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穿越被抓,我给李二画饼 第225章 胆大包天
王继叹了一口气,摇着头说道:“非也!只是老夫的兄长去世已经整整十年了。”
这个信息让李蒙感到有些不好意思,带着歉意说道:“抱歉,我看您听到孙神医后有些激动,所以……”
“无妨,十年了,老夫也已经释怀了!”
王继摇着头说道:“老夫是听到孙神医酿的酒,就觉得非常值。此酒不像寻常酒水,回味无穷啊!”
说着,王继又是喝了几大口,还示意李蒙也一起饮用。
今年李蒙已经是十四岁了,是可以喝一点酒的。
两人就这么在车里一边喝酒一边交流。
李蒙得知他的兄长名叫王通,可是一位了不得的人物。
王氏家学渊源深厚,所以王通从小就受到儒学的熏染,精通儒学,学问极好,精习《五经》。
并且在十五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收徒授课,完成了六经续作,《续六经》完成后,王通名声大噪,求学者自远而至,盛况空前,有“河汾门下”之称。
不仅及门弟子多达千余人,还结交了许多朋友和名流,其中就有房玄龄、魏征、杜如晦、李靖、陈叔达等人。
并且,王通教学,分门授受。过“通学”和“兼学”两种形式,培养出一大批各色人才。
可惜王通仅活了三十三岁,未能充分展示才华和发挥作用。其死后,众弟子将他奉为“至人”,称“文中子”。
还有弟子们编辑的《文中子说》,是王通和门人的问答笔记。此书提出了“三教合一”的思想,含有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因素。
在王继断断续续的讲述中,李蒙得知了在大唐竟然有这么一位优秀的人才,只不过因为早逝,留下了很多遗憾。
在李蒙看来,若是王通现在还活着,对于现在他带来的学科一定会研究的。
毕竟王通的思想含有唯物主义思想,接受新学问完全没有问题。
而王继对于喝的这个酒非常感兴趣,一直追问李蒙这种酒水的酿造方法。
这么优秀的一位人才,李蒙有点不想失去,就用酿酒的方法让他去学堂授课。
王继的兄长那么厉害,通过交流,李蒙感到王继也不是什么平庸之辈。
只不过经过王通自己的解释,他是十分好酒。
“既然老先生这么喜欢酒,不如就去钻研各种酒水的酿造,好丰富我大唐百姓们的酒桌。”李蒙就劝说道。
“酿酒?老夫只是好酒,对于酿酒还是有些生疏的。”王继有些犹豫道。
看到王继有些犹豫,李蒙就知道这事一定能成,解释道:“不是要您亲自动手,只是需要您去参与酿造的过程,试着做出各种改变。”
“这……老夫一向自由惯了,怕是会误事啊!”王继还在推脱道。
“酿出来的酒水,任由您随便喝!”李蒙直接拿出了一个诱人的说法。
“当真?”王继眼前一亮,急切地问道。
李蒙认真地点了下头说道:“当真!”
“好!哈哈哈!老夫就答应你!”王继直接应道。
对于拉拢这个人,也算是李蒙这次外出的一个意外收获。
他可不是随便找人的,他的兄长既然那么厉害,想必他的家学一定很优秀,即便是他有些平庸,但是他们家中一定会出一些厉害的人物。
李蒙在心里面也嘀咕着:唐朝初期姓王的大多数都是山西那边的人,不知道王勃跟这个王继是什么关系,有没有出生。
其实李蒙不知道的是这位正是王勃的叔父,王通就是王勃的爷爷。
两人商议好之后,就开始交流起来其他学问。
李蒙也是被他的诗才惊艳到了,愣是让他又做了一次文抄公,才勉强将其比下去。
他心里也是感叹:果然在大唐的读书人,家里以前都是官宦人家,不然也不可能有机会读书啊!
