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穿越被抓,我给李二画饼 第214章 买粮
热门推荐:
偷出一片天
灵气入侵:这该死的末世我来终结
下乡遇兵王,军官快到碗里来!
HP:被深渊所爱的铂金玫瑰
精灵宝可梦:我的旅行
宝可梦:他怎么有九只超梦
大明洪武朱标是咱好大哥
星际求生:从求生舱开始改造星球
我是你情敌,不是你老婆!
好在李蒙保留了一些种子,原本是打算在自家后花园种的,现在倒好,全部都送给了李世民。
他也不是很在意,毕竟现在他几乎都不回家了,一直是在城外工作和生活。
新买的奴仆也都带到了工坊这边,暂时先让明晖在训练和教导,所以也还算是有人在服侍。
不过虽然习惯了有人服侍,他还是可以在生活上自理的,只是有些由奢入俭难而已。
-----------------
时间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河北旱情和山东旱情已经开始显现出来问题了。
为此李世民也是十分忧愁,他很是希望李孝恭能赶快飞回来。
只不过李孝恭走的时候只是在船上进行了简单的改造,用了蒸汽机给轮船装上了明轮。
在风帆和明轮的双重作用下,李孝恭的船队走得十分迅速,仅仅用时十天就到了岭南冯盎的地盘。
李孝恭也是直接告知冯盎他这次来的目的,说是去林邑国采购粮食。他当然不会告诉冯盎采购粮食,居然带了很多火器。
冯盎在得知李孝恭的来意之后,收下了李世民的赏赐,就决定自己亲自带队跟随前去。
李孝恭也是留下派遣过来的几位官员之后,就和冯盎启航前往林邑国。
冯盎看到李孝恭的战船上面竟然有轮子,也是十分好奇地询问了一番。
李孝恭也就把李蒙制作蒸汽机的事情讲述了一遍,还有曲辕犁,制盐等技术。
这次李孝恭带来的人中就有几位这样的技术人员,说是为了让岭南道的百姓也能及早使用上这些技术。
为此,冯盎也是遥谢了李世民,对大唐表示忠心,对陛下表示忠诚。
冯盎对李蒙也是提起了兴趣,李孝恭也就趁着行船的时间,详细的说了李蒙的情况。
包括诗词之道,传授新学问等,当然没有说李蒙的具体身世。
听闻李孝恭把自己的孩子也送去学习新学问,冯盎表示回去之后就让次子冯智戴也跟着前去。
借助冯盎军中熟悉水路,两个舰队很快就到了林邑国。
如此庞大的舰队,也是让林邑国沿海的人惊吓到了,连忙报告给了国王。
当李孝恭拿出玻璃制品之后,林邑国王眼睛都没有眨一下地看了足足半刻钟。
得知李孝恭只是来采购粮食,林邑国王担忧的心也是放了下来,表示绝对能让所有船队装满粮食。
仅仅用时五天时间,舰队就收购到了足够多的粮食,其中一大部分还都是林邑国粮库里的陈粮。
不过也是去年产的粮食,在三熟地区叫陈粮也没错。
看到林邑国的产粮情况,让两个人也是不由的感叹,对视了一眼之后,就都不由自主地笑了。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两人也都没有做过多停留,做了简单的补给之后就匆匆回国。
就在林邑国派人相送的路上,遇到了一波海盗。
原本还担心的冯盎,在看到李孝恭就用了三艘船把海盗灭了之后就惊呆了。
相送他们的林邑国将领也是惊得一身冷汗,在海风的吹散下竟然感冒了。
回去之后是熟路,到了岭南之后,冯盎带几个护卫下船,换上了次子冯智戴。
就在李世民快要顶不住四处传来的流民奏章的时候,李孝恭回来的消息传来了。
在看到整整一千余艘大小满载船只的消息后,李世民也是毫无形象的在小朝会上笑了起来。
李世民也不说话,直接把消息扔给了还准备刁难的卢光。
卢光看到消息后直呼道:“不可能,这不可能!”
柴绍一把夺过了卢光手里的信件,看到消息之后也是是有点不相信,不过他还是说道:“此乃军中信件,赵郡王怎么可能会戏言!”
说完柴绍也是把信件传了下去。
“好!想不到赵郡王真的带回来了粮食!”
“看来这林邑国真的是一年三熟!”
“原来李蒙说的是真的!”
