自诩疼爱闺女全村独一户,但凡当时秦铁根已经出生,也是不可能送招娣去读书的。
不是她心狠,大环境如此,她自己也是这么过来的,实在不觉得招娣有什么好委屈不平的。
只有同在一片工分地里,埋头干活儿的来娣情绪不同。
草帽下她那张瘦长肖似母亲的脸沉默又坚毅,眼中似有雷霆一般,将不忿化为力量,全都使在脚下的土地上,不知疲倦。
很快就有人发现了来娣情绪的不同,后知后觉想起她也到了上学受教育的年纪,便对侃侃而谈的林帮娣道:
“铁根他娘,你想的开又不怕花钱,怎的不把来娣也送去读书呢?她姐姐都能考上大学,她肯定也不差的。”
将来一家两个挣工资的,难道不美?
本来就是受害者,被多次转卖、受不同的男人迫害也不是她们的主观意愿,说起来个个都是好人家的女儿。
怪只怪天杀的人贩子和把女人当玩意儿的坏分子,买卖同罪,他们的行为应当受到谴责;他们的下场应该被传播出去!
知道要登报,大队社员都挺新鲜的,一大早活儿也不干了全挤在大队部看热闹,气的李祖富吹胡子瞪眼儿。
当着外人不好把话说的太难听,他直把人往外撵,“走!都走!大门口都叫你们堵死了,叫人家报社的同志咋开展工作?今天不上工?家里不吃饭啦!”
真气死个人哩!就知道看热闹,也不知道抓紧时间表现大家伙儿务实又不怕吃苦的美好品德。
“待会儿登报就写大溪沟村村民个个游手好闲、逗猫溜狗,纯二流子村!看你们一个个以后咋出门见人!还不走!”
见大队长真上火了,村民们也不敢玩笑。
登报是大事儿,要面见全国父老乡亲和各位领导的,写的好大家面上有光,对村子以后的发展也大有好处。
别的地儿想有这份殊荣还没这机会呢,可得好好珍惜。
知道不是耍宝的时候,虽然还是想看热闹,但想想脸面要紧大部分社员也就按捺住了。
留了几个半大的穿着还算齐整的小孩儿在墙上玩儿,顺便看着点儿院子里的动静,剩下的都散了。
报社委派来的同志很年轻,也很敬业,一大早就来了。
大概提前知道了今天要采访的是被拐妇女,四个里头三个是女同志,唯一的男同志瞧着也很有亲和力,一股子书卷气。
小地方难得来外人,更别提是这样使笔杆子又有体面工作的年轻人了,村民们想看热闹也是人之常情。
都到地里了还蛐蛐呢,说还是读书好,女娃娃也能挣工资,又体面又干净,回头就把家里几个萝卜头洗刷干净,都送去扫盲班。
地里刨食的日子再过三十年也难有出息,不如拼一把,看看运气。
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干干一天的苦日子当爹娘的过够了,但凡有的选,谁也不愿意再让孩子们沾手。
每每这个时候秦运国两口子是最得意的。
整个村子这么多人户,就他家养出了个大学生,上学就等于上班,月月有开支。
如今又有了儿子,后半辈子有了指望,一时间风头无两,算得上是大队上最得意的人户了。
像是怕被人遗忘似的,林帮娣总是不遗余力的卖吹自家那点儿事儿,这不,见乡亲们都在说要让女娃子读书的事儿,她又端起来,指教上了。
“咳嗯~咳嗯~”清了清嗓子,林帮娣抱着儿子,侃侃而谈,“老话说的好~养儿不读书当不得养头猪!不论男娃女娃,愿读书、会读书就是好娃!得受教育呀!不能省钱的!”
本来招娣考上重点大学就是个正面典型,连大队长也带下来过上头领导的问候,极有面子,因此听她胡咧咧的人还真不少。
村里都是大老粗,没那么多讲究,想到啥就说啥,当即有个妇女嚷嚷道:“再想省钱也不能在娃身上省啊,不是咱抠门儿,是真没钱!铁根他娘,说说你和他爹是咋把招娣供出来的呗!”
自打生了儿子,村里人投其所好,将林帮娣两口子的称呼一夜之间从招娣她爹娘换成了铁根他爹娘,夫妻俩十分受用。
只话是好话,说话的人也没有坏心眼儿,确是有些为难人。
招娣是怎么有机会读书的,又是用啥钱供出来的,别人不晓得,她林帮娣还能不晓得?
只想过过嘴瘾而已,她可不想给秦小妹那不讨喜的贱丫头当踏脚石。
要被这村儿里的人知道自家使了二叔的卖命钱,那死丫头不得得意死,将来指定要赖上招娣的!
这可不行!林帮娣光是想到有这种可能性,冷汗就下来了。
如今家里有儿子,家业可算能牢牢把握在自己人手里,她们两口子一把老骨头还加油攒、加油干呢,招娣的那一份孝敬自然也不能便宜给外人!
想了想,多说多错,林帮娣决心糊弄过去得了。
“哎呀!只要娃有出息,当爹娘的吃再多苦也忘记了!反正以后都是好日子。
我们招娣有出息呢,等学校开支了就把钱都寄回来,他弟弟读书我和铁根他爹就轻松了,啥也不管了!”
不止是读书,姐姐有出息的好处说也说不完,将来娶媳妇儿、盖新房,她们谁不得搭把手?
想当那狼心狗肺的白眼狼,出去了就不认家里人?先和爹娘断了关系再说!
到时候名声坏了,哪个大单位敢用她?拿捏不死她!
都是自己肚子里爬出来的亲生骨肉,林帮娣不爱招娣吗?不一定,没有儿子的话她或许也会将闺女看作唯一依靠来对待。
但很可惜,家里有男丁了,那一切就要以他为主,为了香火不断,哪家的闺女不受点儿委屈?
这村儿里人人都羡慕老秦家出了个能挣工资的女大学生,可有几个愿意把家里的活儿一手包揽了,将姑娘送进学堂的?
别看一个个话说的好听,都将有限的资源给儿子留着呢,心里明镜儿似的。
就是林帮娣自诩疼爱闺女全村独一户,但凡当时秦铁根已经出生,也是不可能送招娣去读书的。
不是她心狠,大环境如此,她自己也是这么过来的,实在不觉得招娣有什么好委屈不平的。
只有同在一片工分地里,埋头干活儿的来娣情绪不同。
草帽下她那张瘦长肖似母亲的脸沉默又坚毅,眼中似有雷霆一般,将不忿化为力量,全都使在脚下的土地上,不知疲倦。
很快就有人发现了来娣情绪的不同,后知后觉想起她也到了上学受教育的年纪,便对侃侃而谈的林帮娣道:
“铁根他娘,你想的开又不怕花钱,怎的不把来娣也送去读书呢?她姐姐都能考上大学,她肯定也不差的。”
将来一家两个挣工资的,难道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