程咬金和尉迟敬德家里就是这种情况,就连薛仁贵祖上以前也是做官的。虽说史书上记载有家境贫寒,家道中落,那也是有家有书读的。
有了王继的加入,学子们也都纷纷向其请教儒学上的问题,而王继又向学子们学习理工科知识。
好在王继性情开朗,不是很在意这些礼节。
一路上学子们也是都增长了很多知识,学习了很多道理。
暑假李蒙也是按照后世的情况制定的,大约两个月的时间。
也是在夏玉米生长良好的情况下,他才放假的。现在已经快要成熟了,他也要赶回去见证一下玉米的产量。
尽管朝中已经做了水患的提醒,一路上还是能看到很多流民。这些人也都是前往各地的州县或者是直接去长安城的。
他们见到有军队,也是远远的避开了,跟在李蒙队伍的后面。
趁着这个时机,李蒙也是对学子们进行了一番教育,让他们看清楚普通百姓们的生活状况。
还给学子们讲述了很多预防天灾的常识,还有灾后重建的一些知识。
学子们看到一群面黄肌瘦的流民,心里也都不是很舒服。有人就将自己的衣服,吃食散发给一些看起来很困难的百姓。
对此情况,李蒙就顺势说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你们现在能帮得了他们一时,却是帮不了他们一世。
“既然你们都是自诩饱学之士,那么就要用你们的知识,去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去研究如何让粮食高产,去打造更加方便高效的工具,去建造更加坚固牢靠的住房。
“有了安稳地生活,再对他们进行教化。让他们遵纪守法,遵守公序良俗就会变得比较容易。
“如此,百姓便可安稳富裕,大唐才能富强昌盛!”
听到李蒙的教诲,学子们也都是纷纷点头。
看着这些勋贵二代们几个月的改变,李蒙也感受到了满满的成就感。
-----------------
马上快要到长安城的时候,来了一个宫中的侍卫来了,一副急匆匆的样子。
侍卫找到李蒙之后就悄悄的在李蒙耳边说道:“李县伯,宫中失火,您带来的书籍被全部烧毁了,陛下现在请您尽快回去。”
听到这个消息,李蒙瞬间还有些不知所措,下意识以为是天热失火。
没等他想到原因,侍卫又悄悄道:“陛下已经查出来了,您回去就知道了。”
“啊?谁敢这么干啊?这也太胆大包天了吧!”李蒙惊呼道。
这个信息让李蒙感到有些不好意思,带着歉意说道:“抱歉,我看您听到孙神医后有些激动,所以……”
“无妨,十年了,老夫也已经释怀了!”
王继摇着头说道:“老夫是听到孙神医酿的酒,就觉得非常值。此酒不像寻常酒水,回味无穷啊!”
说着,王继又是喝了几大口,还示意李蒙也一起饮用。
今年李蒙已经是十四岁了,是可以喝一点酒的。
两人就这么在车里一边喝酒一边交流。
李蒙得知他的兄长名叫王通,可是一位了不得的人物。
王氏家学渊源深厚,所以王通从小就受到儒学的熏染,精通儒学,学问极好,精习《五经》。
并且在十五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收徒授课,完成了六经续作,《续六经》完成后,王通名声大噪,求学者自远而至,盛况空前,有“河汾门下”之称。
不仅及门弟子多达千余人,还结交了许多朋友和名流,其中就有房玄龄、魏征、杜如晦、李靖、陈叔达等人。
并且,王通教学,分门授受。过“通学”和“兼学”两种形式,培养出一大批各色人才。
可惜王通仅活了三十三岁,未能充分展示才华和发挥作用。其死后,众弟子将他奉为“至人”,称“文中子”。
还有弟子们编辑的《文中子说》,是王通和门人的问答笔记。此书提出了“三教合一”的思想,含有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因素。
在王继断断续续的讲述中,李蒙得知了在大唐竟然有这么一位优秀的人才,只不过因为早逝,留下了很多遗憾。
在李蒙看来,若是王通现在还活着,对于现在他带来的学科一定会研究的。
毕竟王通的思想含有唯物主义思想,接受新学问完全没有问题。
而王继对于喝的这个酒非常感兴趣,一直追问李蒙这种酒水的酿造方法。
这么优秀的一位人才,李蒙有点不想失去,就用酿酒的方法让他去学堂授课。
王继的兄长那么厉害,通过交流,李蒙感到王继也不是什么平庸之辈。
只不过经过王通自己的解释,他是十分好酒。
“既然老先生这么喜欢酒,不如就去钻研各种酒水的酿造,好丰富我大唐百姓们的酒桌。”李蒙就劝说道。
“酿酒?老夫只是好酒,对于酿酒还是有些生疏的。”王继有些犹豫道。
看到王继有些犹豫,李蒙就知道这事一定能成,解释道:“不是要您亲自动手,只是需要您去参与酿造的过程,试着做出各种改变。”
“这……老夫一向自由惯了,怕是会误事啊!”王继还在推脱道。
“酿出来的酒水,任由您随便喝!”李蒙直接拿出了一个诱人的说法。
“当真?”王继眼前一亮,急切地问道。
李蒙认真地点了下头说道:“当真!”