……
看完信件之后,再也没有大臣出来刁难,因为这次购买粮食,根本就没有用到国库的钱财。
全都是李世民这两次拍卖玻璃得到的钱财,在上元节之后还在寒食节拍卖了一次。
这一次竟然比第一次得到的钱财还要多,这也是李世民有底气去采购粮食的原因。
李世民也就当即下令,让冯盎的人再次去林邑国购买粮食,这次主要是带一些良种。
还让李孝恭暂时不用回来,直接在山东河北等地发放粮食,也顺便维护一下地方的治安。
大灾过后,肯定是会有一部分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李孝恭把这个命令交给了副手,自己却是和工坊来的将人们在改造轮船。
李孝恭算是大唐为数不多的水军将领,对于水中利器也是十分喜爱。现在有了这个能快速行船的器械,也是提出了不少改进的建议。
有了粮食,山东河北大旱之后的百姓们也都不再成为流民,在此处理之下,一场大灾也得到了及时的处理。
两地的百姓们对李世民也是十分感恩戴德,甚至有人在家中还起了生词,保佑陛下长生。
只不过这两地的世家就不好过了,原本他们准备趁着大灾准备抬高粮价,没想到被李世民从一个小国那里竟然购买到了足够的粮食。
为此,提出这个建议的李蒙,就成了这两地世家眼中的一根刺,让他们感到十分痛恨。
然而正在麦田观看扬花期的李蒙还不知道,他无意中得罪了很多山东世家。
今天是他在给学子们在农田里讲解一些农学知识,顺便来观察一下他带了的小麦生长情况。
在对比了大唐当地的小麦之后,李蒙也大概能确定了这个小麦的产量了。
因为是第一代的原因,这个产量可能在六石左右。毕竟这个可是全新培育的良种,可以留种好几代。
不过按照大唐这里的情况,即便是一直留种,产量也不会低于当地的麦子。
为此,秦琼还特地请求李世民派兵守卫。
李世民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也是带着心腹亲自来查看。
“已经四月了,还有一个月就能收获了!”李世民看着麦田上的波浪感叹道。
长孙无忌也感叹着:“看这麦穗就知道产量绝对不会低,肯定会翻倍!”
知道后世粮食产量的李世民也是笑着说道:“辅机,你这估量还有些保守了,朕估计有三石的产量!”
“不可能吧?这后世的粮食产量能有那么多?李蒙不是说这没有用那什么化肥和去除病虫的药剂,产量肯定会很低的吗?”
裴矩作为民部尚书,有些十分不相信道。
他也不是很在意,毕竟现在他几乎都不回家了,一直是在城外工作和生活。
新买的奴仆也都带到了工坊这边,暂时先让明晖在训练和教导,所以也还算是有人在服侍。
不过虽然习惯了有人服侍,他还是可以在生活上自理的,只是有些由奢入俭难而已。
-----------------
时间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河北旱情和山东旱情已经开始显现出来问题了。
为此李世民也是十分忧愁,他很是希望李孝恭能赶快飞回来。
只不过李孝恭走的时候只是在船上进行了简单的改造,用了蒸汽机给轮船装上了明轮。
在风帆和明轮的双重作用下,李孝恭的船队走得十分迅速,仅仅用时十天就到了岭南冯盎的地盘。
李孝恭也是直接告知冯盎他这次来的目的,说是去林邑国采购粮食。他当然不会告诉冯盎采购粮食,居然带了很多火器。
冯盎在得知李孝恭的来意之后,收下了李世民的赏赐,就决定自己亲自带队跟随前去。
李孝恭也是留下派遣过来的几位官员之后,就和冯盎启航前往林邑国。
冯盎看到李孝恭的战船上面竟然有轮子,也是十分好奇地询问了一番。
李孝恭也就把李蒙制作蒸汽机的事情讲述了一遍,还有曲辕犁,制盐等技术。
这次李孝恭带来的人中就有几位这样的技术人员,说是为了让岭南道的百姓也能及早使用上这些技术。
为此,冯盎也是遥谢了李世民,对大唐表示忠心,对陛下表示忠诚。
冯盎对李蒙也是提起了兴趣,李孝恭也就趁着行船的时间,详细的说了李蒙的情况。
包括诗词之道,传授新学问等,当然没有说李蒙的具体身世。
听闻李孝恭把自己的孩子也送去学习新学问,冯盎表示回去之后就让次子冯智戴也跟着前去。
借助冯盎军中熟悉水路,两个舰队很快就到了林邑国。
如此庞大的舰队,也是让林邑国沿海的人惊吓到了,连忙报告给了国王。
当李孝恭拿出玻璃制品之后,林邑国王眼睛都没有眨一下地看了足足半刻钟。
得知李孝恭只是来采购粮食,林邑国王担忧的心也是放了下来,表示绝对能让所有船队装满粮食。
仅仅用时五天时间,舰队就收购到了足够多的粮食,其中一大部分还都是林邑国粮库里的陈粮。
不过也是去年产的粮食,在三熟地区叫陈粮也没错。
看到林邑国的产粮情况,让两个人也是不由的感叹,对视了一眼之后,就都不由自主地笑了。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两人也都没有做过多停留,做了简单的补给之后就匆匆回国。
就在林邑国派人相送的路上,遇到了一波海盗。
原本还担心的冯盎,在看到李孝恭就用了三艘船把海盗灭了之后就惊呆了。
相送他们的林邑国将领也是惊得一身冷汗,在海风的吹散下竟然感冒了。
回去之后是熟路,到了岭南之后,冯盎带几个护卫下船,换上了次子冯智戴。
就在李世民快要顶不住四处传来的流民奏章的时候,李孝恭回来的消息传来了。
在看到整整一千余艘大小满载船只的消息后,李世民也是毫无形象的在小朝会上笑了起来。
李世民也不说话,直接把消息扔给了还准备刁难的卢光。
卢光看到消息后直呼道:“不可能,这不可能!”
柴绍一把夺过了卢光手里的信件,看到消息之后也是是有点不相信,不过他还是说道:“此乃军中信件,赵郡王怎么可能会戏言!”
说完柴绍也是把信件传了下去。
“好!想不到赵郡王真的带回来了粮食!”
“看来这林邑国真的是一年三熟!”
“原来李蒙说的是真的!”
……
看完信件之后,再也没有大臣出来刁难,因为这次购买粮食,根本就没有用到国库的钱财。
全都是李世民这两次拍卖玻璃得到的钱财,在上元节之后还在寒食节拍卖了一次。
这一次竟然比第一次得到的钱财还要多,这也是李世民有底气去采购粮食的原因。
李世民也就当即下令,让冯盎的人再次去林邑国购买粮食,这次主要是带一些良种。
还让李孝恭暂时不用回来,直接在山东河北等地发放粮食,也顺便维护一下地方的治安。
大灾过后,肯定是会有一部分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李孝恭把这个命令交给了副手,自己却是和工坊来的将人们在改造轮船。
李孝恭算是大唐为数不多的水军将领,对于水中利器也是十分喜爱。现在有了这个能快速行船的器械,也是提出了不少改进的建议。
有了粮食,山东河北大旱之后的百姓们也都不再成为流民,在此处理之下,一场大灾也得到了及时的处理。
两地的百姓们对李世民也是十分感恩戴德,甚至有人在家中还起了生词,保佑陛下长生。
只不过这两地的世家就不好过了,原本他们准备趁着大灾准备抬高粮价,没想到被李世民从一个小国那里竟然购买到了足够的粮食。
为此,提出这个建议的李蒙,就成了这两地世家眼中的一根刺,让他们感到十分痛恨。
然而正在麦田观看扬花期的李蒙还不知道,他无意中得罪了很多山东世家。
今天是他在给学子们在农田里讲解一些农学知识,顺便来观察一下他带了的小麦生长情况。
在对比了大唐当地的小麦之后,李蒙也大概能确定了这个小麦的产量了。
因为是第一代的原因,这个产量可能在六石左右。毕竟这个可是全新培育的良种,可以留种好几代。
不过按照大唐这里的情况,即便是一直留种,产量也不会低于当地的麦子。
为此,秦琼还特地请求李世民派兵守卫。
李世民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也是带着心腹亲自来查看。
“已经四月了,还有一个月就能收获了!”李世民看着麦田上的波浪感叹道。
长孙无忌也感叹着:“看这麦穗就知道产量绝对不会低,肯定会翻倍!”
知道后世粮食产量的李世民也是笑着说道:“辅机,你这估量还有些保守了,朕估计有三石的产量!”
“不可能吧?这后世的粮食产量能有那么多?李蒙不是说这没有用那什么化肥和去除病虫的药剂,产量肯定会很低的吗?”
裴矩作为民部尚书,有些十分不相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