“好!哈哈哈!老夫就答应你!”王继直接应道。
对于拉拢这个人,也算是李蒙这次外出的一个意外收获。
他可不是随便找人的,他的兄长既然那么厉害,想必他的家学一定很优秀,即便是他有些平庸,但是他们家中一定会出一些厉害的人物。
李蒙在心里面也嘀咕着:唐朝初期姓王的大多数都是山西那边的人,不知道王勃跟这个王继是什么关系,有没有出生。
其实李蒙不知道的是这位正是王勃的叔父,王通就是王勃的爷爷。
两人商议好之后,就开始交流起来其他学问。
李蒙也是被他的诗才惊艳到了,愣是让他又做了一次文抄公,才勉强将其比下去。
他心里也是感叹:果然在大唐的读书人,家里以前都是官宦人家,不然也不可能有机会读书啊!
程咬金和尉迟敬德家里就是这种情况,就连薛仁贵祖上以前也是做官的。虽说史书上记载有家境贫寒,家道中落,那也是有家有书读的。
有了王继的加入,学子们也都纷纷向其请教儒学上的问题,而王继又向学子们学习理工科知识。
好在王继性情开朗,不是很在意这些礼节。
一路上学子们也是都增长了很多知识,学习了很多道理。
暑假李蒙也是按照后世的情况制定的,大约两个月的时间。
也是在夏玉米生长良好的情况下,他才放假的。现在已经快要成熟了,他也要赶回去见证一下玉米的产量。
尽管朝中已经做了水患的提醒,一路上还是能看到很多流民。这些人也都是前往各地的州县或者是直接去长安城的。
他们见到有军队,也是远远的避开了,跟在李蒙队伍的后面。
趁着这个时机,李蒙也是对学子们进行了一番教育,让他们看清楚普通百姓们的生活状况。
还给学子们讲述了很多预防天灾的常识,还有灾后重建的一些知识。
学子们看到一群面黄肌瘦的流民,心里也都不是很舒服。有人就将自己的衣服,吃食散发给一些看起来很困难的百姓。
对此情况,李蒙就顺势说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你们现在能帮得了他们一时,却是帮不了他们一世。
“既然你们都是自诩饱学之士,那么就要用你们的知识,去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去研究如何让粮食高产,去打造更加方便高效的工具,去建造更加坚固牢靠的住房。
“有了安稳地生活,再对他们进行教化。让他们遵纪守法,遵守公序良俗就会变得比较容易。
“如此,百姓便可安稳富裕,大唐才能富强昌盛!”
听到李蒙的教诲,学子们也都是纷纷点头。
看着这些勋贵二代们几个月的改变,李蒙也感受到了满满的成就感。
-----------------
马上快要到长安城的时候,来了一个宫中的侍卫来了,一副急匆匆的样子。
侍卫找到李蒙之后就悄悄的在李蒙耳边说道:“李县伯,宫中失火,您带来的书籍被全部烧毁了,陛下现在请您尽快回去。”
听到这个消息,李蒙瞬间还有些不知所措,下意识以为是天热失火。
没等他想到原因,侍卫又悄悄道:“陛下已经查出来了,您回去就知道了。”
“啊?谁敢这么干啊?这也太胆大包天了吧!”李蒙惊呼道。